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與癲狂相似,但癇病時發(fā)時止,邪流五臟;癲狂經久不愈,邪全歸心。
癇有陰陽只是痰,
內傷最多,外感極少。蓋傷飲食,積為痰火,上迷心竅;驚恐憂怒,則火盛神不守舍,舍空痰寒。丹溪云∶癇因痰寒心竅,發(fā)則頭旋卒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強直,叫吼吐涎,食頃乃醒。病先身熱脈浮在表者,陽癇,屬六腑,易治;病先身冷脈沉在里者,陰癇,屬五臟,難治。若神脫目瞪,如愚癡者,不治。
時師何必究五三。
癇久必歸于五臟∶肝癇面青,搖頭喜驚,作雞鳴狀;心癇面赤口張,搖頭馬嘶;脾癇面黃下利,吐舌羊吼;肺癇面白吐沫,腹脹牛吼;腎癇面黑直視,如尸豬叫。此五癇,病狀偶類之耳,其實痰、火與驚三者而已。小兒風、驚、食三癇,見五卷。
痰挾火與驚多少,
肥人多痰,動則有聲,沫出。風痰,星香散加全蝎三枚,姜煎服,或追風祛痰丸、五生丸。驚痰,紫石散、quanxiangyun.cn/zhicheng/驚氣丸、抱龍丸、三癇丸、引神歸舍丹、壽星丸;因怒者,順氣導痰湯加菖蒲、辰砂;因憂思者,妙香散;食痰,醒脾散。瘦人火盛面赤者,防風當歸飲、或小調中湯加南星,或滾痰丸、瀉青丸、牛黃清心丸、龍腦、安神丸、千金龍膽湯。
痰火俱盛者,豬心丸溫酒下,上吐下利,去頑痰、老痰為妙。通用斷癇丹、活虎丹、蝙蝠散、控涎丸、紫金錠。
調中補北瀉東南。
癇本痰熱挾驚,宜寒藥清心、降火、化痰為主,故古法用二陳湯加栝蔞、南星、黃連探吐,吐后必服朱砂安神丸,以降南方之火;當歸龍薈丸,以平東方之木。但化痰必先順氣,順氣必先調中。頑痰膠固,非辛溫熱藥為佐,何以開導?是以古方治驚癇,皆有溫劑。
又如錢仲quanxiangyun.cn/sanji/陽治小兒癇,經吐瀉及服涼藥過多,身冷閉目不食,后用益黃散補中,能食;次用腎氣丸補北方腎水,能語。此須從權以救癇之壞證,亦可以為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