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醫(yī)患雜談: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背鲎浴鹅`樞·口問》篇,從其之本意看是指中氣虛弱可導致二便異常,其病本以正氣不足為主,正如該篇所言“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近代四川名醫(yī)江爾遜先生認為“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之變范圍可涵蓋二便在排泄、顏色、性狀等各方面的異常,其病機有中焦虛憊,化源不充;清陽虛陷,濁陰居中,運化失職;脾失統(tǒng)攝,陰絡損傷等。

  當今,此理論還可包括因脾虛氣陷、固攝無權致精微物質下泄,而出現(xiàn)的蛋白尿、乳糜尿、血尿、癃閉、男性病等,目前臨床大量應用黃芪類補氣藥治療蛋白尿、血尿等已證明了補足中氣在小便異常中的治療作用和地位。

  脾虛腹脹伴遺尿

  馬某,女,51歲,退休職員,2012年10月14日,因間斷性腹脹伴下肢浮腫,小便時遺1年余初診。

  患者1年前因飲食不規(guī)律等原因,漸感腹脹,尤以食后及傍晚明顯,同時伴雙下肢輕微浮腫,不時有少量小便遺出,因懼怕胃鏡未行檢查,自服補中益氣丸腎氣丸、嗎丁啉等,并間斷服用中藥湯劑(不詳),時好時壞,但整體無明顯改觀。

  刻診:面色偏黃,乏力,腹脹(以大腹為主),食后尤甚,食欲尚可,大便偶不成形,小便不時少量遺出,雙下肢輕微腫脹,按之輕度凹陷,舌質淡、舌苔白膩,雙脈沉滑。此屬脾虛腹脹,證屬脾氣不足,中氣下陷,治宜健脾益氣、升舉中陽,佐以利水,方用厚樸半夏甘草人參湯化裁。

  處方:厚樸20克,干姜12克,法半夏15克,炙黃芪20克,黨參20克,炒白術15克,茯苓20克,益母草20克,枳殼15克,桔梗6克,生麻黃5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生姜3大片,大棗6枚。7劑,水煎服,每日服兩次,囑禁食生冷,油膩之品。

  2012年10月21日二診:訴服上述中藥后,腹脹減輕,下肢浮腫消失,小便遺尿次數減少、程度減輕,余癥同前,繼前方7劑。

  2012年10月28日三診:患者繼續(xù)服用7劑后腹脹消失,下肢浮腫消失,小便再無遺尿發(fā)生,精神體力較前好轉,飲食、大便正常,上述中藥減量繼服7劑以善后。

  6個月后患者因他病求診,感覺良好,上述病證未再復發(fā)。

  按:本例乃典型之脾虛腹脹、中氣下陷,此前中醫(yī)辨證應該不出脾虛之范圍,治療用藥不離健脾益氣、理氣除滿、利水消腫等,但皆未完全解除患者之病痛。筆者細考其下肢浮腫、遺尿,皆與脾虛、中氣下陷有關;脾氣虛弱、水濕停留,而見下肢浮腫,小便不時自遺,正符合《靈樞·口問篇》所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此種種表現(xiàn),應以健脾益氣,升舉陽氣為主;另此證與《傷寒論》66條記載:“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最為合適,其證當以虛滿為主!稄埵厢t(yī)通》對此表現(xiàn)提出:“脾虛濕盛而脹,單服芩、芍寒涼之品,非但濕熱不去,且脾陽更虛,故其脹愈甚。惟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健脾利氣,扶正法邪,方可愈病。”

  日本漢方醫(yī)家淺田宗伯在其《勿誤藥室方函口訣》中解釋本方時有“此方用治中氣虛而腹?jié)M者,故古人將此作為太陰之主方。治療與厚樸七物湯、厚樸三物湯證和平胃散證相對的虛證有效。”之論述。

  本患者的用藥特點,在于謹守脾虛之病機,補、消結合,在補脾益氣、化濕利水的基礎上,加少許柴胡以升舉清陽,更配生麻黃以宣通上焦、并有縮尿止遺、利水消腫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亦表明麻黃尚有利尿、提高膀胱括約肌張力之作用。該患者病機、病證、方藥三者切合,對此類表現(xiàn)醫(yī)者嚴格遵守《內經》所謂“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的原則,往往效如桴鼓。

  慢性尿路感染

  劉某,女,31歲,油井看護工,2013年4月9日,因慢性尿路感染3月伴氣短、小腹墜脹,小便頻數初診。

  患者3月前因疲勞等導致尿路感染,在當地醫(yī)院按“急性膀胱炎”治療后好轉,后間斷服用抗生素及中藥三金片等,癥狀時好時壞。一月來,患者不時感氣短、氣不夠用、小腹墜脹、小便頻數,尤以夜間為甚,幾乎每2小時起夜1次,嚴重影響患者睡眠,遂加大抗生素用量并服中藥三金片、金沙五淋丸、中藥湯藥等效果不顯,后經人介紹求醫(yī)。

  刻診:面色淡紅,善太息,小便頻急,自訴白天不敢喝水,幾乎每小時小便1次,夜間2小時必須起夜,飲食可,大便正常,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尿常規(guī)示白細胞2+。

  患者診為慢性泌尿系感染,證屬:大氣下陷、中氣不升,治宜益氣升陽,方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升陷湯加減。

  處方:生黃芪24克,知母10克,白術15克,炒山藥20克,柴胡6克,桔梗10克,升麻5克,生麻黃5克,石韋20克,生地榆20克、茯苓15克,土茯苓20克,仙鶴草30克,黃柏10克、砂仁5克、生姜2片,大棗6枚,7劑,水煎服,每日兩次,囑禁食生冷,油膩之品。

  2013年4月16日二診:服上述中藥后,氣短消失、無明顯小腹墜脹,精神、體力較前好轉,夜尿減為兩次,白天小便正常,無尿頻感,尿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繼前方7劑。

  2013年4月23日三診,繼續(xù)服用7劑后,癥狀全部消失,尿檢正常,繼以補中益氣丸善后。

  按:本例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史明顯,屬于中醫(yī)之淋證,醫(yī)治一般遵《諸病源侯論》之病機:“諸淋者,腎虛而膀朧熱也!鼻鍩釣a火,利水通淋乃為常法,八正散為其代表。但部分患者,過用苦寒藥物或亂用抗生素,導致癥狀反復;醫(yī)遇之,又復用前法,終致苦寒傷正,變?yōu)樘撟C或正虛邪戀。該患者病已3月,又見氣短、氣不夠用,且小腹墜脹,小便頻數,證已由實變虛;苦寒傷陽導致中焦脾氣不足,脾虛無以上輸精氣于胸中,亦使宗氣不足,而見氣短、氣不夠用,氣機下陷,膀胱氣化失常;但臨證表現(xiàn)無濕熱下注之象,亦不能拘泥于尿檢陽性,治療當另辟蹊徑。

  此患者表現(xiàn)亦合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升陷湯所言病證,當以益氣升陽為主,以升陷湯加減而取效。該患者用藥除升陷湯之意外,更配少許生麻黃以宣通上焦、縮尿止遺;生地榆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土茯苓清熱解毒,配石韋以清熱通淋,一并清除余邪。另外,石韋還有引藥入膀胱經、交通上下之用;如《本草崇原》所言:“石韋助肺腎之精氣,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則上竅外竅皆通,肺氣下化,則水道行而小便利矣!毕生Q草有收斂止血、補益強壯之功,現(xiàn)代研究其有提高免疫力作用。本患者病史較長,尿檢有白細胞,用之可以起到扶助正氣,提高清邪之力之效。

  膀胱腺肌癥

  周某,男,43歲,辦公室職員,2013年6月2日,因膀胱腺肌癥1年伴小腹墜脹、疼痛,小便頻數10月初診。

  患者1年多前不明原因出現(xiàn)小腹墜脹、疼痛,伴小便頻數,有時腰酸不能伸直,按尿路感染等治療,效果時好時壞并很快復發(fā),后在某醫(yī)院經膀胱鏡等檢查診斷為“膀胱腺肌癥”,經電凝并灌注化療藥物治療后好轉。

  近10月以來患者仍感覺小腹墜脹、疼痛、小便頻數,有時腰酸且伸腰時上述癥狀加重,不能久坐,導致患者總懷疑治療不徹底,遂多處求助中醫(yī)治療,效果亦不明顯,查其服用中藥多局限于清熱通淋,并大量應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所謂有抗癌作用的中藥。

  刻診:小腹墜脹、疼痛、小便頻數,久坐或伸腰則腰酸、小腹墜脹加重,站立及活動減輕,飲食睡眠可,大便干燥,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微黃,脈弦滑。尿常規(guī)正常。

  診為膀胱腺肌癥,證屬:中氣下陷、膀胱氣化不利,治宜益氣升陽、通利下焦,方用升陷湯加減。

  處方:生黃芪20克,知母10克,生白術20克,生白芍20克,炒山藥20克,生薏仁20克,柴胡12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生麻黃8克,川牛膝20克,烏藥12克,厚樸15克,丹參20克,益母草15克,白芷12克,威靈仙15克,無花果15克,杏仁8克,炙甘草6克,大棗6枚,7劑,水煎服,每日服兩次。

  2013年6月9日二診:服上藥后,自訴小腹墜脹、疼痛減輕十之六七,久坐、后伸腰時上述癥狀已不明顯,大小便通暢,小便頻數減輕。上方柴胡減為8克,生麻黃5克繼服7劑。

  2013年6月16日三診:繼續(xù)服用7劑后癥狀基本消失,無特殊感覺,因大便通暢,遂改為炒白芍、炒白術、炒薏仁,10劑以鞏固療效,并叮囑定期膀胱鏡復查。

  按:本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當屬于中醫(yī)之“淋證”。但患者屬較為少見的“膀胱腺肌癥”,該病病因不明,且認為可能是癌前病變。因此,西醫(yī)多行切除、灌注化療藥物治療,并要求定期復查。

  此病如不明確診斷,醫(yī)生大多會按一般淋證對待,但療效顯然與一般尿路感染有別;如過分考慮癌前病變,則當今中醫(yī)往往會加入大劑抗癌之品,最終導致患者在西藥抗癌灌注的基礎上,攻伐太過,兩毒相加,以致陽氣受損、中虛下陷、膀胱氣化不利。

  此患者之小腹墜脹、疼痛,小便頻數,大便干燥,久坐及腰后伸加重等表現(xiàn),已證明攻伐太過導致氣虛下陷、膀胱氣化不利,其大便干燥亦可以認為脾虛無以為胃行其津液,致腸燥便秘而現(xiàn)脾約證。今正氣已虛,二便均現(xiàn)異常,正符合“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惫手委煯斠鏆馍枴⑼ɡ陆,以助膀胱氣化,可用升陷湯化裁。

  本例在升陷湯基礎上,配生麻黃、杏仁有宣上通下、上下并治、肺腎同治之意;烏藥、厚樸行氣除脹,合川牛膝引血下行,以防升提太過,一升一降,下陷之氣得以氣化上升。正如《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治》篇中所言“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白芷、威靈仙有通行經絡、散結除瘀之功,有消除膀胱腺肌增生之用;無花果性質平和,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之功,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疾病常用之藥。

  綜觀患者之取效,乃忠實于中醫(yī)辨證,其病雖屬少見,但其證則體現(xiàn)《內經》中:“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惫室陨轀醚a益中氣、升清降濁而愈。

-----------這是余國俊老師的內容吧?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