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仆巴
|
漢語拼音 | BANCHISHANCHUN
|
拉丁名 | Perdix daurica przewalskii Sushkin.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雉科動物斑翅山鶉的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頭頂、枕和后頸暗沙褐色;眼下有一白斑,斑下緣黑色。背部沙褐色,各羽雜有栗色細斑,近羽端處有一形寬的栗色橫斑。翼上內(nèi)側(cè)覆羽和飛羽的底色與背部略同,具栗色塊斑和明顯的白色羽干紋;外側(cè)覆羽和飛羽暗褐色,雜有縱斑。額部、眼上紋、頰、喉及上胸靠后部分淺棕色,喉部中央較淺,兩側(cè)羽毛延長成鬚狀;上胸前部灰色。自腹部以次棕白色,腹部中央具馬蹄狀黑色斑塊,而雌鳥無。中央尾羽棕褐色,密布黃褐色波狀斑,外側(cè)尾羽大多為栗色。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甘肅、華北等省區(qū)(地方性留鳥)。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棲居于山坡草原,冬季遷至山麓田野。通常不鳴叫,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嫩芽為主要食物,亦食昆蟲、農(nóng)作物。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捕捉后除去內(nèi)臟、羽毛,洗凈,取肉,鮮用或晾干,搗細。
|
藥用部位 | 以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溫、重、膩。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有生精、滋補壯陽、斂傷生肌之功。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腎寒、遺精、陽痿、腰腿痛,促進傷口愈合。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斑翅山鶉肉能增強體力,身體輕快靈活,益精。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