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辛苦草、過饑草、廣白頭翁、滿天星草、 白頭康、(蟲尋)仔草、疳積草 |
漢語拼音 | sheng se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石竹科植物白鼓釘?shù)娜荨?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莖纖細而硬,被微柔毛或近無毛,二歧分枝,節(jié)稍膨大。單葉對生或片假輪生;無柄;葉片窄線形或針形,少為條狀披針形,較長者約1-2.5cm,扁平或邊緣反卷,上部葉較細小并疏離;托葉透明,干燥膜質,窄披針形,長約為葉的一半成更長;ㄐ蛎芗身斏,聚傘狀,花多數(shù);苞片干燥膜質;萼片5,披針形,白色透明,干膜質,長約2.5-mm;花瓣5,寬卵形,先端鈍,比萼片短;雄蕊5,子房上位,卵形,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短于萼片,熟后3瓣裂。種子扁壓狀卵形。花期夏、秋至春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及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沿?諘缟车丶吧狡虏莸。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秋采集,洗凈扎把,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長15-35cm。莖纖細而堅硬,二歧分枝,被白色小茸毛。葉對生,完整葉片寬線形或針形,可達25mm,有茸毛,托葉長披外形,長約為葉的1/2或更長。 花序密集成頂生聚傘狀;ㄐ,白色。 |
中藥化學成分 | 全草含山茶皂甙元(camelliagenin)A,玉蕊醇 A1(A1-barrigen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1]。還含黃酮類: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2]。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涼 |
歸經 | 膀胱經;胃 |
功效 | 清熱解毒;利濕;化積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利尿藥 |
主治 | 暑濕泄瀉;痢 疾;小便淋痛;腹水;小兒甙積;癰疽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 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泉州本草》:清火毒郁熱,開胸利膈。治中氣郁結,通淋利小便,通乳,消腫毒及一切毒蟲蛇傷。 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治急性菌痢,腸炎,實癥腹水,消化不良。 |
考證 | 出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Polycarpaeae Chrymbos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lycarpaea corymbosa (L.)Lam· [Achyranthes corymbosa L.」 |
科屬分類 | 石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