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瘡是指皮損多種,形態(tài)各異,總有搔癢靡爛、流滋、結痂等證候的皮膚疾患,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過敏反應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皮膚病。
急性濕瘡 | 接觸性皮炎 | |
病因 | 復雜,不易查清 | 易找到致敏物 |
部位 | 多稱性泛發(fā),屈則為多 | 局限在接觸部位 |
皮疹 | 多邊形邊界彌漫不清 | 單一形態(tài)的皮疹。邊界清楚,可有明顯的腫脹和大水?。 |
形態(tài) | 不定 | 有時與接觸物表面形態(tài)雷同 |
病程 | 較長,去除刺激后不易很快好轉 | 較短,去除原因后多易治愈 |
復發(fā) | 易于復發(fā) | 不再接觸致敏物質,一般不復發(fā) |
慢性濕瘡與牛皮癬鑒別表
&nbquanxiangyun.cn/shouyi/sp; | 慢性濕瘡 | 牛皮癬 |
病史 | 常由急性、亞急性轉變而來 | 多先感瘙癢而后發(fā)疹 |
部位 | 多在頭面,四肢屈側及外陰部 | 發(fā)于人體易受磨擦部位,如頸、尾?及四肢伸側 |
皮損 | 浸潤肥厚,色素沉著,邊界仍可有丘疹、丘?疹等 | 苔蘚樣變化明顯,或有色素減退。四周散在扁平有光澤的丘疹。 |
敏感 | 對多種物質過敏,受刺激后易引起急性發(fā)執(zhí)業(yè)藥師作 | 可耐受多種藥物 |
病程 | 反覆發(fā)作,有滲液病史 | 慢性 |
季節(jié) | 常冬季加重 | 夏季易復發(fā) |
濕熱證 | 皮損潮紅、水泡、糜爛、流滋、邊界彌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便干結、小溲黃赤、苔薄黃膩、脈象滑數(shù)。多是急性濕瘡。 |
血熱證 | 皮損以紅斑、丘疹、抓痕、血痂為主。瘙癢劇烈、脫屑不多、常伴有口干舌紅、脈象細數(shù)。多是急性丘疹性濕瘡。 |
濕阻證 | 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水泡不多,但濕水浸yin、常伴有胃納不香、飲食減少、面色萎黃、便溏溲干、苔白膩、脈濡滑。多為亞急性濕瘡。 |
血燥證 | 濕瘡反覆發(fā)作、病程纏綿、數(shù)年不愈,常有人體消瘦,苔薄舌淡、脈濡細。相當于慢性濕瘡。 |
內治:
濕熱證 | 清熱利濕 | 萆檞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 |
血熱證 | 涼血清熱利濕 | 鮮生地、赤芍、丹皮、黃連、生山梔、白蘚皮、地膚子、豨簽草、苦參片、海桐皮、生甘草等 |
濕阻證 | 健胃除濕 | 除濕胃苓湯加減 |
血燥證 | 養(yǎng)血祛風,清熱化濕 | 大生地、當歸、白芍、小胡麻、白蘚皮、地膚子、萆解、茯苓皮、蛇床子、生甘草等。 |
成藥驗方:
急性濕瘡 | |
慢性濕瘡 | 當歸片五片,1日2次;加烏梢蛇片或地龍片,每次選一種,用五片,每日二次吞服。 |
外治:
急性濕瘡 | |
亞急性濕瘡 | 三黃洗劑或青黛散麻油調搽 |
慢性濕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