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將近成熟果實。
『常用名』吳萸、吳于子。
『產(chǎn)地』四川、廣西、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季節(jié)』4~5月采摘。
『炮制方法』揀去柄梗,篩盡灰塵,每10斤純藥用甘草半斤煎汁后,撈去甘草,加適量溫水倒入缸內(nèi)或盆內(nèi),再將吳茱萸投入甘草水內(nèi),泡半小時,撈起濾干水分,放簸箕內(nèi)曬干,以降低毒性。為減除燥性,則用清炒法,取泡好的吳萸,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拌炒至顆粒裂開變焦黑色即可。也可用鹽水炒,先取凈藥放盆內(nèi),用開水泡1小時,撈入簸箕內(nèi)涼干,再投入鍋內(nèi),每斤藥用15克鹽化水拌炒至發(fā)香氣取出,焙干。還可用黃連水炒。
『用量』1~6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
『常用名』廣陳皮、新陳皮、蘇紅皮、樟頭紅、習(xí)張、土皮、蘇紅、廣皮。
『產(chǎn)地』廣東、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
『采收季節(jié)』10~12月。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搶水洗凈,撈入篩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2分寬絲片,曬干也有不洗的,先用板刷刷去灰塵,再行剪片,若需降低酸性,也可用清炒法,取藥片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有焦點即可。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蟲。
『來源』本品為蕓香植物橘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或幼果。
『常用名』花青皮、個青皮、扣青皮、泗花、花皮。
『產(chǎn)地』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出新。
『炮制方法』扣青和個青,先揀去雜質(zhì)和灰塵,投入缸內(nèi),冬春季用溫水,夏秋季用冷水浸1小時,撈入筐內(nèi),濾干水分,再放缸內(nèi),潤透取出刨片或切片曬干。泗花青皮一般不制飲片,洗凈剪成4塊即可。若取其入肝膽止痛,則用醋炒,每斤藥片用醋3兩,灑入藥片內(nèi),潤片刻,后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冒煙時,投入藥片放入鍋內(nèi)拌炒至深黃色,以降低其燥性。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
『常用名』江枳十、川枳實、蘇枳實。
『產(chǎn)地』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季節(jié)』5~6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藥用簸箕,簸去灰塵和雜質(zhì),冬春季用陰陽水(即冷熱水),夏秋季用溫水浸1~2小時,撈起濾干水,投入缸內(nèi),上蓋濕布,每日翻動,潤透取出,切片或刨片2厘厚,曬干。若取其暖胃行滯,則用麥麩炒,每斤藥用蜜炙麥麩3兩,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冒煙時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取出篩盡麥麩。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未成熟果實。
『常用名』江枳殼、川枳殼、蘇枳殼。
『產(chǎn)地』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7~8月采收。
『炮制方法』先挖去瓤,洗凈灰塵,春冬季用陰陽水,夏秋季用溫水浸1~2小時,撈起濾干水分,放缸內(nèi),上蓋濕布經(jīng)常翻動,潤透取出,用鐵甲板壓扁,或用鐵錘錘扁,切片曬干,為緩和其攻破之性,增強理氣和胃之功,用麥麩炒,炒法同枳實。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宣木瓜。
『產(chǎn)地』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收。
『炮制方法』去雜質(zhì),洗凈,投入缸內(nèi),冬春季用陰陽水,夏秋季用溫水浸1~2小時,撈入蒸籠內(nèi),蒸上汽1小時,切片或刨片,隨拿隨切,切后曬干。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干燥果實。
『常用名』金英子。
『產(chǎn)地』湖北及長江以南各省。
『采收季節(jié)』10~11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藥剪去柄,放籮筐內(nèi)擦去刺,放清水中洗凈灰塵曬干。金櫻子肉,取凈藥切開,挖去種籽及絨毛,洗凈曬干。
『用量』12~18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干燥果實。
『常用名』連翹衣、連翹殼、元翹、元召。
『產(chǎn)地』河南、河北、山西、陜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藥用中眼篩,篩去芯及灰塵,放竹籮內(nèi)在水中淘凈,取出曬干。也有用朱砂拌連翹,取凈藥1斤,灑入清水,潤10~20分鐘,裝入罐內(nèi),緩緩撒上飛朱砂12克蓋緊,兩手將罐搖動3分鐘后,略停1~2分鐘取出晾開。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常用名』瓜蔞子、蔞子、瓜蔞仁。
『產(chǎn)地』浙江、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收。
『炮制方法』鮮瓜蔞,用刀切成兩半,將子挖出放火灰內(nèi),用手擦去瓤后,放清水中洗凈瓤和灰,曬干。清炒瓜蔞,取凈藥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拌炒至炸響有香味即可。若用于脾胃虛弱者,需要制霜用時,取瓜蔞子若干斤,放入鍋內(nèi)拌炒至焦枯色,取出攤冷,研末篩過,將吸油草紙鋪入簸箕內(nèi),再將藥粉倒入草紙上攤勻,放太陽下曬,每天研一次,換紙一次,反復(fù)數(shù)次,以油吸盡即可。此制法最好在6月。若用蜜炙,每斤藥用蜜3兩,倒鍋內(nèi)煉開,投入瓜蔞子,拌炒至金黃色取出。
『用量』6~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鼠。霜裝瓶內(nèi)蓋好。
『常用名』詞黎勒。
『產(chǎn)地』云南、廣西、印度。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藥裝麻布袋內(nèi)撞去灰塵,篩凈,打破去核用。生用清肺利氣。為增強止瀉作用,則用清炒法,取純藥投入鍋內(nèi)炒至深黃色,即可。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水子。
『產(chǎn)地』江蘇、浙江、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后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生用去殼打碎。為增強消食則用炒榧子,將鍋燒熱,投入榧子,炒至深黃色為度。用時去殼。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產(chǎn)地』浙江、安徽、河南、陜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10~11月采收。
『炮制方法』生萸肉,將原藥篩去灰塵,放簸箕內(nèi),揀去核,留肉藥用。若取其收斂作用,將揀凈核的萸肉,每斤藥用紅醋2兩,入盆內(nèi)或缸內(nèi),投入棗皮同拌,常翻動使其全部吸透均勻,再放入蒸籠內(nèi)蒸上汽,取出曬干。
『用量』9克。
『貯存』裝缸內(nèi)或罐內(nèi)閉蓋,防灰塵。
『來源』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甘枸杞、西枸杞、棗杞、枸杞、貢果、棗王。
『產(chǎn)地』寧夏、甘肅、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7~9月采收。
『炮制方法』將生枸杞子原藥用小眼篩,篩去灰塵、并揀去蒂和細梗,曬干即得。若取其減去滋膩性,將揀盡枸杞子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黃色稍有焦點為度。
『用量』9克。
『貯存』裝入罐內(nèi)或紙包好,放入石灰缸內(nèi),或硫磺箱內(nèi),封閉。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實。
『常用名』酸烏梅。
『產(chǎn)地』四川、福建等地。
『采收季節(jié)』5月采收。
『炮制方法』將原藥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搶水洗凈曬干。若取烏梅肉,將洗凈烏梅曬干敲碎,剝?nèi)ズ耍∪饧闯。要取其增強收斂作用,將洗凈烏梅每斤藥用紅醋2兩拌勻潤透,投入蒸籠內(nèi)蒸至上汽,取出曬干或烘干。若取其減退酸性,則將烏梅,投入鍋內(nèi),炒至表皮起焦枯斑點即可。
『用量』9~12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枯燥、蟲蛀。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冬山楂、片山楂、山楂核、南山楂、焦楂。
『產(chǎn)地』山東、河南、湖北、浙江。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脫落的核即得,生用。若取其止泄作用,將山楂投入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度,若取其治腸炎,下紅白痢。將凈山楂投入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為度。
『用量』9~12克。
『貯存』裝箱內(nèi),閉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單桃仁。
『產(chǎn)地』河南、湖北。
『采收季節(jié)』6~7月。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土,將桃仁放入盆內(nèi),用開水泡5~10分鐘,其皮鼓起,及時取出,用手去皮或略用二塊木板擦去皮,再用清水洗一次,撈起濾干水份,曬干后,簸去皮取得。如用炒桃仁,將鍋燒熱投入桃仁,用文火炒至焦黑斑點即可。
『用量』3~9克。
『貯存』用缸裝加蓋,防潮,防蟲,防走油,防變色。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杏味苦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杏仁、光杏仁。
『產(chǎn)地』河北、河南等地。
『采收季節(jié)』4~6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投入盆內(nèi),倒入開水蓋好,其皮鼓起,用手去皮,或用木板擦去皮,曬干,簸去皮。為增強溫肺散寒,則炒杏仁,將鍋燒熱,以去皮的杏仁投入鍋內(nèi)炒至黃色為度。為取其利氣減少滯滑,則制杏仁霜,取去皮的杏仁,研成細末篩過,用吸油草紙鋪在簸箕內(nèi)傾入杏仁末,放太陽下曬,以油透換紙,去盡其油方可。
『用量』3~9克。
『貯存』裝缸內(nèi)加蓋,防潮,防蟲,防走油變色。
備注:①開水泡的時間不能太長,趁熱去皮。②要晴天操作,否則去皮杏仁不能曬,發(fā)油變黃。
『來源』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果實。
『常用名』君子仁、君子肉、君子。
『產(chǎn)地』四川。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同時打碎。若取健其胃作用,將鍋燒熱,投入使君子,炒至有香味為度。
『用量』6~12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及蟲蛀。
『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銀杏。
『產(chǎn)地』四川、廣西、河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用時打碎:若取溫肺益氣,即炒白果投入鍋內(nèi),用砂炒至其殼炸裂,取出篩去洗凈后以木棒打碎,取仁即得。
『用量』6~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蟲。
『來源』本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棗仁。
『產(chǎn)地』河北、內(nèi)蒙古、河南、山東、陜西、遼寧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出新。
『炮制方法』篩去灰塵,簸去硬殼,生用治膽熱,潤大腸。若取其酸溫收斂,則將棗仁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焦香為度。若取其寧心安神用豬心血炒,每斤藥用豬心血2兩,拌入棗仁內(nèi),先用豬心血潤棗仁候其吸透,潤3~5小時吸干后,將鍋燒熱,投入棗仁,炒至深黃色為度。
『用量』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濕及蟲蛀。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
『常用名』雞頭包、剪芡、北芡實、蘇芡實。
『產(chǎn)地』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和硬殼,若取其治慢性泄瀉,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候冒煙時投入芡實,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9~12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及蟲蛀。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仁的干燥成熟種仁。
『產(chǎn)地』河南、杭州、貴州、福建、河北、遼寧等地。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收。
『炮制方法』將苡仁除凈雜質(zhì),洗凈,曬干,生用富有蛋白質(zhì),清熱補肺,治肺癰、腸癰,肺萎咳吐膿血。若取其消食健胃作用,炒苡仁,將洗凈苡米投入鍋內(nèi),用鍋鏟不斷翻動,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9~15克。
『貯存』裝鐵箱或缸內(nèi)加蓋,防潮、蟲、鼠。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相蓮、建蓮、湖蓮。
『產(chǎn)地』長江流域及南部、湖南、福建、江蘇、浙江、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8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蓮子、用清水略潤,取出切開去心,曬干即得。
『用量』9~15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蟲。
『來源』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干燥成熟蓮蓬殼。
『炮制方法』洗凈灰塵,曬干備用。若取其增強止血功能。炒蓮房炭,將鍋燒熱,投入蓮房,將鍋鏟壓至貼鍋,兩邊翻動,炒至黑色為度。
『用量』9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物粟的成熟果實經(jīng)發(fā)芽干燥而得。
『產(chǎn)地』全國各地。
『炮制方法』以稻谷用清水泡8~10小時,取出裝入筐內(nèi),用稻草墊底,面上鋪草,放在溫暖處,每天淋水幾次,候生芽4~5分長,曬干。為取其健胃,將鍋燒熱,投入谷芽炒至焦黃色為度。為取其化食,投入鍋內(nèi)炒至炸裂焦褐色為度。
『用量』9~15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防潮、蟲、鼠。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干燥成熟果實經(jīng)發(fā)芽干燥而得。
『產(chǎn)地』各地皆有。
『炮制方法』制法與谷芽相同。
『用量』6~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防潮、蟲、鼠。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谷茴、西谷茴。
『產(chǎn)地』內(nèi)蒙、山西、四川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盡雜質(zhì),篩盡灰塵。若取其引藥入胃,增強治小腸疝氣功能,則用鹽水炒(每斤藥,鹽10克化水1兩),將鐵鍋燒熱,投入小茴香,用鍋鏟不斷翻動,隨炒隨灑鹽水,炒至水干為度。
『用量』6~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保香。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扁豆、蛾扁豆。
『產(chǎn)地』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陜西、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炒扁豆,將鍋燒熱,投入扁豆,炒至黃色為度,炒后起健胃扶脾作用;蛴蒙俺匆嗫伞
『用量』9~15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蟲,防鼠。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果實。
『常用名』八斗、巴斗。
『產(chǎn)地』四川。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巴斗,擊破外殼,再敲破內(nèi)殼,留仁用。制巴豆霜,將去殼肉仁,用粗草紙包,緊壓榨,連續(xù)幾次,每次換紙(用過的紙要燒掉),以油盡為度,研細過篩,去油后減少刺激性和毒性。
『用量』0.1~0.3克。
『貯存』巴豆仁裝木箱,加蓋,專人保管。巴豆霜包好壓緊,懸于僻凈通風(fēng)處,兩月?lián)Q紙一次,或裝瓷缸內(nèi)。
『來源』本品為馬錢科植物云南馬錢或馬錢子的干燥成熟種。
『常用名』番木別,番木鱉。
『產(chǎn)地』印度、越南、泰國、錫蘭等。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
『炮制方法』炒馬錢子,放入鍋內(nèi),用砂同炒,炒至焦黃發(fā)泡起鍋篩去砂,用小刀刮去細毛,再用清水漂洗凈,曬干備用。亦可用童便浸7周,再用清水漂后去毛,曬干,再用麻油榨。
『用量』0.1~0.3克。炮制后入丸、散用。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專人保管。
『來源』本品為?浦参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大麻仁。
『產(chǎn)地』我國南北各省都有種植。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
『炮制方法』篩盡沙土,揀凈雜質(zhì),將鍋燒熱,投入麻仁,炒至炸香為度。
『用量』6~9克。
『貯存』裝罐內(nèi)或缸內(nèi)加蓋,防鼠。
『來源』本品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胡麻子。
『產(chǎn)地』內(nèi)蒙、東北、河北、河南、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
『炮制方法』篩凈灰塵及雜質(zhì),投入鍋內(nèi)炒至炸出香味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防潮,防蟲。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草果仁。
『產(chǎn)地』云南、廣西、貴州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1月采。
『炮制方法』將原果去殼取仁,把鍋燒熱,投入果仁炒至焦黑色為度。清炒后減少油質(zhì),降低烈性。若取其健胃用生姜汁炒(果1斤,姜1兩),搗汁隨炒隨灑,炒至黃黑色發(fā)泡即得。若取其入腎,用鹽化水炒(藥1斤,鹽10克)炒枯即得。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放陰涼干燥處。
『來源』本品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種仁。
『常用名』玉果、內(nèi)果、五果、煨肉果。
『產(chǎn)地』南洋群島一帶。
『采收季節(jié)』夏秋冬三季可采。
『炮制方法』將原藥洗凈,用面粉調(diào)成丐餅狀,要結(jié)實,把肉叩包入內(nèi)中,放入火灰中煨至面燒焦黑色為度。取出剝?nèi)ッ嫫ぜ纯,切片使用。玉?a href="http://quanxiangyun.cn/kuaiji/" target="_blank">quanxiangyun.cn/kuaiji/霜,將煨玉果,研成細末,放粗草紙攤曬吸取去油分,反復(fù)幾次至油吸凈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缸內(nèi)加蓋,防潮、蟲。
『常用名』西砂仁、細砂仁、砂米、白砂仁、奎砂仁。
『quanxiangyun.cn/wsj/產(chǎn)地』越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陽春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0月。
『炮制方法』篩去灰塵,揀去雜質(zhì),同時打碎,若取其溫中止嘔則用姜汁炒(藥1斤、生姜24克)炒至焦黃色為度。若取其補腎,用鹽水炒(藥1斤,鹽6克)炒至微干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益智仁。
『產(chǎn)地』廣東各地、廣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7~9月采。
『炮制方法』將益智投入鍋內(nèi),用鹽水炒(藥1斤,鹽6克化水1兩),隨炒隨灑入鹽水炒至微黃色為度。炒后取其引藥入腎,緩和其刺激性,使其溫而不燥以免傷腎。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種子。
『常用名』白芥子、黃芥子。
『產(chǎn)地』河南、安徽、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6~8月采。
『炮制方法』將原藥去凈雜質(zhì),為減少刺激性,增強溫胃化痰作用,則放入鍋內(nèi)炒至深黃色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蟲。
『來源』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花檳榔、花大白、大白、海南子、花太白。
『產(chǎn)地』華南各地均產(chǎn)。
『采收季節(jié)』10月至第2年元月采收。
『炮制方法』洗凈灰塵,按氣溫情況換水浸泡,以免發(fā)臭,泡透為止,撈起濾干水份,切橫片或刨片,放通風(fēng)處涼干。炒檳榔取藥片放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變色取出,炒后緩和性能,以助消化及消積行水作用。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無患子科荔枝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荔枝。
『產(chǎn)地』廣東、廣西、福建。
『采收季節(jié)』6~7月采。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為取溫中行氣,散寒止痛,則投入鍋內(nèi),炒至黃黑色為度。若取其引藥入腎則用鹽水炒(藥1斤,鹽15克化水1兩),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6~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防蟲。
『來源』本品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種子。
『產(chǎn)地』廣西、云南。
『采收季節(jié)』冬季采收。
『炮制方法』抖泡,篩去灰塵,揀凈雜質(zhì),備用。若取其入腎,則鹽水炒(藥1斤,鹽10克化水1兩),邊炒邊灑鹽水,炒至淡黃色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及灰塵。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黑故了、吉故子、故子、補骨脂。
『產(chǎn)地』四川、河南、陜西等省。
『采收季節(jié)』秋冬兩季。
『炮制方法』將原藥揀去雜質(zhì),投入鍋內(nèi),(每斤藥用鹽12克,化水2兩)隨炒隨灑鹽水,炒至發(fā)香干燥為度。鹽炒以增強補腎,行氣。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藜科植物西伯利亞濱藜或中亞濱藜的干燥果實。
『常用名』白疾黎、白七龍、疾黎、白夕利。
『產(chǎn)地』河南、河北、湖北、山東、安徽等地。
『采收季節(jié)』8~10月。
『炮制方法』放鍋內(nèi)炒至焦黃色,取出放在石臼或碾槽內(nèi)研去其刺,取出篩去灰刺,揀去梗柄。若取其引藥入腎,取去刺的蒺藜,用鹽水拌勻,吸透(每斤藥用鹽10克,化水2兩)放鍋內(nèi)用文火炒焦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鼠。
『來源』本品為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車前仁。
『產(chǎn)地』全國各地皆產(chǎn)。
『采收季節(jié)』8月采。
『炮制方法』篩去灰塵,揀去雜質(zhì),投入鍋內(nèi),用微火炒至有炸聲(每斤藥用鹽3克,化水2兩)隨炒隨灑入鹽水,炒干為度。本品鹽水炒為加強入腎利尿作用。但有少數(shù)生用。
『用量』9~12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的干燥成熟帶意苞的果實。
『常用名』刺兒果。
『產(chǎn)地』各地皆產(chǎn)。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
『炮制方法』取蒼耳子投入鍋內(nèi)炒至外表焦黃色,傾入石臼內(nèi)或碾槽內(nèi)碾去刺,取出篩去灰塵,即得。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鼠。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梔子仁、山枝子、紅枝子、黑枝。
『產(chǎn)地』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
『炮制方法』將原藥揀凈,研碎生用。有取仁、取皮,各地用法不同。為緩和其寒性,增強涼血止血的作用,則炒梔子,投入鍋內(nèi)炒至金黃色,取出研細即得。若取其去心胸內(nèi)熱,用黑梔仁。若去肌表之熱用黑山梔皮,將鍋燒熱,投入生梔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若取除煩止嘔、止血作用,以生梔子用武火炒至焦糊色,灑入生姜汁(藥1斤,生姜2兩搗汁)。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防蟲。
『常用名』吐絲子。
『產(chǎn)地』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炮制方法』將原藥篩凈灰塵及雜質(zhì),裝入瓢內(nèi)在清水中淘去砂子濾干水份,曬干或烘干。若制菟絲子餅取凈菟絲子,投入甑內(nèi)蒸或放入鍋內(nèi)煮熟,以吐絲為度,取出加面粉(藥10斤,面粉1斤,并加適量開水拌勻,再投入木板壓成2~3分厚,用刀劃成6分長方塊,曬干或烘干備用)。若取藥入腎,用鹽水炒(藥1斤,鹽6克化水30毫升,隨炒隨灑入鹽水,炒至黃色為度。若取其活血,用酒炒(每斤藥用白酒1兩)酒拌入吐絲餅,候吸勻,投入鍋內(nèi)炒至焦黃色為度。菟絲子炒法與菟絲餅同。
『用量』9~15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防蟲。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決明子、馬蹄決明。
『產(chǎn)地』各地皆產(chǎn)。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為減弱瀉下作用,則炒決明子,取凈決明子,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有香氣為度,用時打碎。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潼關(guān)蒺藜、沙疾黎、沙疾力。
『產(chǎn)地』陜西。
『采收季節(jié)』秋冬季采收。
『炮制方法』淘盡泥土后濾干水分,曬干或烘干。炒沙苑子(藥1斤,鹽6克化水1兩),將藥投入鍋內(nèi),隨炒隨灑入鹽水,炒干為度。鹽炒以入腎。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或圓葉牽牛的干燥成熟種子。
『產(chǎn)地』各地皆產(chǎn)。以河南、安徽為佳。
『采收季節(jié)』9~10月采收。
『炮制方法』篩盡灰塵,揀去雜質(zhì),用砂炒泡取出,用時打碎。炒后能緩和其峻下作用。制二丑末,將炒好二丑,用碾槽碾成細末,用80目篩篩過備用。
『用量』1~6克。
『貯存』裝白鐵箱內(nèi)加蓋防蟲。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干燥成熟果實。
『常用名』萬金子。
『產(chǎn)地』山東、福建、安徽、江蘇等地。
『采收季節(jié)』9~10月。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曬干放入石臼內(nèi),扦去表皮簸盡備用。為取其減少辛散之性,上清頭目,用炒荊子,將鍋燒熱,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加蓋。
『來源』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干燥成熟果實,栽培或野生。
『常用名』冬青子。
『產(chǎn)地』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四川、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10~12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凈雜質(zhì),投入蒸籠內(nèi)蒸至上汽,取出曬干。若取其收斂作用,每斤藥用紅醋2兩拌勻吸透,投入蒸籠內(nèi)蒸,蒸至上汽取出曬干即得。若取其增強補中養(yǎng)陰的效力,每斤藥用白酒1兩拌勻吸透,投入蒸籠內(nèi),蒸至上汽取出曬干備用。
『用量』3~9克。
『貯存』裝木箱內(nèi),閉蓋防潮。
『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
『產(chǎn)地』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云南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收。
『炮制方法』鮮品揀去雜質(zhì),折去梗,投入蒸籠內(nèi)蒸上汽,取出曬干。若取其收斂,則每斤用紅醋2兩拌勻,使其吸透,投入蒸籠內(nèi),蒸上汽取出曬干。若取其補中養(yǎng)陰每斤藥用蜂蜜3兩,拌入吸勻投入蒸籠內(nèi),蒸上汽以黑色為度。若取其滋腎作用,每斤藥用2兩黃酒拌勻,投入蒸籠內(nèi),蒸至上汽取出曬干即得。
『用量』3~6克。
『貯存』裝缸內(nèi)加蓋,防止走油。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果實。
『常用名』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產(chǎn)地』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塵,投入鍋內(nèi),不斷翻動,炒至有炮聲起鍋,攤冷,碾細備用。有少數(shù)生用。
『用量』3~9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鼠。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廷力子。
『產(chǎn)地』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采收季節(jié)』夏秋季采。
『炮制方法』篩凈灰土及雜質(zhì),投入鍋內(nèi),炒至炸聲發(fā)香為度。炒用可降低其辛寒性味,增強溫中平喘利尿的作用。
『用量』3~6克。
『貯存』裝鐵箱內(nèi)加蓋,防潮,防蟲。
『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干燥成熟種子。
『常用名』冬瓜仁。
『產(chǎn)地』全國各地都產(chǎn)。
『采收季節(jié)』7月采收。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zhì),為增強健脾和胃,用麥麩熏炒,每斤藥用麥麩3兩,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冒煙時,將藥投入鍋內(nèi)拌炒至金黃色發(fā)香為度,取出篩去麥麩備用。
『用量』9~15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鼠。
『產(chǎn)地』江蘇、浙江、湖北、陜西等地。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果柄,洗凈,干燥。
『用量』4.5~9克。
『貯存』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