氣溫,味辛、苦。
《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脈,通宣五臟不足氣。能發(fā)汗,除勞渴。杵,和醋,封毒腫。去枝、梗,手搓碎用,治產(chǎn)后血暈如神。動渴疾。多食,薰五臟神。破結(jié)氣。
氣溫,味辛。辛而甘,微溫,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象》云∶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治痰嗽。生與干同治。與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 細用。
《心》云∶能制半夏、濃樸之毒。發(fā)散風寒,益元氣,大棗同用。辛溫,與芍藥同用,溫經(jīng)散寒,嘔家之圣藥也。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藥能行陽而散氣。
《珍》云∶益脾胃、散風寒。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孫真人云∶為嘔家之圣藥。
或問東垣曰∶生姜辛溫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便為胃口。與肺同處,故入肺而開胃口也。又問曰∶人云∶夜間勿食生姜,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姜辛溫,主開發(fā),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fā)其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論之可也。若有病則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熱;比之生姜,不潤。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芩、黃連、天鼠糞。
氣熱,味大辛。辛,大熱,味薄氣濃,陽中之陽也。辛、溫。無毒。
《象》云∶治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黑附子為引,用水煎二物,名姜附湯。
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
《心》云∶發(fā)散寒邪,如多用則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須以生甘草緩之。辛熱,散里寒,散陰寒、肺寒,與五味同用,治嗽,以勝寒蛔。正氣虛者,散寒,與人參同補藥,溫胃腹中寒,其平以辛熱。
《珍》云∶寒yin所勝,以辛散之。經(jīng)炮則味苦。
《本草》云∶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下利,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jié)氣。止唾血,生者尤良,主胸滿,溫脾燥胃,所以理中,其實主氣而泄脾。
易老云∶干姜能補下焦,去寒,故四逆湯用之。干姜本味辛,及見火候,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湯用此者,以其四順也。
或云∶干姜味辛熱,人言補脾,今言泄而不言補者,何也?東垣謂∶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氣也,是泄脾中寒濕之邪,故以姜辛熱之劑燥之,故曰泄脾也。
氣溫,味辛、苦,辛、涼。無毒。
手太陰經(jīng)、厥陰經(jīng)藥。
《象》云∶能發(fā)汗,通骨節(jié),解勞乏。與薤相宜。新病瘥人,勿多食,令虛汗出不止。
去枝、梗,搓碎用。
《心》云∶上行之藥。
陳士良云∶能引諸藥入榮衛(wèi),又主風氣壅并。
氣溫,味辛。無毒。
入手太陰經(jīng)、足陽明經(jīng)。
《液》云∶以通上下之陽也!痘钊藭贰脗^痛如破,連須蔥白湯主之。
《心》云∶通陽氣,辛而甘,氣濃味薄,陽也。發(fā)散風邪。
《本草》云∶蔥實,主明目,補中不足。其莖白,平?勺鳒,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傷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精,殺百藥毒。蔥根,主傷寒頭痛。蔥汁,平溫,主溺血,解藜蘆毒。
氣溫,味辛,微酸。無毒。
《本草》云∶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患,可久食。子,主夢泄精,溺白。根,養(yǎng)發(fā)。陰物變?yōu)殛枴?h3>薤白
氣溫,味苦、辛。無毒。
入手陽明經(jīng)。
《本草》云∶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饑,耐老。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jié),利病患。諸瘡中風寒水腫,以此涂之。下重者,氣滯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氣滯。
《心》云∶治泄痢下重,下焦氣滯,泄滯氣。
氣寒,味苦。有毒。
《本草》云∶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療黃膽,鼻中出黃水。除偏頭疼,有神,頭目有濕,宜此。
瓜蒂苦,以治胸中寒,與白虎同例,俱見知母條下。與麝香、細辛為使。治久不聞香臭。
仲景鈐方∶瓜蒂一十四個,丁香一個,黍米四十九粒,為末,含水 一字,取下。
氣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nèi)閉。久服,堅筋骨,長肌肉,輕身。
《衍義》云∶性滑利,不益人。患癰癤,毒熱內(nèi)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粒,遂作竅,膿出。
冷,陰中之陽。
《珍》云∶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赤治血燥,白治氣燥。
味辛,微溫。
《本草》云∶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氣微寒,味甘、苦。甘平。無毒。
入手太陰經(jīng)、少陰經(jīng)。
《液》云∶主益氣,止煩、止渴、止泄。與熟雞頭相合,作粥食之,可以益精強志,耳目聰明。本草諸家共言益脾胃,如何白虎湯用之入肺?以其陽明為胃之經(jīng),色為西方之白,故入肺也。然治陽明之經(jīng),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手太陰。又少陰證桃花湯用此,甘以補正氣;竹葉石膏湯用此,甘以益不足。
《衍義》云∶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逮。然稍生,則復不益脾;過熟,則佳。
氣溫,味辛、甘、酸,陰中之陽。無毒。
《本草》云∶主下水,排膿,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下脹滿。又治水腫,通健脾胃。赤小豆,食之行小便,久食則虛人,令人黑瘦枯燥。赤小豆花,治宿酒渴病,即腐婢也;ㄓ懈瘹猓室悦。與葛花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氣味平辛。大豆黃卷,是以生豆為,待其芽出,便曝干用。方書名黃卷皮,產(chǎn)婦藥中用之。性平。
氣平,味甘。
《本草》云∶涂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解烏頭毒,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逐水脹,下瘀血。久服,令人身重。炒令黑,煙未斷,熱投酒中,治風痹癰瘓,口噤,產(chǎn)后諸風。食罷,生服半掬,去心胸煩熱。明目鎮(zhèn)心,不忘。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氣溫,味甘、咸。無毒。
《象》云∶補脾胃虛,寬腸胃。先杵細,炒黃,取面用。
《本草》云∶能消化宿食,破癥結(jié)冷氣,去心腹脹滿。開胃,止霍亂,除煩去痰。治產(chǎn)后秘結(jié),鼓脹不通。大麥 并神曲二藥,氣虛人宜服,以代戊己,腐熟水谷。與豆蔻、縮砂、木瓜、芍藥、五味子、烏梅為之使。
氣微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除熱,止燥渴、咽干,利小便,養(yǎng)肝氣,止漏血、唾血。青蒿散有小麥百粒,治大人、小兒骨蒸肌熱,婦人勞熱。
氣暖,味甘。
入足陽明經(jīng)。
《象》云∶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須于脾胃藥中少加之。微炒黃用。
《珍》云∶益胃氣。
《本草》云∶療臟腑中風氣,調(diào)中下氣,開胃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癥結(jié)及補虛,去冷氣,除腸胃中塞,不下食。令人好顏色。落胎,下鬼胎。又能治小兒腹堅大如盤,胸中滿,胎動不安;腰痛搶心,下血不止;鸪匆灾煳逯畾,入足陽明。
氣大熱,味苦、甘、辛。有毒。
《本草》云∶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瓦斯。能行諸經(jīng)不止,與附子相同。味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緩也。為導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極高之分。若味淡者,則利小便而速下。大海或凝,惟酒不冰。三人晨行,遇大寒,一人食粥者;一人腹空者死;一人飲酒者,安。則知其大熱也。
一名醋,一名醯。
氣溫,味酸。無毒。
《液》云∶斂咽瘡,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余初錄《本草》苦酒條!侗窘(jīng)》一quanxiangyun.cn/zhuyuan/名醯,又一名苦酒,如為一物也。及讀《金匱》,治黃膽,有麻黃醇酒湯∶右以美清酒五升,煮二升,苦酒也。前治黃汗,有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即膠飴。
氣溫,味甘。無毒。
入足太陰經(jīng)藥。
《液》云∶補虛乏,止渴,去血。以其色紫凝如深琥珀色,謂之膠飴。色白而枯者,非膠飴,即餳糖也,不入藥用。中滿不宜用,嘔家切忌。為足太陰經(jīng)藥。仲景謂,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甘故也。
氣寒,味苦,陰也。無毒。
《象》云∶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生用。
《珍》云∶去心中懊 。
《本草》云∶主傷寒頭痛,寒熱。傷寒初覺頭痛內(nèi)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減蔥豉湯∶蔥白一虎口,豉一升,綿裹。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取汗。若不汗,加葛根三兩,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又不汗,加麻黃三兩,去節(jié)。
氣寒,味甘、辛,微寒。大寒。無毒。
入手太陰經(jīng)、少陽經(jīng),足陽明經(jīng)。
《象》云∶治足陽明經(jīng)中熱,發(fā)熱,惡熱,燥熱,日晡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肌肉壯熱,苦頭痛之藥,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jīng)頭痛,若無此有余證,勿用。
《心》云∶細理白澤者良,甘寒。胃經(jīng)大寒藥,潤肺除熱,發(fā)散陰邪,緩脾益氣。
《珍》云∶辛甘,陰中之陽。止陽明經(jīng)頭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須用香白芷為引。
《本草》云∶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chǎn)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氣。解肌發(fā)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太上云∶石膏發(fā)汗。辛寒,入手太陰也。
《東垣》云∶微寒,足陽明也。又治三焦皮膚大熱,手少陽也。仲景治傷寒陽明證,身醫(yī)學全.在線quanxiangyun.cn熱,目痛鼻干,不得臥。身已前,胃之經(jīng)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號為白虎湯也。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藥性論》云∶石膏,使。惡巴豆!短票尽纷ⅰ茂燂L去熱,解肌。
氣寒,味甘。大寒。無毒。
入足太陽經(jīng)。
《象》云∶治前陰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氣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不可與淡滲同用。
白者佳。杵細、水飛用。
《本草》云∶主身熱泄,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腸胃積聚寒熱,益精氣。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jié),止渴,令人利中。入足太陽;芾[,以通水道,為至燥之劑。豬苓湯,用滑石與阿膠同為滑利,以利水道。蔥、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滲泄為陽,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衍義》云∶暴吐逆,不下食,以生細末二錢匕,溫水調(diào)服,后以熱面壓之。
氣寒,味苦辛。
《象》云∶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jié)痼留癖,胃中食飲熱結(jié)。去血閉,停痰痞滿。
消毒。揉細,生用。
氣寒,味咸。
《心》云∶去實熱!督(jīng)》云∶熱yin于內(nèi),治以咸寒,此之謂也。
《珍》云∶純陰,熱yin于內(nèi),治以咸寒。
《本草》云∶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jié)搏。通經(jīng)脈及月水,破五淋。消腫毒,療天行熱病。
《藥性論》云∶使。味咸。有小毒。通月閉癥瘕,下瘰癧,黃膽,主漆瘡,散惡血。
《圣惠方》云∶治代指用芒硝煎湯,淋漬之,愈。
氣寒,味甘、辛。一作苦、辛,大寒。無毒。又云∶咸。又云∶甜,甜微緩于咸。
《液》云∶硝石者硝之總名也。但不經(jīng)火者謂之生硝、樸硝,經(jīng)火者謂之盆硝、芒硝。古人用辛,今人用咸。辛能潤燥,咸能軟堅,其意皆是,老弱虛人可下者宜用。若用此者,以玄明粉代之尤佳!侗窘(jīng)》謂利小便而墮胎,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黃引之,直入大腸,潤燥、軟堅、瀉熱,子母俱安。《內(nèi)經(jīng)》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后言之,則前氣后血;以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澀秘結(jié),俱為水少!督(jīng)》云∶熱yin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苦。故以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
氣冷,味辛、甘。無毒。
《液》云∶治心熱煩躁,五臟宿滯,癥瘕。明目,逐膈上虛熱,消腫毒。注中有治陰毒一句,非伏陽不可用。若止用此除陰毒,殺人甚速。牙硝條下,太清煉靈砂補注,謂陰極之精,能化火石之毒。
《仙經(jīng)》云∶陰中有陽之物。
氣溫,大熱,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 瘡。止血,殺疥蟲。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來復丹用硝石之類,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溺、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證,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也。硫黃亦號將軍,功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生魂。
氣溫,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熱鼠 惡瘡,疽痔死肌。療疥節(jié)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
氣大溫,味甘、酸、辛。無毒。
《本草》∶主養(yǎng)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泄,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女子崩中漏下,產(chǎn)難,胞衣不出。久服,補髓、好顏色、益老不饑、輕身延年。五色石脂,各入五臟補益。
《東垣》云∶赤石脂、白石脂并溫無毒。畏黃芩、芫花,惡大黃。
《本經(jīng)》云∶澀可去脫,石脂為收斂之劑。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赤入丙、白入庚。
《珍》云∶赤、白石脂俱甘酸,陽中之陰,固脫。
《心》云∶甘溫,篩末用。去脫,澀以固腸胃。
《局方本草》云∶青石脂,養(yǎng)肝膽氣,明目;黑石脂,養(yǎng)腎氣,強陰,主陰蝕瘡;黃石脂,養(yǎng)脾氣,除黃膽。余與赤、白同功。
氣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咳逆寒熱煩滿,下痢赤白,血閉,癥瘕大熱。
《本經(jīng)》云∶重可去怯。禹余糧之重,為鎮(zhèn)固之劑。
《本草》注云∶仲景治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
赤石脂、禹余糧各一斤。并碎之,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渣,分二服。
《雷公》云∶看如石,輕敲便碎,可如粉也。兼重重如葉子雌黃,此能益脾,安五臟。
氣寒,味甘、苦。無毒。一名須丸。出姑幕者,為須丸;出代郡者,名代赭。入手少陰經(jīng)、足厥陰經(jīng)。
《本草》云∶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產(chǎn)難,胞衣不出,墮胎。養(yǎng)血,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
《圣濟經(jīng)》云∶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zhèn)之。怯者亦驚也。
氣微寒,味辛。黃丹也。
《本草》云∶主吐逆反胃,驚癇癲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筋攣,金瘡溢血。
又云∶鎮(zhèn)心安神,止吐血。
《本經(jīng)》云∶澀可去脫而固氣。
成無己云∶鉛丹收斂神氣,以鎮(zhèn)驚也。
《藥性論》云∶君。治消渴。煎膏,止痛、生肌。
《本草》云∶一名胡粉,一名定粉,一名瓦粉。仲景豬膚湯用白粉,非此白粉,即白米粉也。黃延非治胸中寒,是治胸中塞,誤寫作寒字。
《藥性論》云∶胡粉,使。又名定粉,味甘、辛。無毒。能治積聚不消,焦炒,止小兒疳痢。
陳藏器云∶主久痢成疳,粉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蟲而止痢也。
氣溫,味甘、辛,無毒。入手少陰經(jīng)、足厥陰經(jīng)。
《本草》云∶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jié)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jié)氣;得天雄、菖蒲,共療霍亂。長石為之使。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黃連、麥句姜。
《衍義》云∶仲景治風熱瘈瘲,風引湯。紫石英、白石英、寒水石、石膏、干姜、大黃、龍齒、牡蠣、甘草、滑石等分。上 咀,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后,量多少溫呷之。
不用渣,立效。
氣溫,味辛。
《時習》云∶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
《衍義》云∶婦人惡露不止,蠶沙一兩(炒),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調(diào),空心服三二錢。以止為度。
《藥性論》云∶單用亦可。咸。無毒。
《日華子》云∶熱,微毒。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一云∶治心痛及中風心煩。陶隱居云∶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
氣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寒熱泄瀉下痢,白沃,陰蝕惡瘡。消痰止渴,除痼熱。治咽喉閉,目痛。堅骨齒。
《藥性論》云∶使,有小毒,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味甘。
《珍》云∶心熱者,非此不能除。
《局方本草》云∶丹朱味甘,微寒。無毒。養(yǎng)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渴。
《藥性論》云∶君。有大毒。鎮(zhèn)心,主抽風。
《日華子》云∶涼,微毒。潤心肺。惡磁石,畏咸水。
味咸。
《本草》云∶破堅癖,獨不用,入群隊用之。味咸、苦、辛,溫。有毒,不宜多服。主積聚,破結(jié)血。爛胎,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柔金銀,可為焊藥。
《藥性論》云∶有大毒。畏漿水,忌羊血。味酸咸。能腐壞人腸胃,生食之化人心為血。
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日華子》云∶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畏一切酸。補水臟,暖子宮,消冷癖瘀血,宿食,氣塊 癖,及婦人血氣心痛,血崩帶下。凡修制,用黃丹、鍛石作匱, 赤使用。無毒。柔金銀,驢馬藥亦用。
味平。無毒。
《時習》云∶千里水及東流水,主病后虛弱。揚之萬過,煮藥,收禁神效。二者皆堪蕩滌邪穢。此水潔凈,誠與諸水不同。為云母所畏,煉撥母粉用之。
《時習》云∶揚之水上成珠者是也。治霍亂,及入膀胱。治奔豚藥用之,殊勝。
氣溫,味甘。
《本草》云∶陰不足,補之以血。若咽有瘡,雞子一枚,去黃,苦酒傾殼中,以半夏入苦酒中,取殼,置刀環(huán)上,熬微沸。去渣,旋旋呷之。又主除熱,火瘡癇痙?勺麋晟裎。黃,和恒山末,為丸,竹葉湯服,治久瘧不差;黃,合須發(fā)煎,消為水,療小兒驚熱、下痢。
氣平微寒,味甘。陽也。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jié),小兒熱氣驚癇。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nèi)疽,陰蝕。止汗,縮小便,溺血。養(yǎng)精神,定魂魄,安五臟。
《本經(jīng)》云∶澀可去脫而固氣。
成無己云∶龍骨、牡蠣、鉛丹,皆收斂神氣以鎮(zhèn)驚。凡用,燒通赤為粉。畏石膏。
《珍》云∶固大腸脫。
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辟惡氣。殺鬼精物,療溫瘧,蠱毒癇痙,去三尸蟲。療諸兇邪鬼氣,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產(chǎn)難,墮胎。
氣平,味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逐鬼除邪。療小兒百病,諸癇熱,口噤不開,大人癲狂。又墮胎。久服,令人不忘。又云∶磨指甲上黃者,為真。又云∶定魂魄。人參為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龍膽、地黃,畏牛漆。
氣寒,味苦。酸、咸,微寒。無毒。
《象》云∶治傷寒溫疫頭痛,安心神,止煩亂,明目鎮(zhèn)驚。治中風失音,小兒麩豆,風熱驚癇。鎊用。
《本草》云∶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療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瓦斯。能治一切瘡腫,破血。
《液》云∶升麻代犀角說,并見升麻條下。易老療畜血分三部∶上焦畜血,犀角地黃湯;中焦畜血,桃仁承氣湯;下焦畜血,抵當湯、丸,丸但緩于湯耳。三法的當,后之用者,無以復加。
氣微溫,味甘平。無毒。甘,平。味薄,氣升陽也。
入手太陰經(jīng)、足少陰經(jīng)、厥陰經(jīng)。
《象》云∶主心腹痛內(nèi)崩。補虛安胎,堅筋骨,和血脈,益氣止痢。炮用。
《心》云∶補肺金氣不足。除不足,甘溫補血。出東阿,得火良。
《本草》云∶主心腹內(nèi)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痛,不能久立。養(yǎng)肝氣,益肺氣。肺虛極損?人,唾膿血,非阿膠不補。仲景豬苓湯,用阿膠,滑以利水道!痘钊藭四物湯加減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膠。
氣寒,味甘。
入足少陰經(jīng)。
《液》云∶豬皮,味甘,寒。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是以豬膚解之,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痢。
氣寒,味苦、咸?,寒。
《液》云∶仲景白通湯,加此汁,與人尿咸寒,同與熱劑合,去格拒之寒。又,與醋相合,內(nèi)谷道中,酸苦益陰,以潤燥瀉便。
《本經(jīng)》云∶治傷寒熱渴。又∶白豬蹄,可用;雜青色者,不可食,療疾亦不可。
《心》云∶與人尿同體,補肝而和陰引置陽,不被格拒,能入心而通脈。
味甘。有毒。
《本草》云∶主鬼疰、蠱毒,卻魚鯁,止久嗽。燒灰服之。
治傷寒勞復!督(jīng)》言∶牡鼠糞兩頭尖者是;蛟谌思,諸物中遺者。
《時習》云∶療寒熱頭疼,溫氣。童男子者,尤良。
《衍義》云∶人尿,須用童男者,產(chǎn)后溫一杯,壓下敗血惡物。久服,令人反虛。氣血無熱,尤不可多服。此亦性寒,故治熱勞方中亦用也。
《日華子》云∶小便,涼。止勞渴嗽,潤心肺,療血悶熱狂,撲損瘀血,運絕,及蛇犬等咬,以熱尿淋患處。難產(chǎn)胞衣不下,即取一升,用姜、蔥煎,乘熱飲,即下。
氣微寒,味咸,平。無毒。
入足少陰經(jīng)。
《象》云∶治傷寒寒熱溫瘧,女子帶下赤白,止汗,止心痛氣結(jié)。澀大小腸,治心脅痞。燒,白研,細用。
《珍》云∶能軟積氣之痞!督(jīng)》曰∶咸能軟堅。
《心》云∶咸,平。熬,泄水氣。
《本草》云∶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女子帶下赤白。除留熱在關(guān)節(jié),榮衛(wèi)虛熱,往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jié)。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能去瘰癧,一切瘡腫。入足少陰。咸為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jié)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jīng)之藥也。久服,強骨節(jié),殺鬼延年。貝母為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子,良。惡麻黃、吳茱萸、辛夷。
《藥性論》云∶君主之劑。治女子崩中,止血及盜汗,除風熱,定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為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時氣。又治鬼交精出,病患虛而多熱,加用之,并地黃、小草。
陳士良云∶牡蠣搗粉粉身,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干姜為粉,粉身,去陰汗!堆芰x》意同。
氣平,味咸。無毒。
《本草》云∶主惡瘡,蝕五痔,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大孔出血,崩中漏下。能利水。治急疳蝕口鼻,數(shù)日盡,欲死,燒灰,臘豬脂和涂之。墜痰軟堅,止渴,收澀固濟,蛤粉也。咸能走腎,可以勝水。文蛤尖而有紫斑。
氣微寒,味苦,平。有毒。
《本草》云∶主目中赤痛, 傷淚出,瘀血血閉,寒熱酸,無子。炒,去翅、足。
氣微寒,味咸、苦,平。有毒。
《本草》云∶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墮胎。炒用。畏鹽。
苦走血,咸勝血,仲景抵當湯用虻蟲、水蛭,咸苦以泄畜血。故《經(jīng)》云∶有故無殞也。雖可用之,亦不甚安。莫若四物湯加酒浸大黃各半,下之極妙。
味咸,寒。有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熱灑灑,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仲景主治久瘕積結(jié),有大黃○蟲丸。
《衍義》云∶乳汁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濾清汁服。勿令服藥人知之。
氣溫,微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水閉,血瘕癇痙,寒熱,利水道。仲景治久瘧,大鱉甲丸中使之。以其主寒熱也。
《衍義》云∶鼠婦,濕生蟲也。
微寒。
《本草》云∶主大人小兒 疝。七月七日取其網(wǎng),療喜忘。仲景治雜病。狐疝,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蜘蛛一十四個,熬焦,桂半兩。研細為散。八分匕,酒調(diào)服,日再。蜜丸亦通。
微寒,微溫,味咸。有毒。
《本草》云∶主惡血血瘀,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yin膚,青翳白膜。吐血,在胸中不去,及破骨 折血結(jié)。金瘡血塞。產(chǎn)后中寒,下乳汁。仲景治雜病方,大黃蟲丸中用之,以其主脅下堅滿也!独m(xù)傳信方》治喉痹,取蟲汁點在喉中,下即喉開也!稌r習》補入。
氣平,微溫,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養(yǎng)脾氣,除心煩,飲食不下,止腸,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
《液》云∶凡煉蜜,必須用火熬開,以紙覆,經(jīng)宿,紙上去蠟盡,再熬色變,不可過度,令熟入藥。
氣寒,味酸。有毒。
《本草》云∶治小兒驚風瘈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手足端寒,支滿奔豚。
《日華子》云∶墮胎,治疰忤。和干姜,傅惡瘡,出箭頭。
《圖經(jīng)》云∶心,主疔瘡。
《衍義》云∶大小二種。一種大者,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黃子,附母飛行,晝不出,夜方飛至人家戶庭中,見燈光則來;一種小者,身黑暗,晝方飛出,夜不出。今當用胡蜣螂,以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馬腸結(jié),佳。
氣平,味咸。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鼻中息肉,陰蝕,痔,惡肉。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
《衍義》云∶治勞瘦,除骨中熱,極佳。
《心》云∶去翳膜用之,取其意也。
《日華子》云∶止嘔逆,小兒驚悸客忤,催生。 瘍、白癜風,煎汁敷。入藥炙用。
《心》云∶治同蛇蛻。
《藥性論》云∶使。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又云∶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冠狀,謂之蟬花,最佳。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瘈瘲,夜啼,心悸。
味咸,辛平。無毒。
《本草》云∶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瘍病,女子崩中赤白,產(chǎn)后余痛。滅諸瘡瘢痕。生 川平澤,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用。
味辛,寒。有毒。
《本草》云∶主寒熱,鬼疰蠱毒,鼠,疥癬,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血積,傷人肌,墮胎。畏巴豆。
《本草》云∶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東有黑稍蛇,能纏物至死,亦是其類。生商洛山。
味甘,溫。無毒。
《本草》云∶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月閉。出北地,此是寒號蟲糞也。
《液》云∶主惡瘡疔腫,毒腫,諸瘡有根者。作膏∶用帛如手大,取露蜂房、彎頭棘刺、爛草節(jié)二寸許、亂發(fā)。燒末。主疔瘡腫。又主小兒初生臍未落時,腫痛、水出,燒,為末,細研,敷之。又,五色帛主盜汗,拭干訖,棄五道頭。仲景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方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