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傷常見于我國南方農(nóng)村,山區(qū)和沿海一帶,是一種對勞動人民危害較大的外傷性疾病,特別多見于夏季,故應(yīng)該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中醫(yī)辨證論治具有較肯定的療效。
火毒型:癥見傷口周圍紅腫明顯,斑疹隱隱,嚴(yán)重者形成局部組織壞死;全身癥狀可見惡寒,
發(fā)熱,煩渴,胸悶
心悸,便干,尿短赤或
血尿。舌苔黃,燥,舌質(zhì)紅,脈滑數(shù)。
治宜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活血,取
龍膽瀉肝湯加減:龍
膽草30克,
黃芩15克,
柴胡10克,
當(dāng)歸15克,
澤瀉12克,
木通12克,
紫花地丁30克,
牡丹皮10克,
赤芍15克,
金銀花30克,
蒲公英30克,
梔子6克,
野菊花30克,
黃連10克,水煎服。若尿短赤、血尿者,加
茜草30克,
黃柏15克;瘀斑者加
玄參20克或水
牛角(研細(xì)末)1.5克沖服;
抽搐者加
羚羊角(研細(xì)末)0.3克沖服。中成藥可選用
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或
梔子金花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
風(fēng)毒型:癥見傷口無紅腫熱痛,全身癥狀可見倦怠乏力,頭暈眼花,便干,尿黃少,嚴(yán)重者有呼吸窘迫,驚厥,四肢麻痹甚至
癱瘓。舌苔薄白,舌質(zhì)紅,脈弦數(shù)。
治宜清熱解毒、祛風(fēng)、涼血通絡(luò),取活血散瘀湯加減:當(dāng)
歸尾15克,赤芍12克,
桃仁10克,生
大黃9克,
蘇木12克,
牡丹皮15克,
枳殼12克,
瓜蔞15克,
檳榔10克,
防風(fēng)15克,
僵蠶10克,
川芎12克,水煎服。若傷上肢者加
桂枝12克,
羌活15克;傷下肢者加
獨活15克,
牛膝15克;眼花者加
菊花15克,
木香6克;四肢抽搐者加
蜈蚣兩條,全蟲(研細(xì)末)0.5克沖服。中成藥可選用
大活絡(luò)丸,每次一丸,每日兩次,或
紫金錠,每次1.5克,每日1~2次。
風(fēng)火毒型:癥見傷口紅腫熱痛較重,疼痛較為劇烈,有水皰、血皰或瘀斑甚至潰爛;全身癥狀可見頭暈眼花,寒戰(zhàn)發(fā)熱,胸悶心悸,惡心
嘔吐,便干,尿短赤,嚴(yán)重者煩躁抽搐,甚至
昏迷。舌苔白黃相兼,后期苔黃,舌質(zhì)紅,脈弦數(shù)。
治宜瀉火解毒,活血熄風(fēng),取
梔子金花湯合
撮風(fēng)散加減:黃連12克,黃芩12克,黃柏15克,梔子6克,大黃9克,蜈蚣兩條,僵蠶10克,全蟲3條,
鉤藤15克,
竹葉12克,生
地黃15克,水煎服。若惡心嘔吐者加
砂仁3克,咽干者加
射干9克,煩躁不安或抽搐著加羚羊角(研細(xì)末)0.3克沖服。中成藥可選用安宮
牛黃丸,每次一丸,一日1~2次,或
紫雪散,每次1.5克~3克,,每日兩次。
蛇毒內(nèi)陷型:癥見咬傷后未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傷口有紅腫變成紫暗或黑,腫脹反減輕;全身癥狀可見惡寒高熱,煩躁不安或譫語。舌質(zhì)紅降,脈細(xì)數(shù)。治宜泄熱鎮(zhèn)驚,清營涼血,取
清營湯加減:
生地黃15克,玄參15克,
麥冬12克,
丹參12克,
連翹15克,金銀花15克,竹葉10克,黃連10克,水煎服,加
水牛角(研細(xì)末)1.5克沖服。若神志模糊及抽搐者加紫雪丹;正氣耗散,正不勝邪者加用
參附湯。中成藥亦可選用
安宮牛黃丸,每次一丸,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