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本品屬第三代鉑絡合物抗癌藥物,與順鉑作用機理相似,破壞DNA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為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與順鉑相比,本品具有體內(nèi)、體外抗腫瘤活性高,水溶性好,水溶液穩(wěn)定等特點。一項使用小鼠腫瘤評價本品、卡鉑和順鉑的體內(nèi)、體外抗腫瘤活性的研究表明,本品在體外對小鼠白血病細胞L1210和其亞株L1210/DDP(對順鉑耐藥)有高抗腫瘤活性。L1210/DDP對本品、卡鉑和順鉑的相對耐藥率分別為2.7、14.5和20.0。采取裸鼠皮下植入兩種人腫瘤移植物KATO-Ⅲ細胞和WiDr(結(jié)腸腺癌)來測定本品的抗腫瘤活性的研究表明,本品與順鉑相比具有較好的生長抑制作用。在本品治療組中,每組平均瘤重達1000mg。所需時間:KATO-Ⅲ為33.1天,WiDr為35.0天。而順鉑組分別為30.2天和27.2天。在35天時,本品的生長抑制率明顯高于順鉑:KATO-Ⅲ(65%對59%),WIDr(64%對54%)。小鼠和大白鼠口服及腸道給藥的急性毒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本品的口服時ID50值,小鼠為1.95g/kg,大白鼠為>2.00g/kg;腹腔注射時分別為215mg/kg和214mg/kg。醫(yī)學全在.線quanxiangyun.cn采用大白鼠和狗靜注給藥進行為期3個月的亞急性毒性研究表明,本品的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腎毒性和胃腸道毒性。 | |
|
通過大鼠靜注14C標記的本品對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分布和排泄影響的研究顯示,單次靜脈給藥后,血中放射活性呈雙指數(shù)方式下降。雄鼠和雌鼠的初始半衰期分別為0.42h和0.37h;最終半衰期分別為68.67h和64.67h。放射活性非?於鴱V泛地分布在除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外的所有組織中,其中大多數(shù)在胃腸道內(nèi)容物、尿和與清除有關的器官中。一次給藥后0~7天內(nèi),尿和糞中放射活性回收率,雄鼠為(83.0±4.5)%和(11.3±1.0)%;雌鼠為(85.1±2.6)%和(11.3±2.3)%。在一項研究中,給兔、犬大劑量靜脈注射本品(7.5mg/kg),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血漿樣品鉑含量?傘K和超濾鉑血漿濃度按雙指數(shù)方式下降。由本品衍生的超濾鉑含量決定的AUC0-∞。為(7.72±2.74)μg·h/ml;初始半衰期為(0.37±0.20)h,最終半衰期為(2.19±0.93)h;總清除率為(16.83±4.76)ml/(min·kg),穩(wěn)態(tài)分布容積為(1.57±0.30)L/kg。 | |
|
用于小細胞性肺癌和非小細胞性肺癌、胃癌、頭頸部癌、宮頸癌等。 | |
|
|
|
|
|
本品一般為靜脈注射,首次推薦劑量為360mg/m2,1h內(nèi)注射完,每3~4周給藥1次。以后根據(jù)毒性和病人耐受性,劑量可增至400mg/m2或更大。 | |
|
|
一項11期臨床試驗表明,對于未經(jīng)治療的廣泛性小細胞肺癌病人使用本品治療(首次400mg/m2,1h內(nèi)注射完,每3~4周給藥1次,以后根據(jù)毒性可增至440mg/m2。),37例病人中6例部分緩解(占16.2%,95%可信區(qū)間為4.4%~28.0%),緩解時間分別為1.1、1.5、1.7、1.9、3.4和4.6個月,存活時間中位數(shù)為7.4個月。治療期間未觀察到3或4級毒性反應。1~2級毒性反應主要有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腎毒性和肝毒性。另一項Ⅱ期臨床試驗表明,使用本品治療未切除的或已轉(zhuǎn)移的晚期胃腺癌(400mg/m2,1h內(nèi)注射完,每4周給藥1次),35例:病人中6例緩解(占17%,95%可信區(qū)間為8%~33%),其中2例完全緩解,4例部分緩解。緩解時間為1~20個月,中位數(shù)為7.2個月。病人對本品耐受性較好,沒有病人出現(xiàn)3~4級毒性反應。常見毒性反應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氮質(zhì)血癥、惡心、嘔吐。腎毒性不常見。醫(yī)學.全在線quanxiangyun.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