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千金翼方 瘡癰上 上課筆記
    

千金翼方教程:瘡癰上

黃父相癰疽論第一《九江黃父相癰疽論》黃帝問于歧伯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yǎng)骨節(jié)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霧,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赤而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乃注于絡脈;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綱紀,周有道理,與天…

黃父相疽論第一

《九江黃父相癰疽論》黃帝問于歧伯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yǎng)骨節(jié)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霧,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赤而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乃注于絡脈;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綱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減,留之先后,從實去虛,補則有余,血氣已調,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或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歧伯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蘆不成,五谷不植,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榮衛(wèi)固流不休,上應星宿,上應經數,寒氣客于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wèi)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也。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骨空不得泄瀉,則筋骨枯虛,枯虛則筋骨肌肉不相營(一作親),經脈敗漏重于五臟,臟傷,故死矣。


診癰疽發(fā)起處第二

方一首

黃帝曰∶愿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日名。歧伯曰∶略說癰疽極者有十八種。

癰發(fā)于咽中,名曰猛疽。不急治則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而死。其化quanxiangyun.cn/Article/為膿者膿瀉已,則含豕膏,無食三日,已(一云無冷食。)

發(fā)于頸,名曰夭疽,其疽大而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則十余日而死。

陽氣大發(fā)消腦流項,名曰腦爍疽,其色不樂(一作余),項痛如刺以針,心煩者死不可治發(fā)于肩及 名曰疵疽,其狀赤黑,不急治,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發(fā)四五日逆發(fā)于腋下赤堅者,名曰朱疽,治之用砭石,欲細而長疏啟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衰(衰一作裹),其疽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嬰,急治之。

發(fā)于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七日死。

發(fā)于膺,名曰甘疽,其狀如谷實栝蔞,?嗪疅幔敝沃,去其寒熱,不治十歲死,死后膿自出。

發(fā)于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狀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方∶

翅草及根各一斗,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二升,即強飲濃衣坐釜上,令汗出足已。

發(fā)于股,名曰股脫疽,其狀不甚變色,癰膿內搏于骨,不急活,三十日死。

發(fā)于股陰,名曰赤弛。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內者,不治。六日死。

發(fā)于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

發(fā)于膝,名曰疵疽,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勿石之,石之即死,須其色異柔,乃石之,生也。

諸癰發(fā)于節(jié)而相應者,不可治也。

發(fā)于陽者百日死。 發(fā)于陰者三十日死(一云四十日死。)

發(fā)于脛,名曰齒,其狀如赤豆,至骨不急治,殺人。 發(fā)于踝名曰走緩,其狀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fā)于足上下名曰四yin,其狀大癰,不急治,百日死。

發(fā)于足旁名曰癘疽,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fā),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fā)于足指名曰脫復疽,其狀赤黑則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斬去之,活也,不斬去者,死。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歧伯曰∶榮氣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歸之,歸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曰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肌膚于骨髓,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何謂疽,答曰∶熱氣純盛,下陷肌膚筋髓骨肉,內連五臟,血氣竭盡,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余,故命曰疽。疽者其上皮天瘀以堅,如牛領之皮,癰者,其上皮薄以澤,此其候也。黃帝曰∶善。

帝曰∶有疽死者奈何?歧伯曰∶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一云縛。背三,五臟之輸四,項五,五部有疽,死也。

帝曰∶身形應九宮奈何?歧伯曰∶請言身形應九野。

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丑。
左胸應春分其日己卯。
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
膺喉頭首應夏至其日丙午。
左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
右胸應秋分其日辛酉。
左足應立冬其日戊戍己亥。
腰尻下窮應冬至其日壬子。
六腑及膈下二臟,應中州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巳也。
凡候此九者,善侯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體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
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凡五子日夜半 五丑日雞鳴
五寅日平旦 五卯日日出
五辰日食時 五巳日禺中
五午日日中 五未日日
五申日晡時 五酉日日入
五戍日黃昏 五亥日人定

上以此日時遇疾發(fā)癰者,不起也。


候癰疽色法第三

論曰∶夫癰疽初發(fā)如微,人多不以為急,此實奇患,唯宜速治之,治之不速,病成難救,以此致禍能不痛哉。且述所懷以悟后賢,謹按黃父癰疽論,論癰所著緩急之處,死生之期如下∶

發(fā)皮肉淺腫高而赤,貼即消,不治亦愈。

發(fā)筋肉深腫下而堅,其色或青黃或白黑,或脫復微熱而赤,宜急治之。成消中半發(fā)附骨者,或未覺肉色已殃,已殃者癰疽之甚也。

發(fā)背外皮薄為癰,皮濃為疽,如此者多見先兆,宜急治之。皮堅甚大者多致禍也。夫癰壞后有惡肉者,當以豬蹄湯洗去穢,次敷食肉膏散,惡肉盡,乃敷生肉膏散,及摩四邊,令善肉速生。當絕房室,慎風冷,勿自勞動,須筋脈平復乃可任意耳,不爾,新肉易傷,傷則重潰,發(fā)則禍至,慎之慎之。


診知是癰疽法第四

癰疽之發(fā),未辨是非饑渴為始,始發(fā)之時,或發(fā)自疽,或似小,或復大痛,或復小痛,或發(fā)米粒大白膿子,皆是微候,宜善察之。欲知是非,重按其處,是即便隱痛,復按四邊,比方得失審實之,是即灸。第一使灸其上二三百壯,又灸四邊一二百壯,小者灸四邊,中者灸六處,大者灸八處,壯數不慮多也。亦應即薄貼,令得即消。內須服解毒冷藥,令毒瓦斯出外。外須薄貼熱藥,法當瘡開其口,令泄熱氣故也。


診癰疽有膿法第五

凡癰按之大堅者未有膿,半堅半軟者半有膿,當上薄者都有膿。有膿便可破之,不爾,侵食筋骨也。

破之法,應在下遞上破之,令膿易出,用鈹針,膿深難見,肉濃而生者用火針,若不別有膿者,可當其上數按之,內便隱痛,殃堅者未有膿泄去熱氣,不爾,長速則不良。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

歧伯曰∶赤疽發(fā)于額不瀉,十余日死?纱桃。其膿赤多血死,未有膿,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人神在額不可見血,見者死。

杼疽發(fā)項,若兩耳下不瀉,十六日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見膿而癰者死不可治。人年 十九、二十三、三十五、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神在兩耳下,不蜂疽發(fā)背,起心俞若肩 ,二十日不瀉,死,其八日可刺也,其色赤黑膿見者死不治。

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三十五、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在肩不可見血,見者死。

刺疽發(fā)肺俞,若肝俞不瀉,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發(fā)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 。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八、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在背, 不俠榮疽發(fā)脅,起若兩肘頭,二十五日不瀉,死。其九日可刺,發(fā)赤白間其膿多白而無赤,可治。年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神在脅不可見 血,見者死。

勇疽發(fā)股,起太陰,若伏兔,二十五日不瀉,死。其十日可刺,發(fā)青膿赤黑者死。白者尚可治。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四十三、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 一神在尻尾,不可見血,見者死。

標叔疽發(fā),熱同,同耳聾,后六十日腫如水狀,如此可刺之,但出水后乃有血,血出即除也。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九十七神在背不可見血,見者死。

旁疽發(fā)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瀉,死。其十二日可刺。發(fā)赤白膿而不大多,其上癢赤黑,死不可治。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在足,不可見血,見者死。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禽疽發(fā)如軫者數十處,一云四日腫,食飲疼痛,其狀若變,十日可刺,其內發(fā)方根寒齒,如噤俞若坐,如是十五日死(俞若生未詳。)

釘疽發(fā)兩肩,此起有所逐惡血,結流內外,榮衛(wèi)不通,發(fā)為釘疽,三日身腫痛甚,七日噤如狀,十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陰疽發(fā)髀,若陰股,始發(fā)腰韁內不能自止。數飲不能多,五日堅痛,如此不治,三歲死 。

脈疽發(fā)環(huán)項(一云頸,始痛,身隨而熱,不欲動 )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怖而 不 精上氣頦。其發(fā)引耳,不可以腫,二十日可刺,不刺八十日死。

龍疽發(fā)背,起胃俞若腎俞,二十日不瀉死,其九日可刺,其上赤下黑,若青黑者死。發(fā)血膿者不死。

首疽發(fā)背,發(fā)熱八十日,大熱汗頸,引身盡如咳,身熱同同如沸者,皮澤頗腫處淺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行疽發(fā)如腫,或復相往來,可要其所在刺之,即愈。

沖疽發(fā),小腹痛而振,寒熱,冒五日,六日而變,十日死。

敦疽發(fā),兩指頭若五指頭,十八日不瀉,死。其四月可刺,其發(fā)而黑,癰不甚赤過節(jié),可治。

疥疽發(fā),腋下若臂兩掌中,振寒熱而咽干者,飲多則嘔,煩心,或卒胗反有合者, 此則可汗,不汗當死。

筋疽發(fā)背,俠脊兩邊大筋,其色蒼,八日可刺,其癰在肌腹中,九十日死。

陳干疽,發(fā)兩臂,三四日痛不可動,五十日方身熱而赤,六十日可刺,如刺脈無血,三四日死(一云病已)。

蚤疽發(fā),手足五指頭,起即色不變,十日之內可刺,過時不刺后為食癰,在腋,三歲死。

倉疽發(fā),身癢后痛,此故傷寒氣入臟,篤發(fā)為倉疽,九日可刺,九十日死。

赤疽發(fā),身腫堅核而身熱,不可以坐,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成膿刺之,即愈。

赤疽(一云白疽)發(fā)膊,若肘后癢,目痛傷精及身熱多汗,五六日死。

赤疽發(fā)胸可治。

赤疽發(fā)髀樞,六月可治,不治出歲死。

赤疽發(fā)陰股,堅,死,濡,可治。

赤疽發(fā)掌中者可治。

赤疽發(fā)脛,死不可治。

黑疽發(fā),腫在背大骨上,八日可刺,過時不刺為骨疽,膿出不可止,出碎骨,六十日死。

黑疽發(fā)腋淵,死。

黑疽發(fā)耳中,如米,此名文疽,死。

黑疽發(fā)肩,死。

黑疽發(fā)缺盆中,名曰伏癰,死。

黑疽發(fā)肘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發(fā)腓腸,死。

黑疽發(fā)膝臏,堅,死,濡,可治。

黑疽發(fā)趺上,堅死。足下久癰色赤,死。

手心主脈有腫癰在股脛,六日死,發(fā)膿血六十日而死。

脅少陽脈有腫癰在頸,八日死,發(fā)膿血,十日死。

腰太陽脈有腫交脈來于陽明,癰在頸,十日而死,發(fā)膿血,七日死。

尻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心少陽脈,八日死,發(fā)膿血八十日死。

頭陽明脈有腫癰在尻,六日死,發(fā)膿血六十日死。

股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太陽,七十日死,發(fā)膿血百日死。

肩太陽太陰脈有腫癰在脛,八日死,發(fā)膿血四百日死。

足少陽脈有腫癰在脅,八日死,發(fā)膿血六百日死。

手陽明脈有腫癰在腋淵,一歲死,發(fā)膿血二歲死。


敷貼第八

方三十一首

松脂貼 主癰疽腫方(煉松脂采松脂法附∶)

松脂(二斤,成煉者) 脂(三兩) 細辛(半兩) 黃柏 白芷白蘞 芍 藥莽 草白蠟黃芩 黃連 大黃 當歸 防風(各一兩)
上一十六味,切,先以火暖銅鐺令熱,以蠟拭鐺使通濕,銼松脂令破納鐺中,次下脂 。都消盡訖,乃納藥,以竹蓖攪令調,仍于微火一煎急攪令勿息,十沸下之,沸止更上。預作十個濕土堆,一下置一堆上,遍十堆則成。及熱以新幕生布上,四面又安火灸,作絞子絞澄去滓,挑取向火涂紙,依病處大小剪取貼之。周時易,此法稍難,好好用心作之,乃可成矣。

煉松脂法∶

大麻仁三升,研之令細,水三升淘之,生布絞去滓,松脂二升,以水三升半煮令消盡,及熱,新布絞令脂出,納麻汁中,待小冷,取松脂牽挽令白,乃依法秤取。

采松脂法∶

取深山大松本有露根,脂自流出白粘者佳,火燒黑疆者不堪用。亦可五月六月大暑時破作痕,三五日待出取之。須多者,多破根取之。

升麻敷主癰疽方∶

升麻 大黃 黃 芎 龍骨 白芨(各一兩) 黃芩(六兩) 白蘞 牡蠣(熬) 甘草 (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散,以蜜和之如泥,涂布敷癰上,干即易之。

痛微用此令消方∶

黃耆木香 梔子地黃 升麻 龍骨 大黃 黃柏 黃芩 麻黃 黃連 芎 生犀(取末) 白蘞 羊角
上一十五味,等分,搗篩為散,以醋和之如泥,涂故布上。開口如小豆以泄熱氣,干則易之,瘥止。

白蘞敷

主癰疽方∶

白蘞 大黃 黃芩(并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雞子白和如泥,涂布上敷腫上,敷干則易之。亦可以三指撮藥末,納三升水中煮三沸,絞注汁拭腫上數十遍,以塞水石末和涂腫上,以紙覆之,干則易之, 輒以煮汁拭之,日夜二十易。

食惡肉散方∶

真朱 蘆(各一分半) 茹(半兩) 馬齒礬(燒) 硫黃 雄黃 麝香(各三分)
上七味,搗篩為散,粉瘡上,亦可膏和敷之,著兌瘡孔中佳。

生肉膏

主癰疽金瘡方∶

大黃 黃耆 芍藥 獨活 當歸 白芷(各一兩) 薤白(二兩) 生地黃(三兩,取 汁)
上八味,搗篩為散,切薤白以地黃汁成煎豬膏三升煎之,二上三下,以綿布絞去滓,以敷瘡,多少隨人意。

升麻敷主癰疽結核種種色不異,時時牽痛,或經年腫勢不消方∶

升麻 青木香 白蘞 芒硝 射干 當歸 黃芩 桂心 芍藥 防風 大黃 芎 干 葛(各二兩) 莽草(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以酒和令調,微火熬令黃,以敷腫上,日再易,干者添酒更搗之,隨后敷腫上。

寒水石敷方∶

寒水石 黃柏 黃耆 黃連 大黃 石膏 梔子(各二兩) 白蘞(四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粉粥和如泥,涂故布上敷腫上,干則易之。

當歸貼

諸腫方∶ 當歸(一作當陸) 黃芩 黃連 大黃 莽草 白芷 白蘞 白芨(各二兩)
上八味,搗篩為散,消膠汁稍稍和如泥,涂紙貼腫上,干則易之。

有患癰破下膿訖,著兌藥塞,瘡痛煩悶困極,有人為去兌藥,以楸葉十重貼之,以布帛裹,令緩急得所,日再三易之,痛悶即止,腫消。此極甚大良無比,勝于眾貼,此主癰疽潰后及凍瘡有刺不出者,用之甚良。冬無楸葉,當早收之。臨時以鹽湯沃之令釋,用之亦佳,薄削楸白皮用亦得,貼楸葉后不復煩悶,腫消減,膿血惡汁出,瘡陷下漸瘥。

治腦 諸癤諸癰腫牢堅治之方∶

附子令如棋子濃,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附子欲干輒令唾濕之,常令附子熱徹,附子欲干,輒更氣入腫中,無不愈者,此法絕妙 不傳。

治萬種癰腫方∶

蒺藜蔓凈洗三寸截之,取得一斗,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下取涂瘡腫上,大良。

治癰腫方∶

伏龍肝以大醋和作泥,涂布上貼之,干即易之,消矣。又和蒜搗如泥涂之。 凡癰無問大小,亦覺即取膠一片如掌,水清令軟納納然,心開一孔如錢孔大,貼腫上, 若已潰者,膿當被膠,急撮皆出盡,若未有膿者當自消矣。

又方

鯉魚作灰醋和敷之。一切腫用之皆愈,以瘥為限,至良。

蛇銜生肉膏 主癰疽金瘡敗壞方∶

蛇銜 當歸(各一兩半) 生地黃(三兩) 黃連 黃耆 黃芩 大黃 續(xù)斷 芍藥 芎 白甘草 (炙
上一十八味,切,以大醋漬兩宿,以臘月豬脂七升,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下去滓,敷之。

又方∶

生地黃(一斤) 薤白(五兩) 辛夷 芎 獨活 當歸 黃 白芷 續(xù)斷 芍藥 黃芩 大黃(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切,以臘月豬脂四升煎白芷黃色,下去滓,敷之。

野葛貼

主癰疽 惡瘡婦人妒乳瘡方∶

野葛 芍藥 薤白 通草(各半兩) 當歸(三分) 附子(一分)
上六味,切之,醋浸半日,先煎豬脂八合令煙出,納乳發(fā)半兩,令消盡,下,令熱定,乃納松脂二兩蠟半兩,更著火上令和,乃納諸藥令沸,三上三下,去滓,冷之,浣故帛去垢。涂

又方∶

煎地黃汁如膠作餅貼之,日四易,三日瘥(《千金》云:食惡肉)

紫葛

癰腫方∶

紫葛(二兩半) 大黃(五分) 白蘞 玄參 黃連 黃芩 由跋 升麻 榆白皮(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以生地黃汁和之如泥敷之,干即易之,大醋和亦得。

治癰疽瘡久不瘥方∶

松脂 薰陸香 上二味,等分,搗,入少許鹽為餅,貼瘡上。惡汁出盡,即瘥。

諸卒腫方∶

芥子細末,豬膽和如泥,涂病上,日三。

蕪青子封癰腫方∶

取蕪青子一升,搗作細末,大醋和如泥,封之。干則易之。芥子亦大佳。

又方∶

槐子半升,慎火草一把,搗細,水和涂之。

又方∶

搗蔚臭汁,服一雞子,以滓封癰上,暖即易之,頭面腫更良。

蔥白療癰疽 有數孔積年不瘥方∶

蔥白一斤,細切,搗如泥,凈洗瘡拭干,封涂之,濃一分,日三,夜一,取瘥止。

八味黃耆薄方∶

黃耆 芎 大黃 黃連 莽草 黃芩 梔子 芍藥(等分)
上八味,為散,以雞子白和如泥涂布上,隨腫大小薄之,燥則易之,瘡上開孔,令得泄氣。

拓湯主丹癰疽始發(fā)熱浸長進方,兼主小兒丹長忌近陰。

升麻 黃連 大黃 芎 羚羊角 當歸 甘草(各二兩) 黃芩(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又還鐺中,納芒硝三兩,上火令一沸,則帛拓腫上,數過,腫熱便隨手消盡,王練甘休秘之。

拓湯方∶

大黃 黃芩 白蘞(各三兩) 芒硝(一兩半)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以故帛四重內汁中,以拓腫上,暖復易,晝夜為之。

又方∶

凡癰以梁上塵灰葵莖等分,醋和敷之,干則易之。

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

商陸根貼軟布帛貼之,數易之,亦可搗敷,燥即易,癰當消濡。


處療癰疽第九

論一首 方三十三首

論曰∶諸癰,狀多種不同,無問久近,皆五香連翹湯主之。先刺去熱,小豆薄之,其間 數數針去血,若已失療潰爛者,猶常服五香漏蘆等湯下之,當下大針入五分者則速愈。凡癰高而光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色者不須治,但以竹葉黃 湯申其氣耳。其肉正平為無膿也,癰卒痛,用八物黃 薄,大癰七日,小癰五日。其有堅疆者,診寧生破發(fā)背及發(fā)乳,若熱手不可得近者,內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fā)背膏。若背生破無苦在乳者,宜令極熟,熟之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便熟,須針之,針法要得著膿,以意消息之,胸背不可過一寸,酌量。不得膿以食肉膏散著兌頭內癰口中,如人身熱氣歇服木占斯散。五日后癰欲瘥者,服排膿內塞散。凡破癰之后,病患便綿欲死。內寒外熱腫自有似癰而非者,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即是風毒耳,勿針,可服升麻湯。外摩膏破癰口,當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針唯令極熱,極熱便不痛,破癰后敗壞不瘥者,作豬蹄湯洗之,日再。夏湯二日可用,冬六七日,湯半劑亦可用,胸中痛短氣者,當入暗中以手中指按左眼視若見光者,胸中有結癰,若不見光者,疽內發(fā),針傷脈,血不出住實不瀉,當成癰也。凡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身有癰疽,脈來大漸小者,陰結苦肌肉痹,癰癤尋寸口,如此來大而漸小也。

漏蘆湯方∶

漏蘆 白蘞 黃芩 枳實(炙) 芍藥 升麻 麻黃 甘草(炙,各二兩) 大黃(三 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無藥處,單服大黃下之,一方白薇二兩。

連翹五香湯方∶

連翹 青木香 薰陸香 麝香 沉香 射干 獨活 桑寄生 通草 升麻(各二兩) 丁 香(一兩) 大黃(三兩,別浸)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減半,納竹瀝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 間常服,佳。

王不留行散 主癰疽及諸雜腫已潰,皆服之方∶

王不留行子(一升) 五色龍骨(二兩) 野葛皮(半分) 栝蔞(六合) 當歸(二兩) 干
上七味,搗篩為散。食訖,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習習為度,不知,漸稍加之。 此浩仲堪方,隋濟暗梨所名為神散。癰腫即消,極安穩(wěn)(《千金》云:治癰腫不能潰,困苦 無聊賴)

黃耆竹葉湯

治胸背游熱癰疽方∶

黃耆(三兩) 生地黃(八兩) 甘草(三兩,炙) 芍藥(三兩) 黃芩(三兩) 人參(二兩) 姜(五兩,切) 大棗 (三
上一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九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間食,日三夜一之服。

黃耆湯

主癰腫熱盛口干除熱止渴方∶

黃耆 升麻 栝蔞 干地黃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黃芩 芍藥(各一兩) 梔子(二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溫中湯

主癰疽取冷過多寒中下痢食完出方∶
甘草(炙) 干姜 附子(炮,各一兩半) 蜀椒(二百四十枚,汗)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黃耆散

主癰疽撮膿方∶

黃耆(五分,膿多倍之) 小豆(一分,熱口干倍之) 芎 (半兩,肉大,生倍之) 芍藥 (二分,癰不止,倍之) 栝蔞(二分,渴,小便利倍之) 白蘞(三分,有膿不合倍之)
上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廣濟》有甘草三分)

瞿麥

主諸癰潰及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不可忍之方∶

瞿麥 白芷 黃耆 當歸 細辛 芍藥 芎 薏苡仁 赤小豆(各一兩)
上九味,先以清酒漬豆,出,于銅器中熬之。干復漬,漬熬五過止。然www.med126.com后治末之合下篩 。溫酒服方寸匕。日夜各五,三日后痛者肌肉生。

一方以苦酒漬小豆,多痛,倍瞿麥,瘡未開倍白芷,膿多倍黃、薏苡、芍藥。

黃湯

主癰腫虛弱方∶

黃耆 (四兩) 升麻(三兩) 桂心(冷用,二分) 黃芩(一兩) 竹葉(切,一升) 茯苓 生姜(切) 甘草(各二兩,炙)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竹葉,減五升,去之,澄取九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諸惡腫失治有膿者方∶

燒刺榆針作灰,水服之。經宿即頭出。服一針作一頭,多針多頭,無刺榆者燒蛇蛻皮灰 水和封上。一日即孔出,仍別服五香湯,以筋作任孔中勿令合,使引膿血,若已成大瘡,去血盡,煮小兒涂之,上著干姜末,以漸自消。

五利湯

主年四十已還強壯,常大患熱,發(fā)癰疽無定處,大小便不通方∶

大黃 升麻(各三兩) 黃芩(二兩) 梔子(十五枚) 芒硝(一兩)
上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癰疽潰膿大多里虛方∶

黃耆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生姜(四兩,切) 五味子(四兩) 桂心 芎 茯苓 遠志(去心)當歸 人參(各二兩) 大棗(二十兩,去核) 甘草(六兩,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

干地黃丸

主壯熱人長將服之,終身不發(fā)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方∶

干地黃(五兩) 天門冬(去心,四兩) 大黃(三兩) 巴戟蓯蓉 栝蔞 人參(各一兩) 芍藥 桂心 當歸 黃芩 黃耆 遠志(去心) 石斛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加至二十丸。

干地黃丸

主虛熱消瘡癤方∶

干地黃(四兩) 大黃(六兩) 芍藥 茯苓(各三兩) 遠志(去心) 升麻 桂心 黃芩 麥門冬(去心) 人參 王不留行子 甘草(各二兩,炙)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拾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長服,令人肥健。(《千金》有枳實二兩)

干地黃丸

虛勞客熱,數發(fā)癰腫瘡癤,經年不除者,悉主之方∶ 干地黃(四兩) 天門冬(去心,五兩) 人參(一兩) 黃 黃連 大黃 黃芩(各 三兩)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拾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長服, 延年益壽,終身不發(fā)癰癤,凡大黃皆薄切,五升米下蒸之曝干,熱多者倍大黃。

排膿內塞散

主大瘡熱已退,膿血不止,瘡中肉虛疼痛方∶ 防風 茯苓 白芷 遠志(去心) 芎 桔梗 人參 當歸 黃耆 甘草(炙,各一兩)濃樸(炙) 桂心(各二兩) 附子(炮,二枚) 赤小豆(三合,熬)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瞿麥散

主排膿止痛利小便方∶

瞿麥 麥門冬(去心) 黃耆 當歸 白蘞(各一兩) 芎 赤小豆(米合) 桂心 (半兩) 芍藥
上九味,搗篩為散,先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薏苡仁

主癰腫令自潰長肌肉方∶

薏苡仁 干地黃 肉蓯蓉 白蘞 當歸 桂心(各一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先食,以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服。

五香湯

主惡氣毒腫方∶

沉香 丁香 麝香(湯成,入) 薰陸香 青木香(各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合服。以湯滓薄腫上。

兌疽膏方∶

當歸 芎 白芷 松脂 烏頭(各二兩) 巴豆(三十枚,去皮) 豬脂(三升)
上七味,切,納膏中微火煎三沸。納松脂耗令相得,以綿布絞去滓,以膏著綿絮兌頭尖 作兌兌之,隨病深淺兌之,膿自出,食惡肉盡即生好肉,瘡淺者勿兌,著瘡中日三,惡肉盡止。

干癰瘡凡是瘡瘍皆用之方∶

雄黃 雌黃 硫黃 白礬(燒) 胡粉 松脂(各二兩) 水銀(三兩)
上七味,細研如粉,以水銀不見為度,納后膏中,以十只筋攪之數千匝,冷密貯勿泄。

藜蘆 漏蘆 野狼牙 羊蹄青葙 地榆 當歸 蓄 茹(各二兩) 白蘞 蛇床子 (各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以醋浸一宿,以成煎豬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絞去滓,以極微火煎之。凡一切惡瘡癬疽 疥患,悉敷之,勿令近目及陰,其石等研之如粉膏,欲凝, 仍

食惡肉散方∶

硫黃 雄黃 雌黃 漆頭 茹 麝香 礬石(燒,各半兩) 馬齒礬石(燒,兌三分)
上七味,細作散敷之,兌食惡肉令盡(《千金》有丹砂半兩)

滅瘢膏

主百癰疽惡瘡赤疽,皆先以布揩作瘡,以涂之鼻中息肉如大豆納鼻中,痢血酒服如棗核 大;病痔以綿裹梅子大納下部中;中風涂摩取愈;婦人崩中產后中風皆主之方∶

烏頭 礬石(燒) 女萎狼毒 躑躅 附子 野葛 烏賊骨 皂莢(炙) 赤石脂 天雄黃 細辛 白芷 干地黃 上二十七味,各一兩,搗篩以成,煎豬脂四升和藥,以此為率,三沸三下,納三指撮鹽。其中下之,須服摩之。妊娠婦人勿服。其藥絹篩豬膏,臘月當多合,用之神效。別取一升和 鷹屎白三兩,調和使熟敷之,滅瘢大驗。

豬蹄湯

主癰疽及惡瘡有息肉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 白蘞 白芷 野狼牙 芍藥(各三兩) 黃連 黃芩 大黃 獨活 (各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三斗煮豬蹄,取一斗二升,去蹄納藥,煮取五升,分洗瘡,日三,良

治癤腫方∶

生椒 曲末 釜月下土(末之)
上三味,末之,以大醋和敷上,干則易之。

禁癰方∶

咒曰∶癰非癰,癤非癤,土塊失癰即滅,三七遍,取一土塊摩腫上,敷與病患,男左女右。

割一切腫方∶

凡人身上有腫,腫在左割左,在右割右,足出少血即消,在足小指下橫紋內畔棱上,此 極良。

禁一切腫方∶

凡一切腫亦覺陰,咒曰∶上有太山,下有大海,內有大魚,主食癰疽,四岳使者,于我所須,癰疽小鬼,隨手消除。急急如律令七遍。

又方∶

紫檀細研,大醋和之,涂,并治游腫。

療身體手足卒腫方∶

脂鹽末敷之。 又方∶取大醋和蚯蚓矢敷之。 又方∶搗蒼耳敷之,冬用子,春用心。

又方∶

取大醋和土消末敷之。
點擊查看:<<千金翼方>>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