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櫻桃梗
|
漢語拼音 |
ying tao zhi
|
英文名 |
twig of Falsesour cherry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櫻桃的枝條。
|
動植物形態(tài) |
櫻桃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8m。樹皮灰白色,有明顯的皮孔;幼枝無毛或被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7-1.5cm,被疏柔毛,先端有1或2個大腺體;托葉披針形,有羽裂腺齒,早落;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2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邊有尖銳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上面暗綠色,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沿脈或脈間有稀疏柔毛;花兩性,花序傘房狀或近傘形;有花3-6朵,先葉開放;花梗長8-19mm,被疏柔毛;萼筒鐘狀,外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或鈍;花瓣5,白色,卵圓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栽培者可達50枚;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雌蕊1,子房下位。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9-13mm,種子1顆,包圍于黃白色木質(zhì)內(nèi)果皮中;ㄆ3-4月。果期5-6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華東及遼寧、河北、甘肅、陜西、湖北、四川、廣西、山西、河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600m 的山坡向陽處或溝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甘;性溫
|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
功效 |
溫中行氣,止咳,去斑
|
功效分類 |
溫經(jīng)藥
|
主治 |
胃寒脘痛,咳嗽,雀斑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滇南本草》:治寒疼,胃氣疼,九種氣疼。櫻桃梗燒灰,為末,燒酒下。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G.Don[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