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水腫證治脈例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水腫證治脈例

古方十種證候∶以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疼痛,為肝水;大便鴨溏,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干,為膽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小便秘澀,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各隨其經(jīng)絡(luò),分其內(nèi)外,審其脈證,而甄別之。然此…

古方十種證候∶以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疼痛,為肝水;大便鴨溏,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干,為膽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小便秘澀,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各隨其經(jīng)絡(luò),分其內(nèi)外,審其脈證,而甄別之。然此十水謂之正水,外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以義考之,風合歸肝,皮合歸肺,黃汗歸脾,石合歸腎,雖名理不逾,奈證候少異,古方備列,不可不辨。但風水脈浮,必惡風;皮水亦浮,按不沒指,不惡風;石水脈沉,腹?jié)M不喘;黃汗,脈沉遲,發(fā)熱多涎,久而不愈,必致膿。正水,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熱,遲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shù),浮則熱,數(shù)則止,止熱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火;沉則絡(luò)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正水。此《金匱》節(jié)文。所以用寸口趺陽二脈者,蓋水氣不在一經(jīng)也。大抵浮脈帶數(shù),即是虛寒潛止于其間,久必沉伏,沉伏則陽虛陰實,為水必矣。要知水脈必沉。論曰∶脈出者死。與病不相應也。諸唇黑則傷肝,缺盆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凡此五傷,必不可療也!吨畏ā吩弧醚陨夏[,宜發(fā)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學人當知之。

復元丹

水腫。夫心腎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氣虧,不能滋養(yǎng)真土,故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瀉,氣脈閉塞,樞機不通,喘息奔急,水氣盈溢,滲透經(jīng)絡(luò),皮膚溢滿,足脛尤甚,兩目下腫, 股間冷,口苦舌干,心腹堅脹,不得正偃,偃則咳嗽,小便不通,夢中虛驚,不能安臥。

附子(炮,二兩)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獨活 濃樸(去皮銼,制炒)

白術(shù)(略炒) 陳橘皮 吳茱萸(炒) 桂心(各一兩) 澤瀉(一兩半) 肉豆蔻(煨) 檳榔(各半兩)

上一十三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不以時。此藥世傳屢驗,未嘗示人,其間君臣佐使,與造物同妙,服者自知。要當屏去諸藥,一日三服,先次旋利如傾,次乃腫消喘止。蓋藥能助真火,以養(yǎng)真土,運動樞機,安平必矣。法當禁欲,并絕咸半年,乃不再作。

當歸

治如前。

當歸(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檳榔 赤芍藥 牡丹陳皮 木通 白術(shù)(各銼,焙干,等分)

上為末。腳膝頭面腫,大小便不快,每服二錢,水一盞,紫蘇二葉,淡木瓜一片如指大,同煎八分,溫服,日三。如已愈,常服,早晚二,覺氣下或小便快是效。臟寒,去檳榔;臍已凸,添大腹皮、木豬苓各一兩。忌烏雞肉、咸酸、海味物。

正陽丹

治水腫。

宣木瓜干(四兩,濕者一個銼,童子小便、法酒各一升,煮爛絞汁) 人參(一兩) 大豆(煮去皮,干,十兩) 附子(炮,半兩) 銀朱(二錢)

上為末,入銀朱研勻,以木瓜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消腫丸

治水腫喘滿,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術(shù) 黑牽牛(炒) 通脫木 茯苓 茯神(去木) 半夏(湯去滑) 陳皮(各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麥丁香(各半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燈芯麥門冬湯溫服。

消腫散

治水氣浮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擾,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 山梔(炒) 甘草(炙) 干葛 橘皮 麻黃(去節(jié)湯) 馬牙硝 川芎(各等分)

上為quanxiangyun.cn/sanji/細末。蜜湯調(diào)下二錢。

棗仁

治水氣浮腫,無問久新老少悉可服,唯禁鹽必效。

棗仁 赤茯苓 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禹余糧

治十腫水氣。凡腳膝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但是水氣悉皆主之。

蛇黃(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入一秤炭火中燒蛇黃與銚子一般通赤,用鉗取銚子出,便傾蛇黃,入釅醋二升中,候冷取出,研極細則止,即含石) 禹余糧(三兩,用真針沙五兩,先以水淘凈控干,更以銚子炒干,入禹余糧,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nèi)煮醋干為度,卻用銚并藥入一秤炭火中燒通赤,傾藥凈磚地上,候冷研無聲即止)

以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治水多是取轉(zhuǎn),唯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項藥扶持,故虛老人可服。

羌活 木香(煨) 茯苓 川芎牛膝(酒浸) 白豆蔻(炮) 土茴香(炒) 蓬術(shù)(炮) 桂心干姜(炮) 青皮(去瓤) 京三棱(炮) 白蒺 附子(炮) 當歸(酒浸一宿,各半兩,虛人老人全用半兩,實壯人減之)quanxiangyun.cn/yaoshi/

上為細末,拌極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再搗極勻,丸如梧子大。食前溫酒、白湯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唯忌鹽,雖毫末許不得入口;若無以為味,即水病去后,且以醋少許調(diào)和。食不能忌鹽,勿服;果欲去病,切須忌鹽。但試服藥,即于小便內(nèi)旋去,不動臟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溫和調(diào)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

第一退水丸

能化氣,退水腫,去苑 ,利濕,通小便。

蓬術(shù)(炮) 三棱(煨) 桂心 青皮 益智(各半兩) 巴豆(二兩,去皮,出油,別研)

上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用黃梔十個劈破,荊芥、黑牽牛、酸漿草各少許煎湯,空腹下二三十丸。

第二退水餅

服前藥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為末,入面打水調(diào)為餅,如棋子大,火煨熟。五更淡茶湯嚼下一餅。

第三大腹子

取轉(zhuǎn)后,調(diào)正胃氣,進食。

大腹子(炒) 桂心 茴香(炒) 陳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紅散

治正水脹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方。

甘遂(半兩,半生半炮) 坯(十文,別研)

上為末,研勻。每用一錢,以白面四兩水調(diào),入藥搜和,切作棋子,白水煮浮,更不得使鹽料物,只淡食,候大小便利去五六分,卻用后藥調(diào)補。

胃散(一兩) 附子(炮) 白術(shù)(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為末,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三枚,煎七分,不拘時候,日三五服。

若腳未退,可灸三陰交及風門穴,腫退必矣。

大丸

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

羌活 白術(shù)(各半兩) 陳皮 木通 黃 桑白皮(各三分) 木香(一分) 黑牽牛(五兩,炒,五兩,生)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治風痰,散腹脅壅滯,清頭目,濃煎生姜湯下;取食傷,止赤白痢,煎棗湯下;小便不利,燈芯湯下;傷寒,蔥茶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熱茶湯亦可。須七日后方可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婦人產(chǎn)前并宜服之。既服此藥,須住他藥三日,及不得吃生冷葷腥及滋味一日,只軟飯淡粥可也,次日早進千金散。

藿香 甘草(炙) 干姜(炮) 神曲(炒) 茯苓(各一兩) 人參 桂心(各半兩) 陳皮 濃樸(制,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鹽一捻,通口服。

葶藶大丸

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

甜葶藶(紙隔炒) 薺菜根(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shù)丸,腹當依舊。

【料簡】

病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皆與正水同,為治自別。

大豆湯

治風水,通身腫,骨節(jié)疼,惡風自汗,眼合不得,短氣欲絕,其脈浮。

大豆 杏仁(炒去皮尖) 麻黃(去節(jié)) 防風 防己 豬苓(去皮,各四兩) 澤瀉 黃烏頭(炮,各三兩) 半夏(湯,七次) 茯苓 白術(shù)(各五兩) 甘遂(炒) 甘草(炙,各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酒半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不計時服,以大小便利,腫消則停藥。未知,加生大戟五兩、葶藶二兩紙炒香,無不快利。甘草反甘遂,似不當同用之,卻效,非人情所可測也。

五皮飲

治皮水,四肢頭面悉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脈亦浮。

大腹皮(炙) 桑白皮(炙) 茯苓皮 生姜皮 陳橘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熱服,日二三。近人磨木香水同煎亦妙。

澤漆

治石水,四肢瘦,腹腫不喘,其脈沉。

澤漆(洗去腥,五兩) 桑白皮(六兩,炙) 射干(泔浸) 黃芩 茯苓 白術(shù)(各四兩) 澤瀉 防己(各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烏豆一合,煎二盞,納藥,同煎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三。

黃汗,根據(jù)五疽法治之,用黃 酒。

【料簡】

病有水腫相類者,曰膚脹、鼓脹、腸覃、石瘕、脾氣橫泄五種,治法亦復不同,除鼓脹見脹滿門,腸覃、石瘕見婦人門,今具膚脹及脾氣橫泄如后。

附子綠豆

治寒客皮膚,殼殼然而堅,腹大身腫,按之陷而不起,色不變,病名膚脹。一劑未知,再作。

大附子(重七錢者,一只,生,去皮臍,半破) 綠豆(二兩)

上以生姜一兩切,水二碗,煎至一碗,絞去滓,分三服,空腹溫服;次日將前附子破作四片,再用綠豆二兩、姜一兩,如前煎服;第三日,復將附子作八片,如前煎。

無礙丸

治脾氣橫泄,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喘不得臥。

蓬術(shù)(煨) 三棱(煨,各一兩) 大腹皮(炙,二兩) 木香(炮) 檳榔(一分,生)

上為末,炒麥 搗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

小三棱煎 治如前。(方見 瘕門)

茯苓分氣飲

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滿,飲食不進,嘔吐不止;兼脾氣橫泄,四肢浮腫。

五味子 桔梗 茯苓 甘草(炙) 陳皮 桑白皮 草果 大腹皮(各二兩半) 蘇葉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鹽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麻黃甘草湯

治氣急,積久不瘥,遂成水腫,如此者眾。諸皮中浮,以水攻面目身體,從腰以上腫,當以此湯發(fā)汗。

麻黃(二兩,去節(jié)湯) 甘草(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溫服。

茯苓蘇子

治面腫,小便澀,心腹脹滿。

茯苓 蘇子 杏仁(去皮尖,各二兩) 橘皮 防己 葶藶(紙炒,各一兩一分)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以桑白皮湯下三十丸,食后服。

【料簡】

夫洪腫,門類極多,自正水之余,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等,分入水門,如脾氣橫泄,香港腳支滿,膚脹鼓脹,腸覃石瘕,與夫造作干犯土氣,皆作浮腫,屬血屬氣,理自不同。奈外證相類,未易甄別,若不預學,臨病必迷,錯亂汗下,皆醫(yī)殺之。更有氣分血分,亦入腫門類,治法穎別,其可不學?古方類例雖明,多見不學人抄寫數(shù)方,一道施治,倘非其病,妄投其藥,盛者致困,困者必死,況有飲食禁忌,種種不同,學人勉HT 。不可輕玩,以病試藥,甚為不仁,戒之戒之。(血分方見婦人門,氣分方論附于后)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