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苦瓜、百解薯、苦瓜頭、牛乳薯、五爪薯、野商陸、山水瓜 |
漢語(yǔ)拼音 | teng shang lu |
英文名 | Root of Fingerleaf Morningglory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七爪龍的根或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大型纏繞草本。具粗壯而稍肉質(zhì)的根。莖圓柱形,有細(xì)棱,無(wú)毛。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3-11cm,無(wú)毛;葉片長(zhǎng)7-18cm,寬7-22cm,掌狀5-7裂,裂至中部以下,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全緣或不規(guī)則波狀,先端漸尖或銳尖,具小短尖頭,兩面無(wú)毛或葉面沿中脈疏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通常比葉長(zhǎng),具少花至多花;苞片早落,萼片5,不等長(zhǎng);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花冠管圓簡(jiǎn)狀,基部變狹,冠檐開(kāi)展;雄蕊5,花絲基部被毛;子房無(wú)毛。蒴果卵球形,4瓣裂。種子4顆,黑褐色,基部被長(zhǎng)絹毛,易脫落;ü谙摹⑶锛。 |
資源分布 | 頒上于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80-1020m的海灘邊矮林、山地疏林或溪達(dá)灌從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可采,根挖出后,洗凈,切片,曬干;葉多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lo acetate),傘形花內(nèi)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蒿屬香豆精(scoparone)及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從塊莖中分離甙后的醚溶性成分,對(duì)麻醉犬有降壓作用,此可能系直接抑制心肌及擴(kuò)張血管所致;對(duì)兔小腸、大鼠子宮也有抑制作用。不溶于醚而溶于醇的部分則能興奮呼吸和升高血壓,升壓作用主要是末梢性的,但也有中樞性機(jī)制的參與;它還能興奮離體、在位的兔小腸及子宮,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離體豚鼠肺灌流)。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寒;有毒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逐水消腫;解毒散結(jié)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癰腫瘡毒;水腫腹脹;瘰疬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水腫腹脹:一、藤商陸根一兩,同瘦豬肉二兩煲吃。(《廣西民間常用草藥》)二、藤商陸根三錢,千斤拔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②治瘡癤、癰腫、乳瘡及瘰疬:藤商陸根、葉適量,酒糟少許。搗爛,用芭蕉葉包好煨熱,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補(bǔ)血,清熱毒。治瘰疬,毒瘡。 2.《廣西民間常用草藥》:大瀉臟腑之水。治水腫腹脹,一切腫毒,瘰疬。 |
考證 | 出自《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Ipomoeae Digitatae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I pomoea digitata L.[Convolvulus pan-iculatrs L.;I.paniculalus (l.) R.Br.] |
科屬分類 | 旋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