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系統(tǒng)解剖學 | 授課題目(章節(jié)或主題) | 頭頸肢肌、軀干肌實驗 |
授課教師 | 羅媚 | 所屬二級學院 | 基礎學院 | 所屬教研室 | 解剖學教研室 | 職稱 | 助教 |
授課時間 | 2008年03月15日第4周星期三 第6-8節(jié)第1次課 | 授課時數(shù) | 3學時 |
授課班級 | 臨床 專業(yè)(本科√ ?啤) 2007級 10 班 |
教學課型 | 理論課□ 實驗課√ 習題課□ 討論課□ 實習(踐)課□ 其它□ |
教材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 柏樹令主編《系統(tǒng)解剖學》.第6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
教學目標與要求: 掌握頭頸肌、軀干肌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 |
主要知識點、重點與難點: 一、了解面肌的組成、分布特點。掌握咀嚼肌的組成,咬肌、顳肌的起止、作用。 二、了解頸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組成和作用。掌握胸鎖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起止、作用。掌握斜角肌間隙的圍成及通過結構。 三、軀干肌 (一)、背肌 1.了解背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組成、作用。 2.掌握斜方肌、背闊肌的起止、作用。掌握豎脊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及層次。 (二)、胸肌 1.掌握胸肌的組成;胸大肌的起止、作用。 2.掌握肋間肌的名稱、位置和作用。 (三)、膈:掌握膈的位置、形態(tài)、作用、三個裂孔的位置及通過的主要結構。了解膈薄弱區(qū)的位置及臨床意義。 (四)、腹肌 1.掌握腹肌的組成;腹肌外側群的位置、層次、肌纖維方向、形成結構及作用。 2.掌握腹直肌鞘的構成和特點。 |
教學方法(請打√選擇): 講授法√ 討論法√ 演示法√ 自學輔導法√ 練習法(習題或操作) 讀書指導法□ PBL(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案例法□ 其他□ |
教學媒體(請打√選擇): 教材√ 板書√ 實物√ 標本√ 掛圖√ 模型√ 投影√ 幻燈□√ 錄像□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 |
教學過程設計(包括講授內容、講授方法、時間分配、媒體選用、板書設計等): 一、內容與時間分配: 1.實驗前理論講授:1學時 頭面。5分鐘 頸肌:10分鐘 軀干。25分鐘 2.實驗觀察學習標本:1.5學時 3.示教與總結:0.5學時 二、理論講授采用幻燈投影與板圖、板書相結合,幻燈選圖片用精美圖片以展示各主要肌肉的起止,幻燈文字概括總結講授的要點(起止、作用)。 三、肌肉的作用注重采用與運動自身的關節(jié)來體驗及理解。 |
提問、課堂討論等師生互動的設計: 授課過程中的啟發(fā)式引導性提問:肌肉與關節(jié)的位置關系與肌肉對關節(jié)的作用有什么關系? |
教學小結、復習思考及作業(yè)題布置: 1.教學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了頭頸肌和軀干肌主要肌肉的起止及作用。肌肉的學習注意歸類歸群學習,如舌骨上、下群肌肉。還要注意其與關節(jié)的位置關系來理解作用。 2.復習思考題:1)胸大肌與背闊肌的起止和作用有什么異同? 2)試述胸鎖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 |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點(加強基礎與臨床聯(lián)系、外語運用、啟發(fā)學生思維、指導學生自學、介紹學科新進展等方面):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是:肌肉的運動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來幫助其理解,如跨關節(jié)前后面的肌肉對關節(jié)的運動起到相反的作用。 |
參考資料(包括輔助教材、參考書、文獻等): 招生簡章1.《人體解剖學實驗指導》,教研室自編 2.Atlas of Human Anatomy,Third Edition,Frank H.Netter,M.D. 3.《外科學》第6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梁力建主編 |
教研室 意 見 | 教研室主任簽章: 年 月 日 |
教學后記(即教學實施情況總結分析,在課程結束后填寫) 肌肉各論的學習要注重結合復習肌肉學總論,同時結合自身肌肉運動自身關節(jié)能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