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nian gniang ca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石竹科植物薄蒴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有腺柔毛。莖多分枝,具縱條紋。單葉對生;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7cm,寬2-5mm,幾無柄,先端尖或銳尖,表面有柔毛,沿中脈毛較多。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梗細長,密生腺毛;萼片5,線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背面疏生腺毛;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全緣;雄蕊10,花絲基部寬扁;子房卵形,花柱2,短線形。蒴果卵形,比宿存萼片短,薄膜質(zhì),2瓣裂。種子扁腎形,常2-4粒,紅褐色,有疣狀突起;ㄆ6-7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和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4200m的田間、山地草原或林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6-7月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肺;散瘀托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肺藥;散瘀托毒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癰疽疔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epyrodiclis holosteozides(C.A.Mey.)Fenzl ex Fisch.etC.A.Mey[Gouffeia hofosieoidesC.A.Mey.ex Edgew.et Hook.f.;Arenaria holostcoides(C.A.Mey.)Edgew.]
|
科屬分類 |
石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