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cao hu ji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Shiny Peperomia
|
藥材基原 |
為胡椒科植物草胡椒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草胡椒 一年生肉質(zhì)草本,高20-40cm。莖直立或基部有時平臥,粗1-2mm,分枝,無毛,下部節(jié)上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闊卵形或卵頭三角形,長和寬近相等,約1-3.5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葉脈5-7條,基出,網(wǎng)狀不明;膜質(zhì),半透明。穗狀花序頂生于莖上端,與葉對生,淡綠色,細弱,長2-6cm,徑不及1mm,其與共序軸均無毛;花疏生;苞片近圓形,直徑約0.5mm,中央有細短柄,盾狀;花極小,兩性,無花被,雄蕊2,有短花絲,花藥近圓形;子房橢圓形,柱頭頂生,被短柔毛。漿果球形,極小,先端尖,直徑不超過0.5mm。
|
資源分布 |
分布福建、廣東、湖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下濕地、石縫中或宅舍墻腳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有分枝,具細縱槽紋,下部節(jié)上生有不定根。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開后呈闊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寬幾相等,0.8-3cm,基部心形,兩面無毛,葉脈基出,網(wǎng)脈不明顯,葉柄長0.8-2cm。常帶穗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株含歐芹腦(apiol),2,4,5-三甲氧基蘇合香烯(2,4,5-trimethoxystyr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sterol)。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涼
|
歸經(jīng) |
肝;肺經(jīng)
|
功效 |
散瘀止痛;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瘀藥
|
主治 |
癰腫瘡毒;燒燙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加酒調(diào)敷;亦可搗爛絞汁。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燒傷等。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植物學(xué)雜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eperomia pellucida (L.) Kunth.
|
科屬分類 |
胡椒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