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曰∶胃為水谷之海,脾為生化之源。丹溪曰∶脾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液,清氣上升,糟粕下降。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條水道,下輸膀胱。清者為榮,濁者為衛(wèi)。清陽發(fā)腠里,濁陰歸五臟。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榮養(yǎng)五臟。若夫飲食有節(jié),寒溫適宜,則脾胃壯實,飲食易消,運化精微,充溢五臟六腑,榮養(yǎng)四肢百骸,何病之有!脾胃衰弱,則飲食不消,運化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職,嗜臥多困,其病生焉。脾胃者,五臟之根本;飲食者,性命之大原。調理脾胃,為醫(yī)中之王道,誠有旨哉。所謂脾胃健,則諸病悉安;脾胃弱,則諸疾蜂起。
天下受拜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三焦quanxiangyun.cn/zhicheng/氣壅,胸膈痞脹,飲食不美,嘔吐不食,不服水土,及山嵐瘴氣。不俱大小老幼并宜服之。
真茅術(五兩,炒) 濃樸(三兩,姜制) 陳皮(四兩) 甘草(一兩五錢) 生姜(三兩) 南棗(一斤,蒸去核)
連棗、藥,搗成餅,曬干為末。大人二錢,小兒一錢,鹽湯下。
補中益氣湯 治大小脾胃不和,四肢怠惰,飲食不進,日漸羸瘦,及男婦勞傷,諸虛百損并效。
人參(五分) 白術(一錢二分) 黃 (一錢) 陳皮(八分) 甘草(五分,炙) 當歸(一錢) 柴胡(五分) 升麻(五分)
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益黃散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
每服一錢,清米湯調化下。
益脾散(本方加肉豆蔻二錢。)
益黃丸 治脾胃受傷,肌肉消瘦,肚腹膨脹,好食泥土,漸成脾疳。
白術(炒) 黃連 茯苓 神曲(炒。各一兩) 砂仁(三錢) 山楂肉 胡連 蕪荑(各六錢)
豬膽汁為丸,清米湯下。
補脾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泄瀉不止,及男婦脾胃虛弱者并效。
茅術(十兩。小茵香、茱萸、肉果、破故紙,四制去囊藥) 蓮肉 人參(各一兩) 白芍(炒) 甘草(各五錢)山藥 陳皮(各七錢) 干姜(炮) 木香(各四錢)
神曲打糊為丸,姜湯下,米湯亦可。
參苓造化糕(一名八珍糕) 調理脾胃,不過此方之妙。
人參(五錢) 茯苓 山藥 蓮肉 芡實(肉) 薏苡仁(各一兩) 山楂(肉) 麥芽(炒。各八錢) 白砂糖(二兩)
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滾湯調,再頓滾服,日進二三次。男婦脾胃弱者,及脾泄服之甚效。
蒸糕,拌陳米屑一升;作餅,拌炒米屑二升,添糖二兩。
二仙膏 治癥同前。脾泄久不止者甚效。
陳川米(一升,姜汁拌濕一宿,炒熟) 山藥(一斤,干者,微炒)
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滾湯調下,加白砂糖一匙。
益榮湯 驚恐后,心君失輔,脾胃衰弱,怔忡恍惚,悲喜不常,小便混濁,夜睡不寧。此方補脾胃,養(yǎng)心血。
經云∶損其心,益其榮。男婦心血不足者并效。
當歸 黃 遠志 小草 茯神 人參 酸棗 柏子仁 白芍(各八分) 木香(三分) 紫石英(二錢)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歸脾湯 補脾胃,養(yǎng)心血,安神鎮(zhèn)驚。
人參 白術(炒) 黃 (蜜炒) 酸棗(炒) 茯神 當歸 遠志(各一錢)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人參養(yǎng)榮湯 養(yǎng)血補氣,健脾開胃,安養(yǎng)心神。
人參 白術 茯苓 黃 當歸 白芍 熟地 遠志(肉) 陳皮(各八分) 五味(二分) 甘草 官桂(各四分)
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人參養(yǎng)胃湯 治脾胃虛弱,內傷生冷,嘔吐、泄瀉、不食。
蒼術(炒) 濃樸(炒) 陳皮 甘草 茯苓 藿香 人參 半夏(制) 草果 砂仁 香附(醋炒。各等分,量癥加減。)
六君子湯 養(yǎng)脾和胃,清痰順氣。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制。各等分,視癥加減)
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橘半枳實丸 治痞消食,化痰強胃。
白術(四兩) 枳實(二兩,麩炒) 廣皮(二兩) 半夏(一兩五錢,姜制)
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下。婦人加香附、砂仁。
溫脾湯 治滯頤。涎為脾液,脾胃虛寒,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涎于頤間也。其癥亦有脾熱口臭,而流涎者。當分冷熱調治之。
人參 白術 陳皮 茯苓(各一錢) 甘草 半夏(制) 訶子(煨) 肉quanxiangyun.cn/jianyan/蔻(各五分)
生姜三片。脾寒癥,加丁香、木香;脾熱,加黃連、軟石膏
啟脾丸(方見泄瀉門) 治滯頤。
寒癥,加訶子(煨)、丁香、木香;熱癥,加寒水石( )、胡連、黃連。
為末,蜜丸,米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