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公告列表     本站測試中,內容每天更新!歡迎常來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網站首頁 |醫(yī)學考研 |考研院校 |醫(yī)藥考試 |醫(yī)學圖譜 |在線動畫 |
 |視頻下載 |醫(yī)學課件 |醫(yī)學E書 |醫(yī)學軟件 |醫(yī)學商城 |醫(yī)學新知 |
 |醫(yī)學英語 |醫(yī)學論壇 |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聯系站長
加載中...
加載中...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醫(yī)學考研 >> 西醫(yī)專欄 >> 西醫(yī)復習 >> 文章正文
  內科"心電圖"相關知識點復習小結           ★★★ 【字體:
內科"心電圖"相關知識點復習小結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醫(yī)學全在線 更新時間:2006-6-2

 

心 電 圖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一節(jié) 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
1.心電圖產生原理
• 靜息狀態(tài) 外正內負
• 除極(depolarization)狀態(tài) 外負內正 電源前 電穴后 電極對向電源--向上波形
• 復極(repolarization) 電源后 電穴前 電極對向電源--向下波形
• 復極方向與除極方向相反 心外膜向心內膜
• 心電向量(vector) 具有強度和方向性的電位幅度
– 與心肌細胞數量呈正比
– 與探查電極位置和心肌細胞距離呈反比
– 與探查電極的方位和心肌除極的方向夾角呈反比
• 心電綜合向量原則

2.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
• P波:心房的除極過程
• P-R段(P-Q段):心房復極過程及房室結、希氏束、束支的電活動
• P-R間期:自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
•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極
• ST段和T波:心室緩慢和快速復極
• Q-T間期:心室開始除極至心室復極完畢
3.心電圖導聯體系
• 肢體導聯(limb lead)
– Einthoven三角
– 標準導聯--雙極肢體導聯 I II III
–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aVL aVR aVF
– 額面六軸系統
• 胸導聯(Chest lead)
– 單極導聯V1-V6
– 肢體導聯三個電極各串一5kW電阻,將三者連接起來,構成無干電極,為負極


第二節(jié) 心電圖的測量和正常數據
1.心電圖測量
• 走紙速度25mm/s時,縱線1mm=0.04s
標準電壓1mV=10mm時,橫線1mm=0.1mV
• 心率的測量:60/R-R或P-P間期的秒數
• 各波段振幅的測量:QRS波起始前的水平線上緣到波頂,下緣到波底
• 各波段時間的測量
– 12導同步心電圖
• P波、QRS波、Q-T間期從最早起點至最晚終點
• P-R間期從最早P起點至最早QRS起點
– 單導心電圖
• P波、QRS波:最寬的P波、QRS波
• P-R間期:最寬大P波且有Q波
• Q-T間期最長
– 測量各波時間應自波形起點的內緣測至波形終點的內緣
• 平均心電軸:
– 概念:平均QRS電軸,是心室除極過程中全部瞬間向量的綜合,說明心室在除極過程的總時間內的平均電勢方向和強度,是額面電軸
– 測定方法:I、III;目測;代數和
– 臨床意義
• - 30° ~ +90° 正常范圍
• +90° ~+180° 右偏 右心室肥大 左后分支阻滯
• - 30° ~ - 90° 左偏 左心室肥大 左前分支阻滯
• - 90° ~- 180° 極度右偏
• 心臟循長軸轉位
– 心尖®心底
– 順鐘向轉位 右心室肥大
– 逆鐘向轉位 左心室肥大
2.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和正常值
• P波 心房除極的電位變化
– 形態(tài):圓形 偶有切跡
• 綜合向量:左、前、下
• I、II、AVF、V4-V6向上;AVR向下
– 時間:< 0.12S
– 振幅:肢導 < 0.25mV;胸導 < 0.2mV
• P-R間期 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
– 正常范圍:0.12~0.20s
– 心動過速時縮短,心動過緩時延長 £ 0.22s
• QRS波群 心室肌除極的電位變化
– 時間:0.06 ~0.11s
– 波形和振幅
• V3 R/S=1
• V1< 1mV
• V5、V6 < 2.5mV
• AVR < 0.5mV
• AVL < 1.2mV
• AVF < 2.0mV
• I、II、III主波向上
• 肢體導聯<0.5mV或胸前導聯<0.8mV為低電壓
• Q波:振幅<同導聯1/4R,時間<0.04S
• J點:自QRS波群的終末與ST段起始之交點
• ST段:自QRS波群終點與T波起點間的線段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
– 下移<0.05mV;抬高 V1、V2 <0.3mV;V3 <0.5mV
• T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位變化
– 方向:與主波一致 ;振幅:> 同導聯R波的1/10
• Q-T間期:從QRS波的起點至T波終點,代表心室肌除極和復極全過程所需的時間
– 正常范圍:0.32-0.44s
– 校正Q-Tc= Q-T/ R-R
• U波:T波后0.02~0.04s的振幅很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繼電位

第三節(jié) 心房、心室肥大
1.心房肥大
• 右房肥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 P波高尖,振幅³0.25mV,II、III、AVF顯著又稱“肺性P波”
• 左房肥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
– P波增寬³0.12s,I、II、R、L;
– 呈雙峰,兩峰間距³0.04s,又稱“二尖瓣型P波”
– P波終末電勢(Ptf):V1負向P波時間乘以負向波振幅£0.04mm.s
• 雙心房肥大:P波增寬³0.12s,振幅³0.25mV
2.心室肥大
• 左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Rv5/v6 >2.5mV
– Rv5+Sv1>4.0mV(男) >3.5mV(女)
– RI >1.5mV, RaVL >1.2mV, RaVF >2.0mV
– RI+SIII>2.5mV
– 額面電軸左偏
– QRS時間0.10~0.11s
– 左室肥大勞損:QRS波群增高伴ST-T改變

• 右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 V1 R/S ³1,V5 R/S£1, 重度肥厚V1呈qR型
– Rv1+Sv5>1.05mV
– 電軸右偏
– ST-T改變
• 雙側心室肥大(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正;蛞粋确蚀蟊憩F

第四節(jié) 心肌缺血與ST-T改變
1.心肌缺血的心電圖類型
• 缺血型心電圖改變
– 由心外膜→心內膜
– 心內膜下心肌缺血 T波高尖
–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
• 損傷型心電圖改變
– ST-T:從正常心肌→損傷心肌
– 心內膜下ST段壓低
– 心外膜下ST段抬高

– 機制:
輕度缺血:鉀離子進入細胞®過度極化®損傷電流®缺血導聯ST壓低
嚴重缺血:鉀離子溢出細胞®極化不足®損傷電流®缺血導聯ST抬高圖6-5
• 臨床意義
– ST壓低/T波倒置:典型心絞痛/慢性冠不全
– ST抬高/T波高尖:變異型心絞痛/心肌梗死
– 其它:心肌病 心包炎 藥物 繼發(fā)改變
第五節(jié)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1.基本圖形及機制
• 缺血型改變 (T波)
– 心肌復極時間延長
– 3位相延長
– QT延長
• 升支與降支對稱
• 頂端呈尖聳的箭頭狀
• 由直立變倒置

損傷電流學說
• Prinzmetal 測得損傷區(qū)細胞膜4時相極化程度低
• 正常心肌電流流向損傷心肌--舒張期損傷電流
• 向量方向與損傷電流方向相反
• 背離探查電極
• 心內膜下ST段壓低
• 心外膜下ST段抬高

除極波受阻學說
• 正常心肌除極后呈負電位
• 損傷心肌不除極呈正電位
• 產生電位差
• ST向量由正常心肌指向損傷心肌
• 面向損傷區(qū)的導聯出現ST段抬高
• 損傷型改變(ST段)
– 超急性ST段抬高
– 損傷期單向曲線
– 機制 損傷電流學說 除極受阻學說
• 壞死型改變
– 異常Q波 寬度0.04,深度1/4R
– Q波鏡面相
– 正常q波消失
– QRS波正常順序的改變
– 機制 壞死組織不產生心電向量,正常組織照常除極,產生與梗塞部位相反的綜合向量

2.心肌梗死的圖形演變及分期
• 早期(超急性期) 數小時
– 急性損傷性傳導阻滯:QRS高/寬
– ST斜型抬高(下壁),T波高聳
• 急性期 數小時--數周
– QS/QR波
– ST段單向曲線,T波倒置加深
• 亞急性期 數周--數月
– ST段恢復至基線,T波變淺
• 陳舊期(愈合期) 3-6月后
– QS ST-T恒定,可出現r/R
3.心肌梗死的定位診斷
• 前間壁: V1、V2
• 前 壁: V3、V4
• 前側壁: V5、V6、aVL
• 廣泛前壁:V1--V6
• 高側壁: I、aVL
• 下 壁: II、III、aVL
• 正后壁: V7、V8、V9
• 右 室: V3R、V4R、V5R
4.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圖形改變
• 非Q波心肌梗死
– 心內膜下心肌梗死
– 局灶心肌梗死
5.鑒別診斷
• ST段抬高:早期復極綜合征、急性心包炎、變異型心絞痛、Brugada綜合征
• V1、V2:心臟轉位、左室肥厚、LBBB、高度肺氣腫,qRs/qrS波多為陳舊前間壁心肌梗死
• I、aVL、V5、V6:心肌病、正常心電圖
• II、III、aVF:心臟橫位、預激綜合征

第六節(jié) 心律失常(arrhythmia)
1.概述 竇性心律失常
起源異常 被動性:逸搏與逸搏心律(房性、室性、房室交界)
異位心律 期前收縮 (房性、室性、房室交界)
主動性 心動過速(房性、室性、房室交界)
撲動與顫動(心房、心室)
生理性傳導障礙:干擾與脫節(jié)(包括心臟的各個部分)
心律失常 竇房阻滯
房內阻滯
傳導異常 病理性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
室內阻滯
意外傳導
傳導途徑異常:預激綜合征
2.心律失常心肌電生理
• 自律性:心肌在不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能自動地、規(guī)律地產生興奮及發(fā)放沖動的特性。
– 靜息狀態(tài)下,4位相自動緩慢除
– 心房肌、心室肌無起搏功能
– 竇房結、冠狀竇區(qū)、心房傳導組織、房室交界區(qū)、希氏束、束支、蒲肯野纖維
– 竇房結60--100次/分
– 房室交界區(qū)40--60次/分
– 希氏束以下25--40次/分
• 興奮性:心肌細胞對受到的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能力
– 絕對不應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200ms; 任何刺激不能引起反應。
其后10ms強刺激科引起局部興奮產生新的不應期,但不能擴布稱有效不應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 相對不應期:50~100ms動作電位-60~-80mV,除極速度振幅低,傳導慢,不應期短
– 總不應期:250~400ms;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
– 易損期:心電圖T波頂峰前約30ms處;R on T
– 超常期:動作電位-80~-90mV,低于閾值的刺激也激發(fā)動作電位的產生
• 傳導性:心肌激動能自動向周圍擴布;蒲肯野纖維及束支傳導速度400mm/s;房室結20~200mm/s
– 影響因素:動作電位幅度和0相除極速度
• 收縮性

第六節(jié)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s)
1.心律失常概述
– 沖動形成異常
• )有正常自律性:竇結、結間束、冠狀竇口附近、房室結遠端、希)氏束-蒲肯野系統→植)物神經系統興奮性改變或內在病變。
• )無自律性心肌細胞:心房和心室肌細胞由于缺血、藥物等→異常自律性。
– 心臟傳導系統的解剖
– .竇房結(Sinus node):位于右心房與上腔靜脈交接處,.主要由P細胞(起搏細胞)、過渡細胞、心房肌細胞組成。
– .結間束:
– (1)前結間束:發(fā)自竇房結前方分為兩束,一束到左心房,一束進入房間隔。
– (2)中結間束:起自竇房結后部到房間隔后上部。
– (3)后結間束:起自竇房結后部到房室結
– (James´fiber-預激綜合征)
– .房室結
2.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機制
(1)沖動形成異常
• )有正常自律性:竇結、結間束、冠狀竇口附近、房室結遠端、希)氏束-蒲肯野系統→植)物神經系統興奮性改變或內在病變。
• )無自律性心肌細胞:心房和心室肌細胞由于缺血、 藥物等→異常自律性。
(2).觸發(fā)活動:指局部出現兒茶酚胺濃度增高、低血鉀、高血鈣與洋地黃中毒時,心房、心室與希氏束-蒲肯野組織在動作電位后產生除極活動,被稱為后除極。若后除極的振幅增高并抵達閾電位便可引發(fā)觸發(fā)活動。
(3)沖動傳導異常
傳導速度延緩—與細胞的膜反應性有關。
動作電位[0]相的振幅。
dv/dt值(除極速度)
遞減傳導—膜電位有關
膜的靜止電位在-90mv傳導最快
膜的靜止電位在-55mv傳導阻滯
膜的靜止電位在-65mv —-70mv可傳但速度慢動作電位[0]相的振幅及dv/dt逐漸減少→發(fā)生傳導阻滯→遞減傳導。
單向阻滯:心肌細胞正常都是雙向的。
超常期傳導:在心動周期的某個時候,若心臟某部分的傳導得到暫時的意外改善稱為超常期傳導。最常見的部位在房室連接區(qū),其次是室內傳導,其表現是一個激動到達這些部位時本應受阻,但意外下傳或傳導時間本來延長,而這時縮短。
4.折返現象(圖2-11P19)
當一激動從心臟某處發(fā)生后,經過向下傳導又回到原處再次引起激動,這種現象叫折返現象。三個條件(1)有一個環(huán)行通道使激動可以循環(huán)運行。(2)環(huán)行通道的一部分出現單向傳導阻滯。(3)傳導速度減慢。

 

[1] [2] 下一頁  

轉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quanxiangyun.cn
廣告加載中....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最新熱點 最新推薦 相關文章
    《病理學》名詞解釋及問答題
    北醫(yī)西醫(yī)綜合輔導班上外科學
    內科學筆記
    “西醫(yī)”同胞,我真想對你說
    《腎小球腎炎》歸納總結
    《病理學》名詞解釋242題
    內科學血液病中關于貧血內容
    心內科之心肌梗塞復習小結
    西醫(yī)綜合復習資料的比較(個
    名師指導:考研西醫(yī)綜合復習
    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訴我們,歡迎您對本站提出意見和建議! 站長:凌云 皖ICP備060070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