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帶下病
帶下病是指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虬槿砑熬植堪Y狀的疾病。
西醫(yī)的陰道、宮頸等炎癥及盆腔炎等可參照本病。
【辨證論治】
主癥:脾虛濕困則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粘稠,伴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膩,脈緩弱。若腎陰虧虛。帶下赤白,質粘無臭,陰戶灼熱,五心煩熱,腰酸耳鳴,頭暈心悸。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若腎陽虧虛,白帶清冷,量多質稀,淋漓不斷,腰酸腹冷,小便頻數(shù)清長,夜間甚。舌淡苔薄白,脈沉遲。若濕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粘膩有臭氣,胸悶納差;蛐「棺魍。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
治則:固攝止帶。并健脾利濕,補益腎氣,清熱利濕。
處方:取任脈、足太陰、足少陰經(jīng)腧穴為主。針用或補或瀉。穴取帶脈、白環(huán)俞、氣海、三陰交。
方義:帶脈固攝本經(jīng)經(jīng)氣;白環(huán)俞助膀胱氣化以化濕邪;氣海通調任脈,補益腎氣;三陰交健脾利濕,調理肝腎以止帶。醫(yī)學全在.線quanxiangyun.cn
隨證選穴:脾虛濕困加足三里、陰陵泉;腎虛加關元、腎俞、次髎;濕熱下注加中極、陰陵泉;帶下連續(xù)不絕加沖門、氣沖;陰癢加蠡溝、太沖。
8. 遺尿
遺尿是指5歲以上兒童,經(jīng)常在入睡后不能自主排尿。
【辨證論治】
主癥:睡中遺尿,醒后方覺。若腎陽不足,小便清長而頻數(shù),面色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若脾肺氣虛,尿頻量不多,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氣短聲怯,舌淡,脈緩細。若肝經(jīng)濕熱,尿頻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熱,唇紅而干,舌紅苔黃,脈弦滑。
治則:固攝止遺。兼以溫補腎氣,健脾益肺,清熱利濕。
處方:取膀胱俞募及足太陰經(jīng)腧穴為主。針用補法或補瀉兼施。穴取中極、膀胱俞、三陰交。
方義:中極乃膀胱之募穴,醫(yī).學.全.在線.網(wǎng).站.提供.配背俞穴膀胱俞為俞募相配,能振奮膀胱氣化之功能;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交會穴,可通調肝、脾、腎三經(jīng)之經(jīng)氣而止遺尿。
隨證選穴:腎氣不足加腎俞、太溪;脾肺氣虛加氣海、足三里、太淵;肝經(jīng)濕熱加行間、曲泉、陰陵泉;尿頻加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