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jīng)方醫(yī)學 > 正文:悟道張仲景之脈如蛇、脈如故解
    

仲景原文:悟道張仲景之脈如蛇、脈如故解

14、   脈如蛇
相關經(jīng)文: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fā)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一云其脈浛)。
解讀:
其脈如蛇,指脈象如蛇行一樣彎彎曲曲。據(jù)《脈經(jīng)卷八·平痓濕暍脈證第二》所載,本條文即“痓,發(fā)其汗已,其脈涻涻如蛇”的縮減。《金匱要略》加注“其脈浛”當為“脈涻涻”之誤。
“脈涻涻如蛇”,形容脈勢如涻水之流那樣彎曲如蛇行。涻,《說文解字》解:“涻,水出北嚻山,入邙澤!睕鯖酰礇跛餍袕澢粫车臉幼。
故“其脈如蛇”為痙病發(fā)汗后的特征性脈象。痙病,屬風病的一個類型!督饏T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載:“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fā)汗,必拘急!
痙病之脈本當繃急弦緊,《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解:“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脈經(jīng)》云: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脈經(jīng)卷八·平痓濕暍脈證第二》載:“痓脈來,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贝思囱苁湛s、膨脹、張力加大所致,屬陽氣賁張之象。
脈來直上下行有寒熱之別,見載于《脈經(jīng)卷二·平奇經(jīng)八脈病第四》:“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俛仰,大人癲病,小人風癇疾。脈來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大人癲,小兒癇也。灸頂上三圓,正當頂上。尺寸脈俱牢,直上直下,此為沖脈。胸中有寒疝也!睋(jù)此可見,浮脈兼見直上下行者,屬于督脈,沉牢脈兼見直上下行者,屬于沖脈。
痙病屬于太陽病,但分“剛痙、柔痙”兩類!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jīng)》均見載,但文字上各有節(jié)略,可互為補充!秱摗け姣d濕暍脈證》篇載: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脈經(jīng)卷八·平痓濕暍脈證第二》載: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者,為痓。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剛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其人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痙病為“重實”之證,與現(xiàn)代所謂“腦膜刺激癥狀”相關,涉及病類較多,凡傷風、各型腦炎,各類心、腦血管病、運動神經(jīng)元病等的神經(jīng)癥狀都在此列,“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應屬此類疾病急性發(fā)作期的標志性脈象,故“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則為此類疾病慢性期或恢復期的對應之脈。從臨證所見,兩寸均可見上竟上彎曲或沉、或向內側斜飛,但左寸多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右寸多與肺功能不全有關。如案示:
劉先生 1941年生 吉安青原區(qū)人
2012-6-16診: 脈右寸浮弦稍緊、關弦、尺沉稍緊,左寸上沉弦稍內斜、寸下浮弦稍緊、關弦、尺弦稍緊。舌紅苔薄白。舌尖豌豆血管瘤。血壓143/81mmHg.訴:右半身活動不利,右偏頭痛、右肩臂、右腿麻木痹痛痛。懷疑輕度腦梗。正服降壓藥。葛根湯加味:
葛根300麻黃30桂枝15白芍60生15大棗15甘草10赤芍60川牛膝60黃連15  十劑 囑:日一劑,分四次服。隨時觀察血壓變化,血壓無波動,西藥降壓藥一周后遞減。
平脈辨證:
脈右寸浮弦稍緊、關弦、尺沉稍緊,左寸上沉弦稍內斜、寸下浮弦稍緊、關弦、尺弦稍緊,
左右三部六位脈均見弦緊,近似于《脈經(jīng)》所載“痓脈來,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庇绕 左寸上沉弦稍內斜、寸下浮弦稍緊與“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接近,故可定位太陽痙病。
方證對應:
右半身活動不利,右偏頭痛、右肩臂、右腿麻木痹痛痛,為“拘急”之象。《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載:“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fā)汗,必拘急!惫蚀丝稍\為“風病”。巔之為病,惟風可到,故右偏頭痛;風邪傷絡動血,血絡不通,故有半身痹痛麻木而活動不利。血壓偏高,亦即風病指證。張仲景治太陽痙病動風之證主以葛根湯,故從大劑量葛根湯加味,所加懷牛膝大劑量利尿降壓,黃連清上炎之火,有良好的保護血管作用。
從張仲景、王叔和論治痙病的經(jīng)驗論治腦血管疾病范疇的“中風”,栝樓桂枝湯、葛根湯、大承氣湯皆可為主治之方,不僅見效快捷,且不易遺留后遺癥。但后世醫(yī)家發(fā)明“類中風”,特別自明代醫(yī)家張景岳倡導“鎮(zhèn)肝息風”論治以來,痙病與“中風”的歷史本源即被混淆,治療方法大相徑庭,治療結果更相去甚遠。對此類問題的撥亂反正應為當代中醫(yī)的重任。所以,理清痙病與腦膜刺激征癥狀的關系,掌握痙病及其痙脈的鑒別與診斷,在當代具有非凡的現(xiàn)實意義。
15、   脈如故
相關經(jīng)文: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解讀:
如果不聯(lián)系上下文,此條文費解。從《脈經(jīng)卷八·平痓濕暍脈證第二》所載的段落,本條文即:“痓,發(fā)其汗已,其脈涻涻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必痓!背猩衔,《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篇“其脈如蛇”,缺失“涻涻”兩字。
“痓”與“痙”互通,故“痓病”即“痙病”。
《脈經(jīng)卷七·重實重虛陰陽相附生死證第十九》:“何謂虛實?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重實者,肉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痙病屬“重實”之證,其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發(fā)汗后,脈勢“涻涻如蛇”,示邪氣已衰減,故“為欲解”!氨└姑洿笳摺敝腐d病“重實”之狀,此平脈辨證,“暴腹脹大者”疑當置于“痓”之后,“發(fā)其汗已”之前,全句即:“痓,暴腹脹大者,發(fā)其汗已,其脈涻涻如蛇,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必痓!惫蚀酥骸懊}如故”是診斷的依據(jù),即痙病在發(fā)汗后脈象仍然沒有變化,脈象依舊為“伏弦”,斷定痙病沒有得到緩解,仍當發(fā)作,故曰“必痙”。因此“脈如故”,當指“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屬痙病的典型脈象,而“脈涻涻如蛇”則為痙病的緩解脈象。
《脈經(jīng)卷八·平痓濕暍脈證第二》載:“痓脈來,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脈來直上下行有寒熱之別,見載于《脈經(jīng)卷二·平奇經(jīng)八脈病第四》:“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俛仰,大人癲病,小人風癇疾。脈來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大人癲,小兒癇也。灸頂上三圓,正當頂上。尺寸脈俱牢,直上直下,此為沖脈。胸中有寒疝也!睋(jù)此可見,浮脈兼見直上下行者,屬于督脈,沉牢脈兼見直上下行者,屬于沖脈。
痙病屬于太陽病,但分“剛痙、柔痙”兩類。《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jīng)》均見載,但文字上各有節(jié)略,可互為補充!秱摗け姣d濕暍脈證》篇載: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
《脈經(jīng)卷八·平痓濕暍脈證第二》載: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者,為痓。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
剛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其人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痙病為“重實”之證,與現(xiàn)代所謂“腦膜刺激癥狀”相關,涉及病類較多,凡破傷風、各型腦炎,各類心、腦血管病、運動神經(jīng)元病等的神經(jīng)癥狀都在此列。

-------------------
痙病中的柔痙和剛痙的脈象有什么不同? 治療這類病有3個方子, 不, 胡老說有4個方子, 還有一個小柴胡+石膏.

痙病和中風是不一樣的, 但是金匱論述中風的方子不多, 胡老也不贊同那些方子, 至于后世張景岳的方子僅僅是一種治療的思路, 不能以偏概全的或包含所有中風的治療思路.

-------------------
老師,兩寸均可見上竟上彎曲或沉、或向內側斜飛是否可以理解為脈如蛇?脈如蛇與脈緊弦直上下行并存?
----尤其 左寸上沉弦稍內斜、寸下浮弦稍緊與“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接近,故可定位太陽痙病----其脈伏,是否是脈如蛇的一個表現(xiàn)?

-------------------

  拜讀.
  關注案例的結果.

-------------------
其實我發(fā)現(xiàn),臨床上見到“脈如蛇”的情況還是不少的,但應該和痙病又有差別。
見得最多的是寸脈向內側偏行,與關、尺不在一條直線上,一開始我還沒注意到這個脈象,但對這種脈的走勢還是有印象的,后來聽姚梅齡老師說這個脈主“風痰”我才注意到原來這就是《金匱》的“脈如蛇”。

-------------------
我認為分析脈要從氣機升降出入的太過與不及來看。從這個角度看很多脈象及治法就明顯了。比如中風自古就有真中、內風、外風之說,外風宜散如葛根湯、續(xù)命湯之類,內風宜息,如鎮(zhèn)肝熄風湯類,在臨床上,兩種表現(xiàn)很易混淆,而且更會出現(xiàn)兩種兼見的時候。如何判別?我就采取氣機升降出入太過不及來分別。宜散的(也就是常說的外風、真中)是氣血升散不及,閉郁在表,表氣經(jīng)脈郁滯,所以因勢利導應助其散,兼癥應可能有惡寒、身強,脈緊,或沉緊,或浮緊重(即浮取即得重按力減)。宜息的(也就是常說的內風),是氣血升散太過,斂降不及,故應針鋒相對用熄風法,兼癥應可能有面色潮熱烘熱,甚者熱氣直上沖,脈應弦滑有力(浮取即得,重按力加)。我認為張錫純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辨氣機升降出入,比如大氣下陷論,比如論喘之呼出與吸入之不同等,體現(xiàn)在他的兩個名方即:升陷湯鎮(zhèn)肝熄風湯。根據(jù)我的臨床體會和思考,脈象是氣血所因,故分析脈象應從氣血的運動入手才能執(zhí)簡馭繁,而氣血的運動不外升降出入,其分類不外太過不及。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