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人體解剖學 > 正文:項背部淺層、肩胛區(qū)和三角肌區(qū)
    

項背部淺層、肩胛區(qū)和三角肌區(qū)

  項部上方以上項線與頭部分界;前方以斜方肌前緣與頸部分界;腰背部外側緣為腋后線的延線;第12肋為腰部與背部的分界。

  本區(qū)重要的體表標志有枕外隆突,第6頸椎以下各椎骨的棘突,以及其它常用作定位的標志;在直立兩上肢垂于體側時,兩側肩胛岡內側端連線,通過第三胸椎棘突;兩側肩胛下角連線,橫過第7胸椎棘突;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經過第4腰椎棘突。

  一、皮膚和淺筋膜

  項背部皮膚較厚,淺筋膜致密,并有纖維束與深筋膜相連。腰部的淺筋膜可以分為兩層,其間有豐富的脂肪組織。

  項部的皮神經主要由枕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分布。枕大神經greateroccipital nerve 是第二項神經后支的皮支,較粗大,在上項線高度穿斜方肌及深筋膜淺出,分支分布于枕部皮膚,第三枕神經thirdoccipital nerve是第三頸神經后支的皮支,分布于項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膚。

  背部的皮神經為胸神經后支的皮支,上半部者在靠近正中線的兩側穿出斜方肌至皮下,下半部者則距正中線約4~5厘米處穿出(圖5-7)。

圖5-7 背部淺層結構

  腰部的皮神經來自第1~3腰神經后支,它們從骶棘肌外側緣穿出深筋膜,除分支布于腰部外,主支越過髂嵴,分布臂上部皮膚,叫做臂上皮神經(已見于臂部解剖)。

  與上述皮神經伴行尚有細小的動脈支,它們是肋間動脈和腰動脈的分支。

  二、深筋膜

  1.項部深筋膜

  項部深筋膜包繞項部的淺層肌和深層肌,與頸部深筋膜相續(xù)。

  2.腰背部深筋膜

  腰背部深筋膜叫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可分為三層。淺層最厚,位于骶棘肌的表面,背闊肌和下后鋸肌的深面,向上與項部深筋膜相續(xù),向下附于髂嵴和骶骨背面;中層位于骶棘肌深面,即骶棘肌與腰方肌之間,在骶棘肌外側緣處,與淺層愈合,共同形成包繞骶棘肌的筋膜鞘,同時為背闊肌和腹內斜肌、腹橫肌腱提供了廣闊的起點;深層較薄弱,復于腰方肌的前面,叫做腰方肌筋膜,屬于腹內筋膜的一部分。

  三、項背部肌

  項背部肌可分為三類:一類為背部上肢肌,起于項背部,止于上肢帶骨或肱骨,參與上肢的運動,當上肢固定時,則可運動軀干;另一類為背部肋骨肌,起于背部,止于肋骨,參與呼吸運動;第三類為項背部固有肌。這三類肌肉的位置也依次由淺向深:即第一層為背部上肢肌的斜方肌(上)和背闊。ㄏ);第二層為在項部的頭頸夾肌和屬于背部上肢肌的提肩胛肌和菱形肌,在背部為上后鋸肌和下后鋸肌,屬于背部肋骨;第三層為背部固有肌-骶棘;第四層是項部位于環(huán)椎、樞錐和枕骨之間的椎枕肌,為運動環(huán)枕、環(huán)樞關節(jié)的肌肉(圖5-7、5-8)。

圖5-8 背部深層結構

  背腰部肌肉之間存在著一些較薄弱的區(qū)域,在臨床上具有實際意義。

  腰三角(腰下三角) 由背闊肌外下緣、腹外斜肌后緣與髂嵴圍成,三角的底為腹內斜肌,表面無肌層復蓋。腹后壁的腹膜后膿腫可從此三角穿破,此處偶發(fā)生腰疝。

  腰上三角由下后鋸肌,腹內斜肌與骶棘肌圍成,三角的底為腹橫肌腱膜,頂由背闊肌復蓋。三角內有肋下神經,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通過。腹膜后膿腫可穿破此三角,腹腔內容物亦可從此處突出,形成腰疝。

[1] [2] [3] [4]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