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以后,醫(yī)家莫不尊仲景為圣,因外感,雜病皆因仲圣而有法可依循。仲圣生東漢末年,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在論氣候變遷中說,公元200年左右,氣候寒冷甚于現(xiàn)在。聯(lián)系到明代醫(yī)家李中梓有“古今元氣厚薄不同論”,本人非常贊同“用古今治今病,常需加減化裁”的觀點。學習《
傷寒雜病論》,不同不考慮當時的氣候大環(huán)境,用其中的處方來治病,不能不考慮到原方要加減變化。蓋仲圣而下,各中醫(yī)名家皆師法仲圣而加以已見發(fā)揮。如守真偏于寒涼,執(zhí)仲圣
黃芩湯,
白虎湯,承氣湯之法也;東垣偏于溫補,執(zhí)仲圣建中湯,理中湯(丸)之法也;丹溪偏于清滋,變化仲圣炙
甘草湯,
黃連阿膠湯之法也,至于錢真人減八味丸作
六味丸,則更顯而易見矣。
六經辨治,邪分六氣太過不及,誠可概萬病治法,此正仲圣為醫(yī)中圣人之原因所在。試作簡述,六經先論太陽,次陽明,次少陽,次太陰,次少陰,又次厥陰。自然萬物,內生長而外收藏。太陽寒水也,陽明燥金也, 收藏之氣,位人外層,少陰君火也,厥陰風木也,生長之氣,位于內層。外邪之入,或傳經一層漸深一層,或因就虛而直中。 此《傷寒論》之大提綱。又六氣之中,風為一歲之首令,治風
桂枝湯主之;
麻黃湯(治表寒),
附子湯,
四逆湯,理中湯治里寒;白虎湯治暑;五芩散治濕,
黃芩湯,諸承氣湯治火;
麥門冬湯,
炙甘草湯治燥。能熟玩醫(yī)圣旨意,病蹤難逃。
衡陽王氏中醫(yī)傳人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東第 于 2010/4/14 21:44 編輯 quanxiangyun.cn/shiti/]
-----------正誤:
本人非常贊同“用古今治今病. 此句中第一個"今"字,實為"方"字.
-----------非常感謝,對余等學習傷寒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