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味辛平,性生寒熟溫,有毒, |
歸經(jīng) | 入肺脾胃三經(jīng)。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誤微酸,不入藥用。 |
貯藏 | |
炮制 | 須湯淋十遍,姜礬甘草制用。若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
功用 | 下氣止嘔吐,閉郁散表邪,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中其毒者,口噤發(fā)吐,半夏上有陳涎,若洗不凈,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射干,柴胡為使, |
配伍禁忌 | 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忌羊肉、羊血、飴糖、海藻。 |
使用注意 | 煩渴及血證勿用,惟氣證發(fā)渴者不禁。 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誤微酸,不入藥用。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半夏 味辛平,性生寒熟溫,有毒,入肺脾胃三經(jīng)。下氣止嘔吐,閉郁散表邪,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須湯淋十遍,姜礬甘草制用。射干,柴胡為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忌羊肉、羊血、飴糖、海藻。 按: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發(fā)吐,煩渴及血證勿用,惟氣證發(fā)渴者不禁。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誤微酸,不入藥用。若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陳涎,若洗不凈,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