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請教 人參養(yǎng)榮湯
    

醫(yī)師交流:請教 人參養(yǎng)榮湯

父親60多,常年失眠四處求藥,現(xiàn)又頭暈發(fā)昏,腿腳無力,低血壓。余尋思多是體虛,在《中醫(yī)治法與方劑》一書人參養(yǎng)榮湯。寥寥幾語:即十全大補湯減川芎,加遠志.陳皮.五味子。由于久病氣血具虛,驚悸.健忘.頭眩.氣短.食少.神疲乏力,可收氣血雙補,養(yǎng)血安神功效。遂到百度搜索,可用的有。人參養(yǎng)榮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白芍藥三兩
當歸
陳皮
黃芪
桂心去粗皮
人參
白術
甘草炙,各一兩
地黃
五味子
茯苓各七錢半
遠志炒,去心,半兩
【用法】右剉散。每服四線,水一盞半,生三片,棗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便精遺泄,加龍骨一兩。咳嗽,加阿膠甚妙。
【方歌】 人參養(yǎng)營即十全,減去川芎五味聯(lián)。陳皮遠志加姜棗,脾肺氣血溫補宜。
【趣記】
【功用】 溫補氣血,安神和胃。
【主治】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啜,小腹枸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乾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戚,多臥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痢,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方解】

清·柯韻伯:古人治氣虛以四君,治血虛以四物,氣血俱虛者以八珍,更加黃芪、肉桂,名十全大補,宜乎萬舉萬當也。而用之有不獲效者,蓋補氣而不用行氣之品,則氣虛之甚者,無氣以受其補,補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間,則血虛之甚者,更無血以流行。故加陳皮以行氣,而補氣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補血者,因以奏其功。此善治者,只一加一減,便能轉旋造化之機也。然氣可召而至,血易虧難成,茍不有以求其血脈之主而養(yǎng)之,則營氣終歸不足。故倍人參為君,而佐以遠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溫之品始得化而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緩,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斂神明,使營行脈中而流于四臟。名之曰養(yǎng)榮,不必仍以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古今名醫(yī)方論》)。

清·陳修園:十全大補湯為氣血雙補之劑,柯韻伯病其補氣而不用行氣之品,則氣虛之甚者,無氣以受其補,補血而仍用行血之藥于其間,則血虛之甚者,更無血以流行,正非過貶語。而人參養(yǎng)榮湯之妙,從仲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套出。何以知之?以其用生芍藥為君知之也。芍藥苦平破滯,本瀉藥,非補藥也,若與甘草同用,則為滋陰之品;若與生姜、大棗、肉桂同用,則為和榮衛(wèi)之品;若與附子、干姜同用,則能急收陽氣,歸根于陰,又為補腎之品。雖非補藥,昔賢往往取為補藥之主,其旨微矣。此方以芍藥為君,建中湯諸品俱在,惡飴糖之過甜動嘔,故以熟地、當歸、白術、人參諸種甘潤之品代飴糖,以補至陰。然飴糖制造,主以麥蘗,麥為心谷,心者化血而奉生身也,故又代以遠志之入心,麥造為蘗,能疏達而暢氣也,故又代以陳皮之行氣。建中湯中原有胸滿去棗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細思其用意,無非從建中套來,故氣血兩虛變見諸癥者,皆可服也。其以養(yǎng)榮名湯奈何?心主營而苦緩,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之,使營行脈中而流于四臟,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無歸也。按《神農本草經》云:芍藥氣味平苦無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止痛,利小便,益氣。原文只此二十九字,后人妄改圣經而曰微酸,是沒其苦泄攻堅之性,而加以酸斂和陰之名,則芍藥之真面目掩矣。不知古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補藥之滯,皆善用芍藥以為補,非以芍藥之補而用之也。但芍藥之性略同大黃,凡泄瀉必務去之,此圣法也!侗窘洝凡幻,宋、元以后,無不誤認為酸斂之藥,不得不急正之(《時方歌括》)。


清·王晉三:養(yǎng)營者,調養(yǎng)營氣循衛(wèi)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數(shù)疾于衛(wèi)也。故于十全大補湯中減川芎行血之品,獨用血分填補收斂之藥,則營行之度緩于氣分,藥中加廣皮行氣之品,則衛(wèi)行之度速。觀其一減一加,便能調平營衛(wèi),使其行度不愆。復遠志、五味者,《經》言,營出中焦,心經主之。以遠志通腎,使陰精上奉于心,佐以五味收攝神明,一通一斂,則營有所主而長養(yǎng)矣(《絳雪園古方選注》)。          方劑心得十講-焦樹德 第二講 治氣、理血、補養(yǎng)的方劑       人參3克、炙黃芪6克、白朮4.5克、肉桂1.5克、陳皮3克、炙甘草1.5克、當歸6克、白芍9克、熟地9克、五味子2.5克、茯苓5克、遠志3克、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本方原為粗末,每用12克,加姜棗水煎服。后世改為湯劑煎服,因而用量也有所改動,查后世方書中的用量也不盡一致。今參考原方的用意,結合后世幾種方書的用量和個人應用體會,制訂了本方用量,供同志們參考試用。
       《內經》有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主治節(jié),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理論,此寓有地氣上升,天氣下降,萬物化生之意。若脾肺俱虛,上下不交,營血不生,使人體氣血不足,出現(xiàn)各種虛證。本方主治脾肺俱虛,食少無味,肢體瘦倦,面色萎黃,毛發(fā)枯落,氣短聲低,驚悸健忘,煩熱自汗,氣血兩虛諸證。并可用于瘡口久不收斂,以及病后體虛難復等等。正如《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曾說:「若氣血虛而變見諸證,弗論其病其脈,但用此湯,諸證悉退!勾苏f雖有偏頗之處,但也可體會此湯之效用。
       本方以參、術、苓、草補肺以生氣,取血不足而益其氣,陽生則陰長之意;輔以歸、地、芍養(yǎng)血榮心;佐以五味子收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使上下相交而氣血化生,陳皮行氣使補氣藥補而不滯,而充分發(fā)揮補氣的作用;更使以肉桂導諸藥入營分,配遠志之入心而助生血之力。諸藥共達五臟互養(yǎng)互榮之功,而統(tǒng)治諸虛。總之,其功效主在于「養(yǎng)榮」,故曰養(yǎng)榮湯。
       本方與八珍湯的雙補氣血有所不同。八珍湯以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好象如此氣血即得以雙補。然進一步分析,四君子湯補氣過于呆滯;四物湯補血卻含川芎行血芳香燥烈之品,不適用于久虛之證。本方加陳皮以行氣,去川芎之芳燥,再加遠志、五味子,則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藥相得益彰,故可養(yǎng)榮而強身。方中雖有甘酸合化生陰之意,而酸收之中又有辛溫之品通達,甘緩之中又有滲運之品行利,因而無壅滯礙胃之弊。功主于奉養(yǎng)心營,適于久服。
       十全大補湯為八珍湯中加黃芪、肉桂而成,雖然亦能雙補氣血,但仍存在上述八珍湯的缺點。如氣血兩虛欲長期服藥者,或遇氣血兩虛證中兼有心虛,癥見驚悸、自汗、健忘、失眠諸癥者,則不如本方五臟互養(yǎng)互榮之效佳。
       本方雖然是從十全大補湯加減變化而來,但從此方的加陳皮減川芎,另加遠志、五味子這一加減中,即可體會到中醫(yī)方劑的加減變化,相須配伍,實寓有旋轉造化之機的妙用,發(fā)人深省。
      看古方,再看焦老師的方子,感覺焦老師的方子甚輕,可長期服用,難道是考慮虛不受補所以劑量甚輕。另一問題是看現(xiàn)在的老人許多身體欠佳,都有那些方劑不用太多辯證就可以虛則補之而不受其害。


-----------些許天都無一人回復,心下戚戚然。昨晚學習,看到久病必淤,可否方中加入點活血化淤之品?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