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氏云∶小兒痢候,皆因飲食無節(jié),或餐果食肉物,不知厭足,乃脾胃尚弱,不能克化,停積quanxiangyun.cn/Article/于臟,故成痢也。熱搏則赤,風(fēng)寒之氣,入于腸胃,致令津液凝滯,則成白痢,或夾青者,有驚積,或如魚腦肚中疼甚者。大抵八痢,但冷、熱、赤、白,藥性雖有不同,治法不相遠(yuǎn)矣。又有赤白相雜者,當(dāng)先去其熱積,須用大黃、枳實(shí)、樸消之劑以去其熱毒,然后以黃連、黃芩、黃柏解其熱,痢自止,疼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則用地榆、熟艾等劑調(diào)理,自然平復(fù)。脾虛者,不可輕用罌粟澀滯等劑,必致危困,須用沒石子、黃連、阿膠、地榆以止之,方為盡善,其枳殼、芍藥皆要藥也。
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蓮散主之,香脯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風(fēng)湯主之。脾毒痢臟熱,當(dāng)服香連丸、黃連香薷散、去桂五苓散、茅花湯、當(dāng)歸、芍藥、枳殼、地榆、川芎等劑,先與解毒退熱,卻與開胃進(jìn)食,分水谷,寬腸定痛,先予水浸丹,局方敗毒散,地榆飲,寬腸枳殼散。有熱而利不止者、三黃熟艾湯主之。積滯不通者,神芎丸亦可用。熱甚煩躁者,黃連解毒湯解之,潑火散亦效。
石蓮散 治小兒噤口痢,噦逆不食,止而復(fù)作。
蓮肉(去心炒)
上為末,米飲下一錢。一方用山藥為末,米飲調(diào)服亦妙。
香脯散 治小兒刮腸下痢,噤口不食,閉眼合口,危急之癥。
上將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鋪膩粉,炙令成脯,每以少許與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間,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至奇至妙。
胃風(fēng)湯 治大人小兒,風(fēng)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蛳吗鲅,日夜無度,并宜服之。
白芍藥(炒) 白術(shù)(炒) 肉桂(去粗皮) 人參(去蘆) 當(dāng)歸(去苗) 白茯苓(去皮) 川芎(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粟米同煎七分,去滓空心熱服,小兒量力加減。
香連丸 治 積瀉,亦治痢。
黃連(一兩、 同吳茱萸一兩炒、去茱萸) 木香(二錢半) 訶子肉(半兩)
上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黃連香薷散 見第六十問香薷散。
五苓散 見第五十二問。
茅花一大把,水三盞,煎濃汁一盞,分二服即瘥。無花,根梗代之,兼治血痢黑痢。
水浸丹 治瀉利先鋒之藥。
黃丹(研細(xì)、一兩) 巴豆(二十五個、去皮膜、研細(xì)出油)
上研勻,用黃蠟半兩溶化拌勻,量大小旋丸,水浸吞下。湯使更臨病隨意用。一方黃丹一兩,巴豆四十九個,乳香二錢,麻油二錢,蠟半兩溶化和丸,名頓止丹,又冷癥加木香二錢半。
敗毒散 治傷寒時(shí)氣,頭疼項(xiàng)強(qiáng),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甘草 前胡(去苗) 川芎 羌活(去苗) 獨(dú)活(去苗) 桔梗 柴胡(去蘆、各一兩) 枳殼(水浸、去瓤麩炒黃、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薄荷各少許,止瀉痢,用陳倉米煎,粳米亦可。
地榆散 治瀉痢血痢。
地榆 訶子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鹽米湯調(diào)下,有熱加黃芩。
又方
地榆 訶子 濃樸(姜制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姜棗煎服。
地榆飲 治冷熱痢,腹痛下痢,赤白頻并。
地榆 甘草 芍藥 枳殼(各二錢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白水煎,加黃連妙。
又方
地榆 烏梅 柏皮 甘草 當(dāng)歸(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服。
芍藥柏皮丸 治一切惡痢,窘痛膿血。
芍藥(炒) 黃柏(各一兩) 當(dāng)歸 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加枳殼。
寬腸枳quanxiangyun.cn/zhuyuan/殼散 順氣止痢。
甘草(炙、六錢) 枳殼(炒、二兩四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空心沸湯點(diǎn)服。
三黃熟艾湯 治下痢赤白,及治傷寒四五日、而大下熱痢時(shí),作諸藥不效,宜服此湯。
黃芩 黃連 黃柏(七錢半) 熟艾(半雞子大)
上銼,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服。
神芎丸 見第二十問。
黃連解毒湯 治熱痢如神之劑。
黃連(三錢) 黃柏(半兩) 梔子(二個) 黃芩(一兩)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潑火散 見第六十五問。
湯氏異功丸 治渴止瀉,消暑毒、生津液,夏月出路含化,免吃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