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iao ye shi n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小葉石楠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葉石楠,落葉灌木,高1-3m。枝纖細,小枝紅褐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2mm,無毛;葉片草質,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鞭菱狀卵形長4-8cm,寬1-3.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具腺尖銳鋸齒,上面初有毛,后脫落,下面無毛。花兩性;有花2-9朵,成傘花序,生于側權頂端,無總花梗;花梗長1-2.5cm,無毛,有疣點;花白色,直徑5-15mm;萼筒杯狀,無毛;萼片5,卵形,外面無毛,內(nèi)面疏生柔毛;花瓣5,白色,圓形。梨果橢圓形或卵形,直徑5-7mm,橘紅色或紫色,無毛,有直立宿存萼片,內(nèi)含2-3卵形種子;ㄆ4-5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000m以下低山丘陵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活血止痛藥 |
主治 | 黃疸;乳癰;牙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hotinia parvifolia(Pritz.)Schneid.[Pourthiaea parvifolia Pritz.]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