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脈診和藥人的聯(lián)系
脈診對中醫(y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本人一直由于學習不得其法和缺乏帶教,對脈學的理解很膚淺,更談不上很好的運用了。近來在論壇上揣摩經方中、江湖醫(yī)俠等脈診高手的經驗,受益匪淺。同時,在學習黃師的方證人體系后,感覺二者有一定聯(lián)系。故不揣淺陋,談談自己的理解,并就教于高明。
脈診是全息理論的反映。藥人同樣如此。前者反映當下的功能狀態(tài),具有及時性。后者則具有相當穩(wěn)態(tài)。二者即密切聯(lián)系又互為補充。病人在未病時脈象表現(xiàn)為體質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生急性病時可能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生慢性病是可能變化不大,因為慢性病和體質狀態(tài)更密切。所以在慢性病時脈象可以和藥人互參。
比如,
桂枝人,體質特點是體型偏瘦,皮膚紋理細,肌肉較硬,腹肌較緊張,但觸診沒有底力。脈診呢,典型如
桂枝湯,脈浮緩。因病人瘦,故脈浮。緩,我以前一直以為就是緩慢,現(xiàn)在我的理解是不耐按,和緊張是相對的,也就是“觸診沒有底力”。部位同樣是相應的,如桂枝
茯苓丸證,常在左下腹有壓痛,相應的,在左尺脈可見脈弦或緊(江湖醫(yī)俠經驗)。右尺脈可見脈弦緊嗎?應該也可以,因
桂枝茯苓丸也可以出現(xiàn)右下腹壓痛。
又比如,
麻黃人,脈象會是什么樣?從體質來看,麻黃人肌肉發(fā)達,汗出少,表現(xiàn)為腠理不開。所以,脈象通常是比較緊,在太陽是浮緊。
黃芪人,腹診的最大特點是腹部如大而軟,像裹了一包水。脈診的特點是大而虛。
柴胡人,典型脈診是弦脈。弦,就是不柔和。我們看柴胡人的表情,多半是緊張、不放松。肌肉也較緊。部位上,小柴胡證脅下觸診發(fā)緊或不適,故在左關部多弦。大柴胡因涉及到陽明,觸診心下按之滿痛,故在右關部脈弦而實。
復合體質的人,可以出現(xiàn)復合脈。如
大柴胡湯證。
藥人如果和脈象不相應,說明此時不宜單純根據(jù)體質進行辨證處方,需以脈診為據(jù)。
由于在
傷寒論中脈的描述不完整,很多地方需要我們自己去完善、揣摩。從藥人入手,還有從方劑組成入手,以方測脈,以人測脈,不失為一種學習的方法。
再次說明,本人只是單純從理論的角度提出一種思路,非常期望得到高手們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