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ㄋ)篩檢效果的評價
1.新發(fā)現的病例(或有缺陷人)數 一項篩檢試驗應當能從人群中發(fā)現一些過去未識別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發(fā)現率愈高說明這項篩檢效果愈好。此時還應考慮此種疾。ɑ蛉毕)的患病率高低,距上次同樣篩檢時間間隔長短等影響因素。
2.對疾病結局的影響 一項篩檢試驗應當能導致改善疾病預后,降低發(fā)病率,死亡率、合并癥發(fā)生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愈大,效果愈好。理想的方法是比較由篩檢發(fā)現的病人及因癥狀而來就醫(yī)的兩組人。但因為參加與未參加篩檢的兩組人可能存在的差別,所以評價篩檢效果最好用隨機對照試驗。在紐約用隨機對照試驗觀察了約6萬名40~64歲的投保險的婦女達23年,比較經過篩檢(乳腺攝影,mammography)的婦女與未經篩檢的婦女,隨訪5年時,經篩檢組乳腺癌死亡率比未經篩檢組低38.1%,10年時低28.6%,18年時低22.7%(Shapiro,1989)。
3.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進行一項篩檢試驗是很費人力、物力、財力的。所以篩檢的效果應當從成本效益方面進行分析。篩檢試驗的成本指的是篩檢試驗所花費的全部費用,而效益則為通過篩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經過篩檢早期發(fā)現病人,節(jié)省的醫(yī)療費用等能用貨幣計算的效益)及社會效益(指的是提高生活質量和衛(wèi)生服務質量等,給社會、社會活動、人群的精神和健康所帶來的好處),在患病率很低的情況尤應進行此種分析。如絲蟲病患病率高時,對人群末梢血篩檢,一次可以發(fā)現大量微絲蚴血癥者,加以治療,效果相當可觀。而在一地區(qū)多次篩檢、普治后,微絲蚴血癥率已很低,微絲蚴數目也極低時,再用引法篩檢,發(fā)現1例陽性要比患病率高時多用若干倍成本。此時應當重新考慮用什么方法篩檢。篩檢血片以查瘧疾病人及瘧原蟲攜帶者,也有類似情況。
(五)篩檢中的偏倚
篩檢試驗既是一種試驗,它同樣可以有選擇性偏倚、衡量偏倚、混雜偏倚。這些偏倚在第七章偏倚節(jié)加以敘述,可以參閱。
在篩檢試驗中可能出現的特殊偏倚如下:
1.領先時間偏倚(lead time bias)由于篩檢試驗提前發(fā)現了那些尚未發(fā)展到明顯疾病而來主動就醫(yī)的病人,如果忽略這一點,在比較篩檢查出的病人及來醫(yī)院就診病人的存活期、病死率、治愈率等等,就可能因為領先時間偏倚而使結果偏離真實情況。
2.病程長短引起的偏倚 病程短的疾病被篩檢出的可能性低于病程長的病。在評價篩檢時應考慮病程長短可能帶來的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