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翠屏草、象耳朵草、巖金花、紫常綠、鏡面葉、跌打散
|
漢語拼音 |
jing mian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鏡面草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肉質(zhì)粗壯草本,高約20cm(栽培可達(dá)65cm)。全株無毛,節(jié)接很密集,上部密生宿存的鱗片狀托葉,褐色。葉螺旋狀排列;葉柄長(zhǎng)3-14cm;托葉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披針形,長(zhǎng)5-13mm,寬7-10mm,先端短尾狀漸尖,膜質(zhì),半透明,幼時(shí)灰白色,后漸變成深褐色;葉片盾狀,肉質(zhì),寬橢圓形至亞圓形,長(zhǎng)、寬約4-7m,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掌狀脈8-10條,在兩面較明顯;ㄐ,單性,雌雄同株;圓錐花序,雄花序長(zhǎng)約22cm,花簇生于花序軸上,花序梗長(zhǎng)達(dá)11cm,苞片和小苞片線狀披針形;花被管4裂;雄蕊4,雌花被裂片3,不等大,長(zhǎng)6-7mm,舟狀,無退化雄蕊;子房扁橢圓狀卵球形,偏斜,柱頭無柄,畫筆狀。瘦果卵形,稍扁,歪斜,表面有紫紅色細(xì)疣狀突起;ㄆ4-7月,果期7-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貴州亦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濕處的峭壁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瘀消腫藥
|
主治 |
丹毒;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鏡面草始載于《植物名實(shí)圖考》石草類,云:"鏡面草生云南圃中。根莖黑糙,附莖、附根發(fā)葉。葉極似莼,光滑厚脆,故有鏡面之名!对颇现尽蜂浿,可治丹毒。此草性形,大致同虎耳草。"所述及附圖,其原植物與今蕁麻科植物鏡面草一致。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Podophyllum cavaleriei Levl.]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