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老班藥(瑤族經典用藥)
|
二級分類 | 七十二風
|
分類 | |
年份 | cui mbungv buerng
|
別名 | |
來源 | ?浦参镅驠icus pumila L.的全株。
|
形態(tài)特征 | 攀援或匍匐灌木,幼枝有不定根,以之攀援墻壁或樹上。單葉互生,二型,在不生花序托的枝上者較小而薄,心狀卵形,長約2.5厘米,基部不對稱;在生花序托的枝上者較大而近革質,卵狀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3厘米,頂端鈍,基部微心形,邊全緣,基出3脈,下面網脈凸起成蜂窩狀。隱頭花序托具短梗,單生于葉腋,梨形或倒卵形,長約5厘米,直徑2.5~4厘米,頂部截平,略具臍狀凸起,成熟時綠帶淡黃色;加3枚苞片;雄花和癭花同生一花序托中,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中。花期5~6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村邊,攀于殘墻破壁或樹上、或曠野石壁上。產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花序托秋季采,切開曬干備用。根、莖、葉全年可采,切段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清熱解毒,固精壯陽,利濕通乳,活血消腫,通經行血。
|
傳統(tǒng)應用 | |
用法用量 | |
方例 | 1.風濕關節(jié)痛、腰痛 追骨風(薛荔)根30克,龍骨風(樹蕨)15克,九節(jié)風(接骨金粟蘭)15克,黑九牛(威靈仙)12克,紫九牛(翼核果)15克,水煎服或單用追骨風(薜荔)60克,水酒各半煎煮取汁沖紅糖服。
2.病后虛弱、小兒虛弱 追骨風(薛荔)莖60~90克,配豬肉水煎服或配雞蛋、肉蒸服。
3.淋濁 追骨風(薛荔)莖30克,桿中(白茅根)15克,八套咪(木賊)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4.尿路結石 追骨風(薛荔)莖30克,七亮(野漆樹)根15克,參亮(杉樹)二層皮30克,茶敬(玉葉金花)30克,溫羅敵(大蘆)根30克,石古咪(淡竹葉)15克,八套咪(木賊)30克,紅弱亮(對葉榕)、凡林樓(三棱草)、上山虎(海金子)、下山虎(白珠樹)、元林亮(闊葉十大功勞)、元培亮(廣西黃柏)皮、大腸風(光軸苧葉蒟)、五爪風(粗葉榕)各15克,水煎服。
5.嬰兒濕疹 追骨風(薛荔)鮮葉60克,元林咪(黃連)9克,共搗爛,調洗米水取汁內服,每次1~2匙,同時取汁外搽。
|
化學成分 | |
藥理 |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Yarosh E A,et al.Khim Prir Soedin,1973,(2):269. [2]姚天榮等:《藥學學報》,1965,12(9):577。 |
藥理參考文獻 |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