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解離(《本經(jīng)》)、石解。 |
釋名 | 時珍曰:按:東垣李杲云:防己如險健之人,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御敵。其名或取此義。解離,因其紋解也。 |
產(chǎn)地 | 《別錄》曰:防己生漢中川谷。弘景曰:今出宜都、建平。頌曰:今黔中亦有之。但漢中出者,破之紋作車輻解, |
生境 | |
性味 | 辛,平,無毒。《別錄》曰:苦,溫。普曰:神農(nóng):辛;黃帝、岐伯、桐君:苦,無毒;李當之:大寒。權曰:苦,有小毒。 元素曰:大苦、辛,寒。陰也,泄也。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當之曰: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nèi)黃,如桔梗,內(nèi)有黑紋如車輻解者,良。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類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然。他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斅曰:凡使勿用木條,色黃、腥、皮皺、上有丁足子,不堪用。惟要心有花紋黃色者,細銼,以車前草根相對蒸半日,曬干取用。 時珍曰:今人多去皮銼,酒洗曬干用。 |
質(zhì)量鑒定 | 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黑點木強者不佳。 |
主治 | 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本經(jīng)》)。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止泄,散癰腫惡結(jié),諸疥癬蟲瘡(《別錄》)。治濕風,口面?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氣喘嗽(甄權)。治中下濕熱腫,泄腳氣,行十二經(jīng)(元素)。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節(jié)中風,毒風不語,散結(jié)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甄權)。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弘景曰:防己,是療風水要藥。 藏器曰: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 元素曰:去下焦?jié)衲[及痛,并泄膀胱火邪,必用漢防己、草龍膽為君,黃柏、知母、甘草佐之,防己乃太陽本經(jīng)藥也。 |
配伍應用 | 之才曰:殷蘗為之使。 |
配伍禁忌 | 惡細辛。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防己 (《本經(jīng)》中品) 【釋名】解離(《本經(jīng)》)、石解。 時珍曰:按:東垣李杲云:防己如險健之人,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御敵。其名或取此義。解離,因其紋解也。 【集解】《別錄》曰:防己生漢中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當之曰: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nèi)黃,如桔梗,內(nèi)有黑紋如車輻解者,良。 弘景曰: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黑點木強者不佳。服食亦須之。 頌曰:今黔中亦有之。但漢中出者,破之紋作車輻解,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類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然。他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蘇恭言木防己不任用。而古方張仲景治傷寒有增減木防己湯,及防己地黃湯、五物防己湯、黃芪六物等湯。孫思邈治遺尿小便澀,亦有三物木防己湯。 藏器曰:如陶所說,漢、木二防己,即是根苗為名。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木條,色黃、腥、皮皺、上有丁足子,不堪用。惟要心有花紋黃色者,細銼,以車前草根相對蒸半日,曬干取用。 時珍曰:今人多去皮銼,酒洗曬干用。 【氣味】辛,平,無毒!秳e錄》曰:苦,溫。普曰:神農(nóng):辛;黃帝、岐伯、桐君:苦,無毒;李當之:大寒。權曰:苦,有小毒。 元素曰:大苦、辛,寒。陰也,泄也。 之才曰:殷蘗為之使。殺雄黃毒。惡細辛。畏萆薢、女菀、鹵堿。伏硝石。 【主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本經(jīng)》)。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止泄,散癰腫惡結(jié),諸疥癬蟲瘡(《別錄》)。治濕風,口面?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氣喘嗽(甄權)。治中下濕熱腫,泄腳氣,行十二經(jīng)(元素)。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節(jié)中風,毒風不語,散結(jié)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甄權)。 【發(fā)明】弘景曰:防己,是療風水要藥。 藏器曰: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 元素曰:去下焦?jié)衲[及痛,并泄膀胱火邪,必用漢防己、草龍膽為君,黃柏、知母、甘草佐之,防己乃太陽本經(jīng)藥也。 杲曰:本草十劑云: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瀉血中濕熱,通其滯塞,亦能瀉大便,補陰瀉陽,助秋冬、瀉春夏之藥也。比之于人,則險而健者也。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然善用之,亦可敵兇突險。此瞑眩之藥也,故圣人存而不廢。大抵聞其臭則可惡,下咽則令人身心煩亂,飲食減少。至于十二經(jīng)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注腳氣,除膀胱積熱而庇其基本,非此藥不可,真行經(jīng)之仙藥,無可代之者。若夫飲食勞倦,陰虛生內(nèi)熱,元氣谷食已虧,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jīng)氣分,宜滲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此不可用二也。外傷風寒,邪傳肺經(jīng),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jié)駸嵴呓圆豢捎。下焦(jié)駸崃魅胧?jīng),致二陰不通者,然后審而用之。 【附方】舊三,新九。 皮水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防己、黃芪、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每服一兩,水一升,煎半升服,日二服。(張仲景方) 風水惡風,汗出身重,脈浮,防己黃芪湯主之:防己一兩,黃芪一兩二錢半,白術七錢半,炙甘草半兩。銼散。每服五錢,生姜四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良久再服。腹痛加芍藥。(仲景方)風濕相搏,關節(jié)沉痛,微腫惡風:方同上。 小便淋澀:三物木防己湯:用木防己、防風、 葵子各二兩。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shù)十日,醫(y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fā),復與之,不愈,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主之:用木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枝二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水六升,煮二升,分溫再服。(張仲景方) 傷寒喘急:防己、人參等分。為末。桑白湯服二錢,不拘老小。 肺痿喘嗽:漢防己末二錢。漿水一盞,煎七分,細呷。(《儒門事親》) 肺痿咯血多痰者:漢防己、葶藶等分。為末。糯米飲每服一錢。(《古今錄驗》) 鼻衄不止:生防己末,新汲水服二錢,仍以少許搐之。(《圣惠方》) 霍亂吐利:防己、白芷等分。為末。新汲水服二錢。(《圣惠方》) 目睛暴痛:防己酒浸三次,為末。每一服二錢,溫酒下。(《摘玄方》) 解雄黃毒:防己,煎汁服之。(《肘后方》) 實 【主治】脫肛。焙研,煎飲代茶(《肘后》)。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