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
搜索更多精品課程:
熱 門:外科內科學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膚性病學骨科學全科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急診醫(yī)學傳染病學醫(yī)學影像藥 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毒理學生物技術制藥生藥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衛(wèi)生毒理學檢 驗:理化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護 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 社區(qū)護理五官護理護理學內科護理護理管理學中 醫(yī):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針灸學刺法灸法學口 腔: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組織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yī)學生物學分析化學醫(yī)用化學其 它:人體解剖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儀器分析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臨床麻醉學社會心理學康復醫(yī)學法醫(yī)學核醫(yī)學危重病學中國醫(yī)史學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精品課程 > 其它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子教材:第八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子教材:第八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子教材 第八章:第八章性心理與心理健康大學生處于青年發(fā)展的中期,其身心發(fā)展最明顯的特征是性機能的成熟和性心理走向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欲望的增強與性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的矛盾,必然給大學生們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困擾和煩惱,要求他們去適應。對此,有的人能正確地認識和較好的應付,但有的人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調節(jié),導致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甚至出現明顯的心理障礙。因此,分析大學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特點,了解他們性

第八章  性心理與心理健康

大學生處于青年發(fā)展的中期,其身心發(fā)展最明顯的特征是性機能的成熟和性心理走向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欲望的增強與性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的矛盾,必然給大學生們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困擾和煩惱,要求他們去適應。對此,有的人能正確地認識和較好的應付,但有的人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調節(jié),導致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甚至出現明顯的心理障礙。因此,分析大學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特點,了解他們性心理困擾的表現和產生原因,幫助他們學會正確地處理各種性心理發(fā)展的矛盾沖突和挫折,對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節(jié)  大學生性心理的發(fā)展及其表現

一、大學生性心理的發(fā)展

性心理是指與人類“性”有關的心理,它包括圍繞性欲望、性沖動、性行為、性滿足而產生的認知、情感、需要和經驗等心理活動。性心理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也相當復雜,大學生的性心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既有青少年性心理發(fā)展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大學生性生理發(fā)育已基本完成,社會成熟與心理成熟已達較高水平,因而他們有了與自己傾慕的異性談戀愛的心理需要,并常付之于行動。這個時期的異性交往有以下特點:①交往對象的特定性。在戀愛期,男女青少年已開始按照自己各心目中的偶像尋找“意中人”。她們追求特定的異性,并喜歡與之單獨在一起活動,出現了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而帶有“離群”色彩的心理傾向,這一特點在男性身上表現最為明顯。②相互愛情的浪漫性。這一時期的男女青少年往往把戀愛看成為一種神秘的、奇妙的、難以理解的力量。對戀愛的浪漫態(tài)度,典型的表現就是“一見鐘情”。這種浪漫的戀愛態(tài)度與關系穩(wěn)定、堅固、和諧和以注重現實為特點的愛情是不同的。③感情交流的深刻性。與愛慕期兩性交流比較隱晦含蓄和以試探的方式進行不同,在這一時期,兩性間的感情交流較為直率、系統(tǒng),并常以幽會的方式進行。④對愛戀對象的占有性。這一時期的男女青少年會產生對愛戀對象的占有欲,并出現毫不掩飾的嫉妒心理:對愛戀對象與自己的同性同學和朋友的接觸十分不滿,甚至疑神疑鬼;對自己的同性同學和朋友與自己愛戀對象的接觸既尷尬萬分,又十分憤恨。顯然,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性欲意識的發(fā)展關系極為密切。

大學生屬于青年中、后期,其性心理的發(fā)展處于青少年性心理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即戀愛階段。這時,他們的性意識已十分活躍,性沖動及需要很強烈,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已發(fā)育成成熟的男性和女性。但由于我國高校不鼓勵大學生的戀愛,并嚴禁性行為,因此性的需要和禁忌成為一對矛盾,特別是在今天社會變革中,性道德觀念的新舊交替,加劇了這對矛盾的對立和沖突,這使得大學生們的性心理困擾尤為突出。這種突出的矛盾在大學生性心理發(fā)展中是比較典型和特殊的。

二、大學生性心理活動的表現

大學生性心理活動的表現,在形式上與其他青少年的性心理活動表現是大致相同的,包括對性知識的渴望、對異性的幻想與追求、性欲望和性沖動的產生以及性行為等。

   (一)性意識活動

在青年期,性意識活動常見的有被異性吸引、常想到性問題、性幻想及性夢等。

“常想到性問題”,通常是指在遇到有吸引力的異性時,想到對方或與自身的有關性的意念、裸體表象、性感部位及體驗到自身的性沖動等;或是在讀到與性有關的書刊文章時,產生對性的臆想、對自身生理性反應的感受、聯想到對自己有吸引力的異性等。

“性幻想”,通常表現為在某特定因素的誘導下,“自編”、“自導”、“自演”與異性交往內容有關的聯想。性幻想可導致生理上的性興奮、性器官充血,也可偶爾出現性高潮,因此,性幻想是性沖動的發(fā)泄形式之一。

“性夢”,是進入青春期以后在夢中出現與性內容有關的夢境,一般認為與性激素達到一定水平和睡眠中性器官受到內外刺激及潛意識的性本能活動有關。性夢中可以伴有男性遺精、女性陰道分泌物增多等性興奮現象。

人的性意識活動是從性啟蒙后開始的,其內容的豐富和活動頻度的增加在青年期達到高峰。所以,大學生中性意識活動表現頻繁,也是符合人的性生理、性心理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對這些性意識活動,許多同學是能夠恰當應對的,對自己的心理行為活動沒有構成不良的影響,這是屬于正常的情況。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不能較好地認識和對待自己的性意識活動,因而出現性意識困擾。有資料顯示,大學生中出現性意識困擾的比例是比較高的(見表8-1)。

    表8-1  性意識困擾、心理沖突及其評價比率表(宋微濤等,1991)

   心理問題

男(48人)

女(60人)

人數

百分率(%)

人數

百分率(%)

性意識困擾

48

100

55

91.7

心理沖突(焦慮、不安)

33

66.6

43

71.7

自我評價

正常、好事

4

8.3

7

11.7

中性評價

25

52.1

33

55

有害

18

37.5

20

33.3

大學生的性意識困擾,會引起他們不同程度的心理沖突,使他們出現焦慮、煩躁、厭惡及內心不安、恐怖、自責等不良情緒表現。少部分性意識困擾嚴重的同學,還會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憂郁、不愿與同學(尤其是異性同學)交往,從而影響其學習和社會工作等,有的甚至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

大學生性意識困擾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性無知

對青春期性意識發(fā)展的特點缺乏正確認識。在性發(fā)育基本成熟后,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和性生理的巨大變化,必然在心理上產生相應的反應,如出現性夢、性幻想、關注異性,或者產生接觸異性的念頭。若將這種正常的心理反應視為異常,自然會心情焦躁、喪失自信、產生自我否定的評價。

2、性罪惡、性yin穢觀念

這個觀念與我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保守觀念相聯系。多數大學生在中小學未受到系統(tǒng)的性科學教育,學校、家庭、社會未給他們消除陳舊觀念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所以,有些大學生對出現性的想法,就認為是“下流的”,這就不足為奇了。

3、性壓抑的結果

大學生處在性心理發(fā)展的交往異性和戀愛期這兩個階段,本應通過適當的異性交往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但產生性意識困擾的學生大多都是人為地壓抑了自己合理的需求。由于內心的自責、恐懼不安,而主動回避異性,更加重了焦慮、緊張、困惑和壓抑。這種性壓抑往往導致強迫性觀念和神經衰弱,越想讓自己不去想與“性”有關的內容,結果適得其反,以致心理失調,學習成績下降。

可見,性意識活動是大學生性心理的主要表現之一,而大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性意識活動,對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是很重要的。

(二)性行為活動

性意識的出現,必然會在行為方面反映出來。事實上,許多個體在童年、甚至幼年起就已經出現了性行為活動,只是當時的性行為尚帶有簡單模仿和好奇的性質而已。隨著性生理、性心理的不斷成熟,發(fā)生性行為的人數和性行為活動的頻度也隨之增多。

在大學生性行為活動狀況回顧性調查中發(fā)現(宋微濤等,1991年),大學生中曾發(fā)生過性行為的人數占一定的比例。這些性行為包括手yin、撫弄性器官、游戲性性交、婚前性交等,其中以手yin的發(fā)生率最高。

手yin,又稱自慰行為,是指用手或輔助工具刺激性器官,以獲得性快感的行為。一般來說,發(fā)生手yin的高峰年齡段男生為13—15歲,女生為13—14歲,正值男女青春期。有資料顯示,男青少年中有70—90%的人曾有過手yin,女青少年中30—60%有過手yin?梢,就統(tǒng)計學角度來看,手yin是個體性發(fā)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能視之為異常行為。但是,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手yin過度,影響了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則應給予關注。

一般來說,過度手yin的原因主要與性生理失調、遭受心理的壓力和挫折、性知識缺乏和外界性刺激的誘惑等因素有關。過度手yin的危害性在于它會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況,尤其是令他們產生強烈的“自我道德譴責”感,使其自卑,進而影響其正常的學習與人際交往,有的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癥,因此,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手yin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大學生邊緣性性行為和婚前性行為的發(fā)生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邊緣性性行為,包括童年或少年期的游戲性性交、青春期及青年期的接吻、擁抱、撫弄性器官等。這些性行為,如果學生不能給予較好的控制和應對,則會導致心理的困擾和心靈的傷害。一些資料顯示,有邊緣性性行為的學生中,約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在事發(fā)當時就對其心理構成了嚴重困擾因素,如心理上的不安、煩惱、自卑、自責、恐懼等,都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往等產生了不良影響。有婚前性行為的學生中,在事發(fā)之后,心理上出現嚴重不安、自我否定、恐懼焦慮的男女學生均占82.2%,對該性行為持有害評價的男生占37.0%,女生占82.2%?梢,在大學階段發(fā)生性交行為是一種對當事人的心理影響嚴重、評價引發(fā)社會問題多的有害行為,應引起大學生的充分注意。

(三)異性交往與戀愛

大學生處在性心理發(fā)展的異性交往友誼期和戀愛期,渴望與異性同學建立友誼或戀愛關系,這是很自然的,因此異性交往與戀愛也是大學生性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

男女大學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進行頻繁的交往,彼此之間有好感,繼而建立起友誼。這種與異性同學的友誼是值得珍視的。心理學家認為,正常的異性交往和友誼不僅有利于個體的學習進步,也有利于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例如,男女同學的交往,有利于增進對異性的了解;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擴大社會交往的范圍;在學習上得到異性同學的幫助;增強與人溝通的社交能力;促進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等。

但是,異性交往過程中,如果沒有把握好“雙邊關系”的度,則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些情緒和行為上的困擾。比如,處理好友情和愛情的關系就是大學生常要面臨的問題。自然,友情不等于愛情。雖然友情和愛情有共同的地方,如好感和給予,但它們也有明確的區(qū)別:其一,愛情以異性間的性愛為基礎,是建立在男女雙方間的一種崇高純潔的情感;第二,愛情的目的和歸宿是兩性的結合,組成家庭;第三,愛情是專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對男女之間形成特殊的感情。友情則不具備這些特點。當然,在一定條件下,友情和愛情也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在與異性同學交往時,大學生需要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否則就可能陷入不明確的異性關系中,影響雙方的心理健康。

一般而言,在與異性同學交往時,需要把握好“自然”和“適度”這兩個原則。所謂自然原則,就是指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言語、表情、行為舉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都要做到自然、大方,既不過分夸張,也不閃爍其辭;既不目沖動,也不矯揉造作。消除異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是建立正常異性關系的前提。自然原則的最好體現是,像對待同性同學那樣對待異性同學,像建立同性關系那樣建立異性關系,像進行同性交往那樣進行異性交往。

所謂適度原則,是指異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處。如果是友誼,則在交往時其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無顧忌而導致對方的誤會。比如,在與異性同學交往時,談話中涉及到兩性之間的一些敏感話題時要盡量回避;交往中的身體接觸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過于輕浮,也不要過于拘謹;交往的地方和場合宜公開性,交往的時間和頻度要恰當,能為大多數人接受。如果出現對方誤會的情況,則應向對方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切勿曖昧或拖泥帶水。

戀愛是大學生性心理活動的另一種形式,我們將在第二節(jié)進行詳細闡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的愛情與婚戀觀

隨著性心理發(fā)展進入戀愛階段,大學生們往往要面臨著一個亙古常新的課題——愛情,它象春天絢麗奪目的花朵,給人帶來歡樂和幸福。但是, 戀愛也可以是澀水苦果,給人帶來無窮的痛苦。因此,懂得愛情、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善于處理戀愛中的各種煩惱和挫折,已成為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人生話題。

一、大學生戀愛意識發(fā)展的階段

大學生戀愛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戀愛意識的萌芽階段(包括朦朧期、探索期);二是戀愛意識的充分發(fā)展階段(含定向期和選擇期);三是戀愛意識的完善成熟階段(含實踐期和修正期)。這三個階段六個時期相互聯系,共同構成青年大學生戀愛意識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

1、戀愛意識的萌芽階段

  大學生戀愛意識的準備階段是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的。起初是戀愛意識的朦朧期,這是一個從對戀愛問題完全無意識向有一些零碎知覺的過渡階段。這個時期大約在初中二、三年級,一般年齡在13—14歲,屬于青春期初期。

到了高中階段,則是戀愛意識的探索期。這個時期戀愛問題已進入個體的意識領域,不但有戀愛的意向,而且有戀愛的思考,開始探討愛情的真諦。然而,高中生由于背負高考前的重壓,因此一般都無暇顧及戀愛問題,往往在畢業(yè)后進入大學或就業(yè)時才明顯地表現出來。

2、戀愛意識的充實階段

進入青年中期的大學生,戀愛意識的準備基本“就緒”,他們帶著憧憬和追求,進入了戀愛發(fā)展的新階段——充實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

   (1)戀愛意識的定向期。如前所述,學生戀愛意識的準備階段,主要是在感性上的準備,還缺乏理性上的準備。而充實發(fā)展階段定向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從主觀理性上完成這個準備。這種理性的準備,是大學生對生活、對感情體驗的深化,心境有浮動的激情向穩(wěn)定的理性發(fā)展,愛情在他們心中逐漸由奇幻走向質樸,由朦朧走向真實的基礎上實現的。其主要標志是:

首先,擇偶標準的系統(tǒng)化(全面考慮)和合理化(有現實可能性)。

其次,開始明確意識到“戀愛”與“社會責任、義務”等道德的關系。

第三,通過對戀愛的思考,明確意識到了自己的價值。

   (2)戀愛對象的理想選擇期。當青年學生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完成了戀愛意識的準備時,就進入了戀愛對象的理想選擇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在頭腦里構想出了一個“理想化”的異性對象,賦予這個理想形象以具體的內容,便構成內心擇偶的標準。這個時期的學生常常流露出的“某個異性可以”,“某個異性不行”等理想對象選擇的心理。

3、完成成熟階段

經過戀愛意識的充分發(fā)展階段,大學生的戀愛意識一般已經基本確立。但剛確立的戀愛意識,還沒有經過戀愛實踐的檢驗,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觀愿望和情感的左右。戀愛意識的進一步完善成熟,一般還要經過下面兩個時期:

(1)戀愛實踐期。這是指學生在一定戀愛意識的指導下,由戀愛問題的內心探索到戀愛行為的過程。大學生的戀愛實踐有兩種形式:

第一,直接實踐——開始談戀愛。

第二,間接實踐——自己并實際并沒有談戀愛,但對此關心的程度不亞于已談戀愛者,只是由于各種原因暫時沒有談,而對戀愛中的許多現實問題比較了解,并以自己的“條件”去物色對象,這種情況在大學生中并不少見。

大學生只有在戀愛實踐中,才可能真正發(fā)現自己的戀愛意識與現實的差距。這些差距的縮小或消除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這就是戀愛的修正期。

    (2)戀愛意識的修正期。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一方面要重新審視自己原來初步的戀愛意識;另一方面要體察社會現實(包括戀愛對象)的可能性和要求,并將兩者聯系起來進行考慮,在不斷克服內心矛盾和沖突中修正自己的戀愛意識,并使之完善成熟。據有關研究表明,在當代大學生中戀愛意識完善成熟有三種狀態(tài):

第一種,較為成熟。形成了穩(wěn)定的戀愛意識,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戀愛問題。第二種,部分成熟。戀愛意識尚處于初步確立時期,只有一部分成熟,因而對待戀愛問題缺乏明確認識,容易被感情駕馭。第三種,尚未成熟。對愛情缺乏認識,戀愛意識尚未確立,缺乏理智,因而對愛情問題容易受情感支配。

二、大學生戀愛的動因

男女大學生們生活在同一校園內,出現戀愛現象是自然的。那么,大學生的戀愛動因是什么呢?有學者認為,大學生戀愛的動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理發(fā)育成熟。大學生在校的年齡一般都在18—23歲之間,這個年齡段上的青年性生理發(fā)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識增強,渴望與異性交朋友,戀愛欲望強烈,他們積極構思配偶對象的理想模式并嘗試付諸實踐。當遇到接近理想的異性同學時,便常尋找各種機會進行試探和追求。

2、情感需要。男女大學生都是經過十年寒窗之苦,奮力拼搏才進入大學校園的。中學階段由于升學的精神壓力而被暫時壓抑的豐富的青春期情感此時得以爆發(fā),自我形象逐漸清晰,渴望情感需要的滿足。而戀愛則是其情感滿足的一種重要方式。

3、從眾心理。在高校中經?砂l(fā)現一種現象,即同宿舍里的幾個同學,一旦有人談戀愛,其他人很快也開始談戀愛,這是從眾心理的表現。有些同學本來暫時沒有談戀愛的需要,如果沒有其他同學的影響,可能不會那么快地萌發(fā)戀愛的念頭,但是當看到身邊的同學在談戀愛,就激發(fā)起戀愛的意識和行為。

4、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社會上大男大女“老大難”的信息不時傳到高校,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許多同學擔心自己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后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也會加入大男大女的行列。尤其是女大學生,更擔心自己“曲高和寡”,成為“孤家寡人”。一些家長也出于這種擔心,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大學期間談好對象以解除后顧之憂。這種外在壓力對大學生戀愛之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價值觀念的變化。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引起了人們價值觀的變化,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中的消極因素反過來影響了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如淡化政治意識,回避社會問題,學習動力不足,甚至玩世不恭,一味追求享樂等,于是試圖用談情說愛來彌補精神上的空虛。

6、外來文化的影響。在對外開放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海外影視、書籍等大眾傳媒中不乏有男女擁抱、接吻等鏡頭、它們猛烈沖擊著民族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一些大學生受西方性文化觀念的影響,視談情說愛、婚前性行為是個人的自由。

7、引導失誤。很多高校對大學生談戀愛都采取“既不提倡,也不反對”的模糊態(tài)度,缺乏必要的引導,其實這是一種消極回避的做法。由于校方態(tài)度含糊,就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度,既然“不反對”,何樂而不“談”呢?他們得不到必要而正確的引導,不知如何對待愛情,只有根據自然本能之需要,盲目地去談,去嘗試。

可見,從性生理、性心理的發(fā)展角度來看,大學生戀愛是一種無可厚非的正常現象。但是,由于影響大學生談戀愛的因素很多,而其中有的因素是消極的,因此對大學生的戀愛需要結合不同的情況,給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明確在學習期間戀愛的利與弊,培養(yǎng)正確的戀愛觀。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征

(一)大學生戀愛的特點

大學生戀愛,除了具有一般青年戀愛過程中所具有的排他性、沖動性、強烈性、直覺性和依存性以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1、戀愛的浪漫色彩濃厚

大學生的戀愛,對愛慕之情、人生看法較多,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談結婚、家庭等具體問題。這是因為大學生的客觀條件所決定的。大學生戀愛的這種浪漫色彩,掩蓋了理想和實際之間存在著的矛盾,因此,愛情缺乏挫折的磨練和必要的現實基礎,比較脆弱,一旦遇到問題,容易破裂,這是大學生戀愛成功率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戀愛的自主性較強

大學生談戀愛,都是自己作主,個性特點強,不信奉什么統(tǒng)一的模式。社會上的青年在明確戀人關系前,一般征求家人的意見;明確戀人關系后,雙方家人來往密切,成人指導貫穿于各個環(huán)節(jié)。而大學生因離家住校獨立生活,常常自己看準了對象就去追求,甚至確定關系后家長都不知道。

3、戀愛的盲目性較大

大學生把在校期間談戀愛作為一種取得生活經驗的實踐活動,或想作為一種消遣,千方百計想跟異性交往,但他們在與對方戀愛中究竟愛是什么、為什么愛都沒有弄清楚。有的學生甚至一學期談了好幾個,甚至互相攀比,看誰找的對象多,看誰的漂亮。

4、戀愛的公開性

隨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沖擊,傳統(tǒng)觀念覆蓋下的兩性關系的幕簾被撩開。過去許多高校禁止大學生談戀愛,因而,談戀愛屬于“地下活動”,戀愛雙方不讓其他同學知道,更不希望老師知道,F在,校方雖然沒有明確贊同,但態(tài)度較過去寬松,大學生的戀愛活動便由地下轉為公開。

    5、戀愛的情感隨意性

現代大學生談戀愛一掃傳統(tǒng)的以含蓄、內在、深沉為美的形式,與之相反的是在公開場合下,手拉手,肩并肩,整日形影不離,甚至摟摟抱抱,招搖過市,致使旁人不得不退避三舍。有的同學甚至對婚前性行為持認可和寬容態(tài)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學并不罕見。這些不良行為不僅破壞了學校的學風,也影響了學生自身的正常學習和心理健康。

    (二)大學生戀愛的類型

在眾多的大學生戀愛中,不同的理想、信念、思想、人生觀和心理素質,形成了不同的戀愛類型。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慰藉型

    處在青春期年齡階段的大學生,正值“心理斷乳”時期,他們渴求社會與他人的理解,常有一種莫名的惆悵和孤獨。當周圍的氣氛不能滿足這種心理需要時,有的學生往往以戀愛的方式向異性伸出求援之手。在外人看來,他們在談情說愛,其實只不過是在尋找心理慰藉,以排除內心的孤獨。

2、友情型

有的戀人原先是中學同學或同鄉(xiāng),本來就有感情基礎,雙方考上大學后,憑借天時地利發(fā)展戀愛關系。這種戀愛關系發(fā)展較穩(wěn)定,成功率也較高。但也有的同鄉(xiāng)同學,雖然長期交往,感情上卻缺乏共鳴,盡管一方有些美意,但最終難以發(fā)展為愛情。這部分同學基本上能處理愛情或友情與學習的關系。

3、理想型

這些同學往往缺乏冷靜思考,對愛情充滿理想色彩,一旦認定某個異性與自己理想中的偶像吻合,就會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并甘愿為之犧牲一切。這類同學把愛情理想化,情感比較脆弱,一旦遭受挫折便會非常痛苦,常易導致心理障礙。

4、志趣型

把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事業(yè)成功作為愛情基礎。這種注重事業(yè)和精神生活的戀愛,戀愛雙方道德高尚、互相尊重,行為端莊大方,感情熱烈而舉止文明,注重思想上的溝通,以和諧的精神生活和事業(yè)的共同追求為滿足。這些同學一般能較好地處理好感情與學業(yè)的關系。

5、功利型

這是一種非常勢利的實用主義戀愛類型。有的同學戀愛首先看的是對方的物質條件,或留城市的優(yōu)勢,或看中對方父母或親戚的名利地位等。這類大學生往往基于利益關系而談戀愛,在此之前已把對方算計得一清二楚,把愛情當作謀取功利的手段,沒有真實的愛情可言。

6、情欲型

一些大學生受青春期性本能的驅使或受有性愛描寫的影視文學作品的影響,控制力較弱,進行模仿嘗試,追求性刺激,以滿足性欲望為目的與異性同學交往、戀愛。有的甚至把戀愛當作娛樂,逢場作戲,玩弄異性。這些學生只注重異性的外表,追求感官上的喻悅,而忽視或無視愛情內涵中應有的倫理因素。無疑,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戀愛類型。

(三)大學生的擇偶心理特點

雖然有少數同學戀愛動機不純,但大多數大學生的擇偶心理是比較健康的。一般而言,大學生擇偶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相似性原則。大學生擇偶時,首先考慮的是那些在某些方面與自己相類似的人,如志趣、年齡、學歷、家庭背景等。這是外部條件而言。

2、相同性原則。相同是指人生理想、奮斗目標以及對待愛情的認識和根本態(tài)度的一致。所謂“志同道合”,就是大學生擇偶中所遵循的意愿。。

3、互補性原則。互補性主要是指個性品質方面的互補。如一個溫柔怯弱的姑娘,就希望找一個可以信賴的剛強果斷的男子漢。大量現實生活事例說明,戀人間個性的互補比個性相似、相同更和諧,這是因為他們能夠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調查表明,大學生擇偶觀有以下一些具體表現:

第一,在選擇對象時注重對方的品德和個性特點。一般把對方的道德品質、生活作風、理想信念、誠實善良、正直等放在首位。同時,在個性方面也強調“性格上合得來”。通常,女大學生在選擇對象時比較重才干,強調對方“有才能”,喜歡“熱愛學習、刻苦鉆研、興趣廣泛、博學多才”的男性。男大學生則對女性的賢慧、溫柔的特征要求較高。許多男大學生認為理想的對象是“賢妻良母”型,而不是“事業(yè)型”。這除了傳統(tǒng)意識的影響外,主要是不少男生希望今后的妻子成為自己的“后勤部長”,實現“二保一”。

第二,在美的要求上比較高,尤其是男大學生對女性的外表美比較強調。不少男生要求女性“體態(tài)均勻”、“體形苗條”、“豐滿”、“漂亮”、“談吐自然大方”等。這一方面反映了青年對美有強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學生審美意識還存在表面性和片面性的特點。

第三,對家庭社會條件也比較重視。一些大學生在擇偶時,會考慮對方的籍貫、家庭地位及其經濟狀況等,希望“門當戶對”。

針對以上戀愛心理特征,大學生要認真思考和分析。有利于戀愛關系健康發(fā)展的,需要肯定和發(fā)揚;不利于戀愛關系健康發(fā)展的,則需要防止和矯正。

四、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調適

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調適主要包括: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提高戀愛挫折承受力和矯正戀愛中的不良行為等。

(一)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戀愛觀是指對待擇偶和愛情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戀愛觀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經濟關系和道德關系的產物,是具有階級性的。對于大學生而言,我們提倡樹立科學的無產階級的戀愛觀。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

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yè)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馬克斯和燕妮的崇高愛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礎上的,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愛情才經受住了艱難困苦的考驗。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棟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yè)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2、擺正愛情與事業(yè)的關系。

愛情是人生內容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應該服從于事業(yè),促進事業(yè)的發(fā)展。真正的愛情是人生中的偉大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生活中還有許多其它的人生意義。大學生應該把事業(yè)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事業(yè)的關系,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于談情說愛上而放松了學習。沒有事業(yè)的愛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種,缺乏堅實的根基和土壤,遲早會枯萎。只有愛情同事業(yè)的結合,愛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3、懂得愛情是一種責任和奉獻。

大學生在進入戀愛狀態(tài)前,就應該懂得,愛不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和奉獻。在社會生活中,人具有兩方面的責任:一是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二是個人對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愛侶的責任。第二方面的責任屬于私人生活的性質,是社會干預最為微弱的生活領域,是主要依靠道德的修養(yǎng)和自覺的責任感來維持的。正因為如此,它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格形象。大學生一旦進入愛的王國,就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才能獲得崇高的愛情。

(二)提高戀愛挫折承受能力

大學生戀愛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因而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遇到如單戀、失戀、愛情波折等種種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情。這些挫折對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種考驗。如果承受能力較強,就能較好地應付挫折;如果所受到的挫折超過承受能力而得不到合理的情緒疏導,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戀愛挫折承受能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愛情挫折承受力的方式之一是學習對挫折的“問題定向性應付”,即通過增強理智感、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來應付挫折。大學生應該認識到愛情雖然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當愛情受挫后,要用理智來駕馭感情,擺脫或消除煩惱和痛苦的思緒,在新的追求中確認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即在愛情受挫后,應該冷靜地客觀地分析一下原因,進而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莫里哀曾說過:“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能戰(zhàn)勝挫折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提高愛情挫折承受力的方式之二是學習對挫折的“情緒定向性應付”,即通過適當的情緒調節(jié)和轉移,來解輕痛苦。如,應用合理化效應、讓情感升華等。所謂合理化效應即“酸葡萄效應”,指對某些不能改變的挫折在認知上給予調整,將挫折歸為對方的不是。正如貍得不到葡萄吃,就說“反正葡萄是酸的”,言意之下是反正那葡萄不能吃,即使跳得夠高摘到也還是“不能吃”,這樣,狐貍也就心安理得地走開去尋找別的食物。升華是指將挫折所產生的憤怒情緒、仇恨和敵意、自責或愧恨等消極情緒,都作一種積極的處理,將它們作一種高尚的表達。正如歌德因為得不到其初戀情人綠蒂的感情回報,而一度陷入了感情的危機,但他后來因此而寫下了《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用文學的創(chuàng)作來表達其挫折的情感,使自己的情緒得以升華。 

(三)矯正戀愛中的不良行為

在大學生的戀愛中,有些不良的行為與社會要求格格不入,應該給予必要的矯正,如親昵過度、三角戀愛、婚前性行為等。

1、親昵過度

處于戀愛過程中的大學生,由于性心理的作用,與戀人有一些手拉手、摟抱、接吻等親昵的舉動,這是在性生理和心理本能的驅使下,愛的一種表達方式。然而,這種親昵行為要適度,不能超過界限,否則會產生不少消極的影響。有的大學生在雙方還沒有建立起感情的時候就一廂情愿地進行親昵行為,引起對方的反感;也有的大學生采取粗俗的甚至野蠻的親昵行為,與給人帶來愉悅的高雅的親昵需要形成極大的反差;有的同學甚至不注意環(huán)境和場合,在大庭廣眾之下,勾肩搭背,招搖過市,極不文明。作為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和控制好親昵的“度”,做到文明戀愛。

2、三角戀愛

三角戀愛是指一個人同時與兩個異性發(fā)展戀愛關系。三角戀愛在一部分大學生中時有發(fā)生。所謂“普遍發(fā)展,培養(yǎng)重點”,是一種極不道德的戀愛行為,是對純潔、專一性的愛情的褻瀆。大學生在戀愛中必須防止三角戀愛的發(fā)生。如果得知對方在搞三角戀愛時,要冷靜分析,幫助對方改正錯誤或果斷地中止與對方的戀愛關系,切勿優(yōu)柔寡斷、痛苦煩惱而影響學習。

3、婚前性行為

熱戀中的青年,當性愛的激情達到火熱的境界時,會產生一種情感沖動,使情感突破理智的防線,容易發(fā)生性交行為。然而,婚前性行為是社會文明和校規(guī)校紀所不容許的,也會受到社會、家庭的指責。而且,一旦發(fā)生性行為,當事雙方都會因此而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僅造成當時的心身痛苦(尤其是對女方),還會影響到以后的戀愛或婚姻。因此,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一定要用理智制約情感,切忌為了想套住對方或嘗試心理而發(fā)生婚前性行為。要防止婚前性行為,首先,要確立婚姻的責任感與戀愛的道德情操,對自己的戀人高度負責;其次,要從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線,牢牢把握住婚前婚后的界限;再次,要掌握好自己的言語舉動,不要有過分的挑逗性的舉止行為。正如莎士比亞的名言:“愛和炭相同,燒起來得想辦法叫她冷卻,不然會把一顆心燒焦quanxiangyun.cn/wszg/”。只有用理智駕馭感情,把握住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

第三節(jié)  性心理障礙的調適與輔導

性心理障礙是指性心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緒失調和行為的紊亂與異常。大學生中常見的性心理障礙有異性恐懼癥、戀愛受挫和性行為變態(tài)等。這些性心理障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發(fā)展成熟,必須幫助他們認識性心理障礙的原因與表現,并給予自我調適的指導和心理咨詢。

一、大學生常見的性心理障礙

(一)異性恐懼癥

異性恐懼癥在青年學生中是比較多見的。有人認為,這可能與我國長期封建道德禁錮有關。因為,羞恥心和對自我形象的格外關注是我們社會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羞恥心是產生對人恐懼癥的社會心理基礎”,所以,對異性的恐懼心理和這種社會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異性恐懼癥屬于恐怖性神經癥的一種,其主要特征是:異性恐懼癥患者一方面在異性面前感到異常的緊張和恐懼,另一方面,他們又有與異性接近的強烈愿望,這種愿望有的是鮮明地存在于意識之中,有的是以內驅形式埋藏于潛意識之中,由此帶來的心理沖突會使患者產生嚴重的焦慮情緒,有的甚至出現異性關系妄想等心理癥狀。具體來說, 異性恐懼癥的主要癥狀有:在異性面前表現為赤面恐怖(面紅耳赤)、視線恐怖(目光緊張、竭力回避目光接觸)和面部表情恐怖(面部肌肉緊張、表情不自然);颊咴诋愋悦媲翱偸巧袂榫o張、心跳過速、目光呆滯、面頰發(fā)燒、口干舌燥、額頭手心冒汗、語無倫次等。他們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害怕與異性目光接觸,只要目光一接觸就會出現其他各種伴隨癥狀,內心感到緊張和恐懼,而且斷定對方看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自身存在的“毛病”,于是焦慮情緒更加嚴重,恐懼心理愈加強烈。有時,對方的表情也會影響患者的感知、判斷和情緒。例如,別人低頭或走開時,患者會認為對方討厭他而在內心深處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從而形成過敏性關系妄想。

異性恐懼癥的形成是社會心理因素與個人自身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異性恐懼癥大多初發(fā)于青春期,這段時期的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產生與異性交往的強烈愿望,但是,社會文化中的某些傳統(tǒng)觀念為這些自然愿望的實現設置了無形的障礙:學校很少引導學生正常的異性交往,對學生異性的接觸往往持排斥或壓制的態(tài)度;家長在對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更是閃爍其辭,躲躲閃閃,甚至閉口不談,百般回避。這些教育方式使青少年學生很容易形成對異性的恐懼心理。

在個人因素方面,異性恐懼癥患者往往性格內向,靦腆,孤僻,行為正派,規(guī)范,甚至有些刻板。許多患者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特殊經歷,如在幼年時期偶然目睹父母的性生活,偶然看見過異性的生殖器;有的曾對某位異性產生向往和好感,遭到周圍人的嘲笑和非議等。

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導致了青少年學生的異性恐懼癥。這種心理的異常有的從中學持續(xù)到大學,對個體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通常需要心理學專家的咨詢輔導才能減輕和消除。

(二)戀愛受挫問題

戀愛受挫是指戀愛過程遭受到挫折。常見的戀愛受挫包括自我挫折、遭遇挫折、輿論挫折、家庭挫折和失戀等,其中失戀是最嚴重的一種挫折。

失戀是指戀愛對象否定或中斷戀愛關系的行為給當事人的巨大挫折。它與輿論挫折和家庭挫折不同,后者的受挫對象是戀愛著的雙方,事實上往往可因逆反心理反而加強了戀愛著雙方的聯盟。雖然戀愛雙方有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但因有愛情存在的欣慰感,所以苦惱中有溫暖。失戀則不然,它失去了對方的愛情,而這種愛又是其他感情所不能替代的。對愛的絕望感和一時的孤獨感、虛無感是失戀中常見的體驗。如果在這嚴重應激的時期得到即時的支持和疏導,那么失戀者將會把痛苦升華,轉向學習和工作之中;相反,則可能出現憂郁、自殺或報復等不良情緒和行為。有學者根據失戀后的情緒行為表現,將失戀者歸納為下列幾大類:

①理智型  這種人表現為在失戀后基本上仍是理智常態(tài),對自己、對另一方都不采取加深心理傷害的行動。既不為自己被人拋棄而沉淪自棄,也不因對方不愛自己而視若仇人!安怀砂閭H成朋友”是這種理智型的典型表現。

②升華型  這種人表現為在失戀后能把痛苦暫時避開,并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上,努力工作,以事業(yè)的成功來替代失戀的痛苦。居里夫人曾以投身到物理學的研究中并取得巨大成就來對待失戀,就是這種類型的典范。

③自責型  這種人表現為失戀后把心理挫折的反應和行為指向自己,認為對方不愛自己肯定是自己的錯或者是自己的長相、能力等方面太差所致。他們自艾自怨,消沉抑郁,覺得沒有人會喜歡自己。這種自我價值的全盤否定令當事人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再活下去的意義,進而走向自殺。

④閉鎖型  這種人表現在失戀后總是冥思苦想,不斷分析失戀的原因并將這種失敗歸于自己的單純和輕信,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因而使自己的感情從浪漫開放轉而抑郁閉鎖。特別是在以后再走向戀愛生活時,常常心有余悸,望而卻步,不敢敞開心扉。

⑤逃避型  這種人在失戀后害怕面對現實,便采取逃避的方式應付之 。他們離開原來的戀人,離開產生戀愛或導致失戀的環(huán)境。然而,空間上的回避并不能改變現實,所以這種采取這種方式的失戀者并未真正從痛苦中解脫。

⑥報復型  這種人在失戀后把原來“狂熱的愛”變成“狂熱的恨”,他們不斷地折磨對方,甚至采取不當的手段侵害對方,如破壞對方的名譽、毀壞對方的容貌,殺害對方等。

總之,失戀對青年人的打擊是較大的,有的還會因此而精神失常。所以,對失戀者的支持與輔導是性心理衛(wèi)生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性變態(tài)

性變態(tài)包括性心理方面的變態(tài)和性行為方面的異常。凡不采取一般常人與異性接近或交媾方式,并且違反當時的社會習俗而獲得性滿足的行為,都稱為性變態(tài)。性變態(tài)是與變態(tài)人格有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種心理障礙。具有性變態(tài)的人往往身心素質發(fā)生改變,它們尋求性的對象和滿足性的方法與正常人不同,這是他們人格有缺陷的一面,但他們不一定具有變態(tài)人格的一般特征。大學生中常見的性變態(tài)有異裝癖、同性戀、戀物癖等。

1、異裝癖  異裝癖是以穿著異性的衣服而得到性的滿足的心理變態(tài),男性居多。他們通常喜歡把自己從頭到腳都打扮得象女性一樣,包括內衣、長統(tǒng)絲襪、裝飾品、化妝品等,然后對著鏡子自我欣賞,并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許。在穿著異性服裝的同時,他們往往會出現性的興奮,產生陰莖勃起并手yin。一般來說,大多數異裝癖者都是異性戀者,他們確信自己的男性性別,穿著異性服裝只是為了獲得性的興奮。他們會與異性結婚,但在妻子面前掩飾自己的這種癖好,也有少數患者說服妻子與自己合作,為自己提供女性服飾或者允許自己在性活動時著女性衣服。部分患者還會通過偷竊來獲得女性的衣物。研究者發(fā)現,異裝癖者的性染色體和性激素分泌并無異常,之所以形成異裝癖,可能是由于正常的性發(fā)育受到阻滯,再加上條件性的學習而造成的。

2、同性戀  同性戀以同性為對象,從而獲得性的興奮與滿足。同性戀形成的原因很復雜,精神病學家、社會學家、遺傳學家對此各持一說。一般認為,除少數成因與遺傳因素和內分泌失調有關之外,大多數是幼年時性別角色認同發(fā)展不良所遺留下來的后果。同性戀大致可分三類:其一,真正的同性戀,也稱完全性同性戀,對異性存有厭惡心理。其二,雙性兩具可戀的同性戀,即同性戀和異性戀兼具,但側重于同性戀一方。其三,境遇性同性戀,由于環(huán)境、條件所致。如軍營中的士兵、監(jiān)獄中的囚犯、遠航中的水手、男女分校中的學生等。同性戀是一種畸變,古今中外,不論任何文明階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國金賽的調查報告指出,在5300名成年白人男性中,有過同性戀經驗的占37%,其中絕對同性戀占4%。我國雖無統(tǒng)計,但絕不是極個別現象,特別是近些年高校反映出的情況,說明同性戀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

3、戀物癖  戀物癖是通過與異性穿戴或者佩戴過的物品的接觸而引起性興奮和滿足的性心理變態(tài)。能夠引起戀物癖患者性興奮的物品有很多,例如有的患者所選擇的物品多是直接接觸異性體表的、具有特殊氣味和摸起來能給予特殊感覺的,如女性的內衣褲、乳罩、頭巾、絲襪等;有的患者則直接對異性身體的某一部位特別感興趣,如頭發(fā)、陰毛、手、腳或者耳朵等。但就每一個具體的患者而言,能夠引起性興奮的物品僅限幾種。他們往往會花許多時間去收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有時甚至不惜用非法的手段(如偷竊等)去獲得,并對獲得的物品十分珍惜,會仔細珍藏并時常把玩。戀物癖一般起自青少年時期,幾乎全是男性,而且大多數都是異性戀者。不過,他們常對性生活膽怯或者性功能低下,并且很少有攻擊性行為。戀物癖者常因其變態(tài)行為而給自己造成許多麻煩與不幸,但卻不能克制自己的行為,因此常會感到極大的痛苦。關于戀物癖形成原因的理論很多,但均未得到證實,最大的可能還是正常的性發(fā)育受到阻滯,再加上性角色過程中不良的條件性學習所致。

二、性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

性生理、性心理的正常發(fā)展是學生走向人格成熟的重要方面,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因此,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心理活動并對自己已出現的性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處理,是學生保持和增進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說,性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主要有下面一些方法:

(一)正確認識,端正思想

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正確認識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各種情緒和行為反應,是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重要基礎,因為學生的許多性心理問題的產生都是與其不正確的認識密不可分的。具體而言,這些認識包括:

1、正確看待身體的變化,愉快地接納自己的性身份。隨著第一性征的發(fā)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顯現,男女青少年的身體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無須為此感到害怕與不安。相反,從古到今,男子的強壯勇敢、女子的美麗溫柔是區(qū)別兩性的一個“永恒的性質”,所以青少年應該為自己性特征的發(fā)育成熟而感到高興。當然,由于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性特征發(fā)育有很大的差別,青少年也不要過分地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而擔心。咨詢中我們常發(fā)現有的同學為自己的體形太細、太柔弱或太肥胖而擔心,有的同學為自己的乳房或陰莖太大或太小而擔心,有的同學則為自己的月經或遺精過多或過少而擔心。其實,這些擔心都是無謂的,只要性特征在正常生理范圍內,則個人的內在美就起更為重要的作用。醫(yī)學招聘網因此,愉快的接納自己的性身份與性特征,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

2、正確看待性意識活動,樹立科學與健康的性意識觀念。作為青春期的學生,應該科學地學習性生理、性心理的有關知識,了解青春期性意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正確看待和處理自己的性幻想、性夢以及被異性吸引、常想到性的問題等表現。一方面要認識到這些性意識活動是青春期性心理的正常反應,以消除因為性意識活動所帶來的罪惡感、自卑感和種種自我否定的評價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讓自己的性意識活動有適當的渲泄途徑,如通過與異性同學的自然交往或與同性同學討論有關的話題來讓自己的性幻想有表達的機會,以免使自己陷入性幻想中不能自覺拔。

3、正確看待性沖動和自慰行為,確立順其自然的坦然態(tài)度。由于受一些不正確觀念的影響,在學生中仍有不少人認為手yin是一種“見不得人的”、“很壞的”行為。即使有的人在理論上也知道手yin一種自慰行為,適度手yin并無害處,但在潛意識里仍認為它是有害的。這些錯誤的觀念往往導致學生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其事,手yin是成年人很普遍的一種自限性性行為,它不僅沒有那么多可怕的惡果,而且還存在一種自然的、生理的調節(jié)機制。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哈密爾頓認為的那樣:“手yin這種行為是一種自我限定的功能,就象吃飯、喜歡某種體育運動或任何其他的自然功能一樣。假如過度手yin,那么你的生殖區(qū)就會感到不舒服。如此而已!碑斎,說適度的手yin無害,并不是說手yin是必須的,更不是說要手yin無度。我們所強調的是不要對手yin有犯罪感和恐怖心理。最好的準繩也許是:聽其自然。

4、正確看待戀愛問題,明確戀愛與學習的關系。如何看待戀愛問題、如何處理好戀愛與學習的關系,是學生面臨的人生一課。有的同學認為讀書期間不應該談戀愛,一旦喜歡上某異性或被某異性追求,就感到萬分恐慌,不知所措;有的同學則認為可以談戀愛,并大膽追求異性。我們認為,對大學生來說,順其自然可以作為是否戀愛的準則,即如果對某異性產生了戀情,無需驚慌,只要認識到這是性心理的自然表現,并將這種情感給予積極的轉化,則不會影響自己的學習;但如果為了滿足自我的需要而刻意去追求,甚至不顧一切地戀愛至上,則是不可取的。學習始終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這一點必須明確。

(二)積極引導,良好適應

在正確認識性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如何去順應這種變化以達到良好的適應,是自我調節(jié)的第二個重要方面。

1、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遠大的理想。青春期的性生理發(fā)展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心理上的騷動,他們感到自己的性欲望和性沖動,但是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限制,要求他們必須給予控制,延緩性的滿足,這令他們感到壓抑和煩惱。但是這種矛盾并不是不可調和的,它可以通過注意力的轉移和情感的升華來達到。因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遠大的理想則是首要的,因為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就可以使自己明確奮斗的目的和方向,并通過積極的行動來達到所確立的目標。在這過程中,性心理的欲望及其帶來的困擾成了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并會隨自己的成功而變得理性和成熟。當然,不可將性心理的欲望看成是實現理想的絆腳石,而應該順其自然,即使一些性幻想和其他性心理表現都無需驚慌,只要認識到這是正常反應并加以適當渲泄則可。

2、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消除心理緊張。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發(fā)展成熟,帶來了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緊張,而這種緊張必須給予適當的渲泄才有利于心理健康。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可以滿足與異性交往的需要,而且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體能和藝術的競賽、野外活動等,有助于個體渲泄多余的能量,獲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此外,參加集體活動,也有助于將自身的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并從活動中增加自信,擴展視野,拓寬胸襟,增進心理健康。

3、建立正常的異性交往,促進心理發(fā)展成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斷發(fā)展成熟,將風華正茂的青少年男女推向了兩性交往的嶄新的生活領域。自然,正常的異性交往將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人格發(fā)展,對其以后的婚戀生活也會奠定良好的基礎。相反,抑制、回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僅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也為今后的成長設下障礙。因此,如何適當與異性交往,成為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重要內容。我們認為,與異性交往時,不妨遵循“自然”和“適度”兩個原則。具體來說,應注意這樣幾點:①克服過分羞怯。與異性交往時要感情自然,儀態(tài)大方,不失常態(tài),避免因為過分的羞怯而引起對方的誤會。②真實坦誠。與異性交往過程中要做到坦蕩無私,以誠相待,相互信任是建立和發(fā)展良好異性關系的前提和基礎。③留有余地。雖然是結交知心朋友,但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無顧忌。比如談話中涉及兩性之間的一些敏感話題時,要盡量回避或謹慎地應對;交往中的身體接觸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過于輕浮,也不要過于拘謹。在與某異性的長期交往中,更要把握好立場,親密程度恰到好處。

(三)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性心理困擾是青少年學生常見的問題,因此了解性心理困擾常見的原因和表現,并能及早發(fā)現和給予積極的處理,這是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第三個方面。通常,性心理困擾的直接后果是自卑、自責和自我否定的傾向,它不僅影響學生的情緒,也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學習的效率。所以一旦發(fā)現自己存在性心理問題,則應及時處理。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

1、閱讀有關書籍,修正自己錯誤的認識。性心理困擾與性知識缺乏有密切關系,因此,尋找一些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科普書籍來閱讀,對青少年性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其行為表現給予正確的了解,將有助于幫助自己消除誤解,解除心理負擔,進而避免自卑、自責的不良情緒。要強調的是:閱讀有關書籍并不包括那些“黃色書刊”。因為青少年對性生理與性心理的許多錯誤認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性心理困擾大多來自于這樣一些不科學的、富有煽動性的書刊。事實上,yin穢書刊、色情影視錄相帶等對大學生性心理和性行為的形成帶來畸形沖擊。所以,學生應選擇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書刊來閱讀。

2、找好友交談,幫助自我認識。許多學生的性心理困擾源于對自己性身份、性幻想、性欲望、性沖動的害怕,他們以為只有自己才遇到這些困擾,因而擔心、恐懼。如果自己的這種不安心情沒有找人傾吐,而是壓抑在心里,則會出現問題。相反,如果找好友交談,一方面有助于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重要的是它會使你了解到原來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煩惱,因而心理會放松許多。通過與好友交流,還可以從他人處獲得一些如何應付青春期煩惱的信息和經驗,從而有助于自我的調節(jié)。

3、找專家心理咨詢,消除心理困擾。有時,同學好友的意見和建議并不是完全正確和適當的,而且對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關于失戀后的自貶心理、社交恐懼癥、性心理變態(tài)等,也無法通過好友的交談來解決問題。所以,向心理學專家請教更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心理學專家不僅只是幫助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還是能協(xié)助個體心理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因此咨詢的意義更為深遠。

三、性心理輔導

對性心理問題的心理輔導,是大學生心理輔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將著重討論對學生常見的一些性心理問題進行心理輔導的目的、原則、方法與技術。

(一)性心理輔導的目的與原則

性心理困擾在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盡管表現有多種多樣,但都是由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發(fā)展所帶來的內心沖突所致。學生常為自己的性幻想、手yin問題、異性交往問題、戀愛問題、婚前性行為等問題自責和不安。這種沖突對于那些道德觀念強烈、自我要求嚴格的同學來說,表現更為明顯。他們常常努力控制自己,試圖不讓自己“胡思亂想”,想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然而,越想把性意識和性沖動行為排斥在外,結果卻是矛盾沖突越激化,心理的煩惱和自責更加強烈,于是各種不良情緒就產生了,有的導致強迫癥、恐懼癥等心理障礙的發(fā)生。所以,性心理輔導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心理反應,緩解其內心的矛盾沖突,并用各種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來減輕和消除其不良的心理行為表現,促進性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和成熟。

性心理困擾的心理輔導同樣遵循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即理解支持原則、保密性原則、耐心傾聽和細致詢問原則、疏導撫慰和啟發(fā)教育原則以及促進成長的非指導性原則。這里,尤其要強調保密性原則,因為性心理問題是一個極為私人化的問題,學生往往要鼓起很大勇氣、而且是在對心理輔導員非常信任的情況下才會講出來的。因此,心理輔導員應對學生的個人資料嚴格保密,切忌將其問題作為談笑的話題,否則就失去了作為心理輔導員應有的職業(yè)道德。其次,理解支持原則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下,許多人,包括教師、家長甚至是心理輔導員自己,也可能對青少年的一些性心理反應如手yin行為、早戀現象等感到反感。這時,作為心理輔導員就必須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認識,并在輔導過程中表現處應有的理解和同感,否則就可能對來訪的學生采取批評的態(tài)度,進而影響學生對心理輔導員的信任,那么,咨詢輔導也就不可能有效。

(二)性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術

性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術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療法、認知矯正和系統(tǒng)脫敏療法等。所謂支持性心理療法,主要包括對來訪學生心理問題的設身處地的理解和同感、對學生希望改善自己情緒并來咨詢的動機和行動給予鼓勵、向來訪學生說明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其問題一定能夠解決等。支持性心理療法對穩(wěn)定學生情緒,獲得學生的信任以及增強其克服心理困擾的信心有很大作用。認知矯正是指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通過與之進行解釋、辯論等方法,來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各種內心沖突,從而獲得對問題的正確看法。此法對性心理困擾者是比較有效的。對一些因為性心理困擾而導致的神經癥,如社交恐懼癥,則可以采用系統(tǒng)脫敏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來處理。下面,我們就通過對典型個案進行分析的形式,具體地討論性心理困擾的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術。

1、性意識困擾的心理輔導

某女 ,19歲,大學一年級學生。自訴學習沒興趣,不愿意與人交往,心情煩惱而來尋求幫助。通過積極的支持保證和耐心的詢問,當事人終于說出其真正來詢的原由。原來當事人長期以來被一種她稱之為“肛門癡”的毛病所困擾。當事人經常感到有個東西總是在她的肛門處亂鉆,使她難以靜心學習,也使得她害怕與人交往。為此她非常痛苦。進一步的詢問,我們發(fā)現當事人的問題可以追溯到初中時期。初二時,當事人所在班里來了一為男實習老師,該老師長得比較英俊,講課也生動易懂,令當事人很傾慕。慢慢地,當事人開始思戀該老師,不僅上課時目不轉睛地注視老師,下課也總想與該老師交談,甚至睡覺時也在想老師。每當該老師走到她身旁,她就心跳加快,難以平靜地學習。同時,對自己這種思戀老師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當事人又感到很自責,認為自己簡直思想太壞。于是,當事人努力控制自己,盡量不去注視和想念該老師。然而,越想控制自己,其結果卻適得其反,為此當事人很煩惱,上課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以后,雖然實習老師已離去,但當事人的內心矛盾沖突仍然存在。到高中時,另一件事情加重了當事人的心理沖突。有一次,當事人和一位女同學在球場邊看男同學打球,那女同學說她很不喜歡看到男生穿短褲,這時,當事人的眼睛就不自主地望向男生的下身。這舉動令當事人很后怕,她覺得自己實在“太壞了”,此后,每當看見男生,她就努力不讓自己去看對方。然而,越想控制自己,自己的眼睛卻好像失控一樣,偏要看向男生的下身。當事人非常驚慌,她開始想象自己周圍有一堵墻,使自己無法看到男生。慢慢地,當事人又感到似乎有什么東西在試圖穿過這堵墻,最后就發(fā)展為所謂的“肛門癡”?忌洗髮W后,當事人仍受困于這種“毛病”而無法自拔,故來咨詢。

這個個案一方面渴望、幻想與異性交往、親熱,同時又自責、壓抑自己的心理需要。我們在咨詢時主要采用下列步驟和方法技術:

(1)消除顧慮,積極鼓勵。當事人第一次來訪時,情緒抑郁、消沉,也比較焦慮,但在咨詢時,講話卻猶猶豫豫,吞吞吐吐,只說自己學習沒有興趣,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也不想與人交往,但不愿再深談。毫無疑問,當事人對咨詢員還不太信任,有顧慮。對此,咨詢員沒有著急,一方面就對方來咨詢、愿意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給予積極鼓勵,另一方面再次向對方說明心理咨詢的原則,尤其是強調保密性原則,以消除當事人的顧慮。同時,咨詢員也向對方指出,咨詢的目的的幫助來訪者的自強自立,如果沒有當事人的積極配合,咨詢是不可能有效的。建議當事人回去想一想,下次再來咨詢。

(2)認真傾聽,積極同感。當事人第二次來咨詢時,已不再猶豫,她講出了自己患“肛門癡”的苦惱,并對此感到著急和傷心。咨詢員在給予真誠的關心和安慰之后,慢慢引導當事人追溯問題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咨詢員不僅注意聽對方的述說,還要給予積極的同感,即盡量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對方,并將這種理解及時向對方傳達。這樣,當事人就會感到被理解、被尊重,更加信任咨詢員,并能更加開放自己。在了解到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咨詢員還讓當事人做了“16PF人格測驗”,以了解其個性特點。

(3)分析問題,引導領悟。第三次咨詢時,咨詢員和當事人一起,共同分析問題的前因后果,讓對方領悟到心理困擾的原因在于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而沖突產生的關鍵又在于自己對性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性心理反應的不正確認識。這時,咨詢員還向對方介紹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針對性意識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指出青少年出現性幻想是完全正常的,無須為了自責自罪。當事人聽了之后,心情明顯輕松了許多。咨詢員進一步鼓勵對方放下心理的沉重包袱,改變自己的不良暗示,如對自己說:“我不是壞女孩。我和其他女孩子一樣,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我無須為此自責 ”。當事人表示回去后好好想想。

(4)再接再勵,促進成長。第四次咨詢時,當事人自述情緒好了許多,但對自己的“肛門癡”是否能消除還有些不放心。咨詢員再次向其說明,所謂“肛門癡”只不過是心理沖突的外在表現,只有內心沖突減輕消除了,癥狀才會消失,建議當事人對此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同時,咨詢員還針對當事人性格比較內向的特點,建議對方多與同學交往,多關注外界事物和他人,這樣有助于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促進自己的成長。

通過上述咨詢過程,該當事人對自己的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放下了包袱,并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社會工作中去,很快她的心理困擾得以消除。

2、手yin及其心理困擾的心理輔導

某男,20歲,大學二年級學生,因害怕見人而來咨詢。當事人走進咨詢室時,帶著一付墨眼鏡,并在整個咨詢過程中都不敢將眼鏡取下。原來當事人害怕別人見到他的眼睛,他認為他的眼睛“很邪惡”,有一道可怕的光,會令看見他眼睛的人不由自主地低下頭。因此,無論是上課還是其他活動時間,甚至是睡眠時他都帶著墨鏡。通過耐心的詢問,我們了解到該學生的問題與其過度手yin有關。當事人在中學時期,受一位鄰居的唆使,看了一本黃色小說。當時他感到很刺激,很興奮,并伴有強烈的性幻想和自慰行為。而后者的快感又強化了他對黃色書籍的渴望,最后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使自己陷入過度手yin中不能自拔。同時,當事人對自己的這種行為又感到自責自罪,這種內心的矛盾沖突令他痛苦不已。到了大學后,當事人的內心沖突更加突出:越和女生接觸交往,其性欲望和性沖動越強烈,手yin行為也越頻繁,同時自我譴責也越強烈。慢慢地,當事人覺得自己太壞,而且感到別人能通過他的眼睛看到他的內心深處。于是,不敢見人、對人恐懼的癥狀開始出現并越來越嚴重,最后發(fā)展為必須戴上墨鏡才感到安心一點。

這個個案屬于社交恐懼癥,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無法控制的手yin欲望與自責自罪的極端矛盾沖突所致。咨詢過程主要包括下列步驟和技術:

(1)認真傾聽,積極同感。當事人曾到過其他醫(yī)院的心理咨詢門診進行咨詢,所以了解有關心理咨詢的目的和原則。在咨詢時,他能較為主動地講出自己的心理困擾。這時,咨詢員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認真傾聽,了解問題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同時盡量設身處地地對當事人的煩惱給予理解,尤其是對當事人的過度手yin行為,采取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這樣,有助于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也有助于減輕他的焦慮、自卑情緒。

(2)共同分析,引導領悟。通過與當事人一起分析其心理困擾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引導他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出現對人的恐懼,其根源在于過度手yin所帶來的強烈的罪惡感。同時,向當事人講解手yin行為是一種性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它有助于緩解性沖動所帶來的緊張狀態(tài)。當然,過度手yin有時可能會導致性器官的不適或并發(fā)一些炎癥,過度的性興奮也可能會導致人的精神疲勞,僅此而已。因此,當事人無需過于自責、自罪。對自己怕見人的癥狀,也不要太緊張,只要自己能夠正確認識手yin問題,在內心深處不再排斥自己,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壞家伙”,那么,對人的緊張恐懼就會有所減輕。

(3)系統(tǒng)脫敏,消除恐懼。在當事人對自己的心理問題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則可采用系統(tǒng)脫敏的方法來幫助他減輕和消除對人的恐懼癥狀。首先,是對當事人進行放松訓練。通過暗示和自我暗示,讓當事人全身肌肉放松,并認真體會人在放松時的那種安詳、平靜的舒適的感覺。并要求他每天堅持訓練兩次,慢慢掌握放松的技術。然后,和當事人一起,分析他對哪些人、在什么情況下產生恐懼心理和反應,并按恐懼的程度將恐懼的對象和情景進行由低到高的排序。最后,引導當事人按恐懼的等級,逐步進行想象。每當當事人在想象某個對象和情景中感到恐懼、出現恐怖反應時,則立即讓他放松,并在放松狀態(tài)下對自己說:“我無需緊張害怕,別人不會從我的眼睛里看到我的內心的,再說我也沒什么可擔心的,我不過是有手yin行為,這不能表明我是一個壞人,否則,所有的男性都是壞人了”。在恐懼的癥狀緩解之后,繼續(xù)讓其想象,然后放松,直到對這一等級的情景不再恐懼為止。隨后,逐步按等級進行系統(tǒng)脫敏。通過大約八周時間的訓練,當事人的恐懼癥狀有所減輕。

(4)鼓勵實踐,鞏固效果。在當事人的對人恐怖癥狀有所減輕之后,則鼓勵他多與人交往。當事人開始時還是有些擔心別人會注意他的眼睛,看出他的眼睛有異常,因而有些緊張。后來,要求他主動去問同學,了解同學有沒有發(fā)現他的眼睛有異常。結果當事人鼓起勇氣去問了幾位同學之后,同學都說沒有發(fā)現他的眼睛有什么問題,為此當事人終于認識到自己的擔心是沒有依據的,只不過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此后,他放下了包袱,開始能夠與人比較自然地交往了。

3、失戀的心理輔導

某男,大學二年級學生,因失戀而來咨詢。當事人性格比較內向,緬腆,思想也比較單純,但文學寫作較好。半年前與某女生在學習和社會工作中彼此有了好感,那女生積極主動地追求他,倆人建立了戀愛關系。當事人全身心地去愛對方,感到自己的性格也活躍起來,學習的勁頭也比以前增強。他沉醉在倆人長久相愛的幸福想象中。然而,不到半年,那女生開始變心,以其兄不同意為由減少和他見面,最后提出與他分手。為此,當事人感到非常痛苦,他不能理解對方的變心,更感到愛情只不過是傷心的代詞。他情緒變得抑郁、消沉,覺得干什么事都沒有了動力和興趣,經常一個人到處游蕩,還常到學校的鐵路邊去看飛馳而過的列車,有時甚至想一死了之。后經同學開導而來咨詢。

失戀是青年時期最嚴重的挫折之一,它所帶來的痛苦是深沉而劇烈的。一般來說,失戀總要經過一個震雷似的轟擊感、焦灼的痛苦燃燒感和煩躁不安到沖動平息的過程。前兩個階段是失戀的危險期,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天半月。只有闖過危險期,從失戀的痛苦中擺脫出來,才能使心理恢復平衡。咨詢的主要過程是:

(1)認真傾聽,引導渲泄。在失戀的痛苦階段,通過向人傾吐,講出自己的傷心、失落、自責自怨或委屈、憤憤不平等感受,有助于消除失戀所帶來的心中郁結,使緊張的不良情緒能量得以渲泄。因此,咨詢的第一步就是認真傾聽,引導當事人將心中的郁結盡量傾述;同時,通過咨詢員的理解和真誠關心的態(tài)度,使當事人感到溫暖和支持,從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訪關系。

(2)共同討論,分析原因。當事人在失戀的打擊下,容易出現認識上的偏差:或是把失戀的原因完全歸咎于自己的無能,認為是自己不討人喜歡、不吸引人所致,從而自責自怨,自暴自棄,甚至全盤否定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而自殺;或者把失戀的原因完全歸罪于對方,對此憤憤不平,產生怨恨對方甚至報負對方的心態(tài),有個別人還出現傷人的行為。所以,咨詢的第二步就是要和當事人一起,共同分析失戀的原因,幫助他重新看待兩人的關系及分手的種種原因,避免出現認識和歸因上的偏差。

(3)面對現實,正確適應。在當事人能夠比較客觀、冷靜地看待失戀的原因之后,鼓勵他面對現實,并給予積極的適應是很重要的。許多當事人在失戀后,總是不愿意接受現實,或者苦苦糾纏對方,讓對方“給個說法”;或者久久困于失戀的打擊中無法自拔。因此,咨詢員要幫助當事人正視現實,尤其是要讓他認識到事情已經發(fā)生了,是積極去適應、獲得心理的平衡呢,還是永遠困于此,使自己成為“愛情至上”的俘虜?這里,常用的技術是追問當事人:“那又怎么樣?”使他能認識到戀愛雖然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事,但卻不是唯一重要的事。同時,建議當事人積極自我調節(jié),重振其鼓。比如,通過“合理化”的自我安慰、注意力的轉移、情感的升華等途徑來重拾自我,獲得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失戀的心理輔導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的咨詢就會明顯有效。咨詢的重點在于讓當事人正確認識自己的需要、正確認識他人的權利、正確認識戀愛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同時,要鼓勵當事人以寬容、無私的胸襟對待別人。

4、同性戀的心理輔導

在青年學生中,同性戀現象并非罕見。同性戀的產生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所導致的,其處理的原則和方法基本上包括下列步驟:

(1)積極同感,消除顧慮。同性戀在我國的社會文化及道德觀念中,是不被接納的一種性行為。所以來咨詢的學生往往有很大的顧慮,他們害怕遭到歧視,害怕自己的事被泄漏,因此咨詢過程中阻抗較大。為了消除當事人的顧慮,獲得信任,咨詢員的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咨詢初,一定要向當事人強調咨詢的保密原則,同時要耐心地啟發(fā)他講出自己的心理困擾。作為咨詢員,你可能不贊成同性戀,但應尊重當事人,尤其是當事人來尋求幫助,就說明他有希望改變的動機,因此,咨詢過程中,咨詢員都應給予認真的傾聽,并盡量能夠去理解當事人的煩惱和痛苦。

(2)共同分析,尋找原因。有的同性戀是由于早期的家庭教養(yǎng)不當所致,有的是由于不良的模仿學習所致,有的是由于正常的戀愛受挫所致,有的則是特殊的環(huán)境和受西方思想某些觀念的影響所致。咨詢中,了解當事人同性戀心理產生發(fā)展的過程,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引導當事人領悟自己的問題所在是必要的。有的當事人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感到困惑,心理壓力很大,甚至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怪人。因此,一旦明白其同性戀的原因后,有的人心理一下子輕松不少,自信心有所恢復,也能積極地配合治療。

(3)正視問題,行為矯正。在當事人明白自己同性戀的原因后,咨詢員應和對方一起,討論同性戀在我國國情下,將面對的各種壓力,同時鼓勵當事人樹立信心,積極按照咨詢員的指導意見進行行為的矯正。通常,對同性戀的處理是用行為療法中的“厭惡治療”來減弱當事人對同性的喜愛,同時用獎勵的手段來增強當事人對異性的好感和興趣。

大學生性心理問題的心理輔導,是一個非常個別化和技術化的過程,需要輔導員豐富的專業(yè)技能和經驗,同時也必須依靠當事人的強烈改變的欲望和積極努力的配合。

(王玲)

 

  (null)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