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結(jié)要表
|
年份 | jiaih ngiuv biouv
|
別名 | 枳椇子、雞距子、萬壽果
|
來源 | 鼠李科植物枳椇 Hovenia acerba Lindl.的根、莖、果序軸、果實。
|
形態(tài)特征 | 落葉大喬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有明顯的白色皮孔。單葉互生,寬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心形,長8~17厘米,寬6~12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有整齊淺而鈍的細(xì)鋸齒。花白色,花萼、花瓣、雄蕊均5;二歧式聚傘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熟時黃褐色或棕褐色;果序軸膨大,肉質(zhì),扭曲,味甜可食;ㄆ5~7月,果期8~10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曠地、山坡林緣或疏林中,常栽培于村舍邊、路旁。產(chǎn)于廣西南寧、上林、樂業(yè)、河池、環(huán)江、羅城、臨桂、平南、藤縣、蒼梧、金秀等縣市;分布于甘肅、陜西、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樹皮全年可采,果實秋季采。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果實,清熱利尿,止咳,解酒毒。樹皮,活血祛瘀,舒筋活絡(luò),解毒。果序軸,健脾補血。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莖皮,治風(fēng)濕痹痛、產(chǎn)后胎盤不下。果實,治熱病煩渴、呃逆、酒醉嘔吐、二便不通。果序軸,治消化不良、排腸肌痙攣、補血。
|
用法用量 | 15~120克,水煎服。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1.中樞抑制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枳椇子皂甙30mg/kg,能顯著減少自發(fā)活動,并延長環(huán)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大鼠腹腔注射30mg/kg,能特異性地抑制條件反射,顯示有一定的鎮(zhèn)靜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較大劑量(400mg/kg以上)時,對電刺激及戊四唑或士的寧所致的驚厥均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1]。 2.降壓作用 小鼠靜脈注射枳椇子皂甙3mg/kg~10mg/kg,均有短暫的降壓作用[1]。 3.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 枳椇子勻漿液給雄性小鼠以6g/kg、9g/kg灌胃給藥14d,以疏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測定血清及肝、腎、腦組織中丙二醛(MDA)含量,表明能顯著降低血清和組織中MAD含量并呈量效依賴關(guān)系;以鄰苯三酚自氧化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明能顯著增加小鼠肝、腦組織中的SOD含量[2]。 4.其他作用 枳椇子勻漿液6g/kg灌胃給藥7d能增強小鼠耐寒(-20℃)功能和耐熱(50℃)功能,并能延長小鼠游泳時間。表明枳椇子能顯著增加小鼠綜合體能和抗御不良刺激的能力[2]。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1]Park M K,et al.C A,1990,113(19):169021v. [2]Kawai K,et al.Phytochemistry,1974,13,2829. [3]Narumi Y.C A,1963,30:83897. [4]高橋幸太郎:《藥學(xué)雜志》(日),1959,79:500。 [5]Ouchi K.C A,1950,44:9014C. [6]Takai M,et al.Phytochemistry,1973,12(12):2985. [7]Takahashi K.C A,1959,53(18):17175h. |
藥理參考文獻 | [1]Hiroshi Saito,et al.《生藥學(xué)雜志》(日),1979,33(2):103(《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1980,1(1):45)。
[2]王艷林等:《中草藥》,1994,25(6):306。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