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50:望色
望色,是指望面部的顏色與光澤。我國人的正常面色,微黃紅潤而有光澤。
1.白色:主虛寒證、失血證。若 白而虛浮,多屬陽氣不足;淡白而消瘦,多為營血虧損。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蒼白,常屬陽氣暴脫的證候。里寒證劇烈腹痛,或虛寒戰(zhàn)栗時,也可見面色蒼白,則為陰寒凝滯,經(jīng)脈拘急所致。
2.黃色:主虛證、濕證。面色淡黃,枯槁無澤,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之故;若面色黃而虛浮,稱為黃胖,多是脾氣虛衰,濕邪內(nèi)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黃,稱為黃疸,其中黃而鮮明如橘子色者,為陽黃,多屬濕熱;黃而晦暗如煙熏者,為陰黃,多屬寒濕。
3.赤色:主熱證。若滿面通紅,多屬外感發(fā)熱,或臟腑陽盛的實熱證;僅顏面部潮紅,則多屬陰虛而陽亢的虛熱證;如久病、重病面色蒼白卻時而泛紅如妝,多為戴陽證,是虛陽上越的危重證候。
4.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證及驚風(fēng)證。如陰寒內(nèi)盛,心腹疼痛,可見蒼白而帶青的面色;心氣不足,推動無力,血行不暢,可見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為氣虛血瘀所致。又有小兒高熱,面部青紫,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見,往往是驚風(fēng)的先兆。
5.黑色:主腎虛、水飲、痰血證。目眶周圍見黑色,多見于腎虛水泛的水飲病,或寒濕下注的帶下證。若面黑而干焦,則多為腎精久耗。
☆ ☆☆☆☆考點51:望局部情況
1.望頭與發(fā):了解腎和氣血的盛衰情況。
。1)頭:主要觀察頭的形狀及動態(tài),如小兒頭形過大或過小,伴有智力發(fā)育不全,多屬腎精虧損;囟門下陷,多屬虛證;囟門高突,多屬熱證;囟門遲閉,頭項軟弱不能豎立者,多為腎氣不足,發(fā)育不良;無論大人小兒,頭搖不能自主的,皆為風(fēng)證。
2.發(fā):主要望發(fā)的質(zhì)和色的變化。如,發(fā)稀疏易落,或干枯不榮,多為精血不足之證;突然出現(xiàn)片狀脫發(fā),多屬血虛受風(fēng);年少落發(fā),不屬于腎虛,便屬于血熱。青年白發(fā),無其他病象者不屬病態(tài)。
2.望目:目為肝之竅,但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故目的異常變化,不僅關(guān)系于肝,而且也能反映其他臟腑的病變。
3.望耳:應(yīng)注意耳的色澤及耳內(nèi)的情況。耳為腎之竅,屬少陽經(jīng),為宗脈所聚之處。耳輪干枯焦黑,多是腎精虧耗,精不上榮所致,屬危證;耳背有紅絡(luò),耳根發(fā)涼,多是麻疹先兆;耳內(nèi)流膿水,病為膿耳或聤耳,多為肝膽濕熱所致。
4.望鼻:主要是望鼻內(nèi)分泌物和鼻的外形。鼻流清涕,多為外感風(fēng)寒;流濁涕,則屬風(fēng)熱;久流濁涕而有腥臭味者,是為鼻淵。若見鼻頭或周圍充血或生 紅色丘疹,名酒糟鼻,多屬肺胃有熱,鼻柱潰爛塌陷,常見于麻風(fēng)病或梅毒;鼻翼扇動,多見于肺熱,或肺腎精氣衰竭而出現(xiàn)的喘息。
5.望唇:應(yīng)觀察其顏色、潤燥和形態(tài)的變化。若唇色淡白,多屬氣血兩虛;色青紫,常為寒凝血瘀;色深紅,則為熱在營血?诖礁煽莅櫫眩梢娪谕飧 燥邪,亦見于熱熾津傷;口角流涎(或睡時流),多屬脾虛濕盛或胃中有熱,亦見于蟲積?诖矫訝,多由脾胃蘊熱上蒸;口斜,則為中風(fēng);撮口或抽掣不停,為肝 風(fēng)內(nèi)動,或脾虛生風(fēng);口開不閉,常見于脫證。
6.望齒、齦:望齒應(yīng)注意色澤、潤燥、形態(tài)幾個方面。如牙齒干燥,多是胃熱熾盛、津液大傷;干燥竟如枯骨,多為腎精枯竭,腎水不能上承所致;牙齒 松動稀疏、齒根外露者,多屬腎虛或虛火上炎;睡中咬牙或嚙齒,常見于胃中有熱或蟲積的患者。望齦應(yīng)注意其色澤的變化。胃之經(jīng)脈絡(luò)于齦中,齦色淡白者,多是 血虛不榮;紅腫者,多屬胃火上炎;牙齦出血而紅腫者為胃火傷絡(luò),不紅而微腫者,或為氣虛,成為虛火傷絡(luò)。
7.望咽喉:應(yīng)注意其顏色及形態(tài)的異常改變。咽喉紅腫而痛,多屬肺胃積熱;紅腫潰爛,有黃白腐點,為肺胃熱毒壅盛;若色鮮紅嬌嫩,疼痛不甚,多為 陰虛火旺;色淡紅不腫,久久不愈,是為虛火上。蝗缬谢野咨倌,擦之不去,重擦出血,且隨即復(fù)生者,是為白喉,屬肺熱陰傷之證。醫(yī)學(xué)全.在線提供
8.望皮膚:應(yīng)注意膚色及外形的變化。
。1)斑疹:斑疹常見于外感熱病,亦可點大成片,或紅或紫,平鋪于皮下,摸之不礙手者,謂之斑;色紅疹點小如粟,高出于皮膚,摸之礙手(亦有不高出皮膚,撫之無礙手之感)的叫做疹。
(2)白痦:又名白疹,是皮膚上出現(xiàn)的晶瑩如粟的透明小皰疹,高出皮膚,擦破流水。
。3)癰疽疔癤:發(fā)病局部范圍較大,紅、腫、熱、痛,根盤緊束的為癰,屬陽證;若漫腫無頭,部位較深,皮色不變者為疽,屬陰證;若范圍較小,初起如粟,根角堅硬,或麻或癢或木,頂白而痛者為疔;起于淺表,形圓而紅、腫、熱、痛,化膿即軟者為癤。
☆ ☆☆☆考點52:舌與臟腑的關(guān)系及舌象
舌的一定部位與一定的臟腑相聯(lián)系,并反映著相關(guān)臟腑的病理變化,從而把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舌邊四個部分,分屬于心肺、脾胃、腎、肝膽等有 關(guān)臟腑。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zhì)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zhì),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luò)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
正常舌象,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