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方醫(yī)學 > 正文:紀念向清天、王正龍兩位先生
    

經方讀書社:紀念向清天、王正龍兩位先生



近年來,中醫(yī)界連損兩元大將,而且皆為英年早逝,這也許就是恢復傳統(tǒng)中醫(yī)必然要面對的歷史之殤吧。

對于傳統(tǒng)中醫(yī)界來說,他們如戊戌六君子一樣,他們以己之生命之光,燃起讓更多人對傳統(tǒng)中醫(yī)覺悟。

我覺得他們走的都是上根器之路,是真正的醫(yī)道繼承者,所以他們可以影響更多人,這不同于單單以醫(yī)術換取生活的人,那是真正的以傳統(tǒng)中醫(yī)理復興為理想的賢者。我得讀兩位先生的著述,頗為感動,因為那是如同雖居于野而心系于醫(yī)道之中興才能發(fā)出的箴言,F在二位賢者皆已逝去,我想傳統(tǒng)中醫(yī)的火種不會因此而斷,反而會燃起更多復興的火焰,我始終相信在中國,最優(yōu)秀的人才很多時候在民間而不是在上位,因為正是民間的賢人才造就中華文明的博大與精深。我相信,老子:無為之治。是具有極其深刻的隱喻的,因此才產生中國幾千年來對于教育幾乎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正是這種不聞不問,造就豐富多彩的文化盛景。即便到了近代民國時期,依然產生很多大師,反觀現在,似乎什么都在被納入管理,有為的設置很多屏障,讓教育變成了考試,讓人才變成文憑。然而大師卻沒有啦。不是大師沒有啦,而是大師產生的土壤沒有啦。當權力滲入生活社會的每個角落,還能期望有什么不是人為造作呢?向、王二位先生,兼具才得卻于此經濟繁榮之盛世,饑勞憂思而亡,此盛世乎?泱泱中華,養(yǎng)不活幾個讀書種子,這樣的國家有希望嗎?我突然很感動,雖然幾千年的農業(yè)國家,我們的祖先卻一代代養(yǎng)活那么多讀書種子,即便到了民國,國家積弱,此讀書種子也未斷絕,難道那時的經濟也那么繁榮嗎?也許并非如此,讀書種子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希望,雖然帝王專制經濟落后,但是對于讀書人,我們的祖先們卻有很大的包容。而今,讀書人卻要為米糧擔憂而勞頓,此不是可悲。古時有書香世家,而今看到富二代橫行,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嗎?我想每個真正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如若兩晉,賢者皆隱吧。我想中醫(yī)面臨的危機,根本上來說不是中醫(yī)本身,而是如果中醫(yī)傷害到權力的觸手,他還能發(fā)展延續(xù)嗎?我們的社會從來都不是靠表面的規(guī)則運轉,潛規(guī)則影響著每一個人與每一個行業(yè),中醫(yī)也不能例外,不是因為你能你行你就可以要求權力支持你?換句話說,你能給權力什么作交換啊?高水平正直的民間中醫(yī),有多少被埋沒被不公正的潛規(guī)則毀掉,我不敢想。但是,堅持不一定行,不堅持那是萬萬不行。我們的醫(yī)道必定不是為權力而用,只為一個原因,我們是中國人,我們還要延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保駕護航。每一個中醫(yī)人,應該有這種誓愿,那么中醫(yī)就一定在廟堂之外重燃起復興之光。

-------------------
引用樓主梁浩于2010-05-30 05:20發(fā)表的 紀念向清天、王正龍兩位先生 :
近年來,中醫(yī)界連損兩元大將,而且皆為英年早逝,這也許就是恢復傳統(tǒng)中醫(yī)必然要面對的歷史之殤吧。
....... 700)this.width=700;" >
我知道的還有趙立波,他是經方有道術者也!享年41歲

-------------------
英年早逝的悲劇為何發(fā)生在擅用扶陽法的幾位大將身上?到底原因何在?

-------------------
引用第2樓黃煌于2010-05-30 20:36發(fā)表的  :
英年早逝的悲劇為何發(fā)生在擅用扶陽法的幾位大將身上?到底原因何在? 700)this.width=700;" >

這真是個謎!是理論指導下的錯誤結果?是中藥材的炮制問題?是西醫(yī)搶救失誤?是病人自己一意孤行?值得思考!
從昨天看到王正龍的訃告,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
王大概是長期以身試藥性造成的,用心腦過度大概也有關系。李陽波也是鉆研運氣學說用心腦過度。

-------------------
也許是成也扶陽,敗也扶陽。太執(zhí)于某某學說,往往會遇到“有些病治得好,有些病治不好”的情況,事情往往不是理論說的那樣,治病也不是扶陽啦補陽啦那么簡單,這都是親身的經歷。無奈有的學說感覺上就很符合大眾口味,演義、戲說這些作品總是比正史受歡迎。

-------------------
命中注定.包含遺傳.性格.社會因素多方面

-------------------
也許本來就有病,或者試藥原因,倪說未遇到大醫(yī),很遺憾。各行業(yè)都存在這種英年早逝,并不是扶陽法的問題。

-------------------
佩服以上兩位先生對中醫(yī)的熱愛與執(zhí)著,但同時也值得后來者警醒和深思。陰陽本為一氣,用熱遠熱,用涼遠涼,《內經》有明訓。

-------------------
是執(zhí)著。對于作學問來說,執(zhí)著是成功的前提。對于養(yǎng)生來講,執(zhí)著是養(yǎng)生的大敵!一個好的醫(yī)生,不應該滿腔悲憤、牢騷,也不應有扭轉乾坤替天行道的雄心,應該心中時時充滿喜悅、快樂。

-------------------
同意樓上
中醫(yī)當有平和之心

扶陽影響深遠
有利必有弊
弊者不少
現在不少中醫(yī)怕涼就扶陽,
其效甚少
副作用多矣

-------------------
引用第9樓沙丘沙于2010-06-02 20:03發(fā)表的  :
是執(zhí)著。對于作學問來說,執(zhí)著是成功的前提。對于養(yǎng)生來講,執(zhí)著是養(yǎng)生的大敵!一個好的醫(yī)生,不應該滿腔悲憤、牢騷,也不應有扭轉乾坤替天行道的雄心,應該心中時時充滿喜悅、快樂。 700)this.width=700;" >

兄深諳此道也!明哲!

-------------------
沙兄確是明道之人。
我對自己是這樣要求的:可以有遠大的理想和執(zhí)著的行動,前提是要有好的身體,一旦身體感覺疲乏或不舒服,放棄一切先休息調理。調理時以飲食休息練氣功為主,醫(yī)藥為輔,直到自我感覺身體舒服了,繼續(xù)原來的事業(yè)。。。
之所以這樣,是五年前我躺在醫(yī)院病床時,深深地體會到:如果人沒了,那就什么都沒了。。。不論是理想、事業(yè)、愛情、家庭、親人、朋友,所有的一切都沒了。
出院后,我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以儒家的進取心做事業(yè),以fo心做慈善,以自然之道處世養(yǎng)生。。

-------------------
引用第9樓沙丘沙于2010-06-02 20:03發(fā)表的 :
是執(zhí)著。對于作學問來說,執(zhí)著是成功的前提。對于養(yǎng)生來講,執(zhí)著是養(yǎng)生的大敵!一個好的醫(yī)生,不應該滿腔悲憤、牢騷,也不應有扭轉乾坤替天行道的雄心,應該心中時時充滿喜悅、快樂。 700)this.width=700;" >

我記住了,謝謝。一語驚醒夢中人。

-------------------
仙人放屁不同凡響,自以為是.,有陽必有陰.扶陽.扶陽太偏了吧....悲哀。。。∮纸o方舟子,張功妖等人有空鉆了.其實中醫(yī)是毀在那些所謂的大師手里.醒醒大師們吧。。。

-------------------
網上說他本來有肺結核,信灸第一,吐血死.他教人吃四逆湯每日加量,那他本人也是這樣吃的可能很大,陽不入陰.

-------------------
辛苦執(zhí)著不是早逝的一兩個人,相信黃師等功深者也不清閑,事業(yè)生活兩輪飛轉也不見得容顏憔悴身心俱垮,每個但凡在追求的都不會優(yōu)哉游哉。
為何扶陽旗手早殞?貴陽抑陰思維下,陰陽畸變是不是致禍之由?一個四逆湯包圓萬證?即便禪修、道功講究入靜入定,是否處處滲透陰陽升降出入之法門?獨腿行不了遠路,最多蹦跶兩下,貴陽抑陰,陽主陰從可以休矣!

-------------------
說到試藥,本就存在嚴重不確定因素,心中迷茫,把自己命都丟了,還談得上懸壺濟世?可見拿人家性命來試的隱情更數不清,可怕的紙上談兵!

-------------------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真氣豐沛,神完氣足。這個是清晰可見可感知的。聽黃師視頻講話不用觀望,可聞嗓音有金石切削之聲,胸腔大氣與腹腔元氣俱充實,不是硬努的嘶鳴,我不了解黃師是否練氣功,但善攝生保元真是可以認定的。如果一個病歪歪面黃肌瘦的大夫在肺科主診,一邊問病人咳喘否,自己禁不住喘息連連咳嗽聲聲,病人什么想法?

-------------------
當大家糾結于兩位先生的是否死于扶陽之誤時,我們是否看到大多數民間中醫(yī)人的生活狀態(tài)。從二位先生身上我看到“顏回”的影子,就是那個,一捧食,一瓢飲,而可以安身立命,傳孔門之道的人。我相信,在現代社會這種文化的堅守者,所承受的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很多人,認為只有在大學中才叫大師,事實上從東周末年,天下紛亂,孔子等諸子百家就將居于廟堂之上的學問帶回民間,從此中國的文化就走上一條與西方不同的道路。從此中國的民間讀書種子歷代相傳,沒有了高高在上的官學氣息,也許僅僅破廟一間,師道就得以傳承。但是,大師就是在最平凡的地方創(chuàng)造,換句話越是城市高樓繁華奢糜,越是充滿世俗氣息,那么又如何奢望在充滿銅臭氣息的環(huán)境下,能夠求得學問的深入呢?我很感動于在這個充滿銅臭的世界還有像二位先生這樣的人。雖然,他們的逝去讓人悲哀,但是這也是純凈的精神對于現實的奢糜與沉淪的一種反抗,一種雖位玉碎,不為瓦全人生態(tài)度。

-------------------
學問需要執(zhí)著。執(zhí)都執(zhí)不起來,根本就沒有資格說放下。但是醫(yī)道是不可承受之重,這也是中醫(yī)人都不愿意承受醫(yī)道傳承的原因,所以很多人不停的在說醫(yī)術,現在又說等等關于二位先生早逝是否扶陽之誤,事實上即便他們誤于扶陽,我們看到的是先生以身試道,為道殉難,雖然這道有偏差,這也是道,他們以生命給我們發(fā)出警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在fo家有關于大勢力菩薩的論述,你知道中醫(yī)最缺少什么嗎?就是兼具藥師fo與大勢力菩薩的大師。

-------------------
作為現代的中醫(yī)人,缺少儒家中流砥柱的自立精神,缺少道家上善若水的變通智慧,缺少fo家隨遇而安的生活態(tài)度,僅僅談論醫(yī)術是可恥的,我們自身作為中醫(yī)未能傳承醫(yī)道,現在哪里有資格去評價二位先生。他們不是醫(yī)師,卻勇于承擔,我們哪里有資格去評論他們。想想我們在干嗎呢?
  

-------------------
想想我們在干嗎呢?

-------------------
是否真的擔起作為中醫(yī)人應該承擔起的責任呢?

-------------------
但凡真學問,皆有益社會,助人利巳,這是必然結果。但前提是真,經得起考量,醫(yī)術司命,自己的命都不能被扶陽絕技庇佑,世人作何觀想?
甘于清貧守寂寞是治學素質,脫穎而出造福民眾是目的,衡量的是結果,沒人會為皓首窮經出手平平者喝彩。
英雄不問出處,黑白不是問題,關鍵解決問題有無能力,這才是大眾期待的。今日黃師若非教授專家頭銜,憑大量效卓醫(yī)案,相信追隨者仍如潮如涌。

-------------------
很多時候人只想知道對之所以對,卻不關心錯之所以為錯。事實上,錯誤也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進步。我們不能因為二位先生醫(yī)道偏執(zhí),而否定他偏執(zhí)的一半醫(yī)道都是不合理的,換句話說時代至此,很多時侯人們并非遵照生命的需求來保護自己的健康,扶陽之法是立于時代之偏,但是并不是說這個時代所有人都七情六欲過度的生活,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是病必輸液開刀,所以還是需要以人為本,所以我一直認為扶陽改為調陽最好。不要總以為扶陽就是桂附姜等,事實上并非如此,扶陽是法,必須落實到臨床實際的將陽確實扶起來才行,而不是會大劑量用桂附姜就是火神啦。即便真的需要,也一定要次地分明,否則根本不可能把扶陽落到實處。我經常臨床上運用陽性藥物,但是后來發(fā)現自己已經走偏啦。后來看了趙紹琴的著作,才了解其實溫病也是重陽的,只是比較細膩而已。所以,中醫(yī)的每一法都有道理,但是關鍵是落到實處。你在這里批判火神派,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要走到反面。我們不應該偏執(zhí)在一法一方一派上面,而應該真正從粗糙的一法一方一藥觀念走出來,要使醫(yī)道入微才能臨床把握好次第的用藥,把改用的一法一方一藥用好。時代如此,內傷神機,開合樞機不靈,內傷之治,必然需要每個醫(yī)生心思縝密觀察入微,否則用藥孟浪是不可避免。

-------------------
中醫(yī)有言;離開陰陽,開口動手便錯?梢姡魏芜^份強調某一單方面都不對。放大到人類任何活動領域,諸凡軍事政治經濟,無出其右。張弛有度,收放有序,往往事從人愿;反之則跌跌撞撞不盡人意。唱歌的一味高八度,缺了抑揚頓挫高低起伏,刺人耳鼓,注定不受人歡迎;氣行任督,有升有降是規(guī)律,順者身心安祥,逆者必感不適,別出心裁只升不降或只降不升,什么結果?

-------------------
引用第2樓黃煌于2010-05-30 20:36發(fā)表的  :
英年早逝的悲劇為何發(fā)生在擅用扶陽法的幾位大將身上?到底原因何在? 700)this.width=700;" >

向天請后來是不完全用干姜附子的,熟地棗皮也用不少

-------------------
5曹志剛,男,26歲,由羅江來
病狀:肺結核,胸部微痛已有二三年,每日均作,有時劇痛,每天下午面部發(fā)燒,頭昏眼花,有時耳鳴,發(fā)黑眼暈,每日下午即感受疲倦欲睡,咳嗽痰多帶血,肩襞亦感疼痛,食欲不佳,多食腹脹,睡眠亦不好.前后住院數年,初期擴展至中期,肺上已起空洞.

診斷:此病有大原因:一因饑飽不勻,胃空傷水傷風,食后飲冷胃風阻滯過久,波及胸部膻中被水濕所阻.上竄心肺膈間積久于此清道壅塞,時時作痛,此第一在原因也.二因用心過度,運腦過甚,復感外yin不正之氣,波及腦海內竄心膜,以致頭昏脹悶,做事時一用心腦,寢覺難安,此第二大原因也.大病過久,治之非易,幸年少尚能醫(yī)治,但時間宜久,還須加重調養(yǎng),否則困難.
此病治法宜分三階段,一調攝五行氣化之機,使土能生金,并能養(yǎng)木,以能制水,其意安在?因肺為乾金,乾為天,天為清氣凝結而成,人身之肺即身中之天,天以睛朗為主,使留厭穢,一有厭穢,清靈之府即不清矣.化源亦不成自然.治之須從五行傳化為主.五行之土為運化之機,土生萬物之母也,金得土而生,得火而煉,若生之煉之必用土養(yǎng)木制水,木欲得暢茂,生火之機乃笏,君火相火互相為用,欲壯兩火,須調達土木,土運木調,火自壯矣.且君火以明為貴,相火以位為主,二火相通,照,天下地上之塵氛可凈.且火又能生土,又能煉金,金得厲煉油,即為純堅之金,人之肺有了病,不必直治肺.從火土為一,且金強而生麗水,就從水中說起,水雖屬陰,而真陰.   今借土制水,借火溫水,水溫而氣沸,氣機上騰,歸于心肺,心為離宮,肺為先天乾卦,今借水以制火以制金,必須取坎填離,離中真陰得水氣之清,君火更明,相火亦不移位,二火相交,肺得其煉,肺可得清,濁陰四散,清清朗朗,萬化皆光,是不治肺而肺自治,此第一法也.既知坎為乾子,母病應得子養(yǎng),子能養(yǎng)親,親之精神必安.病自可愈.第三既知火能煉金,欲成乾金為純潔之金,非用火煉油不可,但不可過猛,亦不可太緩,原在水火互相調攝,火得水而清涼,水得火而溫暖,今用溫暖清涼之氣質,緩緩熔煉,凡肺中一切厭穢,以漸漸化為烏有.若直指肺治,金體被傷,用錯琢之法,或寒凝之法,必成水冷金寒,火熄焰消,是金肺終成枯木之質,余見此病又久又重,不得不用此法,從先后本源運化根基下手,別無他法可治,余道膽為之,借古人百煉此身為鐵漢之意,有不當處,請后賢指之.


初方:55年12月6日
茯神0.5  茅術0.3  南合香0.5  厚樸0.4   老叩0.3
丁香0.3  石菖蒲0.4   炙草0.2  生姜1.0
  
方解: 用茯神得土木之精華而成,朱砂得水石之精氣而生,二物如合用,是引腎水以達心,亦寧神而生智,并能引土氣以護金,引君火之昌明傳于肺金之中,是辟清之意.借菖蒲水石之精而生,開心竅,傳達心神于肺宮,引水精于肺胃,是用水火調濟之法.用老叩溫胃開胃,調攝賁門,公丁行胃中之積滯,擴開胃囊.茅術引胃中之水谷解達于脾間,使脾能運化.使香化穢濁運納脾胃,與厚樸偕行使脾胃連成一氣,而疏放自然.生姜引火氣歸于胃口,使胃寒下降,甘草奠脾土使運化力強.此方為引水火圭化之/運之,生之,育之,是為引本原之氣,歸于肺脾之足,金土更能有用,誠為擴轉五行樞紐之法.
反應:服初方平穩(wěn),食后微脹。

次方:
制附片2.0   桂尖0.5   茅術0.3   羊合0.8   砂仁0.3
馬枳仁0.4   油厚樸0.3 炙草0.2   生姜 1.0
方解: 用附子辛溫之品溫腎暖脾,水溫而氣升,土暖而木養(yǎng),桂尖宣化太陽之氣,交于甲乙之木,迎水土之氣以養(yǎng)肝膽,今肝膽得氣,三八之數千乃充,是森充而生火,火生央制金,金潤而肺暢,馬枳仁開男囊迎胃液,歸于傳化之宮,使大小腸傳輸自然.砂仁壯立脾胃,肺金可得受益,羊合交納脾腎隨同辛溫之品輸精氣歸于化源之地,肺更得養(yǎng),是欲天清地泰之法
三方:
制附片2.0   茅術0.4  桂尖0.6   砂仁0.3   朱茯神0.5
油厚樸0.3   石菖蒲0.4   炙草0.2   生姜 1.5

四方:
制附片2.5   桂尖1.0   廣香0.3   蘆巴0.8   砂仁0.3  
朱茯神0.5   生術0.3   炙草0.3   生姜 2.0
方解: 用廣木香交通五臟,化濁而迎清,蘆巴迎胃精歸于骨空引脾液交于化源..
反應:服初方平穩(wěn),食后微脹。
五方:
制附片2.5   廣香0.4  術0.5  蘆巴2.0   砂仁0.4
朱茯神0.5   石菖蒲0.5   炙草0.3   煨姜 2.0

六方
  制附片3.0   術0.4  公丁香0.4   桂尖0.6   法夏0.5 
菖蒲0.4   良姜0.8   羊合1.0  炙草0.3   生姜 1.5
方解: 高良姜大溫脾胃,化脾中之滯,法下降胃逆歸于決瀆,清濁可分.
七方
制附片2.5   西茴0.5   安桂0.5   茅術0.4  公丁0.4  
厚樸0.4  砂仁0.4   炙草0.3   生姜 1.5
方解: 用安桂引肝入脾,化脾滯而暢土運,茴香引肝脾而調達有歸.

八方
制附片3.0   杜仲1.0   北芪1.0   砂仁0.5
安桂0.3  筠姜1.5   炙草0.5   蔥白十根
方解: 用固脂崇脾腎,使腎精脾液隨桂附援木而升,通筋達潤絡筋絡柔潤,肝絡自然化源可充,借北芪迎五液之精華都歸于肺,肺得引必致漸漸清當月杜仲蔥白通達筋絡百脈,引氣血歸于上下之間,肺更有益。

九方
制附片3.0   茅術0.4   固脂1.0  蘆巴1.0   砂仁0.4  
羊合1.0  生杜仲1.0   炙草0.4   煨姜 2.0

十方
制附片3.0   良姜1.0   厚樸0.4   安桂0.4   廣香0.4
朱茯神0.5   生茅術0.3   菖 蒲0.5   炙草0.3   煨姜 2.0

十一方
制附片1.0   筠姜1.5   砂仁0.5   益智0.8   馬枳仁1.0
柏子仁1.0   琥珀0.4   炙草0.4   煨姜 2.0   鐵2.0
方解: 用益智柏子仁引魂魄歸于肝脾之內,意期交達心腎,鐵鎮(zhèn)攝魂神,引水中之陽交于上中二焦,脾得其鎮(zhèn),脾得其調,神魂可安,更借琥珀安神智交納于坎離之中,以期上下交通。

十二方
制附片3.0   良姜0.8   法夏0.5   馬枳仁0.4   安桂0.3  
砂仁0.4  杜仲0.4   茅術0.4   炙草0.3  煨姜 2.0
十三方
制附片3.0   良姜0.8   菖蒲0.5   蘆巴1.5   砂仁0.5
上安桂0.4   益智仁0.8   炙草0.4   煨姜 2.0


十四方
制附片3.0   筠姜1.0   茅術0.5   北芪1.0   砂仁0.4
羊合1.5  固脂0.8   炙草0.4   煨姜 2.0

十五方
制附片3.0   筠姜1.0   茅術0.5   羊合1.0   砂仁0.4 固脂0.8 上安桂0.4 炙草0.3 煨姜 2.0

十六方
制附片3.0   桂尖0.8   筠姜1.5   羊合0.8 潞參0.7 棗仁0.5   術0.5   炙草0.4 蔥白七
方解: 用棗仁寧心益脾,潞參滋肺益氣,又安神魂,又助化源。

十七方
桂尖0.8   厚樸0.4   杜仲0.5   朱茯神0.6   法下0.5  
砂仁0.4   鮮廣皮0.5   炙草0.4   生姜2.0

十八方
制附片3.0   良姜0.8   砂仁0.5   朱茯神0.8   茅術0.4  
厚樸0.4  益智能0.6   炙草0.4   煨姜 2.0   蔥白七根

十九方
制附片3.0   杜仲1.0   茅術0.4   朱茯神0.5   砂仁0.4柏子仁?  固脂0.8  炙草0.3   灶心土一塊

二十方
制附片3.0 朱茯神0.8 砂仁0.5 菖蒲0.5 枳殼0.4 合香1.0   柏子仁0.8   炙草0.3   生姜汁一杯

二十一方
制附片3.0   砂仁0.5   松節(jié)2.0   朱茯神1.0 厚樸0.4杜仲2.5   炙草0.4   蔥白十根   鐵1.0

二十二方
制附片3.0   厚樸0.4   茅術0.4   紫苑0.5   芥子0.5   皂角仁0.8   鮮廣皮0.5   炙草0.3   生姜汁一杯
方解: 用紫苑廣皮疏肺調肺,白芥子化頑痰而清濁可分,皂角仁白色入肺療肺痿肺癱,是望潔清道迎清氣面歸肺內,使?jié)彡幎灯橇﹂T。

此病現已大部完成,稍有余波,用藥末緩緩服之,一面再加調養(yǎng)為安,此病去后,天氣雖未
大充旺,末藥中全是鎮(zhèn)納元陰元陽交入于五行運化之中.使運化有方,天可清地可仄.百脈皆得從令.血氣皆得交養(yǎng),余本性拙,以拙性治重病,用經法從外yin搜查,內氣安排,遵古法以一治,得一   ,是我們中醫(yī)學氣化之本旨,交濟陰陽,能鎮(zhèn)能守,舉一反三,從陰從陽,從標從本,面面俱到,乃不愧古圣傳法奧妙之基,是余之拙想也.
初服藥末方
制附片4.0   貢術0.5   益智1.0   蘆巴2.5   砂仁0.5 筠姜1.5   潼蒺1.0   炙草0.8

次服藥末方
制附片5.0   貢術1.0   潞參1.0   蒙桂0.8   砂頭0.8 北芪1.0   胡蘆巴2.0   筠姜2.0 固脂2.0   炙草1.0
反應:服至十五方后,胸口還隱痛,睡眠增加,食量較好,午后面頰咳嗽仍甚,服至二十二方時,面燒減退,胸痛亦減,睡眠已能鼾睡六小時之久,食量亦好,在三月底去醫(yī)院透視,兩肺尚有微微點子,查痰無菌了,血也正常了。



-------------------
王正龍和向天清的去世,我覺得扶陽還不是主要的原因,或者說根本不是扶陽本身的問題,穩(wěn)定健能統(tǒng)一的身心真是太重要了,不然過度的透支消耗將會更快的摧毀消滅中醫(yī)人,甚至在中國摧毀消滅中醫(yī),此風不可取更不可長,作為迎接新機遇新挑戰(zhàn)的中醫(yī)人,具備良好的體能腦力是首要的,如果狀態(tài)不佳,一定要及時調整,就是暫時停止學習研究和臨床門診也是非常值得的,勉強支撐絕不是中醫(yī)人的本色,而且讓人非常鄙視,廢寢忘食聞雞起舞根本不是什么美德更不是勤奮好學,好學善學講究的是方法

另外,把罪過扣在扶陽的頭上也是不合適不理智的,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但水不任過,也好像金錢是萬惡之源一樣,論題本是錯誤的,扶陽只是一味藥一首方而已,是有很嚴格的藥證方證的,必須有是藥證方用此藥,必須有此方證方用此方,藥證相對、方證相應才是取效的觸動機關,決不能依據自己的喜好,也絕不能自己隨心處之,必須要有的的確確的處方處藥依據,耍不得一點想當然的自作聰明
[ 此帖被SFDfsakfdc在2010-06-08 18:01重新編輯 quanxiangyun.cn/job/]

-------------------
引用第9樓沙丘沙于2010-06-02 20:03發(fā)表的  :
一個好的醫(yī)生,不應該滿腔悲憤、牢騷,也不應有扭轉乾坤替天行道的雄心,應該心中時時充滿喜悅、快樂。 700)this.width=700;" >

說的太好了!

-------------------
chizizhongyi.blog.163。com

-------------------
這個論壇我第一佩服黃老師,第二就是沙先生了

-------------------
精辟。。。。

-------------------
我覺得很多時候,有人總是在搞宗派性的抨擊,這是多么愚蠢,中醫(yī)人應該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因為不同而攻擊之。

-------------------
引用第35樓梁浩于2010-06-09 11:31發(fā)表的  :
我覺得很多時候,有人總是在搞宗派性的抨擊,這是多么愚蠢,中醫(yī)人應該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因為不同而攻擊之。 700)this.width=700;" >


-------------------
樓主的心理有問題,對你的價值取向持異議就是“宗派性抨擊”,還冠以“愚蠢”頭銜,這就是你自命的君子風度“和而不同”?
本論壇的風氣可以講絕大部分敘事論理都在愛好經方者接受范圍,深受經方擁戴者歡迎,原因無他,經方實用,黃師大度。仁者愛人,醫(yī)術堪用。

-------------------
引用第21樓梁浩于2010-06-07 09:46發(fā)表的  :
在fo家有關于大勢力菩薩的論述,你知道中醫(yī)最缺少什么嗎?就是兼具藥師fo與大勢力菩薩的大師。 700)this.width=700;" >

兄于fo道用功不淺啊。

-------------------
很多人自認為自己醫(yī)術不偏,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不過承一家之言而已。大家都是承一家之言,何必因為二位先生是扶陽派,或者就算因為扶陽導致他們早逝,這也不能全盤否認扶陽派的價值。是我的心胸狹隘嗎?我不懂虛心問道先生所謂的價值取向是何所謂?還有我的確在研究儒釋道方面的東西,但是難道有比這更成熟的學問嗎?那可是整個世界最成熟的農業(yè)文明的結晶,或者還可以說,我覺得僅僅從教科書,從一家一派的學說,無不失于偏頗,我不喜歡輕易下判斷,那個流派是真理,事實上都對又都不對,因為所得不全。我們現代的關于舊文化的觀念源于五四之后,五四之后還有多少人在以非五四的態(tài)度學習舊文化?我只是選擇這個視角來研究舊文化而已,或者對于中醫(yī)我的態(tài)度也是一樣,我只想用魯迅之前的視角來研究中醫(yī)。所以不管是舊文化或者中醫(yī)我覺得,自己應該多讀書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從,如果還沒有讀書思考,就人云亦云,這能叫真理嗎?我相信黃煌教授對于我是理解支持。另外,不要小看自己的舊文化,儒釋道的學問很多比科學還要科學,只是現代人因為似乎無利可圖所以不愿意研究。不學也就罷啦,非要用腳踩幾下,才能證明自己的高明。我現在在經方論壇發(fā)帖子,正是覺得黃教授是真正的值得尊重的師者。我的名字就是梁浩,我非常愿意與大家交流,喜歡的可以到我的博客看看,如果有問題大家可以探討。另外再強調我是無師承無家傳低學歷,或者可以說我就是個小人物,但是我存在很真實。

-------------------
另外我說藥師fo還有大勢力菩薩,大家可以自己可以查查資料就知道我說的什么意思啦。很多時候,以文害意,一有名頭,大家就關心名頭。剝掉名頭,看看是什么?fo菩薩神仙圣賢都是名頭。經典中的名頭一出,人們就抱住名頭不放,還說有啦。這世界上沒有比中國人更會玩文字游戲,結果文化就沒文字的名頭遮住啦。比如一句唐詩宋詞可能包含很多信息,可是人們只能感覺出他的韻律文字的美。還有內經中的很多文字很有韻律,但是就被輕易讀過去。還有傷寒雜病論,大家讀來是否缺少韻律感?記得好像某本書記載,評價張仲景為識見精微而韻不高。所以傷寒雜病論的傳承跌跌撞撞的傳到今天,再看看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卻有多少名篇傳世。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文化雖然現在沒落啦,但是如果沒有我們的文字韻律智慧,那么很多東西已經徹底的失傳啦。但是也是文字韻律讓我們的文化被困在迷宮中。所以我想讀書,非常想讀書,雖然很忙,但是我覺得不為別的,就為自己能夠更好的讀經典,我也要努力。雖然有千百門徑可以入得中醫(yī)門,卻只有一個門能夠登堂入室,那個門就在我們自己那里,就看你找不找得到。另外找到啦,能不能歷經考驗堅持下去。

-------------------
如單憑扶陽就可解決臨床一切問題,相信其價值取向不需多講。經方則靈活機動,辨證辨病酌情酌量,寒熱錯雜則寒熱藥同投,不呆板,不固執(zhí),一切以臨床需要出發(fā),沒有框框非要執(zhí)定陰或陽,講陽則天火燒,講陰則冰到骨,這樣的結果,是大眾樂于見到的。
本論壇學術氛圍很好,象個溫暖大家庭,團結了許多經方愛好者,希望更多人加入進來。

-------------------
你認為我是扶陽派嗎?我只是覺得當批判別人的時候往往自己已經走向反面。我只是希望不要把一個人的逝去與一個人學術取向聯(lián)系到一起。一個醫(yī)者的生死與他的醫(yī)道沒有關系,歷史上著名的醫(yī)者,不長壽多得是,難道都是因為他們的學術取向問題。還有經方醫(yī)家存在從張仲景之前就存在啦,難道所有經方醫(yī)家都長壽嗎?醫(yī)者只是居于生死之間斡旋,當真命絕神仙也難救。我不是經方派,只是個雜學派,什么都是略知一二,有點自己的見解而已。如果你連生命的無常都理解不了,那么在你看來就是醫(yī)學萬能論啦。我從來不相信醫(yī)學是萬能的,醫(yī)學不過是依托于生命本身產生的一門學問而已。何必認為經方一定最好醫(yī)學呢?

-------------------
我不管你是什么浱,只認為醫(yī)者救人性命為職業(yè),當其性命有危難時必使盡解數自救,一個救不了自己性命的醫(yī)者讓人生疑不反常吧?一個40開外的人棄世算不算早殞呢?
醫(yī)學的確不是萬能,但也不至于把過早死亡可以當自然現象。你將不長壽混淆為早死,那孫思邈等長壽的作何解釋?請看清觀點,這2人年紀不大,就成匆匆過客,這就是質疑的原因。
至于認定經方好,是個人取舍問題,這里絕大多數人都為這同一目標聚攏,沒什么何必。

-------------------
  所謂經時之爭,由來已久。所謂火神之爭,方興未艾。在爭論的同時,總要學習什么,而非為爭論而爭論。所以在爭論之后,請大家問一問,我從中學到什么了嗎?
 后人以為“火神”之中,祝味菊、范中林、盧鑄之、吳佩衡等人都是有很高水平的醫(yī)者,皆可為師。陽在于用,如果不能駕馭“姜附”,則難免出問題。但如果因此而畏用“熱藥”,與那些偏執(zhí)扶陽的“假火神”相比,也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


-------------------
樓上的觀點我贊同,范、祝、吳、盧皆善執(zhí)陰陽之大家,善用熱藥不代表無視滋陰育陰,偏執(zhí)是缺失的主因,不在火神之列。

-------------------
歷史上經方醫(yī)家的平均壽命是否就是最長的呢?當你作為一個民間的中醫(yī),白天忙于診病夜間忙于讀書,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上,是否是在消耗。咳绻阏娴挠嗅t(yī)者仁心,你覺得自己的身體重要還是患者,大醫(yī)精誠好像有專門的論述啊。據我所知,很多名醫(yī)沒能活到七十歲以上,難道他們不知道養(yǎng)生的重要嗎?問題再救人與保己之間,他們選擇前者。其實,過早的去世,不單純是辛苦勞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志不展。你可以說,他們是境界不夠,或者是不夠世故。

-------------------
我在想一個底層的中醫(yī),也許見地很高,但是就是其志不展,所以極度郁悶不暢,在苦悶中還要宣揚醫(yī)道,濟世救人,及其底層生活的困窘,這種來自于現實與理想的雙重煎熬也許是早逝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很多底層中醫(yī)在其去世后他的學術著作才被重視。所以,不能拿一個日子還過得去者的心態(tài)看這些不得志的底層中醫(yī)。也不能因為他們居于底層,就覺得人微言輕。

-------------------
的確有郁志難伸的現狀,極不公平是會創(chuàng)傷情志損害健康,但是否讓大眾就此認定本事是有的,心情壞了才導致早殞?我看不容易。
沙版主在前面講過那番話很是精煉,境遇困厄的不是個別人,身懷絕技遭受不公正的多了,不見得自救也救不了。
本市曾有一氣功高人,參禪還是修道不詳,在世時除上班外都在修煉,據稱皮下有10幾斤重量的氣感在行走,天目開可透入臟腑,境界奇高。問題他幾十年肺氣腫也沒自療好,60開外一點點帶著一身神秘功夫走了。我與其大弟子是朋友,可以相信講的一切,唯獨對修煉有成的高人花甲才過就離去,覺得奇怪。

-------------------
我不是醫(yī)療萬能論的認同者。另外,所謂的氣功,特別是氣功治病的人,是利他性的,甚至是以自我的消耗為代價。虛心問道先生始終在強調醫(yī)學的用,有用于他人必然有用于自己,這不過是理上的認識,還有救不救是情上的認識呢?救人還是保己。世人皆好利,一門學問要想行于世,不能舍己而利人,何以讓世人體會到他的寶貴。我是一名醫(yī)生,經常值班,夜里熬夜也是正常,難道我明白這樣不利于身體就不值班嗎?記得前一段時間朋友問我,值夜班后吃點什么中藥調理一下。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睡覺。最自然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這就是生命本身的需求,用什么外在的藥物可以補回睡眠?但是,說實在話往往利害相依,你要了醫(yī)療的益處同時也承受害處,我舉例:一個人因為縱欲導致身體罷工產生疾病,然后你用經方給他調整一下,身體開始復工,結果還沒有完全恢復產能,他又開始縱欲,結果一病不起。這樣的案例在歷史上有很多醫(yī)案佐證。事實上,醫(yī)術很多時候成為欲望的幫兇,透支著我們身體的生命。所以我覺得黃教授說的好,我們作為中醫(yī)不單要做一名醫(yī)生,還要做一名牧師。讓患者的身體得救,更要讓生命得以升華。但是,這必然需要作為一名醫(yī)生付出更多。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