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百本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百本(百藥棉/百藥綿)


  2、當代臨床
 。1)心腦血管疾病
  ①高血壓病:本人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防己黃芪湯是《金匱要略》方,本人經(jīng)驗用量為:黃芪30g、白術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紅棗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20g,胸痛頭暈者,加川芎10g、丹參 12g。
  ②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并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結(jié)果表明,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癥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③腦血管意外:近代寧波名醫(yī)范文虎擅長應用此方治療中風偏癱,黃芪常用60~120g。他說:“中風一癥.有屬火、屬風、屬痰諸說,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氣虛之極,脈絡瘀滯為多,獨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可信。黃芪可增至四兩,連服數(shù)十劑無妨”。補陽還五湯為清代名醫(yī)王清任的經(jīng)驗方,其組成為:黃芪6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藥15g、仁10g、紅花6g、地龍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現(xiàn)代用于治療腦梗塞、腦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④腦梗塞
  生黃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術各10克,生當歸、生丹參各20克,鉤藤 15克。隨證加減:陽閉者加安宮牛黃丸;陰閉者加蘇合香丸;痰盛者加半夏、膽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脫證者加人參、附子等;肝腎虧虛者加左歸丸。1日1劑,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療63例,治愈(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四肢活動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總有效率 88.8%。
 、腦動脈硬化癥
  生黃芪 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烏、麥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加減:腎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熟地、旱蓮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棗仁、夜交藤、生牡蠣等;痰濁者加膽南星、陳皮等。1日1劑,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治療48例,治愈17例,有效30例,無效1例。
  (2)急性腎小球腎炎
  北芪 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3)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4)重癥肌無力
  黃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膠各10克,黨參30克,大棗20枚。加減:復視、眩暈耳鳴者加桑椹子、菊花,加重熟地、枸杞;痰多,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加蘇梗、陳皮、法夏、瓜蔞等;頭痛、眼脹、舌質(zhì)紫暗或瘀點加地龍、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牛膝等;腹脹、納差加內(nèi)金萊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劑,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服。
 。5)心律失常
  黃芪50克,黨參、丹參各30克,麥冬、當歸、附子各10克,五味子、紅花、生姜各 5克,大棗20枚。加減:孕期早搏者加茶樹根、膽南星;胸悶甚者加甘松、瓜蔞皮;心悸明顯者加龍齒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納呆便溏者加木香蒼術、焦山楂等;肢腫脹者加大腹皮萬年青根等。1日1劑,治療56例,治愈34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 91%。www.med126.com
 。6)銀屑病
  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7)慢性腎病
  現(xiàn)代名醫(yī)岳美中先生,在《冷廬醫(yī)話》黃芪粥治療浮腫經(jīng)驗的啟發(fā)下,創(chuàng)制黃芪粥治療小兒慢性腎炎,收到良好效果。其處方為:生黃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雞內(nèi)金末9g、金橘餅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黃芪20分鐘,撈去藥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鐘,再次入雞內(nèi)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餅1枚。此方對慢性腎炎、腎孟腎炎殘余的浮腫,療效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實,單用黃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其做法是:黃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黃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黃芪粥是中國傳統(tǒng)的藥粥,在宋代已經(jīng)風行,蘇軾有詩“黃芪煮粥薦春盤”,可見蘇軾是食用過黃芪粥的。
  民間還有用黃芪蒸鴨子治療腎病的。做法是:活鴨1只(約1kg),黃芪60g,先將鴨子宰殺洗凈,放沸水中汆透撈出,肚中放入黃芪、生姜、蔥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量水和酒,用棉線縫好,裝盆內(nèi)蒸2小時。去黃芪,吃肉喝湯。一只鴨可分3天吃。可作為慢性腎病的食療方(《大眾醫(yī)學》1999年第4期)。
  臨床本人治療慢性腎病,常使用玉屏風散配合真武湯治療,堅持服用,有改善腎功能的效果。
  (8)糖尿病
  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聶文濤:《食物訓練與糖尿病康復》)。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本人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則用生黃芪60g,配合葛根30g,懷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參20g等。
 。9)腫瘤化療放療以及手術后
  患者出現(xiàn)貧血、浮腫,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應用黃芪的指征。臨床常用黃芪建中湯、十全大補湯等。本人曾治療1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癥狀為多汗、惡風,發(fā)高熱,用黃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湯,服藥1周后,出汗惡風顯著減少,治療1年,病情穩(wěn)定,幾乎未出現(xiàn)發(fā)熱。十全大補湯是常用的腫瘤后的體力增強劑,日本應用比較普遍。其組成為:黃芪15g、肉桂3g、人參5g、白術10g、茯苓12g、甘草3g、當歸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國傳統(tǒng)有丸劑和膏劑,日本有顆粒劑,主要是便于久服。
 。10)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風散:黃芪15g、白術12g、防風10g。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癥、哮喘、老人感冒等經(jīng)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紅棗10粒。
 。11)骨質(zhì)疏松
  骨質(zhì)疏松、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jié)疼痛、麻木自汗等癥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成:黃芪30g、桂枝10g、白芍藥15g、生姜3片、紅棗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范文虎治療醫(y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2劑即效。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僅甘草、黃芪之差異,一味藥的區(qū)別,效果竟然大不一樣(見《魏長春臨證經(jīng)驗集》)。
 。12)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
  黃芪是傳統(tǒng)瘡藥,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適用于“久敗瘡”,即潰瘍久不愈合的化膿性感染。其表現(xiàn)為膿水清稀,創(chuàng)面平塌、全身狀況差。現(xiàn)代中醫(yī)外科名醫(yī)趙炳南先生有黃芪膏一方,用黃芪濃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勻后備用。
  上消化道潰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可用黃芪建中湯。組成: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紅棗12枚,麥芽糖適量沖服。多適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輕度貧血,自汗盜汗,喜歡吃甜食,舌質(zhì)暗淡者。如體型消瘦者,黃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導致腹脹和食欲減退。
  (8)增強人體免疫力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麗塔·埃弗羅斯(Rita Effros),從中藥黃芪植物中提取而成的藥物,可增強人體免疫細胞抵抗艾滋病病毒,并對人體一些器官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3、經(jīng)方典方1、黃芪建中湯: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飴糖50g。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后飲用。
  源于《金匱要略》。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姜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用于氣虛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2、黃芪補肺飲:黃芪30g,麥冬15g,五味子、烏梅各6g。煎水取汁,以蜂蜜調(diào)味。
  本方以黃芪補肺益氣、固表,以五味子補腎斂肺,烏梅助五味子斂肺止咳,麥冬養(yǎng)陰潤肺。用于氣虛陰傷,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3、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棗10個,煎湯飲。
  源于《金匱要略》。本方重用黃芪補氣,并鼓舞氣血運行,以赤芍活血行滯,桂枝溫通血脈。用于氣虛血滯,肌膚麻木,或肢體疼痛,或半身不遂。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