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療
化療是白血病治療的重要手段。急性白血病治療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誘導緩解和緩解后治療(鞏固強化和維持治療)。
誘導緩解階段是選擇數(shù)種作用機理不同藥物聯(lián)合組成方案,劑量以達到使骨髓輕度抑制為度。爭取用藥1-2個療程達到完全緩解,即需殺滅2-3個數(shù)量級白血病細胞使骨髓中白血病細胞減少至5%以下,造血功能恢復。但此時患者體內(nèi)仍殘存109-10個白血病細胞,疾病并未痊愈,治療則進入第2階段即緩解后治療,緩解后治療一般于第一次取得完全緩解之后兩周開始,化療方案除誘導緩解時使用的原方案外,另選擇4個新方案,其中包括兩個大劑量強化方案穿插于其中,共進行6個療程的鞏固強化治療,各方案宜輪換交替,每個療程間隔2-3周。以后選用若干個不同之化療方案,序貫治療每月一次,持續(xù)3年,第4年改為每2月1次,第5年改為每3月1次,5年后停止治療。
常用之化療方案見表5-3-8。
表5-3-8 常用之急性白血病化療方案
方案名稱 | 劑量及用法 | |
急淋方案 | ||
1.VDCP | 長春新鹼(VCR)1.5mg/m2Ⅳ,第1,2,3 | 28天為1療程 |
柔紅霉素(DNR)30-40mg/m2Ⅳ,第1-3天和第15-17天 | ||
環(huán)磷酰胺(CTX)600-800 mg/m2Ⅳ,第1和15天 | ||
強的松(Pred)40-60mg/m2口服,第1-28天 | ||
2.VDPA | 長春新鹼 1.5 mg/m2Ⅳ,第1,8,15,21天 |
28天為1療程 |
柔紅霉素 30-40mg/m2Ⅳ,第1-3和第15-17天 | ||
強的松 40-60mg/m2口服 1―28天 | ||
門冬酰胺酶6000u/m2Ⅳ,第19-28天 | ||
3.D-2V-P | 長春新鹼 1.5 mg/m2Ⅳ,第1,8,15,21天 |
28天為1療程 |
柔紅霉素 30-40mg/m2Ⅳ,第1-3和第15-17天 | ||
足葉乙甙(VP16)75mg/m2Ⅳ,第8-10和第21-23天 | ||
強的松 40-60mg/m2口服 1―28天 | ||
4.EA | VP16 75mg/m2Ⅳ,第1-7天 |
7天為1療程 |
阿糖胞苷(Ara-C)100-150mg/m2Ⅳ,第1-7天 | ||
5.HD-MTX | 甲氨喋呤(MTX)1-1.5g/m2靜滴24h,停藥后12h以四氫葉酸鈣解救,6-9mg/m2Q6h,共8次 | |
急非淋方案 | ||
1.DA | DNR 30-40mg/m2Ⅳ,第1,2,3天 | 7天為1療程 |
Ara-C 100-150 mg/m2Ⅳ,第1-7天 | ||
2.HA | 三尖杉酯鹼 3-4mg/m2Ⅳ,第1-7天 | 7天為1療程 |
阿糖胞苷 100-150mg/m2Ⅳ,第1-7天 | ||
3.DAE | 柔紅霉素 30-60mg/m2Ⅳ,第1-3天 |
7天為1療程 |
Ara-C 100-150 mg/m2Ⅳ,第1-7天 | ||
VP16 75 mg/m2Ⅳ,第5-7天 | ||
4.MA | 米托蒽醌 5 mg/m2Ⅳ,第1-3天 | 7天為1療程7 |
Ara-C 100-150 mg/m2Ⅳ,第1-7天 | ||
5.D H-A | DNR 30-40 mg/m2Ⅳ,第1-3天 | 3天為1療程 |
Ara-C 1.0g/m2Ⅳ,Q12h1~3天 | ||
6.H H-A | 三類杉酯鹼 3-4mg/m2Ⅳ,第1-7天 | 7天為1療程 |
Ara-C 1.0g/m2Ⅳ,Q12h1~3天 |
三、誘導分化治療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細胞分化成熟障礙,未成熟造血細胞異常堆積的疾病。體外研究表明,其些化學物質(zhì)或小劑量化療藥物有誘導白細胞從原始階段向成熟階段分化,從而使白血病緩解,如維甲酸、咐醇脂(TPA)、殺魚菌素、二甲基亞砜、丁酸、放線菌素D、6-巰基嘌呤、阿糖胞苷、三尖杉酯鹼、阿克拉霉素、柔紅霉素等。其中以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較為成功,其優(yōu)點為無骨髓抑制,不誘發(fā)DIC,80-100mg/日,分2-3次口服。
四、骨髓移植(BMT)
BMT是從7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療法,有可能成為根治白血病的方法之一。同種異體BMT需要有HLA相合的供髓者,一般由同胞供髓;颊呓(jīng)抗白血病治療緩解后,再以大劑量化療及全身放療(TBI)徹底肅清體內(nèi)殘存之白血病細胞,然后用HLA相合的正常骨髓移植來重建其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約有60%病人獲得長期緩解或治愈。
自體骨髓移植(ABMT)指對化療緩解的患者,再經(jīng)過數(shù)個療程的鞏固治療,使宿主體內(nèi)白血病細胞減少到最低水平,然后收集患者自身骨髓,冷冰保存,與同種異體BMT一樣,給患者以大劑量化療和TBI,徹底消滅體內(nèi)殘存白血病細胞,然后移植其預先凍存的自己骨髓。如能事先對這部分骨髓進行凈化處理,去掉其中的白血病細胞,則療效可提高,白血病復發(fā)率可降低。
五、免疫治療
早期應用卡介苗,麻疹疫苗,短小棒狀桿菌及白血病瘤苗等。多作為維持緩解治療,大多數(shù)資料表明,免疫治療在維持治療中的療效不能肯定。晚近由于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免疫治療有其新內(nèi)容及其發(fā)展前景。目前已有幾種技術(shù)開始臨床試用如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LAK細胞、單克隆抗體及其聯(lián)物等。
六、造血因子
具有促進造血細胞增殖的作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單集落刺激因子(GM-CSF)與化療同時應用或化療后應用,可以減輕化療所致粒細胞缺乏,縮短粒細胞恢復時間,提高病人對化療的耐受性。其劑量rhG/GM-CSF5-15ug/kg/d。
七、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血病的防治
對診斷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血病的病人,需進行藥物鞘內(nèi)注射治療或腦一脊髓放療。氨甲喋呤10mg/m2+氟米松2mg或阿糖胞苷15-20mg/m2+氟米松2mg,或三尖杉酯鹼0.5~1.0mg/m2+氟米松2mg,鞘內(nèi)注射每周3次,直至癥狀消失及腦脊液正常;腦脊液放療24Gy/4周。如診斷時腦脊液正常者,待白血病完全緩解后再進行預防性鞘內(nèi)注射,每周2次共4次(藥物及劑量同上)。如系急淋或M4、M5則以后每4-6周注射1次共2年。
預后
未作特殊治療的急性白血病,中數(shù)生存期為3.3月,近年來由于治療的進步,預后大為改觀。兒童急淋完全緩解率達97-100%,5年無病生存率為50-75%,成人急淋完全緩解率80%左右,5年無病生存率為50%。急非淋完全緩解率為70-85%,5年無病生存率為35-50%,部分患者獲得治愈。然而對白血病預后的估計十分困難,一般影響預后因素主要為白血病的生物學特性的差別,如細胞類型、細胞數(shù)量、細胞遺傳學及免疫學的不同。其次與患者的年齡、體質(zhì)狀況等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