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大黃連刺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大黃連刺

  
別名 土黃連、石妹刺、大黃連、寬葉雞肢黃連、刺黃連雞腳刺、三顆針
漢語拼音 da huang kian ci
英文名
藥材基原 小檗科植物粉葉小檗的根和莖。
動植物形態(tài) 粉葉小檗,常綠小灌木,高2-3m。根粗壯,斷面淺黃色。小權節(jié)處生有堅硬的3分叉刺,長2-3cm。葉4-6片簇生,革質;幾無柄;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2.5-4.5cm,寬1.5-2.2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刺狀齒1-6個,罕近全緣,葉脈不顯至無脈,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白色,被白粉。花10-25朵簇生葉腋;萼片6,下有2個苞片;花黃色,花瓣6,較萼片短;雄蕊6,花藥瓣裂。漿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無花柱,被白粉或藍粉。花期5月,果期8-9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廣西云南、西藏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600-3000m的山野路邊。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全年采根,除去雜質,鮮用或趁鮮切片曬干。干根或莖未開片者,噴淋清水浸透后切片,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根圓柱狀不規(guī)則彎曲,直徑2-6cm,外表皮黃色或黃褐色,具縱皺槽;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層深黃色,木部淡黃色,占直徑的8/10-9/10,具明顯輻射狀射線;氣微,味極苦。莖枝圓柱形,多2叉分枝,直徑1-6mm,長短不一,表面灰綠色,粗枝具明顯縱棱,針刺多3叉,刺長可達3cm;質硬,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橫節(jié)面皮部與木部金黃色,有較密的放射狀紋理,髓部黃白色;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木栓層為7-8列木全細胞,常夏天裂,木栓細胞壁馬足形增厚,外壁較薄。皮層窄,細胞大小不一,多切向延長。維管束外韌型,40-50個,環(huán)列;韌皮部新月形,單個纖維散在,直徑9 μm,壁;束中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部發(fā)達,導管直徑約24μm。射 線平直,1-4列細胞,韌皮射線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髓部較大,約占直徑的1/2。
中藥化學成分 莖含小檗堿(berberine)1.58%,還含掌葉防已堿(palmatine)及微量的藥根堿(jatrorrhizine)。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1)取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上,加2%鹽酸1滴,靜置片刻后鏡檢,可見鹽酸小檗堿針晶簇。 (2)取粉末少許置載玻片上,滴加30%硝酸1-2滴,靜置片刻后鏡檢,可見黃色硝酸小檗堿針晶簇,加熱后結晶消失并顯紅色。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味苦;性寒
歸經 肝;胃;小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功效分類 清熱燥濕藥;瀉火解毒藥
主治 濕熱泄瀉;痢疾黃疸;熱淋;咽喉腫痛;口瘡齦腫;火眼目赤腫痛;痄腮;乳腫;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考證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Radix et Ramulus Berberidis Pruinos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Berberis pruinosa Frnch.
科屬分類 小檗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