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仁齋直指方論 卷7 痰涎 上課筆記
    

仁齋直指方論教程:卷7 痰涎

痰涎方論惟氣與血能生諸病,痰亦如之。夫痰者津液之異名,人之所恃以潤養(yǎng)肢體者也。血?dú)夂推剑?nbsp;而然 ..皆 ..吞酸 ....流注, ..眼證, ..加片子姜黃下白丸子、消飲丸、倍術(shù)丸 ..劑罔功,續(xù)以自己溲便飲之,須臾吐痰 ..上脘填塞,其高者因而越之,法當(dāng)從 ..而斃矣。療痰之…

痰涎方論

惟氣與血能生諸病,痰亦如之。夫痰者津液之異名,人之所恃以潤養(yǎng)肢體者也。血?dú)夂推剑?而然 ..皆 ..吞酸 ....流注, ..眼證, ..加片子黃下白丸子、消飲丸、倍術(shù)丸 ..劑罔功,續(xù)以自己溲便飲之,須臾吐痰 ..上脘填塞,其高者因而越之,法當(dāng)從 ..而斃矣。療痰之法,理氣為上,和胃 ..所受之因。和胃謂何?涎者,脾之液 ..利痰故也。

痰涎證治

橘皮 治胸膈停痰。
半夏(制,五兩) 茯苓 陳皮(各三兩) 細(xì)辛 青皮 桔梗 枳殼 甘草(炒,各二兩) 人參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濃片,煎服。

前胡半夏湯 治痰盛
北前胡 半夏(制)茯苓(各三分) 陳皮 木香 紫蘇 枳殼(制)甘草(炒,各二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少許,煎服。

人參飲 治痰,亦治嗽。
人參 桔梗 半夏曲 五味子 細(xì)辛 枳殼(制) 赤茯苓(各一分) 甘草(炒,半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痰嗽,加紫菀,添甘草。

星姜湯 治痰去風(fēng)。丸
南星(半兩者一個) 老生姜(三錢半)
上各切片,以水三盞,磁器內(nèi)煎取其半,逐漸溫服。

二圣飲 治風(fēng)痰。
南星 半夏(各二兩,切片)
上用生姜一斤,搗取自然汁浸藥,磁器盛之,頓在鍋內(nèi),隔湯熬,令姜汁盡,焙干為末。

每挑二錢匕,生姜、甘草少許,煎湯調(diào)下;蛴酶夂⊥瑁獪氯,入 白礬少許

大半夏湯 治痰飲。
半夏(制) 茯苓 生姜(等分)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小盞,溫服。如熱痰,加甘草少許;胃不和,去甘草加

夏丸 消下痰涎。
圓白半夏 老生姜(等分,如泥,焙干)
上為末,煮姜汁為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姜湯下。

豁痰丸 治頑痰壅盛。
南星(三兩) 半夏(二兩。各銼作大片,用濃皂角水浸一宿,焙干為末)附子靈脂
上為末,皂角漿煮面糊為丸,桐子大。每二三十丸,姜湯下。

神術(shù)丸 治痰飲妙。
茅山蒼術(shù)(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焙干為末) 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細(xì)取
上末為丸,桐子大。曬干。每五七十丸,空心溫湯下。

辰砂化痰丸 驅(qū)風(fēng)化痰。
辰砂(研細(xì)) 白礬( 枯,各半兩) 半夏曲(三兩) 南星(炮,一兩)
上為末,姜汁調(diào)面煮糊丸桐子大,別用朱砂衣。每十丸,姜湯下。小兒風(fēng)痰一二丸。

強(qiáng)中二姜丸 溫脾胃,消寒痰。
良姜 干姜 青皮 陳皮 大半夏(切開,沸湯蕩浸七次,焙干,各一兩) 南星(炮,半兩)
上為末,姜汁調(diào)面煮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姜湯下。

養(yǎng)正丹 治腎虛,氣不歸元,痰涎上壅。亦治寒痰。每服二十丸,用降氣湯送下。

二陳湯吞白丸子(方見小兒類) 治痰飲一證,眉心眉梁骨痛,狀如頭風(fēng)。

二陳湯(方見瘧類)加蒼術(shù)、片子姜黃、制枳殼各少許,治酒面積毒,釀熱生痰,攻眼腫痛。

控痰良方 喘嗽通用。

虢丹
白礬(各二兩) 上以錢王磚剜一大孔,先入虢丹,次以白礬蓋頂,用炭一斤, 至火盡礬枯、丹黑,出火毒 聲 ..促 ..

附∶諸賢論

劉宗濃曰∶痰之為病,仲景論四飲六證,無擇敘內(nèi)外三因,俱為切當(dāng)。蓋四飲則敘因痰而顯 ..未論 ..三因 ..有 ..有因酒食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yùn)化而生者,有腎虛不能降火而生者。若熱痰,則多煩熱;風(fēng)痰多成癱瘓、奇證;冷痰多成 疾;飲痰多成脅痛、臂痛;食積痰多成癖塊、痞詳盡,學(xué)人但察其病形脈證,則知所挾之邪,隨無補(bǔ)法,必當(dāng)去水,故用吐、汗、下之三法治人挾寒、挾虛之證,不可不論。夫久痰凝結(jié),膠固不通,狀若寒凝,不用溫藥引導(dǎo),必有拒格之患,況有風(fēng)寒 焦,閉塞清道, ..法也。大凡病久 ..飲食雖少,胃氣卒不便虛故也。亦有治痰用峻利過多,則脾氣愈虛,津 盛。法當(dāng)補(bǔ)脾胃,清中氣,則痰自然運(yùn)下,此乃治本之法也,謂醫(yī)中之 ..

附諸方

金沸草 治外感風(fēng)寒,痰氣內(nèi)郁,咳唾稠粘。參蘇飲亦治外感風(fēng)寒,痰飲停積胸膈, ..咳嗽 ..怠 ..見諸氣

中和丸 治濕痰氣熱。
蒼術(shù) 黃芩 半夏 香附(等分)
上為末,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湯下。

導(dǎo)痰湯
南星(炮) 橘紅(去白) 赤茯苓(去皮) 枳殼(麩炒,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半夏(四
上 咀,水煎,生姜五片,食前服。

茯苓丸(出《千金》第一方)
半夏(四兩) 茯苓(二兩) 枳殼(一兩) 風(fēng)化硝(半兩)
上為末,蒸餅或神曲、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下。
此方治中脘停痰,臂痛難舉,手足不得轉(zhuǎn)有效。

清膈化痰丸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黃柏 山梔(半兩) 香附(一兩半) 蒼術(shù)(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白湯下。

搜風(fēng)化痰丸
人參 槐角僵蠶 白礬 陳皮(去白) 天麻 荊芥(各一兩) 半夏(四兩,姜汁炒) 辰
上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辰砂為衣。服四十丸,姜湯下。

利膈化痰丸
南星 蛤粉(研細(xì),一兩) 半夏 栝蔞仁 貝母(去心,治胸膈痰氣妙) 香附(半兩,童便
上為末,用牙皂角十四鋌,敲碎,水一碗半。煮;杏仁去皮、尖,一兩,煮水將干,去皂 丸,

清痰丸 專清中脘熱痰積。
烏梅 枯礬 黃芩 蒼術(shù) 陳皮 活石(炒) 青皮 枳實(shí)(各半兩) 南星 半夏 神曲
上為末,湯浸 蒸餅丸服。

王隱君滾痰丸
括曰∶甑里翻身甲掛金,于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零
大黃(酒蒸) 黃片芩(酒洗凈。各八兩) 沉香(半兩) 礞石(一兩,捶碎,焰硝一兩,用入
一方加朱砂二兩,(研為細(xì)末為衣。)
上為細(xì)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虛實(shí)加減服,茶清溫水任下,臨臥食后服。

六君子湯 治脾虛不進(jìn)飲食,嘔吐痰水。(方見調(diào)理脾胃門。)

清氣化痰丸 清頭目,涼膈化痰利氣。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 陳皮(去白) 茯苓(去皮,各一兩半) 薄荷葉 荊芥穗(各五錢) 兩) 蒼術(shù)(泔浸,銼,
上為末,姜汁煎水,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臨臥各一服。如腸胃燥實(shí),..此方即二陳湯、涼膈散加香附、蒼術(shù)相合是也。蓋痰者因火而動,氣者因郁而成,故作胸膈 ..何疾之 ..節(jié)齋化痰丸 論曰∶痰者,病名也。人之一身,氣血清順則津液流通,何痰之有?惟夫氣血濁逆,則津液 ..二陳 ..若 ..之 ..而 ..間 ..殼 ..取 ..

天門冬(去心) 黃芩(酒炒) 海粉(別研) 栝蔞仁(別研) 橘紅(各一兩) 桔梗(去蘆) 連翹(別研,三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入生姜汁少許,和藥末杵極勻,丸如小龍眼大。噙化一丸,或嚼爛,清湯細(xì)此等老痰,大率飲酒之人多有之。酒氣上升為火,肺與胃脘皆受火邪,故郁滯而成。此方用連翹

秘傳豁痰丸 治食積痰熱。

陳皮(去白,四兩) 山楂 神曲(各二兩) 當(dāng)歸 黃芩 白術(shù)(各四兩) 半夏(姜汁浸七日)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臨臥或食后淡姜湯送下。

秘傳滾痰丸 降痰火神效。
大黃(八兩,銼片,用皮硝三兩,酒一碗,水一碗和勻,蒸干用) 黃芩(八兩,銼碎,用明取出用)
上為細(xì)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量虛實(shí)加減。

加味二陳湯
半夏(姜汁,一錢五分) 白茯苓 白術(shù)(各一錢) 香附(一錢二分) 連翹 黃芩 枳實(shí)(麩炒
上 咀,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

五飲湯(《拔粹》方)一留飲心下,二癖飲脅下,三痰飲胃中,四溢飲膈上,五流飲腸間,凡
旋復(fù)花 人參 陳皮 枳實(shí) 白術(shù) 茯苓 濃樸 半夏 澤瀉 豬苓 前胡 桂心 芍藥
上銼,每兩分四服,水二盞,生姜十片,同煎至六分,取清溫服,不拘時。忌食肉、生冷、蠲飲

枳實(shí)丸(《拔粹》方)逐飲消痰,導(dǎo)滯清膈。
枳實(shí)(炒) 半夏(湯泡七次) 陳皮(去白,各二兩) 黑牽牛(半斤,取頭末三兩)
上為末,水煮quanxiangyun.cn/shiti/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下,食后。

辰砂祛痰丸(《圣惠方》)
治酒食過多,酸咸作成痰飲,聚于胸中。凝則嘔逆惡心;流則臂痛
朱砂(一兩,水飛,一半入藥,一半為衣)半夏(四兩)槐角(炒) 陳皮 白礬(生)荊芥(
上為末,姜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湯下。

八味丸 治脾腎兩虛,痰唾而不咳者。(方見諸虛門。)

五虎湯 治痰喘氣急。(方見喘門。)

卷之七 水飲

水飲方論

水之與飲,同出而異名也。人惟脾土有虧,故平日所飲水漿不能傳化,或停于心下,或 聚于 之不 為怔 冷痹 也。

表有 痞 丸 常 于心 不在 而互

水飲證治

芎夏湯 逐水利飲通用
川芎 半夏(制) 茯苓(各一兩) 青皮 陳皮 枳殼(制,各半兩) 白術(shù) 甘草(炒,各一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濃片,煎服。川芎、半夏能逐水也。喘加去節(jié)麻黃,嗽加炒桑白皮加半

大半夏湯(方見痰涎門。)

小半夏茯苓湯 治諸水氣。
半夏(制,五兩) 茯苓(三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煎一盞,秤生姜二錢半研取汁入藥,煎沸溫服。

五苓散 流行水飲。(方見氣門。) 每二錢,沸湯調(diào)下;小便更不利,加防己佐之。

桂術(shù)湯 治氣分前證。
辣桂(三兩) 白術(shù) 麻黃(去節(jié)) 細(xì)辛(去苗) 甘草(炒,各二兩) 枳殼(制)干姜(炮,各一兩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煎服。

桂苓湯 治血分前證。
辣桂 赤茯苓 當(dāng)歸 川芎 赤芍藥 蓬莪術(shù)三棱 檳榔 蒼術(shù)(炒) 桑白皮(炒)大腹皮 瞿麥穗 青皮 陳皮 甘草(炒,各半兩) 葶藶 大黃(濕紙煨,各一 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

平肺湯 肺與腎皆以至陰積水,喘嘈咳嗽,蓋水乘之。
葶藶(微炒) 桑白皮(炒) 北梗 枳殼(制) 紫蘇莖葉 半夏(制,各一兩) 麻黃(去節(jié),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煎服。治腎水用青木香丸。

青龍湯 治表不解,有水氣,發(fā)熱,干嘔,怔松,咳嗽微喘,微利。
麻黃(去節(jié)) 細(xì)辛 芍藥 干姜(炮) 甘草(炒) 辣桂(各三兩) 五味子(二兩) 半夏(制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十棗湯 治表解,里有水,身涼汗出,干嘔,短氣,微嗽,微利,胸下痞滿,引脅硬痛。
芫花(炒) 大戟 甘遂(等分)
上件異篩秤末,合和入乳缽研良久,以肥棗十個擘開,用水一碗煮爛,取汁一盞調(diào)藥。
壯者再服半

安腎丸 治腎氣不足,膀胱虛冷。
川烏(炮,去皮臍) 辣桂(各四兩) 茯苓 白術(shù) 石斛(酒炒) 白蒺(炒,去刺) 巴戟 二兩)
上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五七十丸,鹽湯空心服。

青木香丸 行滯通水。
青木香(五兩) 蓽澄茄 補(bǔ)骨脂(炒) 檳榔(炒,各十兩) 牽牛(六十兩,炒香,搗,取末
上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二十丸,熟水下。

五皮散 治皮膚水氣。(方見諸氣類。)

二和消 和暢三焦,治痞脹浮腫。(方見諸氣類。)

消飲丸
茯苓 干姜(炮,各三兩) 白術(shù)(八兩) 枳實(shí)(炒,半兩)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十五丸,米飲下。

倍術(shù)丸白術(shù)(四兩) 辣桂 干姜(炒,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此二藥可以溫中消水。

卷之七 嘔吐

嘔吐方論

嘔吐出于胃氣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熱、有痰水、有宿食、有膿血、有氣攻 清, ..沫, ..腥氣、燥氣、熏炙、惡心,此膿血之聚,經(jīng)所謂嘔家有膿,不須治膿盡自愈是爾。七情 ..內(nèi) ..用 ..垂絕 ..順, ..所以 ..虛寒 ..

嘔吐證治

附子理中湯 治寒證嘔吐。(方見寒類。)

二姜湯 治寒證嘔吐。
良姜 生白姜(各半兩) 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半,食前服。

吳茱萸 治冷涎嘔吐,陰證干嘔通用。
吳茱萸(沸湯泡洗三次,焙炒) 生姜(各一兩半) 人參(三分) 大棗(五個)
上銼細(xì)。每服四錢,水盞半,煎半,食前服。

柴胡 多加生姜,治熱證嘔吐。(方見血類。)人參須依分兩用,或加烏梅亦得。

大半夏湯 治痰證嘔吐。
半夏(制,銼,二兩) 人參(四錢,切片)
上每四錢,姜七片,蜜少許,熟煎服。

小半夏茯苓湯 治水氣嘔吐。(方見水飲門。)
《金匱》云:嘔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則嘔止。

治中湯 治食證嘔吐。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炒) 甘草(炙) 青皮 橘紅(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棗一枚煎服。積聚,大便秘者,加大黃二棋子許。

二陳湯(方見瘧門。) 加縮砂、丁香,治宿食嘔吐。

地黃 治膿血嘔吐。
生地黃(洗,焙) 川芎(各一兩) 半夏(制) 甘草(炙,各三分) 南星(蕩洗七次醫(yī)學(xué)全.在線quanxiangyun.cn) 芍藥
上銼,每服三錢半,姜五片,烏梅一個,煎服。

加減七氣湯 治氣郁嘔吐。
半夏(制,二兩半) 人參 辣桂 濃樸(制,各一兩) 茯苓(一兩半) 甘草(炙,半兩)
上銼散。每三錢半,姜七片,棗一枚煎服,加木香亦得。

藿香正氣散 治風(fēng)邪入胃嘔吐。
半夏曲 川濃樸(制,各三兩) 藿香葉 橘紅(各一兩) 甘草(炙,七錢)
上銼散。每三錢,姜七片,棗一枚,食前煎服。又養(yǎng)胃湯(方見寒類)通用。

木香豆蔻翻胃嘔吐。
人參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兩) 白豆蔻仁(一分) 甘草(炒,一錢半)
上粗末。每三錢,姜棗煎服。

參橘湯 治翻胃。
人參 真橘紅 石蓮肉(各半兩) 透明乳香(一錢半)
上末。每一錢,姜湯點(diǎn)服。

丁香煮散 治翻胃嘔逆。
丁香 石蓮肉(各十四枚) 北棗(七枚,截碎) 生姜(七片) 黃秫米(半合,洗)
上水碗半,煮稀粥,去藥,取粥食之。

附子散 治弱證翻胃。
大附子(一枚,作兩截,中心各剜小孔,入丁香四十九粒塞滿,以竹針插合,置磚上,炭火上并末,每一錢半,粟米一捻,北棗二個,煎,食前服。

養(yǎng)正丹 大治停寒留飲,聚涎翻胃,嘔吐。(方見痼冷門。)添姜煎二陳湯下。

嘔吐家多大便秘結(jié),虛冷者,用靈砂或養(yǎng)正丹溫而利之。又蘇合香丸(方見嗽門)用四分,感 ..用蜜煮 ..后部。掩臍,

翻胃方

橘皮湯 治翻胃嘔吐。
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取橘皮為末)
上每二錢,姜棗略煎服。

蓮子 治翻胃。
石蓮子肉為末,入些肉豆蔻末,米湯乘熱調(diào)服二方,患痢噤口通用。

胃散 治久冷翻胃。
真附子(一個,生,去皮臍,分作四塊,生姜半斤,水一大碗,慢火同煮至半盞,取附子切
上為末,每一錢,空心溫米湯調(diào)下。

附諸方

加味二陳湯 治停痰 氣結(jié)而嘔。

半夏(泡) 陳皮(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砂仁(一兩)丁香(五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服。

卷之七 附∶膈噎

膈噎方論

能飲食而能便下,無斯病矣,飲食不下而便稍秘,則膈噎成焉。皆由恚憂氣結(jié),思慮傷脾, ..膈。

圊, ..出也 ..氏曰 ..下。

五內(nèi)傷脾肺,肝氣愈盛,痰火上升,血液俱耗,胃脘干,其 在上,近咽之下,水飲可行,食物難 ..良久復(fù) ..痞塞 ..道失 ..郁。

以杏 ..腸胃 ..亦不 ..

秘傳枳術(shù)二陳湯 治痰氣食膈,嘔吐痰涎,翻胃嘈雜。
白術(shù)(泔洗,銼,土炒一錢) 黑枳實(shí)(麩炒) 陳皮(去白,各八分)茯苓(去粗皮) 香附子 者)白豆蔻(各五分)
上 咀,用水一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yuǎn)服。氣虛者加人參、黃耆;血虛者加當(dāng)歸

秘傳半夏樸湯 治翻胃吐痰,胸滿肋痛,嘈雜吐涎。
半夏(湯泡七次) 濃樸(姜汁制) 山梔(去皮,炒黑) 川黃連(姜汁炒,各一錢)廣陳皮(一錢) 蒼術(shù)(泔 分)
上 咀,用水一鐘半,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栝蔞實(shí)丸(《和劑方》)治膈噎,胸膈痞,痛徹背脅,喘急妨悶。
栝蔞實(shí)(去殼,別研) 枳殼(去瓤,麩炒) 半夏(湯泡七次) 桔梗(炒,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姜汁、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湯送下。

人參利膈丸(東垣方) 治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結(jié)燥,痰嗽喘滿,脾胃壅滯,推陳致新。治
木香 檳榔(各七錢半) 人參 當(dāng)歸 藿香 甘草 枳實(shí)(麩炒黃,各一兩) 大黃(酒浸,
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五膈寬中散 治七氣留滯,飲食不下,谷脹、氣脹通用。

撞氣阿魏 治五種噎疾,九般心痛, 癖氣塊,冷氣攻刺。(并見諸氣門。)

參苓白術(shù)散 治脾胃虛弱,不能運(yùn)化。

白術(shù)和胃丸

八珍湯 治證同前。

寬中進(jìn)食丸 滋形氣,美飲食。(以上并見調(diào)理脾胃門。)

保和丸 消食開胃。(方見積聚門。)

橘杏麻仁丸噎膈,大便燥結(jié)。
橘皮(炙) 杏仁(去皮尖) 麻仁(去殼,各三兩) 郁李仁(去殼,五錢)
下除陳皮為末,三仁俱搗成膏,用棗仁去核,以石臼內(nèi)三味,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

謹(jǐn)按∶膈噎翻胃之證,皆由七情太過,而動五臟之火,熏蒸津液,而痰火益盛,脾胃漸衰, ..虛, ..其病立復(fù),所以然者,氣虛則不能運(yùn)化而生痰,血虛則不能滋潤可用香燥之藥而濃滋味。蓋證屬熱燥,固不用香燥之藥。香能散而生痰也。有等庸工,但見斯疾,不察病因,便以峻劑投入而取復(fù)而不救,可不嘆哉!

卷之七 附∶痞滿

痞滿方論

丹溪云:痞者,有食積兼濕。東垣有法有方。心下痞須用枳實(shí)、炒黃連。如稟受充實(shí),面蒼 飲 ..蒼 ..麻 .. ..《難知》云:傷寒痞者,從血中來,從外之內(nèi),從無形;雜病痞者,亦從血中來,從內(nèi)之外 ..枳實(shí) ..塞欲 ..往例 ..

活人桔梗枳殼湯 治傷寒痞氣,胸滿欲絕。
桔梗 枳殼(去瓤,炒,各三兩)
上銼,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作二服。

半夏瀉心湯 治汗下后身寒,痞滿而嘔,飲食不下。
半夏(半升,洗) 黃芩 干姜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三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 治心下痞。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上銼,以麻沸湯二升漬之 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黃連消痞丸(《拔粹》方)
黃連(炒,一兩半) 黃芩(炒,三兩) 枳實(shí)(一兩一錢) 干生姜(三錢) 茯苓 白術(shù)(炒)夏(泡,一兩三錢半)
上為末,蒸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溫白湯送下。

消痞丸(《拔粹方》)
黃連(六錢,炒) 神曲(炒,五錢) 黃芩(刮黃色,六錢) 姜黃 白術(shù)(各一兩)人參(四 實(shí)(麩炒黃色,五錢 次,五錢)
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枳實(shí)消痞丸
枳實(shí) 黃連(各五錢) 干生姜(二錢) 半夏曲(三錢) 濃樸(四錢) 人參(三錢) 甘草(炙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溫水下。

橘連枳術(shù)丸
白術(shù)(三兩,去梗) 枳實(shí)(一兩,去瓤麩炒) 陳皮 黃連(酒浸,炒,各一兩)
上為末,荷葉煮湯,打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服。

橘皮枳術(shù)丸(《脾胃論》) 治老幼元?dú)馓撊,飲食不消,臟腑不調(diào),心下痞悶。

枳術(shù)丸(《脾胃論》) 治痞,消食強(qiáng)胃。(并見內(nèi)傷門。)

栝蔞實(shí)丸(《濟(jì)生方》) 治胸痞,痛徹背脅,喘急妨悶。(方見膈噎門。)

加味補(bǔ)中益氣湯 治內(nèi)傷心下痞。(方見內(nèi)傷門。)

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四肢滿閉,便艱而心下痞,加柴胡、黃連、甘草;大便秘燥,加黃連、桃仁,少加大黃、當(dāng)歸;心下痞、腹脹,加五味子、砂仁、芍藥;嘔逆者,加黃連、生姜、陳皮。冬月加黃連、丁香、藿香。食已心下痞,別服橘皮枳術(shù)丸;如不能食,心下痞

卷之七 附∶嘈雜

嘈雜方論

丹溪云:嘈雜是痰因火動,治痰為先,姜汁炒黃連入痰藥,用炒山梔、黃芩為君,南星、半 二 倍 而

二陳湯(方見痰類)
三補(bǔ)丸(方見補(bǔ)損門)

卷之七 附∶吞酸

吞酸方論

《內(nèi)經(jīng)》云:諸嘔吐酸,皆屬于熱。又云:少陽之勝嘔酸!对∈健吩疲核嵴,肝木 之味 ..熱則 ..傷于 ..湯熱 ..相搏 ...酸, ..后 ..食 ..

丹溪云:或曰吐酸,《素問》明以為熱,東垣又言為寒,何也?予曰∶吐酸與吞酸不同,吐 ..作 ..肌 ..亦 ..得 ..犯丁 ..使, ..

藿香安胃散(方見脾胃門。)

加減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嘔吐,頭眩心悸,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丁香(一兩) 半夏 陳皮(各五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煎,入生姜三片,煎服。

曲術(shù)丸 治中脘宿食留飲,酸蜇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兩) 蒼術(shù)(泔浸,炒,一兩半) 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煮神曲為丸。每七十丸,姜湯下。

黃連清化丸
黃連(一兩) 吳茱萸(浸炒,一錢) 桃仁(二十四個,研) 陳皮(半兩) 半夏(一兩半)
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百丸,姜湯下。

丹溪經(jīng)驗(yàn)方
茱萸(一兩,去枝梗,煮少時頃,半日曬干) 陳皮 蒼術(shù)(米泔浸) 黃連(陳壁土炒,去土
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時時津液下,食后服。

卷之七 附∶六郁

六郁方論

郁者六,氣、血、食、痰、濕、熱,結(jié)聚不得發(fā)越,當(dāng)升不得升,當(dāng)降不得降者是也。

丹溪 ..
郁矣 .
食 ..
郁 ..
《 ..
郁 ..


必然

丹溪治六郁方法

氣郁
香附(童便浸) 蒼術(shù)(米泔浸) 撫芎

濕郁
白芷 蒼術(shù) 川芎 茯苓

痰郁
海石 香附 南星(姜制) 栝蔞(一本無南星、栝蔞,有蒼術(shù)、川芎、梔子)

熱郁
山梔(炒) 青黛 香附 蒼術(shù) 撫芎

血郁
桃仁(去皮) 紅花 青黛 川芎(撫芎亦可) 香附

食郁
蒼術(shù) 香附 山楂 神曲(炒) 針砂(醋炒七次,研極細(xì))

諸郁,春加芎,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

凡藥,在中焦以蒼術(shù)、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假令食在氣上,氣升則食降,余仿此。

越鞠丸
神曲(炒) 香附(童便浸一宿) 蒼術(shù) 川芎 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水丸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水下。

六郁湯 解諸郁。
陳皮(去白,一錢) 半夏(湯泡七次) 蒼術(shù)(米泔浸) 撫芎(各一錢) 赤茯苓 梔子(炒
上細(xì)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如氣郁,加烏藥、木香、檳榔、紫蘇、干姜,倍香附、砂仁。

如濕 郁,加白術(shù),倍蒼術(shù)。

如熱郁,加黃連,倍梔子。

如痰郁,加南星、枳殼、小皂莢。

如血郁,加桃仁、紅花、牡丹皮。

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麥 曲。

升發(fā)二陳湯 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此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陳皮(去白) 撫芎 茯苓(各一錢) 半夏(一錢半) 升麻 防風(fēng) 甘草 柴胡(各五分)上細(xì)切,作一服,加生姜三斤,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升陽散火湯 治熱郁。(方見火門。)

火郁湯(方見積熱門。)


點(diǎn)擊查看:<<仁齋直指方論>>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