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本草綱目 草之十 上課筆記
    

本草綱目教程:草之十

草之十 (苔類一十六種) 陟厘(《別錄》中品)【釋名】側梨(恭)、水苔(《開寶》)、石發(fā)(同)、石衣(《廣雅》)、水衣(《說文》)、水綿(《綱目》)、 (音覃)。恭曰∶《藥對》云∶河中側梨。側梨、陟厘,聲相近也。王子年《拾遺記》∶晉武帝賜張 華側理紙,乃…

草之十 (苔類一十六種)

陟厘

(《別錄》中品)

【釋名】側梨(恭)、水苔(《開寶》)、石發(fā)(同)、石衣(《廣雅》)、水衣(《說文》)、水綿(《綱目》)、 (音覃)。
恭曰∶《藥對》云∶河中側梨。側梨、陟厘,聲相近也。王子年《拾遺記》∶晉武帝賜張 華側理紙,乃水苔為之,后人訛陟厘為側理耳。此乃水中粗苔,作紙青黃色,名苔紙,體澀。

《范東陽方》云∶水中石上生者,如毛,綠色。石發(fā)之名以此。
時珍曰∶郭璞曰∶ ,水苔也。一名石發(fā)。江東食之。案∶石發(fā)有二∶生水中者為陟厘,生陸地者為烏韭。

【集解】《別錄》曰∶陟厘生江南池澤。
弘景曰∶此即南人用作紙者,惟合斷下藥用之。
志曰∶此即石發(fā)也。色類苔而粗澀為異。水苔性冷,浮水中;陟厘性溫,生水中石上。
宗奭曰∶陟厘,今人干之,治為苔脯,堪 ,青苔亦可作脯食,皆利人。汴京市中甚多
頌曰∶石發(fā)干之作菜,以齏 之尤美。苔之類有井中苔、垣衣、昔邪、屋游,大抵主療略同。陸蒙《苔賦》云∶高有瓦松,卑有澤葵。散巖竇者曰石發(fā),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藥曰陟厘。是矣。澤葵,鳧葵也。雖異類,而皆感瓦石之氣而生,故推類而云耳。
時珍曰∶陟厘有水中石上生者,蒙茸如發(fā);有水污無石而自生者,纏牽如絲綿之狀,俗名水綿。其性味皆同!妒霎愑洝费浴锰﹀X謂之澤葵,與鳧葵同名異物。蘇氏指為鳧葵者,誤矣!短x》所述,猶未詳盡。蓋苔衣之類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墻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長數(shù)寸者亦有五∶在石曰烏韭,在屋曰瓦松,在墻曰土 馬鬃,在山曰卷柏,在水,曰 也。

【氣味】甘,大溫,無毒。

【主治】心腹大寒,溫中消谷,強胃氣,止泄。ā秳e錄》)。搗汁服,治天行病心悶(
《日華》)。作脯食,止渴疾,禁食鹽(宗 )。搗涂丹毒赤游。(時珍)

干苔

(《食療》)

【集解】藏器曰∶干苔,海族之流也。
時珍曰∶此海苔也。彼人干之為脯。海水咸,故與陟厘不同。張華《博物志》云∶石發(fā)生海中者,長尺余,大小如韭葉,以肉雜蒸食極美。張勃《吳錄》云∶江蘺生海水中,正青 似亂發(fā),乃海苔之類也。蘇恭以此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氣味】咸,寒,無毒。大明曰∶溫。弘景曰∶柔苔寒干苔熱。
詵曰∶苔脯食多,發(fā)瘡疥,令人痿黃少血色。 瑞曰∶有飲嗽人不可食。

【主治】癭瘤結氣(弘景)。治殺蟲,及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孟詵)。心腹煩悶者,冷水研如泥,飲之即止(藏器)。下一切丹石,殺諸藥毒。納木孔中,殺蠹(《日華》)。消茶積(瑞)。燒末吹鼻,止衄血。湯浸搗,敷手背腫痛(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洪氏《夷堅志》云∶河南一寺僧盡患癭疾。有洛陽僧共寮,每食取苔 脯同餐。經(jīng)數(shù)月,僧項贅皆消。乃知海物皆能除是疾也。

井中苔及萍藍

(《別錄》中品)

【集解】弘景曰∶廢井中多生苔萍,及磚土間多生雜草萊。藍既解毒,在井中者尤佳,非別一物也。

【氣味】甘,大寒,無毒。

【主治】漆瘡熱瘡水腫。井中藍∶殺野葛、巴豆諸毒(《別錄》)。療湯火灼瘡(弘景)

船底苔

(《食療》)

【氣味】甘,冷,無毒。

【主治】鼻洪吐血淋疾,同炙甘草、豉汁,濃煎湯呷之(孟詵)。解天行熱病伏熱,頭目不清,神志昏塞,及諸大毒。以五兩,和酥餅末一兩半,面糊丸梧子大。每溫酒下五十丸(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案方賢《奇效方》云∶水之精氣,漬船板木中,累見風日,久則變?yōu)榍嗌,蓋因太陽曬之,中感陰陽之氣。故服之能分陰陽,去邪熱,調(diào)臟腑。物之氣味所宜也。

【附方】舊二。 小便五淋∶船底苔一團,雞子大,水煮飲。(陳藏器)。 乳石發(fā)動,小便淋瀝,心神悶亂∶船底青苔半雞子大,煎汁溫服,日三、四次。(《圣惠

石蕊

(《拾遺》)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別錄》石濡。

【釋名】石濡(《別錄》)、石芥(同)、云茶(《綱目》)、蒙頂茶。
時珍曰∶其狀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石芥乃茶字之誤。

【集解】藏器曰∶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為丸散服之。今時無復有此也,王隱《晉書》∶庾褒入林慮山,食木實,餌石蕊,遂得長年,即此也。又曰∶石濡生石之陰,如屋游、垣衣之類,得雨即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開四葉。山人名石芥。
時珍曰∶《別錄》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狀。陳藏器言是屋游之類,復出石蕊一條,功同石濡。蓋不知其即一物也。此物惟諸高山石上者為良。今人謂之蒙頂茶,生兗州蒙山石上,乃煙霧熏染,日久結成,蓋苔衣類也,彼人春初刮取曝干饋人,謂之云茶。其狀白色輕薄如花蕊,其氣香如蕈,其味甘澀如茗。不可煎飲,止宜咀嚼及浸湯啜,清涼有味。庾褒入山餌此,以代茗而已。長年之道,未必盡緣此物也。

【氣味】甘,溫,無毒。時珍曰∶甘、澀,涼。

【主治】石濡∶明目益精氣。令人不饑渴,輕身延年(《別錄》)。石蕊∶主長年不饑(藏器)。生津潤咽,解熱化痰(時珍)。

地衣草

(《日華》)

【校正】并入《拾遺》土部仰天皮。

【釋名】仰天皮(《拾遺》)、掬天皮(《拾遺》)。

【集解】大明曰此乃陰濕地被日曬起苔蘚也。
藏器曰∶即濕地上苔衣如草狀者耳。

【氣味】苦,冷,微毒。藏器曰∶平,無毒。

【主治】心痛中惡,以人垢膩為丸,服七粒。又主馬反花瘡,生油調(diào)敷(大明)。明目(藏器)。研末,新汲水服之,治中暑(時珍)。

【附方】新三。

身面丹腫,如蛇狀者∶以雨滴階上苔痕水花,涂蛇頭上,即愈。(危氏《得效方》)。
目夜昏∶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取地衣草,陰干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月愈。(崔知悌方)。
陰上粟瘡∶取停水濕處干卷皮,為末。敷之,神效。(《外臺秘要》)

垣衣

(《別錄》中品)

【釋名】垣嬴(《別錄》)、天韭(《別錄》)、鼠韭(《別錄》)、昔邪(《別錄》)。

【集解】《別錄》曰∶垣衣生古垣墻陰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陰干。
恭曰∶此即古墻北陰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烏韭;生屋上者名屋游。形并相似,為療略同。江南少墻,故陶弘景云∶方不復用,俗中少見也。
時珍曰∶此乃磚墻城垣上苔衣也。生屋瓦上者,即為屋游。

【氣味】酸,冷,無毒。

【主治】黃膽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暴風口噤,金瘡內(nèi)塞,酒漬服之。久服補中益氣,長肌肉,好顏色(《別錄》)。搗汁服,止衄血。燒灰油和,敷湯火傷(時珍)。

屋游

(《別錄》下品)

【釋名】瓦衣(《綱目》)、瓦苔(《嘉 》)、瓦蘚(《綱目》)、博邪。

【集解】《別錄》曰∶屋游生屋上陰處。八月、九月采。
弘景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剝?nèi)∮弥?br>時珍曰∶其長數(shù)寸者,即為瓦松也。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浮熱在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別錄》)。止消渴(之才)。小兒癇熱,時氣煩悶(《開寶》)。煎水入鹽漱口,治熱毒牙齦宣露。研末,新汲水調(diào)服二錢,止鼻衄 (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別錄》主治之證,與《本經(jīng)》烏韭文相同,蓋一類,性氣不甚遼遠 也。

【附方】新一。

犬咬∶舊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按之即止。(《經(jīng)驗方》)

昨葉何草

(《唐本草》

【釋名】瓦松(《唐本》)、瓦花(《綱目》)、向天草(《綱目》)
,赤者名鐵腳婆羅門草(《綱目》)、天王鐵塔草。
時珍曰∶其名殊不可解。
頌曰∶瓦松,如松子作層,故名。

【集解】恭曰∶昨葉何草生上黨屋上,如蓬。初生高尺余,遠望如松栽。
志曰∶處處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六月、七月采苗,曬干。

【氣味】酸,平,無毒。
時珍曰∶按∶《庚辛玉冊》云∶向天草即瓦松,陰草也。生屋瓦上及深山石縫中。莖如漆圓銳,葉背有白毛。有大毒。燒灰淋汁沐發(fā),發(fā)即落。誤入目,令人瞽。搗汁能結草砂,伏雌、雄、砂、汞、白礬。其說與本草無毒及生眉發(fā)之說相反,不可不知。

【主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唐本》)。生眉發(fā)膏為要藥(馬志)。行女子經(jīng)絡 (蘇頌)。大腸下血,燒灰,水服一錢。又涂諸瘡不斂(時珍)。

【附方】舊一,新九。

小便沙淋∶瓦松(即屋上無根草),煎濃湯乘熱熏洗小腹,約兩時即通。(《經(jīng)驗良方》)。
通經(jīng)破血∶舊屋陰處瓦花(活者)五兩(熬膏),當歸須、干漆一兩(燒煙盡),當門子二錢。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紅花湯下。(《摘玄方》)。
染烏髭發(fā)∶干瓦松一斤半,生麻油二斤,同煎令焦,為末。另以生麻油浸涂,甚妙。(《圣濟錄》)。
頭風白屑∶瓦松曝干,燒灰淋汁熱洗,不過六、七次。(《圣惠方》)。
牙齦腫痛∶瓦花、白礬等分,水煎。漱之立效。(《摘玄方》)。
唇裂生瘡∶瓦花、生,入鹽少許,搗涂。(《摘玄方》)。
湯火灼傷∶瓦松、生柏葉,同搗敷。干者為末。(《醫(yī)方摘要》)。
灸瘡不斂∶瓦松,陰干為末。先以槐枝、蔥白湯洗,后摻之。立效。(《濟生秘覽》)。
惡瘡不斂∶方同上。
風狗咬傷∶瓦松、雄黃,研貼,即不發(fā)。(《生生編》)

【附錄】紫衣(《拾遺》)
藏器曰∶味苦,無毒。主黃膽暴熱,目黃沉重,下水 ,亦止熱痢,煮服之。作灰淋汁,沐頭長發(fā)。此古木錦花也,石、瓦皆有之,堪染褐。

烏韭

(《本經(jīng)》下品)

【校正】移入有名未用《別錄》鬼 。

【釋名】石發(fā)(《唐本》)、石衣(《日華》)、石苔(《唐本》)、石花(《綱目》)、石馬鬃(《綱目》)、鬼 與麗同。
弘景曰∶垣衣,亦名烏韭,而為療異,非此種類也。
時珍曰∶《別錄》主療之證,與垣衣相同,則其為一類,通名烏韭,亦無害也。但石發(fā)與陟厘同名,則有水、陸之性,稍有不同耳。

【集解】《別錄》曰∶烏韭生山谷石上。又曰∶鬼麗,生石上。 之日柔,為沐。
恭曰∶石苔也。又名石發(fā)。生巖石之陰,不見日處,與卷柏相類。
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間陰處,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
大明曰∶此即石衣也。長者可四、五寸。

【氣味】甘,寒,無毒。
大明曰∶冷,有毒。垣衣為之使。

【主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本經(jīng)》)。療黃膽,金瘡內(nèi)塞,補中益氣(《別錄》)。燒灰沐頭,長發(fā)令黑(大明)。

【附方】新三。

腰腳風冷∶石花,浸酒飲之。(《圣惠方》)。
婦人血崩∶石花、細茶(焙為末)、舊漆碟(燒存性)各一匙。以碗盛酒,放鍋內(nèi)煮一滾。
乃湯火傷灼∶石苔焙研,敷之。(《海上方》)

【附錄】百蕊草(宋《圖經(jīng)》)
頌曰∶生河中府、秦州、劍州。根黃白色,形如瓦松,莖葉俱青,有如松葉。無花。三月生苗,四月長及五、六寸許。四時采根,曬用。下乳汁,順血脈,調(diào)氣甚佳。
時珍曰∶烏韭,是瓦松之生于石上者;百蕊草,是瓦松之生于地下者也。

土馬鬃

(宋《嘉 》)

【集解】禹錫曰∶所在背陰古墻垣上有之。歲多雨則茂盛;蛞詾樵,非也。垣衣、生垣墻之側。此生垣墻之上,比垣衣更長,故謂之馬鬃,苔之類也。
時珍曰∶垣衣乃磚墻上苔衣,此乃土墻上烏韭也。

【氣味】甘、酸,寒,無毒。

【主治】骨熱敗煩,熱毒壅衄鼻(《嘉 》)。沐發(fā)令長黑,通大小便(時珍)。

【附方】新五。

九竅出血∶墻頭苔, 塞之。(《海上方》)。
鼻衄不止∶寸金散∶用墻上土馬鬃二錢半,石州黃藥子五錢。為末。新水服二錢,再服立止。(《衛(wèi)生寶鑒》)。
二便不通∶土馬鬃,水淘凈,瓦爆過,切。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普濟》)。
耳上濕瘡∶土馬鬃、井中苔等分。為末。燈盞內(nèi)油和,涂之。(《圣濟錄》)。
少年發(fā)白∶土馬鬃、石馬鬃、五倍子、半夏各一兩,生姜二兩,胡十個,膽礬半兩為末,搗作一塊。每以絹袋盛一彈子,用熱酒入少許,浸汁洗發(fā)。一月神效。(《圣濟錄》)

卷柏

(《本經(jīng)》上品)

【釋名】萬歲(《本經(jīng)》)、長生不死草(《綱目》)、足(《吳普》)、求股(《別錄》)、交時(《別錄》)。
時珍曰∶卷柏、豹足,象形也。萬歲、長生,言其耐久也。

【集解】《別錄》曰∶卷柏生常山山谷石間。五月、七月采,陰干。
弘景曰∶今出近道。叢生石土上,細葉似柏,屈藏如雞足,青黃色。用之,去下近沙石處。
禹錫曰∶出建康。

《范子計然》曰∶出三輔。
頌曰∶今關陜及沂、兗諸州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須。春生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高三、五寸。無花、子,多生石上。

【修治】時珍曰∶凡用,以鹽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曬干焙用。

【氣味】辛,溫,無毒!秳e錄》曰∶甘,平。普曰∶神農(nóng)∶辛,平;桐君、雷公∶甘,微寒。

【主quanxiangyun.cn/rencai/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和顏色(《本經(jīng)》)。止咳逆,治脫肛,散淋結,頭中風眩,痿蹶,強陰益精,令人好容顏(《別錄》)。通月經(jīng),治尸疰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甄權)。鎮(zhèn)心,除面 頭風,暖水臟。生用破血,炙用止血(大明)。

【附方】新二。

大腸下血∶卷柏、側柏、棕櫚等分。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亦可飯丸服。(《仁 存方》)
遠年下血∶卷柏、地榆(焙)等分。每用一兩,水一碗,煎數(shù)十沸,通口服。(《百一選 方

【附錄】地柏(宋《圖經(jīng)》)
頌曰∶主臟毒下血。與黃 等分為末,米飲每服二錢。蜀人甚神此方。其草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黃,狀如絲,莖細,上有黃點子,無花、葉。三月生,長四、五寸許,四月采,曝干用。蜀中九月采,市多貨之。
時珍曰∶此亦卷柏之生于地上者耳。 含生草(《拾遺》)
藏器曰∶生 國。葉如卷柏而大。性平,無毒。主婦人難產(chǎn),含之咽汁,即生。

玉柏

(《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玉遂(《別錄》)。
藏器曰∶舊作玉伯,乃傳寫之誤。

【集解】《別錄》曰∶生石上,如松。高五、六寸,紫花。用莖葉。
時珍曰∶此即石松之小者也。人皆采置盆中養(yǎng),數(shù)年不死,呼為千年柏、萬年松。

【氣味】酸,溫,無毒。

【主治】輕身,益氣,止渴(《別錄》)。

石松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天臺山石上。似松,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莖用。
時珍曰∶此即玉柏之長者也。名山皆有之。

【氣味】苦、辛,溫,無毒。

【主治】久患風痹,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力衰弱。久服去風血風瘙,好顏色,變白不老。浸酒飲,良(藏器)。

;

(《日華》)

【釋名】桑蘚(《綱目》)、桑錢。

【集解】大明曰∶生桑樹上白蘚,如地錢花樣。刀刮取炒用。不是桑椹花也。

【氣味】苦,暖,無毒。

【主治】健脾澀腸,止鼻洪吐血,腸風,崩中帶下(大明)。治熱咳(時珍)。

【附方】新一。

大便后血∶桑樹上白蘚花,水煎服,或末服。亦止吐血。(《圣惠方》)

【附錄】艾納
時珍曰∶艾納,生老松樹上綠苔衣也。一名松衣。和合諸香燒之,煙清而聚不散。別有艾納香,與此不同。又嶺南海島中,檳榔木上有苔,如松之艾納。單 極臭,用合泥香,則能發(fā)香,如甲香也。《霏雪錄》云∶金華山中多樹衣,僧家以為蔬,味極

馬勃

(《別錄》下品)

【釋名】馬 (音屁)、馬 ( ,音庀)、灰菰(《綱目》)、牛屎菰。

【集解】《別錄》曰∶馬勃,生園中久腐處。
弘景曰∶俗呼馬 勃是也。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宗奭曰∶生濕地及腐木上,夏秋采之。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

【修治】時珍曰∶凡用以生布張開,將馬勃于上摩擦,下以盤承,取末用。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惡瘡馬疥(《別錄》)。敷諸瘡,甚良(弘景)。去膜,以蜜拌揉,少以水調(diào)呷,治喉痹咽疼(宗 )。清肺,散血,解熱毒(時珍)。

【發(fā)明】時珍曰∶馬勃輕虛,上焦肺經(jīng)藥也。故能清肺熱、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諸病。李東垣治大頭病,咽喉不利,普濟消毒飲亦用之。

【附方】新九。

咽喉腫痛,咽物不得∶馬勃一分,蛇蛻皮一條燒,細研為末。綿裹一錢,含咽立瘥。(《圣惠方》)
走馬喉痹∶馬屁勃(即灰菰)、焰硝一兩。為末。每吹一字,吐涎血即愈。(《經(jīng)驗良方》)。
聲失不出∶馬 勃、馬牙硝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玄方》)。
久嗽不止∶馬勃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即愈。(《普濟方》)。
魚骨哽咽∶馬勃末,蜜丸彈子大。噙咽。(《圣濟錄》)。
積熱吐血∶馬屁勃為末,沙糖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袖珍方》)。
妊娠吐衄不止。馬勃末,濃米飲服半錢。(《圣惠方》)。
斑瘡入眼∶馬屁勃、蛇皮各五錢,皂角子十四個,為末,入罐內(nèi),鹽泥固濟,燒存性,研
瘡不斂∶蔥鹽湯洗凈拭執(zhí)業(yè)醫(yī)師干,以馬屁勃末敷之,即愈。(仇遠《稗史》)。


點擊查看:<<本草綱目>>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