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涼血消風散
|
處方來源 | 《外科正宗》卷四。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疏風清熱,除濕止癢。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用水2鐘,煎8分,食遠服。
|
用藥禁忌 | 服用本方時,不宜食辛辣、魚腥、煙酒、濃茶等。
|
臨床應用 | ①急性腎炎《浙江中醫(yī)雜志》(1986;9:392):用本方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100例,由風濕熱邪客于肌表所致,方用荊芥、防風、大力子、當歸、蒼術各10g,蟬衣、生甘草、木通各5g,苦參、生地、茺蔚子各10-20g,知母5-10g,石膏20-30g。水腫明顯者加茯苓皮、車前子;瘡瘍加紫花地丁、蒲公英。15天為1療程。經1療程服藥后,81例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尿檢正常),10例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尿蛋白,紅細胞均在+以下),5例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尿檢蛋白>+,紅細胞、白細胞>+),4例無效?傆行96%。②濕疹《新醫(yī)藥學雜志》(1976;8:15):治療濕疹44例,藥用:荊芥3g,防風4.5g,當歸6g,生地9g,苦參6g,蟬衣3g,蒼術1g,厚樸1.5g,僵蠶3g,藿香3g,知母3g,牛蒡子4.5g,木通1.5g,甘草1.5g,石膏18g,薄荷1g。每日1劑。對皮損較重者,外用新鮮馬齒莧進行濕敷。服藥最少者5劑,最多者23劑,平均20劑。結果近期治愈(癥狀及皮損全部消失)38例,基本治愈(僅殘留少許皮損,自覺癥狀基本消失)6例。對滲出型皮損者效果較好。治療中,須飲食清淡,忌食厚味及辛辣食物。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中藥方劑學》:癢自風來,止癢必先疏風,故方中以荊芥、防風、牛子、蟬蛻開發(fā)腠理,透解在表的風邪為主藥;由于因濕熱相搏而致水液流溢,故以蒼術之辛苦溫,散風祛濕,苦參之苦寒,清熱燥濕止癢,木通滲利濕熱為輔藥;風熱客于皮膚涉及血分,又以當歸和營活血、生地清熱涼血,胡麻仁養(yǎng)血潤燥,石膏、知母增強清熱瀉火之力,均為佐藥;甘草解毒并能調和諸藥為之使。合用有疏風清熱,除濕消腫之功。
|
備注 | 涼血消風散(《外科大成》卷四)。
|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