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的現(xiàn)代研究
來源:中國中醫(yī)論壇
五苓散
方來源: 《中國藥典》(2000年版)。
劑型: 散劑、丸劑、片劑、散劑。
藥物組成: 茯苓180g,澤瀉300g,豬苓180g,肉桂120g,白術(炒)180g。
功效: 溫陽化氣,利濕行水。
主治: 用于膀胱化氣不利,水濕內(nèi)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
制備方法: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用法用量: 散劑:每次6-8g,日2次口服。丸劑:每次6-9g,日2次口服。片劑;每片重0.35g,每次4-5片,日3次口服。
用藥禁忌: 腎虧脾損小便已利者不用,溫病高熱傷津者慎用,屬于陰盛津液不足者不用。
不良反應: 本方藥性偏滲利,故脾氣虧損,腎氣虛弱者如服食過多可出現(xiàn)頭暈、目眩、口淡、食欲減退等反應。
臨床應用:
1.早期腎功能衰竭:應用本方加減為基本方,治療20例早期腎功能不全患者。辨證分為4型:脾陽不振,本方加附子、厚樸各10g,干姜6g;水濕浸漬,本方加大腹皮、生苡仁、川椒目各10g、車前子30g;腎陽衰微,本方加仙靈脾、巴戟各12g,鹿角片10g;脾腎兩虛本方加法半夏12g,附子、肉桂、厚樸各10g。結果:有效14例,其中顯效6例
。
2.腎炎水腫:應用本方豬苓10g,茯苓20g,澤瀉10g,白術10g,桂枝3g;另可據(jù)證型不同各加用麻黃5g 或銀花20g或黃芪10g,水煎服。治療腎炎水腫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6-48歲間;急性腎炎25例,慢性腎炎17例。結果:42例中, 38例水腫全消,其中消腫最短3日,最長36日,平均消腫16日。腎功能不全者4例,經(jīng)治療1周后效果不大,加用西藥,視為無效;總有效率為90%。
3.化療性腎衰:應用五苓散加味:白術10g,桂枝10g,茯苓15g,澤瀉10g,豬苓10g。日1劑水煎服。氣虛加黃芪15g,黨參15g;浮腫加桑白皮20g,茯苓皮15g;便秘加大黃10g;腰痛加杜仲15g。一般病例服藥5-7劑,病情嚴重者連續(xù)服藥數(shù)10劑,平均服藥11.9劑。治療化療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24例,結果:以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 BUN、Cr正常為臨床緩解,共21例;臨床癥狀改善,BUN或Cr有一項恢復正常,另一項降低30%以上為顯效,共1例;無效2例;臨床緩解率為 87.5%;總有效率為91.7%。服藥7日內(nèi)腎功能恢復正常14例(58.3%),最多服藥40余劑腎功能恢復正常。治療前BUN的均值為9.21± 1.97mmol/L,治療后為5.59±2.93mmol/L;治療前Cr的值為230.25±32.69mmol/L,療后為134.32± 39.70mmol/L。二者治療前后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4.美尼爾氏。簯帽痉郊游:茯苓20g,白術15g,桂枝20g,澤瀉20g,豬苓12g;若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若伴有惡心嘔吐、心悸、煩躁、恐懼不安者加郁金15g,鉤藤15g。日1劑,水煎2次后將1、2煎混合再煎,分3次服。治療美尼爾氏病60例,女42例,男18例,年齡最大66歲,最小10歲;病程最短者2日,最長者8 年;發(fā)作頻度:初次發(fā)病者30例,1個月發(fā)作3次以上者20例;有不同程度的眩暈者60例,聽力減退者44例,耳鳴者54例,惡心伴嘔吐者50例,急性發(fā)作時見有水平性眼球震顫者5例,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者10例,腹瀉者1例。依據(jù)病史有發(fā)作性眩暈、耳聾、耳鳴等典型癥狀,確定為本病。結果:本組60例癥狀全部消失,其中30例復發(fā)患者過去曾多次服中西藥物治療,但仍復發(fā),服本方后眩暈癥狀均消失。本組患者最少服藥2劑,最多45劑。對全部患者治療后進行了隨訪,初發(fā)者經(jīng)1-5年隨訪無1例再發(fā),反復發(fā)作者經(jīng)服本方后隨訪,其中5年未發(fā)者4例,1年未發(fā)作者18例,1年發(fā)作1次者8例,發(fā)作時癥狀輕微,持續(xù)時間短,再服本方仍有防治作用。又用本方:茯苓30g,澤瀉30g,桂枝20g,豬苓15g,白術15g,日1劑水煎服。同時10%葡萄糖500ml加丹參注射液10-16ml,每日1次靜脈滴注。治療美尼爾氏病56例,男36例,女20例。結果:治愈44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7%。
5.充血性心力衰竭:應用本方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并與用西藥治療的50例進行對照,結果:用五苓散加味治療者顯效率71.43%,而西藥組的顯效率為44%。本方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與葶藶生脈飲合用加溫陽活血化瘀之品,如葶藶子、附片、桂枝、紅花各5-10g,黨參、黃芪、木通、丹參、雞血藤各15-30g。
6.嘔吐:應用本方加減:豬苓10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6g,桂枝6g,半夏10g,陳皮10g,
日1劑水煎服。治療嘔吐30例中,男9例,女21例;年齡12-54歲;病程最短10日,最長12年。結果:30例中除1例慢性腎小球腎炎加西藥外,其余29例均在短期內(nèi)臨床治愈。最多服藥8劑。
7.泄瀉:應用本方加味:茯苓8g,豬苓6g,白術5g,澤瀉6g,桂枝3g,附片(久煎)4g,車前仁8g,此為1-3歲患兒劑量,可視病情及年齡而增減。病重者2日服3劑,病情稍輕者1日服1劑。治療期間停用其它中西藥物及單方治療20例,經(jīng)住院補液、抗炎或中醫(yī)治療而泄瀉不止,大便常規(guī)化驗檢查為急性腸炎或中毒性消化不良,但排除痢疾者。結果:痊愈16例,好轉4例;療程最長者4日,最短者1日,一般2-3日;服藥1劑者4例,2劑者8例,3劑者6例,4劑者2例。又用本方加減:茯苓15g,豬苓15g,焦白術12g,澤瀉10g,桂枝6g,石榴皮15g,厚樸10g,炒焦米30g。寒濕型加炮姜、蘇葉;熱型去桂枝,加黃芩、粉葛根、板藍根;伴嘔吐者去桂枝,加姜半夏、藿香;肢冷抽搐者加木瓜、粉葛根、龍骨、牡蠣;口舌干燥、少氣懶言者合生脈散,日1劑水煎服。治療流行性腹瀉112例,結果全部治愈,服藥最多者5劑,最少者半劑,多為1-3劑。按《傷寒論》原書分量比例配方,研末。成人6g/次,1歲以下1.2g/次,1-3歲1.5g/次,3-7歲2g/次,7-14歲3g/次,日3次。對照Ⅰ組用復方新諾明加口服補液鹽。對照Ⅱ組用復方新諾明加胃蛋白酶。治療腹瀉引起的脫水癥347例,男195冽,女152例。男性在五苓散組較多,占60%;女性在對照組較多,占54%。年齡:小兒組184例,1歲以內(nèi)者136例;成人組163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55歲;病程最短半天,最長12日。結果:五苓散組116 例,治愈(大便次數(shù)每日不超過3次;大便性質(zhì)非稀便,已形成糊狀;大便常規(guī)正常;脫水糾正)111例(95.7%);無效5例。對照組Ⅰ組116例,治愈 101例(87%);無效15例(12.9%);對照組Ⅱ組115例,治愈81例(70.4%);無效34例(29.6%)。五苓散組療效最好,與對照Ⅰ
組、Ⅱ組比較,P分別<0.05、0.01。
8.肝硬化:應用本方和五皮飲為主,結果病情隨癥加減:豬苓、茯苓、肉桂、澤瀉、白術、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陳皮、生姜皮。氣滯水停加厚樸、茵陳、雞內(nèi)金、香附、丑牛粉;血瘀加桃仁、紅花、郁李仁、郁金、鱉甲、茜草;脾虛加黨參、黃芪、附片、干姜;肝郁加柴胡、青蒿、黃芩、茅根。治療各種療法無效的肝硬化患者39例,結果:治愈17例,顯效7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92.3%。
9.產(chǎn)后癃閉:用本方加味桂枝10g,炒白術10g,豬苓12g,茯苓15g,澤瀉15g,白芍20g,黃柏10g,石菖蒲3g,蒼術10g,炙甘草6g。陽虛加附子6g;氣虛加黨參15g,黃芪15g;夾濕加白蔻仁10g,通草10g;腹脹重加烏藥10g,小茴香10g;小便黃赤加白茅根30g,蒲公英30g。水煎服。治療產(chǎn)后癃閉20例,年齡25-30歲;初產(chǎn)19例,第二產(chǎn)1例;其中正常分娩3例,第二產(chǎn)程延長者13例,胎頭吸引助產(chǎn)2例,產(chǎn)鉗助產(chǎn)1例,剖腹產(chǎn)1例;合并其它疾病者5例;妊娠中毒癥,伴先天性心臟病心衰Ⅲ度并腹水1例;剖腹產(chǎn)并發(fā)機械性腸梗阻、盆腔膿腫1例;慢性腎炎1例;妊娠中毒癥2例;小便不利最長者9日,最短者2日。結果:最快的1例,服藥半小時后即排尿通暢。其它病例亦服藥1-2劑后排尿恢復正常。應用本方加味:焦白術10g,大豬苓10g,白云苓10g,建澤瀉10g,桂枝尖6g,車前子10g,細木通6g,川萆薢10g,廣陳皮6g,制半夏4g,金銀花10g,凈連翹6g,海金沙10g,文火水煎,每劑分2次服。小便自如即停服,不可久服。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69例中,年齡30歲左右,其中剖腹產(chǎn)14例。結果:有效6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1.3%[13]。
10.嬰幼兒腹瀉:應用本方:澤瀉6g,茯苓10g,豬苓8g,桂枝5g,白術9g。發(fā)熱者加葛根10g;嘔吐者加藿香6g,生姜3g。水煎分多次少量頻服。治療嬰幼兒腹瀉90例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10個月至5歲;病程2-6日,腹瀉日3-5次者31例,6-8次者55例,8次以上者4例。就診患兒有不同程度發(fā)熱、口干、尿少或嘔吐等癥,大便鏡檢有少許脂肪球和白細胞。結果:本組90例中,服藥后體溫正常,腹瀉停止,嘔吐停止,大便鏡檢無異常為治愈.共82例;8例因脫水而配合補液兼服用本藥而愈,其中服藥后24小時以內(nèi)瀉止者11例,2日瀉止者33例,3日瀉止者35例,4日瀉止者11例。又報道用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按比例為5:5:6:2:2共為細面,具體用量:6-9個月1.5-3g/日,1歲6g/日,1.5歲9g/日,2歲12g/日,加水50ml煎湯口服,每日3-4次。對照組按西醫(yī)常規(guī)用藥,以抗病毒、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兩組病例根據(jù)患兒脫水性質(zhì)和程度均予口服或靜脈補液。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 112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7例;年齡最小7個月,最大18個月;病程最短0.5日,最長3日。隨機分成兩組:五苓散組58例,對照組54例。兩組病例主要觀察止瀉天數(shù),以腹瀉停止、糞便成形比較兩組療效。結果治療組平均止瀉天數(shù)為2.30±0.35日,對照組為4.12±1.34日,二者止瀉天數(shù)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在治療過程中無1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
11.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wǎng)膜病變:應用本方加味:豬苓,茯苓,白術,澤瀉,白芨。感冒者加荊芥,薄荷;熱重者加知母、黃芩;寒重者加附子、干姜。日1劑水煎服。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wǎng)膜病變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齡18-30歲24例,31-48歲11例;病程最短17日,最長3 年;療程最短32日,最長58日,平均47日。治愈(眼底黃斑水腫消退、滲出吸收,視力恢復正常)28例;基本治愈(黃斑水腫退,滲出部分吸收,視力提高但未到正常)6例;1例無效;總有效率97.1%。
12.青光眼:單用本方片劑對85只青光眼降低眼壓效果進行觀察,結果:明顯降低眼壓者占63.6%,下降0.267(2mmHg)-0.933kPa(7mmHg)者達83.3%。全部病例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應用本方:茯苓9g,豬苓9g,澤瀉12g,白術6g,桂枝6g,制成片劑,0.5g/片,日2次,每次8片。治療青光眼105例,男30例。女75例,結果:約有10%的患者在服藥前后無變化,約60%的患者眼壓下降533.2kPa(4mmHg)以上,30%左右的患者眼壓下降在399.9kPa(3mmHg)以下。
13.三叉神經(jīng)痛:應用五苓散每次2.5g,日服3次。必要時配用酰胺咪嗪。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17例,患者年齡41-82歲。結果顯效2例,有效4例,無任何副作用。
14.防止膽囊摘除術后血小板減少的作用:應用本方術前服用,可以防止膽囊術后的消耗性血小板減少,可能與五苓散可激活全身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使PGI2產(chǎn)生增加有關。
藥理作用:
主要有五苓散證作用和利尿作用,并對水電解質(zhì)代謝,乙醇代謝以及乙醇性脂肪肝和肝損害有影響。
1.對五苓散證的作用:五苓散證以煩渴欲飲、小便不利為辯證要點。患者飲水不能止渴,并有頭痛、腹瀉、嘔吐、小便不利等癥狀。究其原因,按伊藤氏研究發(fā)現(xiàn),在氣溫升高,出汗增多時,可引起較多的五苓散證發(fā)病。故認為:高溫環(huán)境,反復出汗,口渴多飲,致使血中抗利尿激素(ADH)上升,體內(nèi)水分保持量增加,引起滲透壓下降,同時大量出汗損失多量納,導致滲透壓調(diào)定點下降,而出現(xiàn)口渴思飲,飲入之水在胃內(nèi)難以變成等張狀態(tài),加上腸管上皮細胞主動轉運發(fā)生障礙,不能提高細胞間隙的滲透壓,水分不能吸收,出現(xiàn)嘔吐、腹瀉、小便不利等五苓散證。服用本方并“多飲水、汗出愈”。提承五苓散有促進飲入之水以調(diào)節(jié)機體水鹽平衡的效果。表明本方與單純利尿劑作用機制可能有些不同。故伊藤氏通過總結臨床及實驗研究認為:五苓散證的病機是滲透壓調(diào)定點降低所致。五苓散很可能是主要作用于滲透壓感受器,減少其對一定滲透壓刺激的興奮性,從而使降低了的滲透壓的調(diào)定點恢復正常。
2.利尿:實驗表明,五苓散有利尿作用。如用本方10g/kg 50%醇提取物及其組成藥配成1:1溶液給大鼠灌服,每日1次,連續(xù)5日,對正常大鼠有顯著利尿作用,其組成藥以桂枝利尿作用最強;正常家兔用藥后,尿量增加47%;采用家兔對五苓散與呋喃苯胺酸進行利尿比較,五苓散作用緩和,維持時間長,排尿時間為70分鐘,平均排尿量大于呋喃苯胺酸;輸尿管造瘺犬,清醒狀態(tài)靜注本方也可使尿量明顯增加,并可使尿中Na+、K+、CI-等電解質(zhì)排出量增加。五苓散和幾個成方胃苓湯、八正散、腎氣丸對大鼠利尿作用比較研究,以前三方利尿效果好,而腎氣丸不顯。對正常人可使尿量增加 112%,排鈉量增加59.2%。全方利尿作用,較方中單味藥利尿作用強。按張仲景原方劑量為最佳,若各藥等量投與利尿效果明顯減弱。折方研究,單味藥以桂枝利尿最強。澤瀉白術作用短暫,茯苓豬苓幾天作用。利尿機制可能是抑制腎小管的重吸收。但也有報道,五苓散對正常家兔和小鼠無利尿作用;給大鼠灌服其煎劑劑量增至0.1g/kg,亦未見到利尿作用。對健康人僅有輕微利尿作用,對五苓散證患者利尿作用非常顯著。實驗結果不一,可能與實驗條件、劑量、給藥途徑、機體狀態(tài)不同等因素有關,也表明五苓散不同于一般利尿劑。
3.對水、電解質(zhì)代謝的影響:按1g/kg五苓散給予實驗性慢性腎功能不全大鼠,連服12個月,尿量比對照組增加,尿中K+、Na+、Ca2+、Mg2 +電解質(zhì)較低。血漿中K+、Mg2+稍增加,Ca2+較低,Na+未見異常。給二月齡大鼠分別投服10倍于常用量的五苓散及噻嗪等西藥,連續(xù)1個月,中藥組全身狀態(tài)比西藥組好,腎血流量增加,24小時尿量及Na+排泄量明顯增加,主要臟器含水量分布正常,表明五苓散對生長、水代謝、腎功能比西藥有很好的影響;尿中Na+、K+與對照組比較,顯出增加的趨勢,對全身水分布,細胞外液及各臟器中電解質(zhì)(細胞內(nèi)液)基本上無影響;不破壞水、電解質(zhì)平衡而具利尿作用。
4.對乙醇代謝的影響:五苓散對乙醇代謝有明顯影響。應用4周齡小鼠單純給予乙醇20g/kg,連續(xù)12周,小鼠即表現(xiàn)搖搖晃晃的乙醇中毒狀態(tài)。開始兩個月由乙醇引起脂肪、水代謝異常,產(chǎn)生肥胖水腫、體重急劇增加。其后,由于乙醇中毒,引起蛋白質(zhì)代謝異常而致營養(yǎng)障礙,體重急劇下降,血細胞比容因血漿(即細胞外液)增加而降低,白細胞減少;同時,由于長期投服乙醇,產(chǎn)生胃腸功能障礙,如嘔吐、腹瀉等,使電解質(zhì)排出增多,攝入不足,而使體內(nèi)電解質(zhì)下降,器官中Na+ K+、Ca2+、 Mg2+、Zn2+減少,各器官中谷胱甘肽值(GSH、GSSG)降低。而給乙醇加五苓散提取物(1gkg,連續(xù)12個月)的小鼠,毛色好,活潑,體重與對照組相近,呈良好的生長曲線;血細胞比容、白細胞數(shù)亦與對照組相似;器官中電解質(zhì)(Na+、K+、Ca2+、Mg2+、Zn2+)含量稍有改善,器官中谷胱甘肽值與對照組相似。表明五苓散對乙醇所致脂肪、蛋白質(zhì)、水代謝異常有預防效果;同時,具有調(diào)節(jié)水、電解質(zhì)代謝的作用,即提高滲透壓調(diào)節(jié)點,使?jié)B透壓調(diào)節(jié)點轉為正常的功效。
5.對乙醇性脂肪肝及肝損害的影響:五苓散有改善肝內(nèi)脂肪代謝的作用。給4周齡小鼠,口服乙醇15g/kg4周,以后同時服五苓散浸膏0.2g/kg飼料中加5%膽固醇,發(fā)現(xiàn)五苓散加乙醇組可使乙醇高脂飼料誘發(fā)升高的小鼠血中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明顯下降,尿量增加。同時發(fā)現(xiàn)給予 15g/kg乙醇加0.4g/kg五苓散不僅TG與TC降低,LPO也降低;乙醇-高脂飼料處理的肝、腎、胸中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降低,與GSH代謝有關的酶,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GD)、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以及谷胱甘肽還原酶(G-R)的活性下降,五苓散可使降低的GSH和GSSG水平升高,有關酶的活性亦明顯升高。GSH在體內(nèi)氧化還原反應系統(tǒng)中表現(xiàn)為抗氧化作用,是體內(nèi)解毒機制中的重要物質(zhì),其耗竭可以導致脂質(zhì)過氧化,造成細胞損害。五苓散可改善高脂性食物和乙醇對肝GSH代謝的障礙,對乙醇引起的GSH耗竭有預防作用。從而降低乙醇性肝損害。此外,乙醇可使肝臟對其代謝起重要作用醇脫氫酶(ADH)和醛脫氫酶(ALDH)活性明顯下降,引起乙醇氧化障礙,導致肝細胞損害,五苓散可顯著增加ADH和ALDH活性,從而促進乙醇氧化,加快消除,防止肝損害。此作用提示:五苓散不僅能防治乙醇中毒,還可能有急性解酒作用。
6.其他:(1)五苓散對小鼠水浸寒冷應激性潰瘍有一定預防作用,抑制率為10%;(2)抑菌實驗表明:本藥對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和普通大腸桿菌無作用,并對該兩種大腸桿菌的血凝類型和方式也無影響,但對具有P菌毛的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經(jīng)五苓散處理后粘附到尿道上皮細胞的數(shù)量輕度減少,抑制率26.3%。提示本藥治療尿路感染,不是通過抑菌或殺菌作用,而是對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粘附尿道上皮細胞的能力的抑制而發(fā)揮作用;(3)五苓散(6g/kg,緩慢靜注)對大鼠腎型高血壓實驗模型有溫和而較持久的降壓作用,利尿和擴張血管可能為其降壓作用的機制之一。(4)五苓散在體外和體內(nèi)對尿石形成有明顯的抑制活性。體外抑制草酸鈣結品生長,降低草酸鈣結晶的生長指數(shù)(從53.8%降至15.2%);大鼠體內(nèi)抑制草酸鈣結晶在腎臟生成,減少腎-尿草酸鈣含量(從 7.574mg/g減至2.446mg/g干腎組織);人體內(nèi)能提高原石癥患者尿中GAGS含量(從31.2mg提高到46.4mg/24小時)。提示,五苓散可試用于尿路結石的防治。
理化性質(zhì):
本品為淡黃色的粉末;氣微香,味微辛。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菌絲粘結成團,大多無色;草酸鈣方晶正八面體形,直徑32-60μm。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纖維單個散在,長梭形,直徑17-34μm,木化;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壁一面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