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癰疽原委論
    

外科選要:癰疽原委論

癰疽發(fā)背為何生,好好身軀出此形。凡人處世而無疾病者,水升火降,精秘血盈也。養(yǎng)生篇曰∶毋搖爾精,毋勞爾形,皈心靜默,可以長生。此皆遠世俗,忘名利,無貪嗔,卻疾病,惟修身保命之志士所能。今人豈能及哉?蓋謂靜則生水,動則生火,水能生萬物,火能克萬物,故百病…

疽發(fā)背為何生,好好身軀出此形。

凡人處世而無疾病者,水升火降,精秘血盈也。養(yǎng)生篇曰∶毋搖爾精,毋勞爾形,皈心靜默,可以長生。此皆遠世俗,忘名利,無貪嗔,卻疾病,惟修身保命之志士所能。今人豈能及哉?蓋謂靜則生水,動則生火,水能生萬物,火能克萬物,故百病由火而生;火既生,七情六欲,皆隨應而入之;既入之后,百病發(fā)焉。發(fā)于內者,為風勞蠱膈,痰喘內傷;發(fā)于外者,成癰疽發(fā)背,對口疔瘡。此皆言其大略也。故成癰者壅也,為陽屬六腑,毒騰于外,其發(fā)暴而所患浮淺。故易腫易膿,易腐易斂,誠為不傷筋骨,易治之癥也。疽者沮也。為陰屬五臟,毒攻于內,其發(fā)緩而所患深沉,故為傷筋蝕骨,難治之癥也。凡年壯氣血勝毒則順,年老毒勝氣血則險。

內被七情干臟腑,憂愁思慮總關心。

七情者,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悲傷于魂魄,恐傷腎,驚傷膽。六欲者,耳聽聲音,眼觀物色,鼻聞香氣,舌貪滋味,心帷大地,意幄萬方。

外有六yin傷氣血,風寒暑濕火相臨。

六yin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皆從外而入之。體實之人,遇而不中者有;體弱之人,感而隨發(fā)者多;又有感之不發(fā),邪氣客于臟腑經絡關節(jié)之內,積襲日久,或待內傷,或因外感,邪氣觸而quanxiangyun.cn/shouyi/發(fā)之。既發(fā)之后,當參寒熱溫涼,邪正勝負而治之。

膏粱濃味多無忌,勞傷房欲致虧陰。

膏粱者,醇酒肥鮮,炙 之物也。惟取快意于一時,不覺陰消于平日。況生是疾者,不起于藿,盡屬于膏粱。誰識膏粱味短,不及藜藿味長。

故將五臟多乖變,自然六腑不調勻。

五臟屬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相順相生,相反相克,所謂相生者昌,相克者亡。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九竅疲癃,留結為癰,蓋癰疽必出于臟腑乖變,關竅不得宣通而發(fā)也。治當寒邪而痛者,以溫熱散之;濕腫強痛者,滲而導之;燥搐攣痛者,滋而潤之。泄而痛者溫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陰陽不和者調變之,經絡秘澀者沖和之,膿脹而痛者開之,惡肉侵蝕者去之,勞而痛者逸之,損而痛者續(xù)之,此等皆為活法,惟在用者詳之。

發(fā)于心上多危險,五臟相干事可明。

五臟者,心肝脾肺,四臟皆系于背。惟腎經一臟,獨居于下,其精華津液,元氣元神,盡行灌溉,榮注于上。故四臟之火,皆賴一臟之水以濟之,所謂五臟根本,皆系于腎,即此意也。凡發(fā)癰疽者,未有不先傷五臟而后發(fā)之,且背乃太陽膀胱督脈所主,太陽者,六經之首領也;督脈者,十二經絡之統(tǒng)脈也。況心乃君主之位,豈容毒相犯之。凡發(fā)于此者,危險難治之癥。

心之以下多成順,六腑之因亦許評。

凡瘡生于心之以下者,除腎俞一穴外,皆為緩。六腑者,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厥陰心包絡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此六經屬腑,其形在下,其氣主表,其病為癰,故發(fā)于六經者為輕。

脾家積毒生肩脊。

飲食膏粱積毒所致,高腫鮮明,根腳不過兩肩者為順。先宜解毒護心為主,次宜內托清心為要,間用蠟礬丸、護心散,防毒攻心。如腫平堅硬,漸大漸開,攻注兩肩胸項,腫而不痛者危。

心經火毒對心臨。

對心發(fā)者,乃心火妄動,熱極而發(fā)之也。況心為主宰,周身蘊熱,流會于此,其結為患,最易傷人,刑截督經,害非輕淺,況背脊多坑,固難起發(fā),瘡形落陷,腫不高尖,治當大降心火,急疏蘊熱,頂用針通,隨行拔法,使毒瓦斯內外疏通,庶不內攻,方為成守。

保至十五日后,內無變癥,得膿為解。如變癥漸生,堅硬漸大,不作膿者,死在二十二朝先后。但此癥貴在早治,十中可保其三四也。

兩肩左右雙生發(fā),肺肝積受不虛名。

左搭屬肝,右搭屬肺,俱生于左右肩骨移動之處,為可治。有此癥者,先用萬靈丹發(fā)汗,疏通內外,次以清肝解郁湯,柴胡清肝湯,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潰后八珍湯,參而調治,誠為妥當。但此癥原起于痰凝氣滯火郁,氣血不調而生,正謂郁者開之,滯者行之,如誤用瘡科解毒泄氣,誤補誤攻之藥,必致多危。

蓮子蜂窠防毒陷。

蜂窠蓮子二發(fā),多生于背,與心相近,與脊中平。輕者形長高腫,或偏半背;重者形斜平塌。兩脅俱傷,孔似蜂窠,突如蓮子,瘡形雖畏,常能多險多生。老弱不堪,反取常安常穩(wěn)。大規(guī)只怕不純陽,治法何妨瘡勢惡。護心護膜丸丹,須要調停,執(zhí)藥執(zhí)方,活法在乎醫(yī)意。機參總論,法決存亡。

腰間腎俞發(fā)難生。

腎俞發(fā)者,生于兩腰陷肉之間,或正中亦發(fā)。凡生于此者,最為險候,蓋內腎為性命之本,藏精藏氣藏神,又謂受命先天,育女育男育壽,此等皆出于腎臟也。是疾房勞過度,氣竭精傷,其臟必虛,諸火諸邪,乘虛而入,既入之后,渾結為瘡,如本臟稍有真陰制火,瘡形自可紅活高腫為膿。治以人參養(yǎng)榮湯,加山萸五味子、黃柏知母、及加減八味丸,以救其源也。若瘡形紫黑干枯堅硬,不作膿者,為真陰內敗,再無可生之理。

督脈經虛從項發(fā),俗名對口故相稱。

對口有偏正之不同∶發(fā)于正者,屬督脈所主;發(fā)于偏者,乃太陽膀胱所司。二者皆起于濕熱上攻,凝結而成也。督脈發(fā)瘡易治,因督脈起于下,而貫脊行于上,故毒瓦斯得之,反能沖突高腫。膀胱者發(fā)瘡雖偏,而每為難治,蓋quanxiangyun.cn/sanji/膀胱之脈,起于巔頂,貫項兩傍,順下而行,乃與瘡毒交會下流,故瘡多平塌。又太陽膀胱主司寒水,其質多冷多沉,故瘡于此多難起發(fā),形色多難紅活,堅硬難潰,又易流注兩肩胸項作腫。十五日外無膿者,必然變黑歸陰,故多不治。治以黃連消毒飲主之,余皆降火化痰,解毒清心,托里為要也。

何期耳后多生發(fā),夭疽銳毒本非輕。

發(fā)生于耳后一寸三分,致命之處,誠為險惡之候。左為夭疽屬肝木,右為銳毒屬肺金。二者皆起于積想在心,謀慮不決,致火旺而又郁,郁而又旺,以成此疾也。故形多堅硬,頭多隱伏,未潰先黑,未膿先腐,臭穢易生,元氣易敗。凡生此瘡,毒瓦斯多致不得外發(fā),發(fā)后必內攻而死。但此癥初生,起于隱微,令人多不知覺,及其知覺,毒已入內矣。如紅活高腫,易膿易腐者,俱無妨。

又有脫疽生手足,丹房補術孽根因。

脫疽初生如粟,色似棗形,漸開漸大。筋骨伶仃,烏烏黑黑,痛割傷心,殘殘敗敗,污氣吞人,延至踝骨,性命將傾。此非天命,自喪其身。古人有法,截割可生。今人誰肯割截為名?治法雖有,詳在后文。

漫腫難治 腫易,總論中間法可憑。

漫腫者,肉腫瘡不腫是也。 腫者,瘡腫肉不腫是也。瘡之初起,理當升發(fā)。潰膿之后,不可內消,宜用托藥。如不應者,乃毒勝氣血,死在旬日;蛞寻l(fā)出而不腐潰,根腳堅硬,或軟而散大者,急投托藥,大補脾胃,不應,死在二旬。若已潰而色不變紅活,亦不生肌收斂,瘡口暈大,腫痛不減,胃氣不回,急須峻補。不應者,乃脾崩,死在月余。

諸瘡另自分門說,豈許輕于紊此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