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為
葫蘆科植物栝蔞或雙邊栝蔞的干燥成熟果實。栽培或野生。主產(chǎn)于山東、河南、安徽、四川、河北、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不耐干旱,以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最宜生長。飲片分瓜蔞、瓜蔞皮、蜜炙瓜蔞皮、瓜蔞子、蜜炙瓜蔞子、瓜蔞子霜。瓜蔞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功能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瓜蔞子味甘,性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功能潤肺化痰、滑湯通便。瓜蔞皮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功能清化熱痰、利氣寬胸。臨床用名有瓜蔞、瓜蔞皮、蜜炙瓜蔞皮、瓜蔞子、蜜炙瓜蔞子、瓜蔞子霜。
【本草匯言】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寒。主治
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xù)絕傷。
《名醫(yī)別錄》:無毒。主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唇干口燥,短氣,通月水,止小便利。
《日華子本草》:栝蔞子,味苦,冷,無毒。補
虛勞口干,潤心肺,療手面皺,
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并炒用。
栝蔞根:通小腸,排膿,消腫毒,生肌長肉。治熱狂時疾,乳
癰發(fā)背,
痔瘺瘡疥。
《本草衍義》:治肺燥,熱渴,大腸秘。其根與
貝母、
知母、
秦艽、
黃芩之類,皆治馬熱。
《藥類法象》:栝蔞根,氣寒,味苦。
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狂,瘡
癤。
《藥性賦》:栝蔞根,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止渴退煩熱,補虛通月經(jīng)。
《湯液本草》:瓜蔞根 氣寒,味苦。味厚,陰也,無毒。
《本草》云: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狂。
《心》云:止渴,行津液?嗪,與辛酸同用,導(dǎo)腫氣。
《珍》云:苦,純陰。若心中枯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衍義補遺》:栝蔞實,屬土而有水,《本草》言治
胸痹,以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以肺受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又云:洗滌胸膈中垢膩,治消渴之細藥也。根亦名
白藥,其莖葉療中熱、
傷暑最效。
《本草發(fā)揮》:成聊攝云:栝蔞根,味苦微寒,潤枯燥者也。加之則津液通行,是為渴所宜也。又云:津液不足而為渴,苦以堅之。栝蔞根之苦,以生津液。又云:苦以泄之。栝蔞實味苦寒,通胸中郁熱,苦寒以泄熱。
潔古云:性寒味苦,陰也。能解煩渴。心中枯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綱目》: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
結(jié)胸滿痛,皆用蔞實。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成氏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瀉熱。蓋不嘗其味原不苦,而隨文附會爾。
潤肺燥,降火,治
咳嗽,滌痰結(jié),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腸,消癰瘡腫毒。
《本草經(jīng)疏》:栝蔞根稟天地清寒之氣,故味苦氣寒而無毒。能止渴清身熱,煩滿大熱。熱散則氣復(fù),故又主補虛安中。涼血則血和,故主續(xù)絕傷,并除腸胃中痼熱?嗪艹裏幔手靼损闵砻纥S,唇干口燥,短氣。血涼則不瘀,故通月水。膀胱熱解則小便不頻,故能止小便利。
栝蔞實主胸痹及
傷寒結(jié)胸,悅澤人面。栝
蔞仁主消痰。
簡誤:脾胃虛寒作泄者,勿服。
《本草蒙筌》:栝蔞實,味苦、甘,氣寒。味厚氣薄,屬土有水,陰也。無毒。主痰喘咳哮,服下神效立獲。畏
牛膝干漆,及
附子烏頭。惡干
姜,使
枸杞。味甘補肺捷,性潤下氣佳。令垢滌郁開,故傷寒結(jié)胸必用;俾火彌痰降,凡虛怯癆嗽當求。解消渴生津,悅皮膚去皺。下乳汁,炒香酒調(diào)末服;取仁炒香熟為末,酒調(diào)一匕,覆面臥少時。止諸血,并炒入藥煎湯。一切血癥并治。
《本草乘雅》:栝蔞根實,本經(jīng)主治不分根實。別錄廣實主胸痹,悅澤人面,似有根實之分。故圖經(jīng)另出根名
天花粉,主煩滿及消渴。煩滿胸痹,緣胸部病。釋名云:消渴,腎氣不周于胸也。經(jīng)云:煩滿
胸痛引背,胸痹也。病名雖異,因證則同,但所施略分輕重耳。即能周腎氣于胸,亦屬補虛安中,續(xù)絕傷功力耳。
形如包括之囊,實列
重樓之象,舉實該根,猶枸杞也。氣味苦寒,逆治火熱,體質(zhì)濡潤,逆治燥涸,或液燥涸,致熱結(jié)聚,或熱結(jié)聚,致液燥涸,遂成消渴煩滿者,悉宜用。安中者,熱卻則中安,亦即所以補液之虛耳。故筋脈燥涸則絕傷,濡潤則連續(xù)矣。根實功力,稍有異同,實主郁遏不能分解;根主散漫失于容平,靡不以熱為因,以燥為證,顧天花
瑞雪之名,則思過半矣。
《景岳全書》:栝蔞仁,味甘,氣寒。氣味俱厚,性降而潤。能降實熱痰涎,開郁結(jié)
氣閉,解消渴,定脹喘,潤肺止嗽。但其氣味悍劣善動,惡心
嘔吐、中氣虛者不宜用!侗静荨费云溲a虛勞,殊為大謬。
《本草備要》:瓜蔞仁,瀉火潤肺,滑腸止血,治熱痰。
甘補肺,《本草》苦。寒潤下。能清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為治嗽要藥。肺受火逼,失下降之令,故生痰用嗽。又能蕩滌胸中郁熱垢膩,生津止渴,丹溪曰:消渴神藥。清咽利腸,通大便。《是齋方》:焙研酒調(diào)或米飲下,治小便不通。酒黃熱痢,二便不通。炒香酒服,止一切血。寒降火。瀉者忌用。枸杞為使。畏牛膝、干漆,惡
干姜,反烏頭。
《本經(jīng)逢原》:瓜蔞實,甘寒潤燥,宜其為治嗽消痰止渴之要藥,以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郁熱耳。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jié)胸滿痛,皆用瓜蔞實,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其性較瓜蔞根稍平,而無寒郁之患。但脾胃虛及嘔吐自利得,不可用。
瓜蔞根性寒,降膈上熱痰,潤心中煩渴,除時疾狂熱,祛酒癉濕黃,治癰瘍,解毒排膿,《本經(jīng)》有補虛安中續(xù)絕傷之稱,以其有清胃祛熱之功,火去則中氣安,津液復(fù)則血氣和,而絕傷續(xù)矣。其性寒降,凡胃虛吐逆,陰虛勞嗽誤用,反傷胃氣,久必
泄瀉喘咳,病根愈固矣。凡痰飲色白清稀者,皆當忌用。
《本草崇原》:瓜蔞根入土最深,外黃內(nèi)白,氣味苦寒,蓋得地水之精氣,而上達之藥也,其實黃色,內(nèi)如重樓,其仁色綠多脂,性能從上而下,主治消渴、身熱者,謂啟在下之水精上滋,此根之功能也。治煩滿大熱者,謂降在上之火熱下泄,此實之功能也。補虛安中,續(xù)絕傷,合根實而言也。水火上下交濟,則補虛而安中,藤蔓之藥能資經(jīng)脈,故續(xù)絕傷。
《本草求真》: [批]入肺除痰,清火降氣。
瓜蔞仁專入肺,兼入脾、胃。氣味甘寒,成無己乃謂味苦,其說甚非。功專降火下氣墜痰。緣肺受火逼,則水必停而痰生,痰生則肺失養(yǎng)而氣壅,故有喘急胸滿,咳嗽、咽閉、口渴之病矣。瓜蔞性寒,味甘,能除上焦傷寒,胸膈郁結(jié)痰氣,使之入腸胃而下降。震亨曰:瓜蔞實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且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郁熱,為治消渴之神藥。故仲景
小陷胸湯,用此以治邪結(jié)在胸;又以小
柴胡湯,用此易
半夏以治少陽癥見口渴等癥,然大要取其有清降之力,故能使之下行也。若謂此能補氣,正未必然,虛寒瀉利者忌。熱利最宜,取其以寒降火。
《得配本草》:枸杞為之使。畏牛膝、干漆。惡干姜。反烏頭。
甘,寒。潤下。入手少陰經(jīng)絡(luò)。蕩滌胸膈之邪熱,消除肺經(jīng)之結(jié)痰。潤腸胃,療
乳癰,降上焦氣逆,止消渴喘嗽。
得
赤小豆,治腸風下血;得
烏梅,治
咳血。配
蔥白、
神曲,治酒?嘔吐;配
青黛、
香附,治婦人夜熱。佐
川連,治便毒;佐
枳實,治結(jié)胸。
取汁和蜜,入
樸消少許,治時疾狂悶發(fā)黃。
氣味悍劣,善動惡心,中氣虛者禁用。
《本草經(jīng)解》:栝蔞根氣寒,秉
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
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心火內(nèi)爍,則津液枯而病消渴;膀胱主表,火盛則表亦熱而身熱也,其主之者,苦寒可以清火也。
心為君火,火盛則煩滿大熱,其主之者,寒以清之,苦以泄之也。
火盛則陰虛,補虛者,清潤能補陰虛也。陰者中之守,安中者,苦寒益陰,陰充中有守也。其主續(xù)絕傷者,血為陰,陰虛則傷,陰枯則絕,栝蔞根清潤,則虛者滋,枯者潤也
實名栝蔞,甘寒之性,能解陽邪,所以主傷寒陽邪結(jié)胸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讀》:栝蔞根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而入腎與膀胱;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而入心;鹗⒁海瑒t消渴;火浮于表,則身熱;火盛于里,則煩滿;大熱火盛,則陰虛,陰虛則中失守而不安,栝蔞根之苦寒清火,可以統(tǒng)主之。
其主續(xù)絕傷者,以其蔓延能通陰絡(luò),而續(xù)其絕也。
實名栝蔞,《金匱》取治胸痹;《傷寒論》取治結(jié)胸,蓋以能開胸之結(jié)也。
-----------栝蔞.現(xiàn)在我們這兒(江蘇常州)已開發(fā)出栝蔞子休閑食品.很貴銷路不錯.但其它全沒跟上去.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