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霍亂
    

景岳全書:霍亂

經義《經脈篇》曰∶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稓饨蛔兇笳摗吩弧脷q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亂!读o大論》曰∶不遠熱則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土郁之發(fā),為嘔吐、霍亂。論證(共三條)霍亂一證,以其上吐下瀉,反復不寧而揮霍撩…

經義

《經脈篇》曰∶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

《氣交變大論》曰∶歲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亂。

《六元正紀大論》曰∶不遠熱則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土郁之發(fā),為嘔吐、霍亂。

論證(共三條)

霍亂一證,以其上吐下瀉,反復不寧而揮霍撩亂,故曰霍亂,此寒邪傷臟之病也。蓋有外受風寒,寒氣入臟而病者;有不慎口腹,內傷食飲而病者;有傷饑失飽,饑時胃氣已傷,過飽食不能化www.med126.com而病者;有水土氣令,寒濕傷脾而病者;有旱潦豪雨,清濁相混,誤中沙氣陰毒而病者,總之皆寒濕傷脾之證。邪在脾胃,則中焦不能容受,故從上而出則為吐,從下而出則為瀉,且凡邪之易受者,必其脾氣本柔,而既吐既瀉,則脾氣不無更虛矣。故凡治霍亂者,必宜以和胃健脾為主。健者,培補之謂,因其邪氣已去,而胃氣受傷,故非培補不可也。和者,調和之謂,以其胃氣雖傷,而邪猶未盡,故非察其邪正,而酌為調和不可也。若其寒少滯多,則但以溫平之劑調之可也;若滯因于寒,則非溫熱之劑不能調也。而諸家有言為火者,謂霍亂之病多在夏秋之間,豈得為之傷寒乎?吁!謬亦甚矣。不知夏秋之交,正多臟寒之病,蓋一以盛暑將殺,新涼初起,天人易氣,寒之由也;一以酷暑當令,生冷不節(jié),疾病因時寒之動也。人以夏秋之外熱易見,而臟腑之內寒難見,故但知用熱遠熱,而不知用寒遠寒,見之淺陋,多有如此,此所以多致誤也。學人于此,當熟察之。

轉筋霍亂證,以其足腹之筋拘攣急痛,甚至牽縮陰丸,痛迫小腹,最為急候,此足陽明厥陰氣血俱傷之候也。觀河間曰∶轉筋,經云反戾也,熱氣燥爍于筋,則攣螈而痛,火主燔爍燥動故也;蛞詾楹陀诮钫撸`也,蓋寒雖主于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安得為轉筋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丹溪亦曰∶轉筋屬血熱。余謂此二子之言,總屬一偏之見,不可從也。試以《內經》質之,不有曰∶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此轉筋者,謂非反折筋急之病乎,而何以謂之熱也?夫所謂轉者,以其堅強急痛,有如扭轉之狀,是謂轉筋,今西北方以轉字作去聲者,即其義也。而河間曰∶轉者,動也,則不為強矣。且凡患轉筋者,必于大吐大瀉之后,乃有此證,未聞于吐瀉之前,而先見轉筋者也。若轉于吐瀉之前而謂之火,猶可云因火而病也,既quanxiangyun.cn轉于吐瀉之后,則上下皆已火去,豈因吐瀉而反生火耶?又何以吐瀉之前火不轉耶?河間其何以解之。蓋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此證以陽明血氣驟損,筋急而然,本非火也。觀無擇陳氏曰∶轉筋者,以陽明養(yǎng)宗筋,屬胃與大腸。今暴吐下,津液頓亡,外感四氣,內傷七情,攻閉諸脈,枯削于筋,宗筋失養(yǎng),必致攣縮,甚則卵縮、舌卷,為難治。此說始為切當。若從河間而作火治,能無誤乎?余故曰不可從也。

夏秋新涼之交,或疾風豪雨,或乍寒乍暖之時,此皆陰陽相駁之際,善養(yǎng)生者,最于此時宜慎,凡外而衣被,內而口腹,宜增則增,宜節(jié)則節(jié),略為加意,則卻疾亦自不難。

其或少有不調,而為微寒所侵,則霍亂吐瀉、攪腸腹痛、瘧痢之類,頃刻可至,此其所忽者微,而所害者大也。且膏粱與藿不同,薄弱與強壯迥異。矧強者猶不可恃強,而弱者顧可以忘弱耶,此自珍者之不可忽也。

論治(共七條)

一、霍亂初起,當陰陽擾亂,邪正不分之時,惟宜以鹽淡湯徐徐與之,令其徐飲徐吐,或以二陳湯探吐之,則吐中自有發(fā)散之意。必俟滯濁大出,胃氣稍定,乃察其有無泄瀉,有無脹滿,有無嘔惡,以辯邪正虛實,然后隨其證而調理之,自無不愈者。但于吐瀉擾亂之后,胃氣未清,邪氣未凈之時,凡一切食飲之類,寧使稍遲,切不可急與粥湯,以致邪滯復聚,則為害不小也,不可不慎,亦不可妄用涼藥。

霍亂初起,胃口不清,邪氣未凈,或痛而嘔惡不止,察其邪甚于上者,宜和胃飲、神香散或平胃散,擇而用之;邪甚于下者,宜五苓散、胃苓湯,或苓術二陳煎之類主之。

霍亂無脹無痛,而但嘔惡不寧者,此脾胃受傷,虛寒證也。若胃氣微虛兼滯者,宜六君子湯,或溫胃飲主之。若但虛無滯者,宜理中湯,或五君子煎主之。若虛而無寒者,止用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亦可。若虛在陰分,水中無火,因瀉而嘔惡不已,胸腹膨膨者,必用理陰煎,或去當歸人參主之。若吐痢,四肢拘急,脈沉而遲,此脾腎證也,宜四君子加姜、附、濃樸,或理陰煎主之。

霍亂雜證,凡霍亂后身熱不退,脈數(shù)無汗者,宜酌其虛實,于前治法中加柴胡主之。寒邪甚者,宜用麻黃。吐痢,脈浮自汗者,宜四君子加桂枝主之。吐痢,頭痛身熱而渴者,宜五苓散。吐痢因于過食,或瓜果生冷,以致食留不化,遂成痞隔、霍亂者,宜大小和中飲,或六和湯主之。若生冷寒勝者,宜加炮姜、肉桂、吳茱萸之類!对帧吩弧锰幾C,霍亂者,理中加橘紅,名治中湯。若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理中去白術加熟附子,名四順湯。若吐痢后轉筋者,理中加火 石膏一兩。

轉筋腹痛者,因胃氣暴傷,以致陽明、厥陰血燥筋攣而然。法當養(yǎng)血溫經,乃為正治。若邪滯未清者,或先宜和胃飲加肉桂、木瓜主之。若氣虛者,宜四君子湯加當歸、肉桂、濃樸、木瓜之類。陰虛少血者,宜理陰煎加肉桂、木瓜主之。又治轉筋法,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揪兩乳,此《千金》法也。

干霍亂證,最為危候。其證則上欲吐而不能出,下欲瀉而不能行,胸腹攪痛,脹急悶亂,此必內有飲食停阻,外有寒邪閉遏。蓋邪淺者易于行動,故即見吐痢,邪深者陰陽格拒,氣道不通,故為此證。若不速治,多致暴死。宜先用鹽湯探而吐之,一以去其滯隔,一以通其清氣,但使清氣得升,然后濁氣得降,從瀉而出,斯不致害。藥以溫中散滯破氣等劑,庶乎胃氣可舒而邪隨以散,宜排氣飲加減主之,或神香散,或《局方》七氣湯亦可酌用。

向余荊人患此,幾致不救,有治按在腹痛門。

霍亂之后,多有煩渴者,此以吐痢亡津,腎水干涸,故渴飲欲水,勢所必然。但宜溫暖調脾以止吐瀉,脾氣得和,渴將自止;或以獨參湯徐徐與之,最妙法也。其有本以陽臟,而因瀉亡陰,或見火盛喜冷,內熱脈洪者,宜益元散竹葉石膏湯之類,甘涼以濟之,亦無不可。

述古(共三條)

仲景曰∶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水者,理中丸主之。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此下即理中湯加減法)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视盟,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腹?jié)M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吐痢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吐痢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既吐且痢,小便復痢而大汗出,下痢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吐痢發(fā)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巢氏病源》曰∶霍亂吐瀉,皆由溫涼不調,陰陽淆混,二氣相干,致脾胃受傷,變?yōu)榛魜y。寒氣客于脾則瀉,客于胃則吐。亦由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或因坐臥濕地,當風取涼,使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脾胃得冷,水谷不消,皆成霍亂。

陳無擇曰∶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痢,憎寒壯熱,頭痛眩運,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心腹俱痛則吐痢并作,甚至轉筋入腹,霍亂惡證,無越于斯。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膈,上下奔逸。治之惟宜溫暖,更詳別三因以調之。外因諸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冒濕則重著,傷暑則熱煩。內因九氣所致,郁聚痰涎,痞膈不通,遂致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痢。不內外因,或諸飽食膾炙,恣飲乳冰脯,寒漿旨酒,胃既 脹,脾臟停凝,內郁必發(fā),遂成吐痢,當從不內外因也。

針灸法

刺委中穴出血,或刺十指頭出血,皆是良法。今西北人,凡病傷寒熱入血分而不解者,悉刺兩手、 中出血,謂之打寒,蓋寒隨血去,亦即紅汗之類也。故凡病以寒霍亂者,亦宜此法治之。今東南人有括痧之法,以治心腹急痛,蓋使寒隨血聚,則邪達于外而臟氣始安,此亦出血之意也。

霍亂吐瀉不止,灸天樞、氣海、中脘四穴,立愈。

霍亂危急將死,用鹽填臍中,灸二七壯,立愈。

轉筋,十指拘攣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尖上七壯。

霍亂論列方

四君子湯(補一) 五君子煎(新熱六) 六君子湯(補五) 大和中飲(新和七) 小和中飲(新和八) 二陳湯(和一) 神香散(新和二十) 平胃散(和十七) 和胃飲(新和五) 溫胃飲(新熱五) 胃苓湯(和百九十) 五苓散(和一八二) 四逆湯(熱十四) 理中湯(熱一) 理陰煎(新熱三) 獨參湯(補三五) 六和湯(和一二七) 排氣飲(新和六) 益元散(寒百十二)理中丸(熱一) 桂枝湯(散九) 五味異功散(補四) 苓術二陳煎(新和四) 《局方》七氣湯(和五十) 竹葉石膏湯(寒五) 四逆加豬膽汁湯(熱十六)

論外備用方

人參散(和一二六 胃寒) 縮脾飲(和一七三 暑毒) 藿香正氣散(和二十 風寒) 丁香散(和一二八 氣逆) 治中湯(熱十 中氣不和) 吳茱萸湯(熱一三八 陰暑) 木瓜湯(熱八二 轉筋) 大順散(熱七七 寒濕) 姜附湯(熱三二 厥冷轉筋) 冷香湯(熱八一 生冷滯) 霍亂三方(熱八四) 干霍亂二方(熱八六) 養(yǎng)正丹(熱一八八 氣壅滯) 訶子散(熱八三 老幼皆宜) 四順附子湯(熱九六 陰寒) 冷香飲子(熱八十 陰暑) 《千金》霍亂方(熱八五) 附子粳米湯(熱七九 四逆干嘔)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