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紅娘子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紅娘子

  
別名 紅娘蟲、么姑蟲、紅女、紅姑娘、紅蟬
漢語拼音 hong niang zi
英文名 Huechys sanguinea
藥材基原 為蟬科動物黑翅紅娘子、短翅紅娘子、褐翅紅娘子的全體。
動植物形態(tài) 1.黑翅紅娘子,體較大,體長15-25mm,寬5-7mm。頭黑色,復眼褐色,突起,成半球形,單眼3個,淡紅色,基部全被黟以長毛。胸部黑色,中胸背兩側有一個較大的朱紅色斑塊,前翅黑色,翅脈黑褐色;后翅淡褐色,透明,翅脈黑褐色,腹部朱紅色。
2.短翅紅娘子,本種與黑翅紅娘子相似。特征是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朱紅色斑紋,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脈深灰褐色。
3.褐翅紅娘子,形狀與習性與黑翅紅娘子相同,其特點為前翅褐色,后翅淡褐色,半透明。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我國南方各地。 2.分布于云南南部。 3.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
生態(tài)環(huán)境 1.常棲息于草間、低矮的樹叢中運動遲鈍,容易捕捉。 2.成蟲最早于3月上旬出現(xiàn)。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夏、秋季捕捉,曬干或烘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1)黑翅紅娘子,蟲體呈長圓形,尾部較狹,似蟬而形較小,長1.5-2.85cm,寬5-7mm。頭黑,嘴紅。復眼大而突出。頸部棕黑色,兩肩紅色。背部有2對黑棕色有膜質翅,內翅較薄而透明,均有明顯的細紋。胸部棕黑色,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紅色,具8個環(huán)節(jié),尾部尖,質松而輕,部開體內呈淡黃色。氣微臭,味微辛,極毒。
(2)短翅紅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斑紋,朱紅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脈深褐色。
(3)褐翅紅娘子,前翅灰褐色,后翅淡褐色。
中藥化學成分 紅娘子含斑蝥素(Cantharidin)等,又含蠟、脂肪油及紅、黑2種色素。樗雞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揀凈雜質,除去頭、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黃色,取出,篩去米粒即成。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1.配乳香,破血散結力增,可用于瘰疬痰核和血瘀閉經。 2.配水蛭,破血消積,逐瘀止痛,用治蓄血證,閉經,癥瘕,跌打損傷等。
藥性 味苦;辛;性平
歸經 心;肝;膽經
功效 破瘀;散結;玫毒
功效分類 活血藥
主治 血瘀經閉;腰痛;不孕瘰疬;癬瘡;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入丸、散,1-3g。外用:適量,研末作餅敷貼。
用藥禁忌 體弱、無瘀者及孕婦禁服。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邪氣,陰痿
2.《名醫(yī)別錄》:療腰痛,下氣。
3.《本草衍義》:行瘀血、月閉。
4.《本草綱目》:主瘰疬,散目中結翳,療猘犬傷。
5.《藥材資料匯編》:效用與斑蝥同。
6.《山西中藥志》:外用治瘡癬。
7.《本草綱目》:紅娘子,蓋厥陰。
8.經藥,能行血活血!镀諠健分文眶,拔云膏中與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結之義也!侗静輩R言》:紅娘子,通血閉,行瘀血,破胎孕之藥也。陶隱居曰,此藥性味猛厲,為蟲類之最酷者,方藥稀用。
9.《本經逢原》:樗雞,能活血散血。孫一奎治血蠱用抵當丸,以樗雞易水蛭,三服血下脹消,形神自復。與薛新甫治水腫用椒仁丸中芫青不殊。一走血而下瘀,一走氣而破水,皆峻劑也。
考證 出自《本草圖經》。 1.陶弘景:樗雞,形似寒螀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惟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樹似漆而臭,今以此樹上為好,亦如芫青、亭長,必以芫葛上為良矣。 2.《唐本草》:樗雞有二種,以五色具者為雄,良。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用。今出岐州,河內無此物也。 3.《本草衍義》:樗雞,京東西京界尤多。形類蠶蛾,但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紅,五色皆具,腹大,此即樗雞也。 4.《本草綱目》:樗雞,初生頭方而扁,尖喙向下,六足重翼,黑色,及長則能飛,外翼灰黃有斑點,內翅五色相間。其居樹上,布置成行。秋深生子在樗皮上。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1.Huechys Sanguninea 2.Huechys Thoracia 3.Huechys Philanat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 2.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 3.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
科屬分類 蟬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