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huang wan |
英文名 | Herb of Shady Groundsel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森林千里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森林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約50-100cm。根狀莖短,歪斜。莖單生或有時叢生,直立,近無毛,上部有稍斜升的花序枝。單葉互生;部葉在花期?菸;中部葉較大,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15cm,寬約5cm,先端尖,基部漸狹,的無柄而關(guān)抱莖,邊緣有細(xì)鋸齒,兩面被疏毛或的無毛,有細(xì)羽狀脈;上部葉條狀披針形至條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小,排列成復(fù)傘房狀;梗細(xì)長,被短柔毛,有條形苞葉;總苞近柱狀,長6-7mm,基部有數(shù)個條形苞葉;總苞片1層,10-12個,條狀長圓形,先端三角形,背面有短毛;舌狀花約5個,黃色,舌片條形;筒狀花多數(shù)。瘦果,圓柱形,有縱肋,無毛,冠毛白色,有多數(shù)不等長毛,長6-6.5mm。種子淡褐色。花期6-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及臺灣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河谷草甸子、林緣、林下陰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8-9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大葉千里光堿(macrophylline),瓶千里光堿(sarracine)等。還含洋薊素(cynar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環(huán)氧四氫高21-去甲千里光二酮(nemorensine)等。C22-32石蠟(C22-32paraffins),金合歡烯(farnesene),甜沒藥烯(bisabol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C28-32不飽和脂肪族醇,C38-58蠟,呋喃橐吾烯酮(ruanoligularenone),3-氧代-8α-佛術(shù)-1,7-二烯-8,12-內(nèi)酯(3-oxo-9-eremophila-1,7-dien-8,12-olide),3-氧代-8α-羥基佛術(shù)-1,7-二然-8,12-內(nèi)酯(3-oxo-8α-hydroxyere-mophila-1,7-二烯-8,12內(nèi)酯(3-oxo-8α-hydroxyere-mophila-1,12-olide),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 從根皮和葉中分得蕓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延胡索酸(fumaric acid),沒食子酚(pyrogallol)焦性兒茶酚(pyrocate-chol),衛(wèi)矛醇(dulcitol),馬栗樹皮素(esculetin)及內(nèi)酯類成分。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痢疾;腸炎;肝炎;結(jié)膜炎;中耳炎;癰療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腸炎,癰瘡: 黃菀配鼠曲草(或火絨草),水煎服。 ②治肝炎,結(jié)膜炎: 黃菀配龍膽草或獐牙菜,水煎服。③治瘡腫: 黃菀,搗敷。 (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enecionis Nemorens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enecio nemoresis L.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