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水田薺、水芥菜。 |
漢語拼音 | shui tian sui mi ji |
英文名 | Herb of Lyrate Bittercress |
藥材基原 | 為十字花科植物水田碎米薺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水田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無毛。根狀莖通常較短叢生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單一,不分枝,表面有溝棱,通常從根狀 莖上的葉腋或莖下部葉腋生出細長柔軟的匍匐莖。生于匍匐莖上的葉為單葉,互生,心形或圓腎形,長l-3cm,寬5-2mm,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邊緣具波狀圓齒或近于全緣,具葉柄有時有小葉l-2對,小葉無柄,形。磺o生葉無柄,奇數(shù)現(xiàn)狀復葉,有小葉2-7對,項生小葉較大,圓形或印形,長12-2mm,寬7-23mm,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波狀圓齒或近于全緣,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卵形、近圓形或菱狀卵形,基部兩側不對稱?偁罨ㄐ蝽椛,具花10-20余朵,花梗長5-20mm;等片4,卵形至長卵形,長2.5-4.5mm,邊緣膜質(zhì),內(nèi)輪萼片基部呈囊狀;花瓣 4,白色,倒卵形,長約8mm;雄 蕊6, 4長2短,長雄蕊長約6.5mm,短雄蕊長約5.5mm;雌蕊l,子房圓柱形,花柱長約為子房之半,柱頭球形,比花柱寬。長角果條形,長2-3cm,寬約2mm。種子橢圓形,長約1.6mm,寬約1mm.邊緣有顯著的膜質(zhì)寬翅;ㄆ4-6月,果期5-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水田邊、溪邊或淺水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常纏結成團。須根纖細,類白色。根莖短,莖黃綠色,有溝棱;匍匐莖細長,節(jié)處有類白色細根。奇數(shù)羽復葉多皺縮,小葉3-9對,頂端小葉圓形或卵圓 形,長1.2-2.5cm,寬0.7-2.3cm,全緣或有波狀圓齒,側生小葉較小,基部不對稱;匍匐莖上的葉多為單葉,互生,圓腎形,寬0.5-2cm。。總狀花序頂生。長角果長2-3cm,寬約2mm,綠褐色,每室有數(shù)枚種子,1列。種子橢圓形,長約1.6mm,寬約1mm,邊緣有膜質(zhì)寬翅。氣微,味微甘。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平;甘;辛 |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濕;涼血調(diào)經(jīng);明目去翳 |
功效分類 | 清熱涼血藥;明目藥 |
主治 | 腎炎水腫;痢疾;吐血;崩漏;有經(jīng)不調(diào);目赤;云翳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去翳。 2.《廣西植物名錄》: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
考證 | 出自《貴州草藥》。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ardamine lyrata Bunge |
科屬分類 | 十字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