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寧先生導引行氣之法,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
常心念一,以還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去則衰朽,所以導引者,令人肢體骨節(jié)中諸邪氣皆去,正氣存處。有能精誠勤習履行,動作言語之間,晝夜行之,則骨節(jié)堅強,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風病,宿固,痹疽不隨,耳聾不聞,頭眩顛疾,逆上氣,腰脊苦痛,皆可按圖視像,隨疾所在,行氣導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氣者,則可補于里,導引者,則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與天地相保。
〔解說〕寧先生的導引行氣法,可以消除百病,延年益壽,使人長壽而不早衰。
該功法的核心是∶要經(jīng)常使精神內(nèi)守,使真元之氣歸還于丹田。這是因為“丹”(生成人的精氣)是生成長養(yǎng)人體的根本,而“丹”的消耗又是使人早衰夭折的源由。要想把人體從早衰中挽救出來,就要通過修練精、神、氣,使三者合一。還歸于丹田,保全“丹”氣則延年益壽,消損“丹”氣則早衰夭折。導引術(shù),能使人肢體骨節(jié)中的各種邪氣都消除,而正氣內(nèi)存。如能精心誠意地勤奮學習,身體力行,動作言語之間,白天夜晚都抽空練習,就可使骨節(jié)堅強,百病痊愈。如果卒然患了中風病,病邪宿留,引起痹阻半身不遂,耳聾不能聞聲,頭眩,癲疾,咳嗽氣逆,腰背疼痛,均可quanxiangyun.cn/xiangzhen/按導引圖的繪像,根據(jù)自己的疾病所在,選擇合適的功法,行氣導引,并以意念引內(nèi)氣至疾病所在之處排除其疾。
行氣的作用是可以補里,導引的作用是可以治療四肢疾病。如能勤于練習,遵循自然而為之的道理就能與天地相保,健康長壽。
【小結(jié)】
《云笈七簽》說∶“寧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黃帝之前,常游四海之外,昆丘之下,有蘭沙之地……臥沙百余年,蹶然而起,形容復故!庇衷弧谩皩幭壬撸S帝時人也,為陶正,能積火自燒而隨煙上下,衣裳不灼!笨梢妼幭壬枪糯酿B(yǎng)生家之一,被道家列為仙人而傳之。
本篇以簡短語言,闡述了道家導引術(shù)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這就是∶“常心念一,以還丹田”。
常心念一∶《老子》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的一,便是指道之根,氣之始。人要長生,當修這一個根本。所以《管子·白心》說∶“內(nèi)固之一,可以長久。念一就是守一,亦稱抱一、修一等。一即是人的生成精氣,即真陰元陽,又稱真氣、元氣、正氣等。念一就是精神專注,修練真元之氣,簡言之就是精神內(nèi)守,與元氣相抱,以達到使精、氣、神三者合一,都得到滋養(yǎng)。這是古代養(yǎng)生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文將“常心念一”作為綱要,要求練功者,要經(jīng)常心中想一,專心治一。以還丹田∶道家把生成人的先天之精和長養(yǎng)人的后天之精氣,包括空氣中的精氣和飲食中五谷之精,稱之為“丹”或“金丹”,認為丹是生成和長養(yǎng)人的根本!稛o上玉皇心印妙經(jīng)》所以說人“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天仙正理》指出∶“金丹是真陽元氣”,“仙道以精氣神三元為正藥,以練三合一喻名煉藥,是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本毠π扌酿B(yǎng)性的目標,就是為了滋養(yǎng)精氣神,使三者合一,還歸于丹田之處,以延年益壽。所謂“丹田”從根本上理解應是人體藏養(yǎng)生長“內(nèi)丹的土地”,即真陰元陽出入長養(yǎng)的處所。對于“丹田”部位,古今認識不一,有臍下一寸、一寸二分、二寸、二寸五分等說,有上、中下三丹田之說,但就其本質(zhì)quanxiangyun.cn/shiti/,不必拘泥于幾寸幾分,而應以實際的出入場所為準。多數(shù)人的真元之氣出入于臍下少腹之中,意守丹田時,只要一意專注于臍下少腹即可,待練到氣還歸丹田,產(chǎn)生了感傳現(xiàn)象,如氣行、氣散感,發(fā)熱、充實感等后,便會自然而知其位。所以本文最后強調(diào)要追求“自然之道”。當練功達到精氣神三者合一,使人體內(nèi)“丹”復生,歸還于“丹田”后,便可救人于不衰、不早亡,所以文中說∶“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去則衰朽”。
本篇還指出,行氣的作用主要在于補里,導引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調(diào)肢體。補里就是調(diào)理在體內(nèi)的臟腑。練功貴在精誠勤習,不拘形式,活動言談之間,白天晚間,都可抽出一定時間進行練習。初學之人,還可根據(jù)繪制的導引圖,根據(jù)病情,行氣導引。遺憾的是,本法的導引圖早已佚散,但從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來看,古人傳授導引之術(shù),非常重視繪制動作圖,供學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