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i chun hua
|
維藥名 | 馬米薩
|
別名 | 馬米撒《回回藥方三十六卷》,馬密薩依 蘇如赫、班 破斯臺《拜地依藥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罌粟科植物麗春花的花、種子和全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麗春花Papaver rhoeas 1.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除花外均被粗毛。莖直立,疏分枝。單葉互生,羽狀中裂或全裂,少有全緣,裂片線狀披針形,銳尖頭,邊緣具齒。花單生于枝的頂端,花徑5~8cm,朱開放花蕾下垂;萼片2枚,綠色白邊,或成橢圓形船狀,花開時即脫落;花瓣4枚,略成圓形或廣圓形,長3~4cm,全緣,有時為圓齒狀或深切裂,花有橘紅、深紫、猩紅等色,少有白或淡紅色,具光澤,邊緣有時帶深色斑點;雄蕊多數(shù);雌蕊位于中央,子房倒卵形,柱頭呈放射狀,被覆于子房頂部。蒴果倒卵形圓柱狀,高1cm以上;ㄆ5~6月,果期7月。
原產(chǎn)于歐洲,我國內(nèi)地有引種栽培。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全草夏、秋季采收,曬干;ㄏ募臼㈤_時采收,曬干后貯于干燥處。夏、秋季分批采收成熟果實,撕開果皮將種子抖人容器內(nèi),放干燥陰涼處保存。
|
藥材鑒別 | 本品新鮮時花徑長5~8cm,寬幾與長相等,花瓣4枚,呈廣橢圓形,平滑而帶光澤,全緣,稀具圓齒狀波邊,橘紅色、猩紅色或紅紫堇色。干燥花皺縮成團,多變?yōu)樯钭仙?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quanxiangyun.cn/mingzu/2009/20090512113700_152325.shtml" target="_blank">松脆易碎。鮮時具特異的芳香氣,干燥花則無之,味淡而具黏液性。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呈紫褐色;ǚ哿E圓形或圓形,具3個萌發(fā)孔,直徑約20μm;花瓣表皮細胞里長方形,壁為密波狀;花粉囊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壁呈串球狀增厚,花梗粗毛呈短分枝狀,長可達1500μm,直徑可達100μm;導(dǎo)管螺紋或孔紋,直徑約20μm,孔紋者較大。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振搖后浸漬1h,濾過,取濾波1ml,加5%氫氧化鈉1滴,溶液顯青藍色;然后加稀鹽酸,則溶液變?yōu)榧t色。
(2)紫外光譜 取上述濾液適量,加乙醇稀釋后,以DMS-200型可見光紫外光譜儀進行掃描,在波長282nm處呈明顯吸收。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麗春花藥理未見報道。麗春花種子中之多糖類有抗腫瘤作用,動物的體內(nèi)試驗中,對吉田肉瘤、艾氏腹水癌也有作用,并能延長動物壽命。本品還可用于飲料和食品著色劑[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寒,味辛。
1.《注醫(yī)典》:“一級干寒!
2.《拜地依藥書》:“二級干寒,有人認為一級干熱!
|
功效 | 生干生寒,清熱止淚,增強視力,止瀉止痢,清熱止痛,祛風(fēng)止癢,消炎退腫,燥濕健肌。
|
主治 | 主治濕熱性或血液質(zhì)性各種疾病,如熱性流淚,視力下降,腹瀉痢疾,頭部疼痛,熱性關(guān)節(jié)疼痛,蕁麻疹,四肢麻木,燙傷燒傷,眼皮松弛。
1.《注醫(yī)典》:“清熱退腫,療眼疾等。治熱性炎腫,初期眼疾等。”
2.《拜地依藥書》:“清除黏性物質(zhì),消炎養(yǎng)顏等。治眼角分泌增多,眼部發(fā)炎等!
3.《藥物之園》:“收斂,退回致病物質(zhì),散發(fā)致病物質(zhì),增強器官,祛風(fēng)止痛,清熱消炎,燥濕止淚,安神除悸,肥體強身,止汗除臭等。治感冒頭痛,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迎風(fēng)流淚,心悸心慌,身瘦體弱,出汗狐臭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3~6g。外用:適量?扇藴珓⑻菨{劑、散劑、眼滴劑、軟膏、敷劑、擦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鞣樹果代。
|
附方 | |
制劑 | 買日合米 馬米薩 軟膏 麗春花適量。浸泡在適量水中,過一晝夜,用溫火煎成濃縮液,制成軟膏即可。功能消炎退腫,消除惡創(chuàng),清熱止痛,祛風(fēng)止癢燥濕健肌。主治熱性炎腫,燙傷燒傷,口腔潰瘍,梅毒,熱性關(guān)節(jié)疼痛,蕁麻疹,眼皮松弛。外用,每日2次,根據(jù)病情取適量涂于患處。(《藥物之園》)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354 藥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354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